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祭十二郎文 祭文是古人为祭奠去世的亲朋好友而写的文章,用来表达对亲友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并祈请逝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祭文是由祭奠者自己来撰写的,因此含有更多的真情实意。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不由自主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大都纡徐委婉,情韵悠长。‎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堪称祭文中的精品。‎ 第29课祭十二郎文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兄又死于南方,寡嫂携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伶仃,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深的《祭十二郎文》。‎ 17‎ 17‎ 17‎ 17‎ 17‎ 17‎ 17‎ 文意感知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人立业,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   同“馐”,译为“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 同“逝”,译为“逝世”‎ ‎3.敛不凭其棺 同“殓”,译为“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古今异义 ‎ ‎1.明年丞相薨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义:过不了多久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3.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 今义:年少的孩子 ‎4.而齿牙动摇 17‎ 古义:牙齿松动 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5.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成长立业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三、一词多义 ‎1.省 ‎2.致 ‎3.诚 ‎4.知 ‎5.就 ‎6.其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东亦客也 在东边 ‎②莫如西归 向西 ‎③恐旦暮死 早晚 ‎(2)名词作动词 ‎①吾书与汝曰 写信 ‎②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继承……的事业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 视力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使……夭亡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状语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在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保全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养育 五、文言句式 17‎ ‎1.省略句 ‎(1)从嫂归葬(于)河阳。(省略介词)‎ ‎(2)未可以(之)为信也。(省略宾语)‎ ‎2.状语后置句 ‎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正常语序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3.宾语前置句 ‎(1)惟兄嫂是依。(“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何尤”应为“尤何”)‎ ‎(3)何为而在吾侧也?(“何为”应为“为何”)‎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明确:‎ 少年孤苦 ‎“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为谋生聚 少离多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未老先衰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子女年幼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明确: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但却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 ‎3.本文写得至悲至痛,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愤?‎ 17‎ 明确:(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4.文章第五段中“邪”“也”“乎”“矣”用法,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悲伤之情无法抑止,又希望“传之非真”,因此在本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后连用五个“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丧报书信决非误传之后的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写法鉴赏 ‎1.不拘常格的文章体式 本文一改过去祭文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的惯例,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制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也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2.催人泪下的真挚感情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素材挖掘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应用角度]‎ 韩愈《祭十二郎文》,痛惜十二郎病逝,忏悔自己的过失,凄恻动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 17‎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多数读者不一定有丧亲之痛的感情经历,因为时代的隔膜,今天的读者对韩愈唏嘘再三的家族的凄凉孤单尤其缺乏深切的体会。但是,古往今来的读者没有不被这篇文章感动的,甚而至于黯然泣下者,原因在于那感人肺腑的亲情。材料可用于“亲情”“珍惜”等话题中。‎ ‎( 时间:40分钟 分值:58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克:能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业:继承……的家业 C.敛不凭其棺 凭:凭借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尤:怨恨 解析:选C C项,凭:临,到。‎ ‎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选C 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17‎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汝来省吾,止一岁 C.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解析:选B A项,羞—馐;C项,世—逝;D项,敛—殓。‎ ‎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将成家而致汝 C.恐旦暮死 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解析:选C 例句与C项皆为名词作状语,A、B两项皆为使动用法,D项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 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 心血写成的。‎ 解析:选B B项,应该是“长为少祭”。‎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3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却过早地死去他的后代,你那么纯正聪明本来应该继承家业的却不能承受他的恩泽了!‎ 17‎ ‎(2)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3)如果死后能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也不会太久了;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我也悲伤不了多少时候,而没有悲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的。‎ 二、能力拓展(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祭 妹 文 袁 枚 汝[注]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乃至绵戄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予已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 羊山旷渺,南望原隔,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如,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注] 汝,袁枚之妹袁机。‎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远吊扬州        吊:吊唁 B.阻人走报 走:跑,赶来 C.又卒难明也 卒:仓猝 D.然则抱此无涯之憾 涯:边际 解析:选C C项,卒:最终。‎ ‎8.选出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病梅也哉!‎ D.(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意思都是“在”,是介词;A、B两项是介词“把”;C 17‎ 项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了对亡妹身后事的筹措,告慰亡妹在天之灵,安慰与悲恸交错。‎ B.文章在叙述中插入几句景物描写,如“纸灰飞扬,朔风野大”,渲染了凄切悲凉的气氛,倍增哀情。‎ C.文中“至今无男”“亦无子女”等句,表露了作者“九族无可继者”的悲伤,也流露出作者头脑中存在封建宗法观念这样的消极思想。‎ D.袁机一直等到哥哥袁枚赶到之后才去世,兄妹见了最后一面,充分显示了精神的力量。‎ 解析:选D D项,从文中可以判断,没有等上哥哥,没有和哥哥见最后一面。‎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 ‎(2)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为呢?竟然就这样完了啊!‎ 参考译文:‎ 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知(你的病情)。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否?”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诀,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时已经气绝。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会和你永别,那么我怎么肯远行!即使要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为呢?竟然就这样完了啊!‎ ‎…………‎ 17‎ 羊山空旷辽阔,朝南可望见低湿的原野,朝西可望见栖霞山,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魂灵也有个伴侣,应当不会孤单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我虽然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间还能有几天啊!阿品远远地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谁埋葬?你如果有灵,能不能告诉我呢? ‎ 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吃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唉,悲伤啊!唉,悲伤啊!‎ 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分)‎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 B.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解析:选C 领:以高位兼低职。行:兼摄(官职)。‎ ‎12.请仿照示例,分别以“友情”“爱情”为开头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亲情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牵挂,在岁月的风雨中飘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句子要注重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前半句采用“……是……”的句式,后半句采用“在……中+动词”的句式,按照这个格式仿写出的句子的基本结构就是“友情是……,在……中……”“爱情是……,在……中……”。另外,仿写时要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参考答案:友情是一种不能缺少的关怀,在成长的旅途中相伴。爱情是一种不能忘怀的慰藉,在人生的磨难中闪光。‎ ‎13.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要求语言得体,语气亲切,每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双脚踏出健康路,铃声响起平安曲。②轻盈穿行无纤尘,双轮一转有闲情。③我骑车,我环保,我健康。‎ 1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