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伶官传》序 ‎            ‎ 走近作者 欧阳修(见《朋党论》)‎ 相关背景 ‎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 12‎ 12‎ 文章感知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思维导图 ‎               ‎ 一、通假字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同“仓皇”‎ 二、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 12‎ 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指事理人情,或指人的意识对象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古义:指遗憾,不满意 今义:指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3.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结果 ‎4.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指属官,名词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动词 ‎5.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古义:方位名词与动词的组合,意思是跑在前面或在前面奔驰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名词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古义:“到了……的结局”,是动词与介词的组合 今义: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三、一词多义 ‎1.天下 ‎2.归 ‎3.与 ‎4.之 ‎5.以 ‎6.其 ‎7.而 ‎8.于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在前面 ‎②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向着东方 ‎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 12‎ ‎(2)名词作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用木匣装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兴盛使……灭亡 ‎3.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智勇多困于所溺 指聪明、智慧的人指勇敢的人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梁,吾仇也。(“……也”表判断)‎ ‎(2)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1)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灭”“定”在语意上被动)‎ ‎(2)智勇多困于所溺。(用介词“于”表被动)‎ ‎(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用介词“为”表被动。为,读wéi)‎ ‎3.省略句 ‎(1)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 ‎(2)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4.状语后置句 ‎(1)请其矢,盛以锦囊。(介宾短语“以锦囊”作“盛”的状语,后置)‎ ‎(2)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介宾短语“以组”作“系”的状语,后置)‎ ‎(3)而告以成功。(介宾短语“以成功”作“告”的状语,后置)‎ ‎(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宾短语“于忽微”作“积”的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于所溺”作“困”的状语,后置)                  ‎ ‎1.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 明确:主要用意在于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从文章结尾“岂独伶人也哉”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这一用意。‎ ‎2.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2‎ 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 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①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本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呢?‎ 明确:(1)照应题目;(2)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3)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4)加强了文章的针对性,也使得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4.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有点文不对题?‎ 明确: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的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们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们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写法鉴赏 ‎1.论证方法 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对比论证法。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 ‎2.语言特色 语言委婉,气势充沛。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章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素材挖掘 12‎ 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其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支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升平”之乐,整日与优伶们泡在一起“唱念做打”,以至政事荒废,国运日微,三四年就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其衰也!”‎ ‎[应用角度]‎ 挫折、失败、不幸、艰险,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障碍和困苦。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障碍、困苦才有挑战、拼搏。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的可能。反之,舒适、安逸、悠闲、奢侈,这一切却往往会使当事人忘乎所以,玩物丧志,失去挑战的勇气,拼搏的胆识,跃进软绵绵、软柔柔的罗网,越陷越深,越缠越紧,就难免落一个可悲的结局。培根说过,“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同样,厄运也多在游乐中降临。记住文中的警语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则材料可应用于与“创业与守业”“忧劳与安逸”“自强不息”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           ‎ ‎(时间:40分钟 分值:57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凯旋而纳之       纳:缴纳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及仇雠已灭 仇雠:仇敌 解析:选D A项,纳:收藏;B项,原:推究;C项,本:推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 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②岂独伶人也哉 C.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自然之理也 ②莫能与之争 解析:选B B项,均为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A项,①介词,被;②介词,从。C项,①代词,他;②语气词,一定。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12‎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解析:选B A项,“人事”,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C项,“至于”古义两个词,“到了……的结局”;今义一个词,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一夫夜呼 C.而皆背晋以归梁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选C A项,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B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D项,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解析:选B B项,文中并没否定天命。‎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2)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3)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二、能力拓展(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记·伶官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B.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C.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D.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12‎ 解析:选A “禁中”是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是王温宿卫的地方;“觉被诛”中“觉”的对象是“谋乱之事”,以此排除B、D两项;“又教王温”,于理说不通,故排除C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B.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末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藩镇。‎ C.朔,古人把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农历每月十六称为“既望”。‎ D.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解析:选C 古人把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C项对“晦朔”的理解正好颠倒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既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后唐的灭亡。‎ B.唐庄宗宠信伶官,这些伶官也飞扬跋扈,随意侮辱官员,这些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屏气,小心翼翼。也有一些无耻的官员就阿附这些伶官,以图飞黄腾达。‎ C.郭门高本名郭从谦,郭门高是他做优伶用的名字。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认庄宗的弟弟李存乂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 D.由于郭门高和郭崇韬以及李存乂的关系,再加上他的部下王温在禁宫中宿卫时图谋作乱,庄宗和他开玩笑,问他还想干什么。他非常害怕,于是就图谋叛乱。‎ 解析:选C 从原文第三段,“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可知,郭门高当上从马直的原因是有军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 ‎(2)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 12‎ 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 参考译文:‎ ‎(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灭亡。‎ 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群臣又愤怒又痛恨,却不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被宠信而升迁。各地藩镇,争相送他们财物进行贿赂,而景进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庄宗派景进等人出宫到民间访查,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奏报。他每次在大殿中奏报事情,左右的人全部屏退,军事机要和国家政务他都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用对待哥哥的礼节对待他,叫他“八哥”。庄宗驾临邺都,就派遣景进等人搜罗邺地美女上千人,来充实后宫。而景进等人借机干坏事,士卒的妻子、女儿因此而逃跑的有上千人。庄宗回洛阳时,景进用车载邺地美女数千人跟从,在道路上一个接着一个,男女混杂。‎ 郭门高名字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他虽然是凭着伶官的身份飞黄腾达,但曾经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就是皇帝的亲军。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韬为叔父,皇弟李存乂又收他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愤然流下眼泪,诉说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刺激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缘故,等到攻破邺,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庄宗向东退往汴州,然而李嗣源先进入汴州。庄宗到了万胜镇,不能前进,就又往回走,士兵逃散,还剩二万余人。过了几天,庄宗又向东往汜水去,想扼守关隘抵挡李嗣源。四月丁亥朔日,庄宗在中兴殿大会群臣,宰相奏对三刻后结束。随从皇帝车驾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军在五凤门列阵等候。庄宗入内殿吃饭,郭从谦从军营中带着刀剑,率军攻打兴教门,和黄甲军对射。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的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沿城墙进入宫中,庄宗杀死了几十上百人。乱兵从楼上向庄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皇后、诸王及左右侍从全都逃跑。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了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他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 ‎《左传》上说:“国君你从这里开始,就必将以此而结束。”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 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分)‎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2‎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 解析:选D 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 ‎12.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欧阳修的散文,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类文章不尚空谈而注重实际,尤反对宣扬性命之说与佛老之说。他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有感而发。‎ ‎13.阅读欧阳修的诗歌《田家》,根据后两句诗意,运用描写手法写一段话。(6分)‎ 田 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农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场春雨刚刚停歇,就听到林子外面有鸟儿在枝头啾啾地鸣唱;初升的太阳已跨过房顶,盛开的杏花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繁茂美丽。‎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