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
导入一 导入二史 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战 国 策——第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
汉 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国 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资治通鉴——现存现模和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左 传——第一部记事详细的史书
你知道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典籍吗?
导入一
返回导入二 欣赏视频《负荆请罪》
返回 司马迁,字子长,西
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
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
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
作者简介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课
题“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分别指
的是谁。
课文解读初读课文
相:廉颇将: 蔺相如将相和 大臣 强逼 允诺 划归
蔺相如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和氏璧 击缶 上卿 战袍 请罪
将相和 大臣 强逼 允诺 划归
蔺相如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和氏璧 击缶 上卿 战袍 请罪
字词学习将 壁 臣
划廉抵
缶
蔺
御
卿 袍
强
辞
诺
辱
罪多音字
qiánɡ(
)jiànɡ(
)
qiǎnɡ( )
强
强人所难
倔强
她性格倔强(jiànɡ),内心坚强
(qiánɡ),即便需要他人的帮助,也
不会强(qiǎnɡ)人所难。
坚强划
划船
huà( )计划
我们计划(huà)明天去公园划(huá)船。
huá( )xuē( )
xiāo( )
削
削苹果
剥削
哥哥抢走了我刚削(xiāo)好的苹果,
简直是“剥削(xuē)”我的劳动成果。我会写
召 臣 议 宫 献 诺
典 抄 怯 拒 荆 罪
将下面的字按结构分类。独体字: 臣
上下结构: 召 宫 典 罪
左右结构: 议 献 诺 抄 怯 拒 理由不足,(行为)不合道理。 ( )
因回避而不说。 (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 )
A
D
C
B
词语解释
A.理亏 B.无价之宝 C.同心协力 D.绝口不提课文讲解
再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围绕“将”和
“相”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默读课文第1-10自然
段,讨论“完璧归赵”这
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
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画出相关语句。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
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
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
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
国家
起因:秦强赵弱、秦国索要和氏璧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因各诸
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时,
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
燕、魏、韩,被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
最强大的一个。
知识备查经过:
蔺相如出使秦国。
识破秦王骗宝面目。
巧设计谋完璧归赵。 再读第1-10自然段,说说蔺相如是如何
识破秦王骗宝面目的?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
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暴露秦王骗宝的丑恶嘴脸。
双手捧住璧面对秦王的不守信,蔺相如是如何做的?
巧设计谋要回和氏璧
理直气壮谈条件
争取时间送回和氏璧
人和和氏璧都安全回国 阅读课文,找出蔺相如说的话读一读,
注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说一说你从中体会
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1.秦王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的时候: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2.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后:
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
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举行典礼呢?
原因二:争取时间暗度陈仓,把和氏璧送回
赵国。
原因一: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不守信,以城
换璧的事是假的,赢得舆论支持。
为人谨慎,考虑周全3.举行典礼时: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
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
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
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
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
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1.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2.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
蔺相如送回赵国。
结果:完璧归赵
3.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众人对“渑池会面”是什么态度?读
课文,说一说。
胆怯,不敢去。赵王:
对秦王不能示弱,还
是去的好。
蔺相如、廉颇: 为了应对“渑池会面”,赵国做了什么
准备?为什么要这么写?
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
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
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
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为后文秦王放赵王回国埋下伏笔秦王:
蔺相如:
要赵王鼓瑟
让秦王击缶
蔺相如为了让秦王击缶,他是怎么做的?
经过: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
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
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
出言
要求
书面
记录
行动
威逼1.(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
让赵王回去。
结果: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
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起因:
完璧归赵 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
蔺相如
被封为
上卿
渑池会面
蔺相如职位
比廉颇还高
廉颇不服 读一读课文,说说蔺相如是
怎么面对廉颇的挑衅的?经过:
1.蔺相如听说了,就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
颇过来了,他 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
跟廉颇见面。蔺相如这样做是因为害怕廉颇吗?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
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
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
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
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着想
顾大局,识大体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是什么反应?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道歉又是怎么做的?
廉颇:
蔺相如:
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
如门上请罪
连忙出来迎接
诚恳、坦率、直爽
宽容、大度
结果:★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① 表面原因:蔺相如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的勇
于认错、知错就改。
② 实际原因:共同的爱国思想,共同的认识
:将相和则国家安。完璧
归赵
秦王企图骗璧
将
相
和
板书设计
蔺相如智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大夫
渑池
会面
秦王要求赵王鼓瑟
蔺相如逼秦王击缶
相如再立功,封上卿
负荆
请罪
廉颇不服欲羞辱
蔺相如回避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智勇
双全
维护
尊严
顾全
大局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知错能改
精神可嘉 “人和则国家兴旺”,蔺相如能言善辩、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不愧是君子;廉颇生性
耿直、英勇无比、知错就改,同样值得赞扬。
他们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他们用一片赤诚换来了国家的安宁。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首先是因
为它的史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其次是因为在
古代史籍中,《史记》又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有
着很高的文学成就。最后是因为《史记》是在当时
条件下的一部比较尊重历史的史书。
拓展一
返回拓展二
和
和为贵。
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
“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
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
返回随堂练习
1. 把成语补充完整,并给所填的字选择正确
解释。
① 理( )气壮
A.公正合理。 B.成直线的。
C.爽快,坦率。
直
√② 无价( )宝之
A.代词“它”。 B.往,到。
C.助词“的”。
③ 攻无不( )克
A.质量单位。 B.战胜。
C.克服,克制,制伏。
√
√2.课内阅读。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
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
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
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① “这情形”指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捧着璧却绝
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② 蔺相如这样说时心里想: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一定不
肯将璧交还给我,我得巧妙地要回璧
③ 蔺相如的这一言行体现了他( )。
A.诡计多端 B.随机应变
B3.课外阅读。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
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
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
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
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
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
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