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方山子传(自读课)‎ 走近作者 苏轼(见《留侯论》)‎ 相关背景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 陈慥,字季常,父曰公弼,19年前,陈公弼为凤翔知府时,苏轼为凤翔签判,是陈公弼的僚属,认识陈慥也就从这时开始。当时苏轼二十七八岁,与陈慥的年龄相仿,思想性格也很相似。但是,在这以后的19年中,两个人的道路、经历,以及与此相应的思想状态就完全不同了。‎ 6‎ 6‎ 文意感知 作者为老朋友方山子作传,概括性地写了他少年慕游侠,壮年折节读书而不遇,晚年归隐,突出其不慕荣利、舍弃功名而甘愿隐遁贫贱的品格。‎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     同“佯”,译为“假装”‎ ‎2.方山子傥见之与 同“倘”,译为“或许,可能”‎ ‎3.前十有九年 同“又”‎ ‎4.犹见于眉间 同“现”,译为“显现”‎ 二、古今异义 ‎1.方屋而高 古义:方形的帽顶 今义:方形的屋子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遗留的制式 今义:死者的相片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4.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三、一词多义 6‎ ‎1.遇 ‎2.谓 ‎3.使 ‎4.而 ‎5.之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 岁得帛千匹 每年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见方山子从两骑 使……跟从 ‎3.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余既耸然异之 对……感到奇怪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因与余(于)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2)亦足以(之)富乐。‎ ‎3.状语后置句 ‎(1)鹊起于前。(正常语序为“鹊于前起”)‎ ‎(2)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于眉间”应在“见”之前)‎ ‎4.宾语前置句 何为而在此?(“何为”应为“为何”)‎ ‎1.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其“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①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②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③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④‎ 6‎ 是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以笑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者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 ‎3.作者为何“耸然异之”,继而“独念”少年方山子意气风发之状?‎ 明确:方山子的表现不是常人的表现,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之”;又在其家看到萧条的景象,这使作者自然想到少年方山子,同时,也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方山子淡泊的心态个性。‎ ‎4.方山的“隐”,是不是真正的消极遁世?试分析探究。‎ 明确:方山子的由侠到隐、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是思想感情上的彻底消解,作者已经从他的神情上看到了这一点:“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文章最后的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写法鉴赏 ‎1.奇特的构思 ‎“随物赋形”,切合隐士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从而见出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2.奇妙的语言 用字准确(如第二段第1句的“适”刻画出了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这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一点也没有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这个细节,渲染了隐士的特征,活现了其神态,且蕴涵着人生的沧桑与感慨)。‎ 素材挖掘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起波,于是毅然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生活,回归生命本身。这份生命取向惊世骇俗,这是方山子之“异”第一层含义。‎ 做出一份弃富贵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通脱则更不容易。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人生意境!这是方山子之“异”的第二层含义。‎ ‎[应用角度]‎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弃富贵荣华;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生命取向,让人惊异!不悔选择,安贫乐道,活出一份云淡风轻的人生意境,让人惊叹!这些材料可用在“回归自然 6‎ ‎”“回归心灵”“生命取向”“不悔选择”“安贫乐道”等作文中。‎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