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月迹*
导入一 导入二说说你们知道的月亮有关的古诗句。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导入一
返回导入二
返回
有时像只圆盘,
有时像把镰刀,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月亮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
分会主席。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废都》《浮
躁》《秦腔》等,中短篇小说《天狗》
《故里》等。初读课文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思考: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中秋
中堂、院子里、院子外
奶奶、我、弟弟、妹妹
盼月、寻月、议月字词学习字词学习
悄没声儿 累累的骨朵儿 袅袅
嫦娥 嫉妒 瓷花盆
悄没声儿 累累的骨朵儿 袅袅
嫦娥 嫉妒 瓷花盆放放
飞飞
气气
球球
瓷妒袅 娥
累 嫉
嫦
悄多音字
_______悄然无声
_______悄悄
悄
qiǎo
qiāo
运用:他们悄(qiāo)悄地推开教
室的门发现里面悄(qiǎo)然无声,一
个人也没有。_______累赘
_______积累累
léi
lěi
运用:奶奶因为长期劳累(lèi)过
度而积累(lěi)成病,她很担心自己会
成为家庭的累(léi)赘。
_______劳累lèi课文解读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思考:
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呢?镜中看月
院中赏月
河边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 镜中看月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
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爬着那
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
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爬
拟人: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
可爱。
爬
溜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
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慢慢儿
形象地写出了月亮逐渐移动,爬出
镜子的动态美。镜中看月
院中赏月
河边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 院中赏月
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
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
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
这般亮的。
满满的
写月亮的满圆。
银银的
写月光的洁白。
玉玉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
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
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粗粗的
写桂树的粗壮。
疏疏的 疏疏的
写枝叶的稀疏。
累累的
写花骨朵儿的繁多。
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镜中看月
院中赏月
河边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 河边寻月
我两处去看了,两
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
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
里都有月亮了。镜中看月
院中赏月
河边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 眼瞳见月
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
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
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
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美好的东西到处都有,只要我们努力
去寻找,就能找到它。镜中看月
院中赏月
河边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
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
来美的享受。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
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
物。它表达的含义是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
都属于我们。
沙滩议月孩子们的心理变化
镜中看月
院中赏月
河边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
高兴→失望
羡慕→嫉妒→争执→好奇
惊喜
满足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奶奶这一人物是作者有意塑造并寄托着自
己理想的一个形象。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
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己也童心未泯;奶奶
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
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
并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月
迹
中堂赏月——失望
院中望月——喜爱
树下争月——渴望
河边寻月——惊喜
沙滩议月——满足
月亮到处都有
美无处不在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
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
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
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
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拥有美。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拓展一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中,地面一片雪
白,树上栖息着雀鸦,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
了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仰
望它,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到了谁家?
返回拓展二
返回
同样的月亮怎么看起来有
时大有时小呢?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观察月亮,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月
亮的轨迹。
2.搜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