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送李愿归盘谷序 赠序是古代序文中的一种,它是对他人的赠言。朋友离别,送别者将会赠予对方一篇序,以表达惜别之情或勉励、祝愿之意。在唐宋八大家的文集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赠序,这些赠序内涵丰富,主要是议论现实政治、抒发内心感慨、阐述文学主张等,表现手法上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专题均为赠序:‎ ‎1.《送李愿归盘谷序》是韩愈赠序中“别具一格”的一篇,巧妙运用虚托手法,借李愿之口,浓墨重彩、全神贯注地描画了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并且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了隐逸者思想行为的高尚,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写三种人,极力形容,各具情状,用词奇瑰而丰富,语言瑰丽而刚健。‎ ‎2.《送董邵南序》虽然不长,但却写得波澜起伏,结构十分紧密;巧妙地把古与今、和与不和交错起来写,显得错综有变,反复唱叹;文章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委婉曲说,含蓄巧妙。韩愈的赠序,体现了善于变化、篇篇出奇的特点。‎ ‎3.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正话反说,意境深蓄,自名“迂阔”,其实是讥世之词,几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属于韩昌黎所说的那种“物不得其平则鸣”的文章。‎ 第18课送李愿归盘谷序 ‎             ‎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 13‎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4岁。他从19岁到京师求仕,仕途一直坎坷不平,有“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次上书宰相而不理的遭遇,还有多年节度使“幕府吏”的惨淡生涯。贞元十七年(801),他回长安等候调选,十八年春,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小学官。因此,韩愈这段时期的诗文,不时流露出不遇之叹、不平之鸣,流露出相信命运、羡慕隐居的想法。也就在贞元十七年,韩愈的朋友李愿要去盘谷归隐。这个李愿,唐人高从所《跋盘谷序后》说他是“不干誉以求进”“寄迹人世,心游太清”(转引自《唐宋文举要》上)的大隐士。韩愈和他算得是同乡,有老交情。李愿归隐的盘谷,又是韩愈的故里,这真叫他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篇赠序,一吐心中块垒。‎ 13‎ 13‎ 文意感知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借隐士李愿之口,尖锐地讥讽了那些声势显赫的大官僚和追求功名利禄的无耻之徒。同时,这篇文章使我们看到了唐代知识分子对待人生、仕途的不同态度,看到了唐代为什么隐逸成风的一个侧面,也看到了韩愈由于仕途坎坷而在思想上产生的犹豫和动摇。‎ 思维导图 ‎           ‎ 一、通假字 ‎1.才畯满前 同“俊”,译为“俊秀”‎ ‎2.秀外而惠中 同“慧”,译为“聪慧”‎ 二、古今异义 ‎1.隐者之所盘旋 古义:盘桓,逗留      今义:环绕着飞或走 ‎2.奔走于形势之途 古义:地位和权势 今义:事物发展的状况 三、一词多义 13‎ ‎1.鲜 ‎2.穷 ‎3.致 ‎4.刑 ‎5.阻 ‎6.之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武夫前呵 在前面 ‎(2)名词作动词 粉白黛绿者 搽白粉、画黛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其在外,则树旗旄 使……高树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罗弓矢 使……罗列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升高而望远 高处 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才畯满前 聚满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认为……豪壮 五、文言句式 ‎1.定语后置句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定语“不遇于时”修饰“大丈夫”,后置)‎ ‎2.固定句式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孰若:跟……比较,哪个更……)‎ ‎          ‎ ‎1.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 13‎ 明确:第一段作者就通过叙述和考释,简要地介绍了盘谷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强调盘谷“宅幽而势阻”,是隐者盘旋的好去处。将人和地两相联系,点明送别的题旨。‎ ‎2.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盘谷在太行之阳。“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写出了盘谷的富饶、美丽和幽静的环境,韩愈的友人李愿就住在这里。‎ ‎3.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 种类 特点 作者的态度 用力于当世者 取悦皇帝,手握重权,飞扬跋扈,大讲排场,养尊处优,生活荒淫 鄙弃 不遇于时者 ‎ 远离名利,无拘无束,安闲自在,不求“有乐于身”,只求“无毁于其后”‎ 充分肯定 不择手段的干谒者 不择手段向上爬,在达官贵人面前奴颜婢膝,人格丧尽 不齿、厌弃 ‎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末段是赠歌,极写隐居之乐。“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壮之”是意动用法,一笔收束上文。歌词处处与开头照应。歌词可分三层:第一层照应首段,写盘谷的环境之美。第二层写生活在盘谷的隐居之乐。第三层写作者对盘谷的无限向往。作者对友人李愿从以情相送到以志相随。末段与起段相呼应,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而且与中段的主要部分联系起来,表明作者爱憎。‎ 写法鉴赏 ‎1.对比 第二段中,有显贵权势与趋炎附势的逐利之徒的对比,也有安适无毁的隐士与以上两种人对比。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寓褒贬于形态刻画之中,寄爱憎于鲜明对照之中。‎ ‎2.虚托手法的运用 第二段并非李愿之言,而作者运用虚托手法,借李愿的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作者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声势显赫的大官僚和追求功名利益的无耻之徒,同时,既赞扬了李愿的归隐,歌颂了他的高风亮节,又避免了溢美之嫌。‎ ‎3.瑰丽而刚健的语言 文章描写三种人,极力形容,各具情状,用词奇瑰而丰富,加以交错地使用骈、散句,因而造成一种浏亮顿挫而又富有辞采的格调,有六朝文的遗风。‎ 13‎ 素材挖掘 李愿是韩愈的好朋友,也是当时的隐士。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露心中抑郁不平之情。‎ ‎[应用角度]‎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产物,道家哲学主张贵柔处下、无为不争,因而信奉者多半趋向于当隐士。儒家的人生态度总体上说是积极进取的,对参政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认为“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现代学者钱穆先生有言:“大体言之,儒家主进,道家主退,……故知进必知退,乃中国人文大道之所在。”儒道互补,进退相宜,这是中国古人从儒道中获得的伟大的人生智慧,这不仅使中国人获得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且也实现了自身的心身平衡。韩愈,字退之。他的名字正好反映了这种文化心理,学习本篇,不可不察。这则材料可用在“古代隐士文化”“心身的平衡”等作文中。‎ ‎           ‎ ‎(时间:40分钟 分值:58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声昭于时     昭:显著 B.入耳而不烦 烦:厌烦 C.濯清泉以自洁 濯:洗涤 D.窈而深,廓其有容 窈:美好 解析:选D D项, 窈:幽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名声昭于时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秀外而惠中 吾尝跂而望矣 C.濯清泉以自洁 敛赀财以送其行 D.盘之土,可以稼 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选C C项,表目的连词。A项,介词,在;介词,对于。B项,并列连词;表修饰。D项,助词,的;助词,取消独立性。‎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隐者之所盘旋    B.夹道而疾驰 C.奔走于形势之途 D.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解析:选B B项,古今义均为“飞快奔跑”。A项,古义:盘桓,逗留;今义:环绕着飞或走。C项,古义:权势和地位;今义:事物发展的状况。D 13‎ 项,古义:犹言的任免、升降;今义:往前走和往后退。‎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C.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甚矣,汝之不惠 解析:选D D项,状语后置;主谓倒装。A项,定语后置句。B项,固定句。C项,宾语前置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赠序的精华在于,把当时官场的得意者和拼命钻营者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黑幕。‎ B.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退而归隐,做一名山林隐士。‎ C.本文写法别出心裁,通篇不是像常见的赠序那样对李愿直接赞颂、勖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发过的议论来赞颂李愿。‎ D.这篇赠序中极力赞美隐居的清高,称道隐居的乐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隐士,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当时也不甚得志。‎ 解析:选B B项,“不能成为大丈夫”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说明,“山林隐士”也是李愿所谓的大丈夫。‎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参考答案:(1)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 ‎(2)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闲地住着,仰仗貌美,忌妒宠爱的姬妾,争着比美,一心要获取主人的爱怜。‎ ‎(3)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 二、能力拓展(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送石处士序 韩 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     就:走 B.于是撰书词,具马币 具:具备 C.使大夫恒无变其初 恒:永久 D.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蚤:通“早”‎ 解析:选B B项,具:准备。‎ 13‎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即节度使 ,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 B.御史大夫,古代官职。秦代始置,主要负责监察百官,后世诸朝多沿袭而设。‎ C.龟卜,古代一种占卜之术。古代人们决定重大事项之前,都要用火灼龟甲或牛的肩胛骨,根据灼开的裂纹来推测人事的吉凶,这种占法,古代称为龟卜。‎ D.天子,天之嫡长子。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古代百姓认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其为天子。‎ 解析:选D 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而非“百姓认为……”。‎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段记叙乌大夫与从事的对话,两问两答,问简而答详,意在用石处士衬托乌大夫的为人。‎ B.后段主要叙写送行者的祝酒词,四祝一答,祝详而答简,表露出担心、忧虑以及劝勉之情。‎ C.本文从表面看,通篇没有作者自己的话;其实是用间接手法来议论,是一篇以记叙形式发表评论的佳作。‎ D.这篇散文的语言颇有特色,如叙说石处士辩论古今人事时,运用了比喻、类比、排比等手法,气势不凡。‎ 解析:选A A项,“意在用石处士衬托乌大夫的为人”错,前段重在表现石处士的品行才学。‎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别人)请他和自己一起出游,不曾找借口(或用某些事)拒绝;劝他当官,就不应答。(得分点:补出省略成分,“以事”“仕”)‎ ‎(2)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兼备,为国家寻求贤才,不是为自家谋取私利。(得分点:补出“文武忠孝”的省略,“求士为国”和“不私于家”中的倒装,“私”)‎ ‎11.第一段中,举荐者叙述了石先生的贤良表现。请根据其相关内容,概括出石先生贤良表现的各个方面。(4分)‎ 1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生活简朴;(2)不贪钱图官;(3)喜读书,擅雄辩。‎ 参考译文:‎ 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大人,做节度使三个月,向手下贤能的人征求贤士。有人举荐石先生。乌大人说:“石先生怎么样?”回答说:“石先生居住在嵩、邙二山和瀍、榖两水之间,冬天穿一件皮衣,夏天穿一件葛布衣服;早晚用餐,只是一碗饭、一盘蔬菜。别人给他钱,就谢绝;(别人)请他和自己一起出游,不曾找借口(或用某些事)拒绝;劝他当官,就不应答。平时住在一间房中,他的旁边全是图书。跟他谈论道理,辩论古今事物的得失,评论人物的高下,事后成败与否,就如同河流决堤向下游奔流注入东海;就如同四匹马驾驶着轻车走熟路,而又是王良、造父那样的驾驭高手在前后驾车;又好比用烛光照耀般明察幽微,用数理计算般析理准确,用龟甲占卜般预见得准确灵验。”乌大夫说:“石先生有志于隐居自在到老,对别人没有什么企求,他怎么肯为我来当官呢?”手下的人说:“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兼备,为国家寻求贤才,不是为自家谋取私利。当今贼寇聚集在恒州,军队环布在它的疆界周围,农田无法耕种没有收成,钱财粮食都将要用光。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回归中原运输的要道,治理的方略征讨的谋划,都应当有出主意的人。石先生仁义并且勇敢,如果凭仁义聘请他并委以重任,他能有什么托词拒绝?”于是撰写好聘请的书信,准备好车马和礼物,占卜选择好吉日,交给使者,找到石先生的住处聘请他。‎ 石先生没有告诉妻子儿女,没有与朋友商量,戴好帽子系好衣带出去接见客人,在家里恭敬地接受了聘书和礼物。晚上就沐浴更衣,准备好行李,装载好书籍,问清楚路上经过的地方,与经常来往的朋友告别。清晨他们就全到了,在上东门外设宴饯行。酒过三巡,石先生将要起身的时候,有人拿着酒杯说:“乌大夫真正能够凭义理选取人才,先生您的确按照道义作为自己的责任,决定去留。为先生您饯别。”又有人敬酒祝愿说:“凡是隐居或做官,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呢?只以道义作为依归。这就为先生祝寿。”又有人敬酒祝愿道:“希望乌大夫永久不改变他的初衷,务必不要为了使他自家富裕却使他的军队饥饿,不要甘心接纳奸佞小人却在表面上尊敬正直的士人,不要被谄媚的话语欺骗,只听先生的。因而能有成就,确保天子的宠信和任命。”又有人祝愿道:“希望先生不要使自己在乌大夫那里图谋利益,为自身的私利方便图谋。”石先生起身拜谢道:“我怎敢不从早到晚敬忠职守力求遵从你们的祝愿和规劝!”于是东都的人士都料定乌大夫和石先生能够互相合作而有所成就。便各自作了一首六个韵脚十二句的诗,让我为它写了这篇序文。‎ 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2分)‎ ‎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13‎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解析:选C “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1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个字)(4分)‎ 文忌平淡,所以叙述总要讲究妙趣横生,波澜起伏。古人有“韩潮欧澜”的提法,正说明韩愈与欧阳修的文章是极讲究笔法的。前人说到韩愈,有“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的仿例——它打乱了我们的阅读习惯,造成了时序的错位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的波澜,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愉悦。韩愈不愧为文章高手,他恣肆的文笔总要显示他的独特性,一旦他找寻到的结构既符合行文需要又能合乎自然的律动与人们心中的节奏,便会在双方的审美心理上产生共鸣效应。这种结构有时更带隐蔽性,它甚至不需要经过逻辑的过滤而直观地为人所接受,同样达到移人性情的效果。清代林云铭感读《师说》正是这样的:“其文错综变化,反复引证,似无段落可寻。一气读之,只觉意味无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韩愈的文章追求波澜起伏的独特美。‎ ‎1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个人睡眠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他白天精力是否旺盛,只有睡眠质量高才能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睡眠质量问题,只要注重了睡眠质量,我们就能够拥有比别人高的成就。这是因为睡眠质量高,我们才有精力工作,只要精力充沛,我们就能完成艰巨、困难的任务。‎ ‎①高质量的睡眠质量未必就能够保证我们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要对给出的语段中的每一句话都作细致的分析,分析语句在对问题的推断中是否存在过于绝对化的问题。比如“只要精力充沛,我们就能完成艰巨、困难的任务”,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但从实际生活状况分析,完成艰巨、困难的任务需要的条件很多,而“精力充沛”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所以在拟写答案时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表述这个推断的错误。‎ 参考答案:②注重了睡眠质量我们也未必能够拥有比别人高的成就。③‎ 13‎ 精力充沛我们也未必能够完成艰巨、困难的任务。‎ 1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