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 第2课时龙
小
可
交流平台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
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
考。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描写
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第1课时龙
小
可
1. 《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
写了白鹭颜色的美丽、身段的精巧以及
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
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龙
小
可
2. 《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
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
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
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龙
小
可
3. 《桂花雨》一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在故乡童
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
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和对童年
美好生活的回忆。龙
小
可
4.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
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
人、近人、亲人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
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
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
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
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做深入思考。龙
小
可
我们在描写事物时,要把感情寄托在对
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
发自己的感情。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
情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运用借物抒情
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
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
使感情有所依托。
总结龙
小
可
词句段运用
1.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
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
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2.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
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
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
而且太不寻常了。龙
小
可
3.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
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龙
小
可
说说这三组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
相似之处。
这三组句子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第一
组句子把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
比,突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品格。龙
小
可
第三组句子把门前的瓜果与高楼门
前的石狮子、大旗杆进行对比,突出农
家小院的清新自然,环境美好。
第二组句子把白鹭的颜色、身段与
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突出白鹭
的色素与身段的搭配都很适宜。龙
小
可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
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
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
对比,也叫对照。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
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
总结龙
小
可
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
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
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
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龙
小
可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
正确答案后的括号内打“√”。
1.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
要尖些。 ( )
练 习
√龙
小
可
2. 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
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
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
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龙
小
可
3. 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
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
意十足。 ( )
4. 顽皮的雨滴将雨伞当作了舞台,尽情地
跳起舞来了。 ( )√龙
小
可
词句段运用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
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
片新天地。
··
··
第2课时龙
小
可
3.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
姿态。
4.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
··龙
小
可
小组内互相交流。
第1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垦,把土
地翻好整平,好种花生。
第2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创立。
第3句中“姿态”是指梅树的姿势优美。
第4句中“姿态”是指人的态度、气度。龙
小
可
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 温和(形容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温和(形容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龙
小
可
1. 海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形容气候,
表示天气不冷不热。)
2.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美丽又温和的好
老师。(形容性格,表示老师的性情、
态度、言语不粗暴。)
··
··龙
小
可
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字语言的一大
特点。在小学阶段,只要学生了解这一特点,
并能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
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总结龙
小
可
说说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第一组:
1. 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2.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我为你骄傲!··
自豪龙
小
可
第二组:
1. 这段话的意思,我终于搞懂了。··
指语言文字等的意义、含义
2. 这篇文章挺有意思。··
指趣味
3.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指意见,愿望龙
小
可
日积月累
蝉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ruí
蝉
流动的声音
树林
凭借龙
小
可
吸食清亮、晶莹的露水珠的蝉,
它能停在高树之上放声歌唱,不需要
凭借秋风,自己凭着实力就能把声音
送出很远。
译文龙
小
可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
姚(今属浙江)人。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
劲,外柔而内刚。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
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诗文也多有佳
作,其中《蝉》最为著名,该诗与骆宾王的
《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为唐代“咏
蝉诗”的三绝。
作者简介龙
小
可
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诗中的
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
“出”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使人仿佛
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传得远。
“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
同时说明一个道理,蝉声传播得高远,不是凭
借他物,而是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龙
小
可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说明
了什么道理?
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
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
声名远播。龙
小
可
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的评论,结合
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的形
象?请简单描述一下。
诗人借蝉抒情,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
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说明诗人也
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龙
小
可
比较一下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
《咏蝉》、李商隐的《蝉》,简单谈谈诗人
各自心中的寄托。龙
小
可
咏 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龙
小
可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