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共28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共28份)》 共有 2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3 节 化学方程式 课题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课时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各生 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 3.知道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能说出化学方程 式包含的四种意义。 4.知道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 守质量守恒定律。 5.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和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1.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际的化学反应现象。 2.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宏观读法和微观读法。 4.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5.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规范地进行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计算。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形成自然界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渗透自 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提高实事求是、反对伪科学的态度。 2.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体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越性, 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3.写化学方程式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 和化学反应,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初步学会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 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 式的计算。 教 学 要 点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正确书写化学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其规范的解题格式。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 引入新课 提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呢? 演示实验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比较,存在什 么样的关系? 学生:可能提出三种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教师:那就让我们实验和智慧来进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怎样变 化的。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1.称量装有少量白磷的密闭容器的质量。 2.加热锥形瓶。 3.冷却后第二次称量。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膨胀后收缩,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实验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探究) 实验步骤: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实验现象: 蓝色溶液 变成沉淀,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相等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 小结:从上面 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证明我们假设二是正确的,无数个实验 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 1.“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内。如沉淀、肉眼看 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 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呢?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 电脑动画掩饰: 分析回顾: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分子分解成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不能再分,种类不变。 结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 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实践运用: 实验 :在稀盐酸和碳酸钠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 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实验 :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中,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 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要轻? 分析以上问题及实验中3质量减少的原因。 【讨论3】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 实验结果? 讨论: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选项中: 分解 重新组合 化分 聚合一定会改变的有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会变的有_________________; 可能会改变的有_________________。 A.物质种类 B.物质总质量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原子种类 F.原子数目 G.元素种类 H.原子质量 探究性学习1. 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改进? 本节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化学变化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第二课时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1.教师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标志。(找同学说一下这些标志的名称或者意义, 并启发学生这些标志在国际上是否通用?) 〔学生活动〕:观看屏幕并交流 〔教师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 可以 有不同的表示方法。那么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1. 水→氢气+氧气 2.微观图式 3.H2O→H2 + O2 4.2H2O=2H2 +O2↑ 学生活动:对上述4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授课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分析比较一下,在这些表示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好?为 什么? 学生回答:第四种最好。理由是书写简单方便,而且能体现质量守恒。 教师引导:像第四种表示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需要同学们达到的目标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我们 前面学习了化学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化学式?那么仿照化学式的定 义你能不能给化学方程式下个定义呢? (二)方程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及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启发:1.你知道在方程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找同学回答教师补 充) 2.同学们进一步分析通过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答案1.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2.反 应条件是通电。3.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个数比是2:2:1 。) 教师补充: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一定存在 着质量关系。同学们看电解水的方程式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后生成两个氢分子 和一个氧分子,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我们可以求出参加反映的水和生成 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方程式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即表示各反应物和 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三)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教师启发: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确实体会到用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可以给我 们提供很多信息,而且便于国际上交流,书写又方便,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写 方程式呢?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和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教师活动:H2O H2 +O2 多媒体展示: 2H2O 2H2↑ + O2↑ 学生活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 教师提问: 1.为什么要将箭头改成等号。(因为在方程式中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 2.向上的箭头是标在什么位置?(生成物中、气体的后面)教师讲述:状态符号是标在生成物中,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 气体,应该在该气体的化学式的右边标上向上的箭头。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 参加反应,则在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也不用标向上的箭头。 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果有不溶性的固体生成时需要标上向下的箭头。比如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映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 生,因此就要在该物质的后面表上向下的箭头。 当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不需要标向上或者向下的箭头。 3.为什么要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学生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 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教师导出:书写方程式的第一个原则:必 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多媒体展示书写原则 教师活动:让学生尝试配平P + O2 提问学生的配平情况,并讲述是怎样配平的。根据学生的配平情况讲五氧化 二磷改写成二氧化磷讲述方程式书写的第二个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 教师讲述: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这个数字叫做化学计量数。这一过程 叫方程式的配平。这也是我们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关键的一步,配平的原理就 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 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下面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配平这一反应。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向 学生说明其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 元素。 教师讲解 :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a.不得更改化学式。b.化学计量数不能为 分数。c.化学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三、 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启发:下面请同学们思考:给你一个化学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写出它的方 程式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交流。 多媒体展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及韵语口诀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四、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 〔学生活动〕:进入“风采展示”环节。将全班分为1、2、3三个组,进行“ 幸运步步高”的比赛,比赛共分为三轮。奖品分别为颜色各异的氧原子、氢 原子和水分子模型。 第一轮:幸运抢答 指出并改正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①Mg+O2 MgO2 ②H2O2 H2+O2↑ ③2KClO3+MnO2=2KCl+3O2↑ 〔学生活动〕:根据比赛内容,总结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轮:争分夺秒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Fe + HCl - FeCl2+H2↑ ②Al+ O2 - A2O3 ③C2H4 + O2 - CO2 + H2O 第三轮:小试牛刀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 ②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五、课堂小结 练习 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化学方程式计算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 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 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 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 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 为几步?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 来我就一些 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 进行单位换 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 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 质量乘以化 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 计算非常简便。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 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 照下面的例题2。 [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 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 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 生成物的质量呢? 我们一起来看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 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 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 么?关键是什么?[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布置作业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