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黄州快哉亭记(自读课)‎ 走近作者 苏辙(1039-1112),北宋著名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兄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三苏”。嘉祐进士,官尚书丞、门下侍郎。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自成一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 相关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十一月初一。“乌台诗案”,苏轼被捕,辙上书朝廷,“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为兄轼下狱上书》)。苏轼释放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这篇文字即是写于这次贬中。在此前后,苏辙还写了《武昌九曲亭记》,这篇即是其姐妹篇,同为苏辙园亭记中的佳篇。‎ ‎“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即张怀民,于元丰六年(1083)贬官齐安(即黄州),他不以政治上的逆境萦怀,于住处的附近,选地建亭,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与张同命运的好友苏轼为亭取名曰“快哉”,是深知张梦得建亭的用意的。 ‎ 6‎ 6‎ 文意感知 文章通过对快哉亭的记述和议论,对苏轼、张梦得在遭贬之后,能够自放山水之间和“不以物伤性”的坦荡心胸,表示了赞赏的态度,体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境、达观的态度。‎ 思维导图 6‎ 一、通假字 风云开阖 同“合”,译为“消失”‎ 二、古今异义 ‎1.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古义:疾驰         今义:尽情流露不受拘束 ‎2.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古义:成行成列 今义:直行和横行的总称 ‎3.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古义:一一指点出来 今义:两个数的比数 ‎4.窃会计之余功 古义:征收钱粮等公务 今义:财务管理人员 三、一词多义 ‎1.舍 ‎2.胜 ‎3.披 ‎4.其 ‎5.之 ‎6.以 ‎7.为 ‎8.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6‎ ‎①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在夜里 ‎②西望武昌诸山 朝西 ‎③将蓬户瓮牖 用蓬草 用瓮 ‎(2)名词作动词 ‎①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命名 ‎②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成行成列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使……震动 使……惊骇 ‎②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使……跟从 ‎③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使……称心快乐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者也”表判断)‎ ‎(2)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无标志判断句)‎ ‎2.省略句 ‎(1)江出(于)西陵。‎ ‎(2)今乃得玩之(于)几席之上。‎ ‎3.状语后置句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于其前”后置,应放在“出没”之前;状语“于其下”后置,应放在“悲啸”前面)‎ ‎(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状语“以清风”“以明月”均后置,正常语序为“以清风振之,以明月照之”)‎ ‎1.文中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明确:从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登临快哉亭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快哉”的感受。‎ 明确:(1)登临“快哉亭”,昼夜可以于“几席之上”尽情览赏雄壮景色,放眼四周,可见西边武昌冈陵起伏的诸山,草木成排成行,渔夫樵夫的屋舍,清晰可数。‎ ‎(2)‎ 6‎ 沿江两岸的沙洲,正是当年曹操、孙权注目的战略要地,也是周瑜、陆逊为争夺此地奔走劳形的地段,这也可以让世俗之人睹此称快。‎ ‎3.文章引用楚王和宋玉关于“快哉”之风的对话并加以发挥,这样写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是交代“快哉”二字的出处;二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表明主旨。‎ ‎4.作者在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为什么“快哉”?‎ 明确:作者在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写法鉴赏 ‎1.紧扣“快哉”,脉络清晰 它时而江上风光,时而历史画卷,时而抒情议论,看似无踪可寻,其实井然有序,主要原因是用“快哉”二字贯穿了全篇。从观赏长江汪洋水势引出张梦得所建快哉亭,到亭上所见所想引出的观赏山川形胜和怀想古今的两种快乐,再紧扣“快哉”二字抒发议论,托出题旨,虽构建丰繁却脉络清晰。‎ ‎2.纡徐条畅、汪洋澹泊 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风格。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议论始终带着情韵,“夫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惟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破坏。‎ 素材挖掘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应用角度]‎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苏辙借物抒怀,其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这句话可以用在“失意与旷达”“坦然淡定”“自得人生”等作文中。‎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