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册考点训练(湘教版共41套广西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册考点训练(湘教版共41套广西版)》 共有 4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规范练27 区域经济联系 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据此完成第1~2题。‎ ‎1.“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  )‎ ‎①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③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 A.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无须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第2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根据中俄两国在上海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9‎ ‎3.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4.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经过恰扬金气田,利于气源的补充。第4题,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可以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但是对俄罗斯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 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25.‎2万公顷。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据此完成第5~6题。‎ 9‎ ‎5.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 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 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6.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  )‎ A.尼罗河断流 B.灌区土地盐碱化 C.降水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该调水工程建成后,规划开发耕地25.‎2万公顷,说明工程主要作用是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6题,由于受水区域为沙漠地区,农业生产只灌不排会产生盐碱化危险,所以修建了排水系统。‎ 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示意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分工的数码分别是(  )‎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①②③‎ ‎8.②过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  )‎ 9‎ A.科技水平差异 B.自然资源差异 C.工资水平差异 D.市场规模差异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由图示可知,①序列国家或地区不变,不同的时间生产不同的产品,为产业升级;②序列产品始终不变,随时间的不同,产品生产的地区不同,为产业转移;③序列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为区域产业分工。故图中示意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分工的数码分别是①②③。第8题,服装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为控制生产成本,追求最大效益,积极寻求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进行生产,因而地区的工资水平是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考虑因素。‎ 下图示意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总结的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2016年4月河南省依据该理论和国家的“一路一带”倡议,明确了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指标分别为(  )‎ A.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 B.资本、技术、能源、劳动力 C.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 D.技术、资本、能源、劳动力 ‎10.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为(  )‎ A.发挥人才、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的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的合作 B.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为重点,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 C.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 D.持续深化与珠江三角洲、京津、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 答案9.A 10.C 解析 9‎ 第9题,甲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技术是产业的主导因素。丁在东部地区分布少,中、西部分布多,应是能源。丙在东部、中部分布多,西部少,应是劳动力。乙在东部地区产业集中、中部地区产业较少,应是资本。第10题,河南在人才、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没有优势,A项错;“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B项错;河南距珠江三角洲、东北工业区等地区较远,不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合作,D项错;河南距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较近,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为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C项正确。‎ 张槎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西部,拥有“中国针织名镇”等称号。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的一针、二针、三针以及张槎的槎针等一批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纷纷集聚佛山,这些企业聚集了大量纺织工业人才,加上各大棉纺厂和数量众多的服装厂,为张槎针织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随着佛山“强中心”规划出台,纺织产业逐渐向粤北和粤东地区转移,张槎针织企业的总部仍留在禅城,而棉纱、织造、染整等将外迁。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张槎针织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充足 B.产业基础雄厚 C.国家政策支持 D.原料充足 ‎12.张槎针织部分产业链向外地转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产业升级转型 B.市场需求量减少 C.生产成本降低 D.企业恶性竞争加剧 答案11.B 12.A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张槎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的一针、二针、三针以及张槎的槎针等一批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纷纷集聚佛山,这些企业聚集了大量纺织工业人才,加上各大棉纺厂和数量众多的服装厂,为张槎针织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纺织产业起步早,纺织工业基础条件好,致使其快速发展。第12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不具备优势,致使产业转移,纺织产业部分产业链向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因此导致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为产业升级转型。‎ 9‎ ‎(2018河北衡水中学联考)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反映该地区经济每增长1%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变化幅度,常用于衡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人口相应增长0.1%为协调)。图1为京津冀地区2000—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图,图2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1‎ 图2‎ ‎13.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不断上升,京津冀地区人口不断增加 B.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波动上升,带来京津冀地区人口随之波动 C.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大量人口的增长,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波动 D.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人口明显减少 ‎14.为推动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 A.北京应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天津转移 B.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 C.唐山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高,无须产业升级 D.石家庄经济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 答案13.C 14.B 解析 9‎ 第13题,京津冀地区2005—2014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变化较大,有增有降,而不是波动上升,故A、B两项错;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只能说明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下降,不能说明人口明显减少,D项错;2000—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大量人口的增长,从而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C项正确。第14题,从图中看出,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因此应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目前,京津经济和人口增速都高,不能将北京人口向天津转移,否则会造成天津人口压力加大;唐山经济增速快,但人口增速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较差;石家庄经济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科技,而不能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这样虽然能带来经济增长,但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选B项。‎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自古就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著名的水利工程,惠及当代和后人。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和西汉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原因,并说明其选线的合理性。‎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请说明原因。‎ ‎(3)分析郑国渠、白渠的修建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答案(1)原因:关中平原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旱涝多发,农业用水短缺。评价:沿线地形较平坦,易于修建;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位于山麓地带(靠近关中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区域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 ‎(2)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干渠首部逐渐变高,河水不能入渠。‎ 9‎ ‎(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减轻关中平原地区的洪涝威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题,从降水、旱涝、农业用水等角度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原因;根据图示信息从地形、水源、灌溉面积和自流等方面说明其选线的合理性。第(2)题,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方面分析干渠首部逐渐变高,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的原因。第(3)题,从灌溉、减轻洪涝威胁和促进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郑国渠、白渠的修建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上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示意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解析 9‎ 第(1)题,制鞋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从材料和图中可知,璧山制鞋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有政府吸引投资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等。第(2)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可从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回答。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东鞋西移”可增加西部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