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册考点训练(湘教版共41套广西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册考点训练(湘教版共41套广西版)》 共有 4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规范练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 (2018湖北荆州月考)下面为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  )‎ ‎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2.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图中四地昼长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是冬半年;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判断出①位于近日点附近,处于冬半年,A项正确。第2题,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①地昼长为9小时30分,②地昼长为8小时36分,③地昼长为10小时14分,④地昼长为10小时32分,因此纬度由高到低为②①③④,C项正确。‎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第3~4题。‎ 9‎ ‎3.下图中最能示意立冬这天南京(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 ‎4.下列节气中,关于南京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大寒节气日降雪,则可能受冷锋影响 B.若雨水节气日降水,则多为对流雨 C.白露和寒露节气日,南京日出方位相同 D.惊蛰和清明节气日,南京日出时间相同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立冬为‎11月7日前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太阳直射南半球,南京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因此A、B两项错;太阳直射点每四天纬度移动大约1°,立冬前后太阳直射点大约在12°S,据此可算出该日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46°左右,故选C项。第4题,据图可知,大寒为冬至日后大约1个月,为北半球冬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易形成寒潮而带来降雪;雨水大约为2月份,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不易形成对流雨;日出方位相同的两天昼长相同,白露到寒露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昼长不同,日出方位不同;惊蛰到清明,南京昼长逐渐变长,昼长不同,日出时间不同。‎ 9‎ ‎(2018湖北荆州摸底)下表为上海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第5~6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米2‎ ‎5‎ ‎4.99‎ ‎4.98‎ ‎4.97‎ ‎4.98‎ ‎5.下列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中与表中时段最接近的是(  )‎ ‎6.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黑夜逐渐增长 C.白昼逐渐增长 D.正处于6月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该地正午阳光位于正南方向,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应为夏至日前后。A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光照图;B图示意北半球的冬半年;C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光照图;D图中晨昏线与某条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光照图。故选C项。第6题,从表中看,该地阳光照射面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加后减小,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地球公转趋向于远日点,公转速度减慢;北半球黑夜先变短后增长,白昼先增长后变短;此时正处于6月。‎ 9‎ ‎(2018辽宁鞍山一中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第7~8题。‎ ‎7.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8.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时,可计算乙地经度为60°W,位于西半球。故C项正确。第8题,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5°,且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B项正确。‎ 我国某校地理小组测得每天11:30旗杆影长最短。该小组利用连续五天的测量数据绘制了如下学校旗杆每天最短影长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 ‎9.该时段最可能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0.根据图文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华北平原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影长先变长再变短,故为冬至日前后。第10题,该地每天11:30影长最短,即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以得出该地位于127.5°E,且该地位于中国,所以该地在东北地区。‎ 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右图)。用其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  )‎ A.恒星日 B.太阳日 C.恒星年 D.回归年 ‎12.《周礼》记载:“冬至……景(影)长一丈三尺,夏至……景(影)长五寸。此长短之极。”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是(  )‎ 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最强 B.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南 C.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D.影长渐短时,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 答案11.D 12.D 9‎ 解析第11题,古人利用圭表测量正午日影,来定节气和一年时长,利用的是太阳的回归运动规律。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第12题,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天气状况、海拔高低等,故A项错;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市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B项错;影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C项错;影长渐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D项正确。‎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方向之一。图1是天津市某新型居住小区楼房二楼正南向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照片,图2是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图1‎ 图2‎ ‎13.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14:30左右,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偏向于照片中(  )‎ A.①处的左下方 B.②处的左上方 C.③处的右下方 D.④的处右上方 9‎ ‎14.关于使用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叙述,可信的是(  )‎ ‎①该装置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 ②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相同 ③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缩短 ④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该地位于天津,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14:30左右,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即偏向于照片中③处的右下方,C项正确;影子不可能向西偏,①处、②处在西侧,A、B两项错;太阳在高处,影子不会在热水器上方,④处在上方,D项错。第14题,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纬度不同和季节不同发生变化,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①对;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不相同,②错;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上海纬度比天津低,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增长,③错;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比天津高,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④对。‎ ‎15.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  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  月7日。 ‎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一艘位于赤道上的游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游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 9‎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    。 ‎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 ‎ 答案(1)3 5‎ ‎(2)135°W 11°43'N ‎(3)16°34'S ‎(4)延长 减慢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度值的变化可知,图中极点为北极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晨昏线通过极点A(北极点)之后,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3月22日;通过C点之日,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为‎6月22日前后,B点位于AC的中点,所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5月7日。第(2)题,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45°W平分白昼,则其地方时为12时,一艘位于赤道上的游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则该游轮处的地方时为6时,比45°W晚6小时,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游轮所处的经度为135°W。由于B点为AC的中点,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赤道到北回归线的中间纬度,约为11°43'N。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1°43'N,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16°34'S。第(4)题,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为‎5月7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延长,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16.下图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期界线,O点为极点,P点纬度为7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       。此时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 ‎ ‎(2)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    时,此时与我国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              。 ‎ 9‎ ‎(3)P点所示等白昼时长线向O点缩小期间,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    。 ‎ ‎(4)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侧视图(C点‎6月22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要求:画出地轴、晨昏线、太阳直射光线、直射点所在纬线、极昼极夜纬度,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答案(1)(20°N,135°W) 70°S及其以南 ‎(2)17 西九区向东至东十二区 ‎(3)南 变长 ‎(4)见下图。‎ 解析第(1)题,根据经度变化可以判断O为北极点,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由此可推断OB为180°经线,OA(45°E)为0时经线。P点(70°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故直射点为(20°N,135°W)。第(2)题,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45°E为12:00,据此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和0时经线所在时区。第(3)题,P点所示等白昼时长线向O点缩小期间,北极附近极昼范围缩小,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上海昼渐短,夜渐长。第(4)题,注意直射点、极昼极夜的范围及太阳光线等。‎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