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册考点训练(湘教版共41套广西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册考点训练(湘教版共41套广西版)》 共有 4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规范练12 水循环和洋流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 A.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 ‎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生物能 ‎2.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柴达木盆地的湖泊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D.未登陆的“天鸽”台风 答案1.A 2.C 3.C 解析第1题,水循环的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主要依靠地球重力能。第2题,读图可知,①环节是水汽输送。图中显示该区域位于大陆东岸,而且水汽由海洋吹向陆地;我国夏季风符合条件要求。第3题,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注入太平洋,沟通陆地与海洋,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8‎ 河流年输沙量是指一年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下图为长江某水文站(30°46'N,117°37'E)1970—2014年间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1986—2014年期间,形成该水文站年输沙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其上游(  )‎ A.年降水量减小 B.流域面积扩大 C.植被覆盖率降低 D.水库总容量增加 ‎5.通常,该水文站一年中输沙能力最强的时段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6.图示输沙量的变化会导致(  )‎ A.长江口渔业资源增长 B.下游河段通航能力改善 C.长江口海浪侵蚀减弱 D.下游湖泊面积加速萎缩 答案4.D 5.C 6.B 解析 8‎ 第4题,1986—2014年期间,该水文站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年输沙量呈上升趋势。其主要是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库容增加,导致下游径流量下降,泥沙在库区沉积,输沙量水土流失加剧所致。第5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华北地区。通常,7、8月进入雨季,河流流量大,因此该水文站一年中输沙能力最强的时段为8月。第6题,图示输沙量呈下降趋势,输沙量减少使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河口地区渔业资源减少;下游泥沙淤积减弱,河道变深,通航能力改善;中上游修建水库导致输沙量、来水量减少,因此长江口海浪侵蚀加剧;输沙量减少使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减少,不会导致湖泊萎缩。目前下游湖泊面积萎缩是由围湖造田、建设占用所致。‎ ‎(2018湖南湘潭调研)鱼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域,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下图中甲、乙两渔场鱼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据此完成第7~9题。‎ ‎7.乙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甲、乙两渔场鱼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表层水温 B.大气环流 C.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 ‎9.甲渔场鱼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暴雨 C.旱灾 D.海啸 答案7.A 8.B 9.C 解析 8‎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乙渔场位于索马里半岛南侧,印度洋海域,北半球冬季时,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在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影响下,盛行西北季风,而乙海域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水位低,上升补偿流形成,为寒流性质,使得水汽容易凝结成雾,故选A项。第8题,甲渔场鱼汛应在7月(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乙渔场的渔汛在1月(1月份受西北季风影响),导致两渔场鱼汛不同的原因为大气环流,故选B项。第9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渔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进入鱼汛期,而甲渔场鱼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说明西南季风较弱,影响印度半岛的时间短,雨季短,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故选C项。‎ 下图是印度洋(局部)某季节洋流示意图,箭头为b洋流流向。读图,完成第10~12题。‎ ‎10.此时,有关a、c、d洋流流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流向西南 c洋流流向东南 B.a洋流流向东北 d洋流流向东南 C.c洋流流向西北 d洋流流向西北 D.a洋流流向东北 c洋流流向西北 ‎11.该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附近海域渔获量较其他季节少 B.乙地降水量较其他季节多 C.丙地蒸发量较其他季节多 D.丁海峡货运量较其他季节少 ‎12.半年后,洋流流向不发生改变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0.B 11.B 12.C 解析 8‎ 第10题,北印度洋海域夏季受西南风以及大陆轮廓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a洋流向东北方向流动,b、c、d洋流都向东南方向流动。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夏季,a洋流为索马里寒流,属上升流,上泛的海水带来丰富的饵料,鱼群聚集,渔获量较多,A项错误;乙地沿岸的b洋流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乙地降水丰富,B项正确;丙地位于南半球,该地此时处于冬半年,但由于位于赤道附近,蒸发量与其他季节相差不大,C项错误;丁海峡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风浪较小,船只往来受风浪的影响小,货运量无明显的季节差异,D项错误。第12题,半年后为北半球冬季,受南亚东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a洋流向西南方向流动, b洋流向西北方向流动,d洋流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流。c洋流是印度洋上的赤道逆流,东流时受到苏门答腊岛的阻挡偏向东南方向。‎ ‎(2018福建厦门期中)热盐环流是因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海水密度大的海水下沉到深层和底层,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最后通过在其他海域流到表层的热力海洋环流系统。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热盐环流影响很大。下图为大西洋热盐环流。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在北大西洋中,表层海水大量下沉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若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B.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墨西哥湾暖流势力增强 答案13.A 14.B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海水密度大的海水下沉到深层和底层,因此表层海水转变为底层海水的地区为海水下沉的源地。读图分析可知,①‎ 8‎ 地为底层海水的源地,即为海水大量下沉的海域,故选A项。第14题,读图分析可知,如果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则欧洲西部地区的暖流势力减弱,夏季降水减少,A项错误;北美东部地区的暖流减弱,气温降低,B项正确;北海附近的寒暖流势力减弱,北海渔场鱼业资源减少,C项错误;墨西哥湾暖流会减弱,D项错误。‎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阿勒泰水文站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变化 ‎(1)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 问题②: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提出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 答案(1)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计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3)问题①:(5—6月)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问题②‎ 8‎ ‎:控制种植业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河水水质;发展林业,扩大水源涵养林;控制牧区载畜量;减少利用饲料喂养渔业的规模。‎ 解析第(1)题,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分析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第(2)题,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蒸发角度考虑。第(3)题,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方法从调水及农业生产方式角度分析。‎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米高,强则高达‎15米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3)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 ‎(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 ‎(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 8‎ 解析第(1)题,根据好望角所处的位置,从盛行风和洋流两方面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分析甲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从能见度降低分析海雾对航速、安全的影响。第(3)题,结合Q海域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推断沿岸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