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26 区域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下图为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1~3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风沙大、光照弱 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二人转 B.黄梅戏
C.越剧 D.梆子、秦腔
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从剪纸中可以看出有窑洞等地理景观,可以判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第2题,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窑洞具有保温御寒的作用。第3题,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剧种;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越剧是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下图为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图(其中1953年GDP总量为3 793亿美元,2007年GDP总量为140 287亿美元)。据此完成第4~5题。
8
4.美国制造业( )
A.不向服务业转变
B.计算机开发行业集聚加速,以取得规模效益
C.淘汰传统制造业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D.就业所占比重下降,总产值上升
5.据图可知,美国( )
A.政府是影响产业结构比重变化的主要因素
B.第一产业比重小,产业水平低
C.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企业外迁量大
D.第三产业消耗资源多,对环境的影响大
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读图可以得出,美国制造业大部分向服务业转变;计算机开发行业集聚减缓;改造传统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就业所占比重下降,总产值上升。第5题,据图可知,美国第一产业比重小,产业水平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企业外迁量大;第三产业消耗资源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依据流域型城市定义划分“上中下游城市”。据此完成第6~7题。
8
6.位于流域型城市中上游的城市( )
A.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城市规模一般较小
B.城市间相互联系差,交通通达度一般较低
C.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水质比较清洁,较适宜发展食品加工工业
7.在同一流域型城市中,上游城市往往为中下游城市提供( )
A.高素质劳动力 B.服务产品
C.初级农矿产品 D.广阔市场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根据“流域型城市”的概念可知,上游城市并不等同于河流上游的城市,因此其海拔不一定高,水质不一定清洁;上游城市一般经济水平落后于下游城市,城市交通通达度低,往往大量开发初级农矿产品,可能存在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第7题,上游城市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为中游城市和下游城市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而非高素质劳动力;中游城市和下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和提供服务,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
右图示意青藏线唐古拉山段某处的景观,该装置是为保护青藏公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第8~9题。
8.推测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土流失
8
B.防止冻土融化
C.防止滑坡
D.防止低温对路基的破坏
9.对该装置破坏最大的可能是( )
A.野生动物的破坏 B.低温的破坏
C.紫外线强烈的破坏 D.大风的破坏
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青藏公路在唐古拉山段运行时最大的威胁来自冻土的融化,遮阳板可以遮挡阳光,避免地温过高导致冻土融化。第9题,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段风力大,遮阳板极易受到大风破坏而倒塌或损毁。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引自沈从文《边城》。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茶峒所在地区( )
A.山区植被茂密,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河流水运发达,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汛期
C.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沿岸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发达
11.当地居民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
A.寒潮、沙尘暴 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洪涝 D.海啸、风暴潮
答案10.C 11.B
解析
8
第10题,根据材料提示,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地带,地势起伏大,以山地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一年中只有夏汛一次汛期。第11题,由于地势起伏大,夏季多雨,所以当地居民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台风、洪涝、海啸和风暴潮等灾害影响较小。
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1956—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读图,完成第12~14题。
12.与1956年相比,1996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
A.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B.由中部向四周扩展
C.由南向北扩展
D.由西向东扩展
13.比较两幅图,可推断三角洲形态变化的原因是( )
A.修建护海大堤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浪堆积作用 D.海平面不断下降
14.黄河河口附近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B.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答案12.A 13.B 14.A
解析第12题,结合图例可知,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1956年主要分布于靠近沿海的地区,1996年盐碱地内陆分布增加,所以空间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扩展,A项正确。第13题,
8
三角洲形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二是海水顶托作用。通过两图对比可知,海域面积缩小,三角洲面积增大,主要是黄河泥沙含量较高,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导致。与修建护海大堤关系较小;海浪也有侵蚀作用,不一定导致三角洲面积扩大;目前全球变暖,海平面在上升。所以B项正确。第14题,图中湿地破坏严重,面积减少,所以黄河河口附近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项正确;黄河口附近泥沙沉积量大,不适合建设大型海港,B项错误;黄河河口附近是淡水,且多淤积,不适合滨海旅游,C项错误;河口三角洲距海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容易出现盐碱化土地,不易开垦成为耕地,D项错误。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但是全境59%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比较广,为主要水源。利比亚南部的地下含水层理论上可以供水长达1 000年,政府规划从南部向北部城市地区大规模调水。下图为利比亚城市、石油分布及调水线路分布图。
(1)简述利比亚的位置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利比亚城市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原因。
(3)图中虚线为输水管道,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不能采用明渠输水的原因。
(4)说明利比亚长期、大规模进行石油开采、加工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国土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海陆位置:地处非洲大陆北部,北临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望。 交通位置:位于中东石油外运欧洲的重要通道。
(2)地中海气候,温和湿润,气候适宜;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沿海海洋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易形成资源型城市。
8
(3)该地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高,植被稀疏,蒸发旺盛;土壤干旱缺水,水资源下渗严重;明渠输水损失太大,水资源利用率低;风沙活跃,明渠输水易遭受风沙掩埋,恶化水质。
(4)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开发导致石油资源枯竭;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程度;造成大气、水体污染。
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描述利比亚的位置特征。第(2)题,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利比亚城市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原因。第(3)题,根据气候特征,从蒸发、下渗、风沙掩埋等角度分析不能采用明渠输水的原因。第(4)题,长期、大规模进行石油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大规模地开采、加工,过度开发,容易导致石油资源枯竭,会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程度,造成大气、水体污染。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粱属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温,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20~30 ℃,温度偏低不利于生长;生长期充足的光照对高粱的生长发育具有主导作用。
贵州茅台镇利用本地糯高粱酿酒的历史悠久,所酿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酿酒严格按照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原料要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发酵后取酒。从投料到出酒,至少需五年。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充分与空气接触,是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实践证明,即使完全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离开了茅台镇,也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
近年来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每年产酒量高达几万吨。因此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目前茅台镇及周边、赤水河上游的环境,让人堪忧。
(1)简析茅台镇适宜高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
8
(2)长期实践证明“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试分析茅台镇适宜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
(3)说明近些年来,上千酿酒厂在茅台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
(4)随着酒厂数量的增加,茅台镇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对此怀仁市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以国酒为代表的酿酒业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你赞同还是反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地势较低,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温暖;地处云贵高原,高粱生长期光照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适宜高粱生长。
(2)酒厂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特殊的河谷地形和局地小气候(湿热气候)利于微生物发酵;特殊的水土条件生长的糯高粱品质优良。
(3)接近优质酿酒原料(糯高粱)地、水源量大且质优;当地酿酒历史悠久,多质优熟练的酿酒工人;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公路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茅台酒的品牌影响大。
(4)赞同:有利于优化茅台镇的产业结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茅台镇的生态环境。反对:茅台镇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地处偏远地区乡镇,远离市场、交通不便;酿酒的独特行业特征使有些环节可欣赏性不强。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高粱的生长习性以及贵州地形和气候,从光照、热量、降水三方面分析。第(2)题,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可从水质、原料、气候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原料供应、技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集聚效应等方面分析近年来酿酒厂在茅台镇数量增加的原因。第(4)题,一个地区是否发展旅游业可从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旅游业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赞同可从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旅游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来回答,不赞同可从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和旅游业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来回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