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册考点训练(湘教版共41套广西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册考点训练(湘教版共41套广西版)》 共有 4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规范练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 ‎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 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答案1.D 2.B 解析 8‎ 第1题,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可以起到杀菌、杀虫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第2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2018湖南怀化质检)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读图,完成第3~5题。‎ ‎3.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  )‎ 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 B.M日次日为晴天 C.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 D.N日次日风和日丽 ‎4.乙时刻大约是(  )‎ A.6:00 B.15:00‎ C.19:00 D.24:00‎ ‎5.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3.B 4.B 5.C 解析 8‎ 第3题,图中N曲线丁时刻风力接近10级,不可能是海陆风;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8月,该气象站位于浙江沿海,最可能是台风,次日受台风影响,不可能风和日丽,D项错误;M曲线表示的是海陆风,14时陆地气温最高,海洋和陆地温差最大,风力最大,乙时刻为14时,M曲线乙时该风力比N曲线大,说明M日正午气温较N日气温高,A、C两项错误;M日夜间风力也较大,夜间气温较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次日可能为晴天,B项正确。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14:00左右陆地气温达到最大,海陆温差达最大,海陆风风力达最强,则图中乙时刻为14:00左右,故选B项。第5题,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力接近10级,这不可能是海陆风,又因是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测得,所以最可能为台风,该市风力由小变大,台风从海上来,此时该市位于台风的西侧,吹西北风,选择C项。‎ 正压大气是一种假设的大气状态。在这种大气中,等压面和等温面在所有高度上都相重合。斜压大气更接近实际情况,指等压面和等温面出现交角的情况。下图是北半球1月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斜压大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7.根据M地附近的大气状态判断,M地可能(  )‎ A.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 B.是位于华北平原的某城市 C.位于地中海沿岸 D.位于台风中心 答案6.A 7.B 解析第6题, M地处低压中心,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对地面风向的影响规律判断,M地正东方向吹东南风。第7题,M处较周边气温高,气压低,排除A项;地中海1月受西风带影响,排除C项;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排除D项。‎ ‎(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联考)大湖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单位:米/秒)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第8~9题。‎ 8‎ ‎8.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9.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 C.冬季晴天 D.冬季阴天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第9题,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可达‎30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第10~12题。‎ ‎10.“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8‎ ‎11.“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变缓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0.B 11.B 12.D 解析第10题,“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第11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第12题,图中甲、乙、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丁地位于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下图为某地区‎12月1日11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前期,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雪,融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此时(  )‎ A.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 B.②地气压大于③地 C.③地正值阴雨天气 D.④地云量大,气温低 ‎14.此时,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 (  )‎ ‎①逆温现象的存在 ②近地面空气湿度大 ③东南风风力小 8‎ ‎④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3.A 14.D 解析第13题,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可知,此时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故A项正确;由图中气压值可知,②地气压小于③地,故B项错误;③地受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正值晴朗天气,故C项错误;④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较小,故D项错误。第14题,据材料知,地面温度降低,中层大气显著回暖,说明存在逆温层,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雾霾难以消散,故①正确;近地面湿度较大,雾霾长期滞留,故②正确;等压线分布稀疏,说明东南风风力较小,故③正确;M地北部受地形的影响,雾霾扩散的速度降低,故④正确。故D项正确。‎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大理市下马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 ‎976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下关风,风高不寒,无沙无尘,有益无害”美名远扬。该地已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下面两图分别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大理风力发电景观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马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8‎ ‎(2)试分析下马关镇风力较大、风高不寒、无沙无尘的原因。‎ ‎(3)分析该区域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的原因。‎ 答案(1)变化特点:气温年较差较小。原因:①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候温暖;②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夏季凉爽;③洱海的调节作用较强。‎ ‎(2)位于山谷地区,(形成狭管效应)加剧风势,风力较大;夏季,西南风风速较大,气温较高;植被覆盖较好,所以风中无沙无尘。‎ ‎(3)①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②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③技术相对成熟。‎ 解析第(1)题,根据下马关镇所处纬度位置及地形阻挡冬季风来推断冬季气温特点;由下马关镇地形判断该地夏季气候凉爽。此外要注意洱海对下马关镇的气温具有调节作用。第(2)题,由图看出,下马关镇位于山谷处,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较大。下马关镇位于山谷向南敞开的山口处,夏季风大,风速较大时风向应该是西南风,气温较高;又因西南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所以风中无沙无尘。第(3)题,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下马关镇建风力发电场的原因。自然条件主要是风力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技术、风电的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 ‎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 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 8‎ 答案(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3)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强弱与气温高低并不呈正相关。太阳辐射强弱取决于太阳高度大小、昼夜长短等;分析气温高低除要考虑太阳辐射外,还要考虑大气逆辐射。第(2)题,辐射是能量传播的方式,波长短的电磁波能量强,透过玻璃的能力强,反之则弱。暖棚内之所以温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两种不同波长的辐射透过玻璃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热量滞留。第(3)题,热力环流是冷热差异造成的空气运动,垂直方向上,往往热上升、冷下沉,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内室和暖棚通过1、2两个通风口相通,形成热力环流,使热量得以交换。‎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