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3、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4、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重点: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2、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2、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通过对物理学史上的几位著名人士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描述介绍,让学生自己发
表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认识到力和运动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而引入到活动探究上
来。
二、新课教学:
(一)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在桌面上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立即停止.
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再推动物体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撤掉物体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
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
上,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继续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动或就要停下来.”即:
物体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运动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活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
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设计验证实验:介绍与观察教材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获得相同的水平初速
度,要通过实验来说明)
②让同一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表面上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③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
收集证据与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比较每次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将实验探究结果记录在书本的
表格内。
分析与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①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③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⑤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长,保持原
来运动状态的时间越,当物体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时,物体运动的时间将越来越长,如果受
到的阻力为 0,物体将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
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伽利略根据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
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运动.笛卡尔补充“如
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
匀速运动下去”.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事实进行了深入研究,
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三)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应突出以下关键字、词:
“一切”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即三维空间所有物体都应遵循这一规律.
“总”表示过去遵守、现在遵守、将来也遵守.即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第一定律总是成立
的.
“或”表示“二者居其一”.即原来运动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不可能转变为静止.
小结: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的情况.虽然世界上没有真正不受力的物体,但
大量的事实可以证这一定律是正确的.
牛顿第一定律还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也就是说,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
能使物体的速度加大或减小,也能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四)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仍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其实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在物理上称为惯性。
(五)活动:观察惯性现象
学生活动 1:把一张纸条压在竖直放的钢笔帽下,迅速抽掉纸条,而钢笔帽静止不动
学生活动 2:竖直叠放五枚棋子,用长塑料尺迅速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四枚棋子并没
有倒下,而是落在原来位置的正下方。
学生活动 3: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
板,
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
学生活动 4:走路遇到障碍物时会跌到
学生活动 5:把杯中的水倒掉
总结归纳: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的这
种性质就要表现出来。
(六)、生活中的惯性: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许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举例加以说明并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1、请同学们举在学习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且作出合理的分析
2、生活物理社会
提问:“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的安全防护”
交流:高速公路上行车时,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哪些与惯性有关的交通安全规定?
课后记:
本节的教学主要围绕“力和运动”关系开展教学设计,从物理学上的讨论到实际生活事
例的分析,从活动的设计探究到总结,从规律的得出到知识的应用,要紧紧抓住“力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以“惯性”的学习为主,倡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安排、表演物体具有惯性的活动,教学设计中要重在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要把惯性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许
多实际事例结合起来,重视知识的应用。
板书:
1.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