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22份打包)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22份打包)》 共有 2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6.3 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 识;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 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 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 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 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 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2 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 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 4 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 1 名,中心 发言人 1 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为学 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 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说明:方法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 量为 100 克、200 克、300 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 9。8 牛/千克,由此得出 G=mg 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利用事物投影展示。)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②要正确使用弹簧秤。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3 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 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 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 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 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难,让一位 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 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 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 问题。 想想议议:思考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 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说明: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 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 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 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 做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和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展示圆形薄板等质地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 形状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做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 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 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说明: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4 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 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还很陌生,所以本节课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板书: 1. 重力及其产生的原因 2. 重力的方向,重垂线的应用 3.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