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柳子厚墓志铭 碑志亦称“碑表”“碑文”等,是古代刻于石碑上的纪念性文辞。根据立在墓前或埋入地下的位置,碑志又可分为墓表、墓志铭等。一般来说,墓志铭(墓志、墓铭、墓记)是指埋入地下的勒石文字,墓表、墓碑是墓前立石上的文字,都用于叙述墓主的生平、官职,赞颂其学行品德。它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②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③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墓志铭属碑志类,碑志往往由死者的家人或门生故吏请当时的文章名家撰写,既有赞颂之情,而又含蓄典重。‎ 柳子厚墓志铭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 相关背景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他刻苦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永州八记》《封建论》等。公元817年,他又被贬到柳州。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47岁。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韩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 15‎ 15‎ 15‎ 15‎ 15‎ 文意感知 本文以朋友之义为内容主线,叙述了柳宗元家世、自身才华、坎坷仕途、卓越政绩及文学成就,极力称颂柳宗元,处处表现出深厚的朋友之情。‎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崭然见头角 同“现”,译为“显现”‎ 二、古今异义 ‎1.虽少年已自成人 古义:成才 今义:成年人 ‎2.死不恨 古义:遗憾 今义:仇恨 ‎3.无辞以白其大人 古义:古称父母为大人 今义:成年人 15‎ ‎4.出入经史百子 古义: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今义:外出、进入 三、一词多义 ‎1.为 ‎2.坐 ‎3.始 ‎4.质 ‎5.因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例出为刺史 按惯例 ‎(2)名词作动词 遵从而家焉 安家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率常屈其座人 使……叹服 ‎3.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不自贵重顾藉 器重,重视 五、文言句式 ‎1.被动句 ‎(1)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授”为语意被动,被授予)‎ ‎(2)又例贬州司马。(“贬”为语意被动,被贬官)‎ ‎(3)尝例召至京师。(“召”为语意被动,被征召)‎ ‎(4)自子厚之斥。(“斥”为语意被动,被贬斥)‎ ‎(5)材不为世用。(“为……所……”形式被动句的省略,不被重用)‎ ‎2.状语后置句 道不行于时也。(状语“于时”后置,正常语序为“道于时不行也”)‎ ‎3.宾语前置句 不自贵重顾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贵重顾藉自”)                 ‎ 15‎ ‎1.思考文章,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柳宗元的。‎ 明确:‎ 表现角度 人物特点 文学 才华横溢,“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政务 改变风俗,指导后生为文,“因其土俗,为设教禁”,“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人格 勇于为人,愿与刘禹锡换贬地,体现其高尚的节义 ‎2.这篇文章多处用了对比,试选一二处具体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 明确:用柳宗元对朋友的节义与一般人作对比;用一般人“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而落井下石作对比。把小人的嘴脸刻露殆尽,高度赞扬了柳宗元高尚的节义。‎ ‎3.如何理解“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这一句子?‎ 明确:刻苦学习,专心诵读,使身处逆境的柳宗元文笔汪洋恣肆,风格雄厚凝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久斥”和“穷极”。柳文的精裁密致、沉郁峭拔是在其困顿不幸的人生遭遇中刻苦自励的结果。‎ ‎4.作者是如何评价柳宗元的?‎ 明确:作者对柳宗元的长期被贬官既深表同情,又极力推崇他由此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他的重友谊、尚节操的做法给予热烈歌颂;对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行为进行了委婉的批评。‎ 写法鉴赏 墓志铭这种金石文字,向来要求“严重简奥”,所以往往写得呆板无生气。而这篇文章,却写得激昂旋折、神采飞扬,表现了韩愈的创新精神。‎ ‎(1)精心布局,纲举目张。全文以朋友之义为主线,结合柳的文章成就、政绩等,称颂柳宗元,处处表现深厚的朋友之情。材料之间,注意伏笔与照应,文章丝丝入扣。‎ ‎(2)采用史传褒贬兼用手法,叙事简洁,多用对比,并巧妙地将实事化虚,显得空灵。叙述中辅以简洁的议论,并将真挚的感情蕴涵其中,彰显文章主旨。清吴阎生《古文苑》卷三云:“韩、柳至交,此文以全力发明子厚之文学、风义,其酣悠淋漓、顿挫盘郁处,乃韩公真实本领。……盖至性至情之所发,而文字之变格也。”‎ 15‎ ‎(3)语言文字上也多可取之处,后世如“酒食征逐”“落井下石”等成语就源于此篇,可见韩愈在语言上的深刻影响。‎ 素材挖掘 柳宗元在永州 柳宗元4岁读书,13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辞。21岁中进士。年轻的柳宗元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有很高的声誉。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司马为编外闲职,实为流放之别名。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唐代的永州,僻远荒凉,素为谪官贬居之地。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一代文豪,十年楚客。他的父亲早在长安与亲人分手时离去。他结婚三年后,妻子杨氏也病故。年近七旬的老母随他到永州之后,也因劳碌奔波,水土不服,怆然撒手人间,仅留下他和表弟卢遵、堂弟柳宗直三人相依为命。‎ 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写诗抒发自己的孤寂苦闷之情,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他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 ‎[应用角度]‎ ‎“永贞革新”的失败对政治上踌躇满志的柳宗元是沉重的打击,但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永州清新的山水给了柳宗元很大的慰藉和寄托,他很快从悲观与失意中振作起来,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并和田翁农夫相交,远离了政坛上的明争暗斗,回归到田园诗意般的生活,他认为永州的山水和自己一样地为世人所遗弃和漠视,写出了许多千古传诵推崇永州山水的散文。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如此评价柳宗元的永州十年,他说:“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确实,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人生最晦暗最感伤的十年,却也是他文学创作最丰富和哲学思想全面成熟的十年。‎ 本材料可应用于与“活着”“在逆境中成熟”“顺境与逆境”“精神之寄托”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时间:40分钟 分值:56分)‎ 15‎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逮其父时(到)    B.率常屈其座人(一概,全部)‎ C.悉有法度可观(可以) D.子厚亦为之尽(尽力)‎ 解析:选C C项,可:值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 B.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秦王竟酒 何竟日默默在此 D.反挤之,又下石焉者 则将焉用彼相矣 解析:选B A项,动词,是/动词,写作;B项,均为动词,结交;C项,动词,结束/副词,竟日,整日;D项,兼词,于之/疑问副词,哪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出入经史百子 B.为词章泛滥停蓄 C.虽重得罪,死不恨 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解析:选D A项,“出入”古义为“征引”。B项,“泛滥”古义为“借水之横溢喻学问广博,气势纵横”。C项,“得罪”古义为“获罪”。‎ ‎4.从句式特点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尝例召至京师    B.终必不蒙见察 C.则可谓惑于流俗 D.奚以知其然也 解析:选D 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子厚在任柳州刺史时发现这个地方陋习甚重,百姓不幸,于是在这里设置各种教令禁令,为他们出谋划策,使不少人免除沦为奴婢的苦难。 ‎ B.柳子厚被遣柳州时,刘梦得也同时被遣播州,播州偏远,加上刘梦得老母在身边,柳子厚深表同情,于是上疏拿自己的柳州和梦得的播州进行了调换。 ‎ C.柳子厚在得知刘梦得的不幸遭遇时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和当时社会上那种平时称兄道弟,遇利害时尔虞我诈、落井下石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 15‎ D.柳子厚仕途坎坷,一生不得志,在贫困中死去;河东裴行立重然诺,他与柳子厚交情深厚,不惜费用,亲自为柳子厚操办后事,让柳子厚得以归葬祖先墓侧。‎ 解析:选B B项,原文是准备上疏,并没有成为事实。‎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进士科第,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光耀门楣的孩子。‎ ‎(2)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千人。‎ ‎(3)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了子厚的高尚风范,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二、能力拓展(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 轼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15‎ 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      扰:安抚 B.卒免死 卒:最终 C.遇吏民简易 遇:遇见 D.杭人德公 德:感激 解析:选C 遇:对待,相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少师:官名。与太子少保、少傅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 B.徙:文中指赵公被提拔为宜州通判,古时用以代表流放的刑罚。‎ C.瘐死:古代指囚犯在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狱中病死。‎ D.谥:文中指谥号,是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 解析:选B “赵公被提拔为宜州通判”错,应是“改任宜州通判”。“徙”在古代指调动官职,而非“流放的刑罚”。‎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未溃。(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有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毒疮,肿块还没有溃烂。‎ ‎(2)‎ 15‎ 做县令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不要把事情推诿给郡府,假如事情处理好了,百姓也高兴,我就一点也不过问了。‎ ‎10.请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先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第2段写其审理案件的情况,能从轻的尽量从轻,有病的治病,表现其“仁爱宽厚”的一面。第3段写其到虔州任职,“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入蜀时,“以一琴一龟自随”,表现其清正廉洁。‎ 参考答案:仁爱宽厚;简政放权;严而不苛;清正廉洁。‎ 参考译文:‎ 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方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赵公名抃,字阅道。(他)幼年丧父,并且家境贫困,他就专心致志努力学习,考取景祐元年的进士乙科。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有个伪造印章的百姓,官员们都认为他应当被处死。只有赵公说:“(他的印章)伪造在大赦之前,使用在大赦之后。大赦之前没有使用,大赦之后没有伪造,依法都不应该处死。”最终(那个人)免于死罪。全府的人都很佩服。过了一年,改任宜州通判。有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毒疮,肿块还没有溃烂。赵公派医官为他治疗,使他不至于死在狱中。后来遇上朝廷大赦天下,这个士卒获得了赦免。赵公关爱百姓的周到,大致都像这样。‎ 赵公主政虔州,(虔州)地处偏远,并且百姓喜欢争辩诉讼,人们都认为赵公会不高兴(赴任)。(可是)赵公愉快地回到家里祭祀祖墓后就离家上任了。到了虔州,(赵公)对待官吏、百姓行事简易,要求严格而不苛刻,他把各县县令全都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做县令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不要把事情推诿给郡府,假如事情处理好了,百姓也高兴,我就一点也不过问了。”县令都很高兴,争相尽心尽力做事,虔州的案件因此减少,监狱里面也因此屡屡空了下来。他又修改盐法,百姓依靠这些措施获得了好处。神宗即位,召赵公回京掌管谏院。根据先例,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成都回到京城,将要被重用,必定先更换到朝廷一个部门任职,不能直接任命为谏官。大臣为此向皇帝进言。皇上说:“任用赵爱卿为谏官,是要依靠他敢直言啊。暂且这样任用他,有什么妨碍!”到了赵公谢恩时,皇上对他说:“听说你单身一人就入了蜀地,随身仅携带一张琴和一只龟,你处理政事的简易也与其相称吧?”赵公知道皇上的心意,将会采纳他的建议,就向皇上呈上奏章说吕诲、范纯仁都正直敢谏,被贬谪很久了还不起用,这没法用来慰抚官员的心。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熙宁三年四月,(皇上)‎ 15‎ 授予赵公资政殿学士的官衔,让他主管杭州政务。‎ 赵公还没到七十岁,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没有被允许。他就不停地请求。元丰二年二月,加封太子少保的官职后退休。当时七十二岁了。赵公回到衢州老家居住,这里有溪水山石松树竹林等美景,吴越一带品行高尚的人都和他交往。赵公当初从杭州退休时,杭州人挽留他,他无法离开。赵公说:“六年以后我会再回来。”到这时刚好六年了。杭州人感恩赵公,迎接他就像见到了父母一样。‎ 赵公因为生病回到衢州,当时天上有一颗大星星坠落下来了。两天后赵公去世。这一天是元丰七年八月癸巳日。报丧的文告发布后,皇帝追封他为太子少师,谥号为“清献”。‎ 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分)‎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 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元贞”“延祐”“仁宗”“至正”。‎ 解析:选D “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 ‎12.名人的墓志铭往往别具一格,如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司汤达:活过,爱过,写过。萧伯纳: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富兰克林:印刷工富兰克林。‎ 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一个为他(她)拟写墓志铭。(5分)‎ 安妮·弗兰克 海伦·凯勒 沈从文 贝多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写作时,要结合所学内容或平时的了解,紧扣人物的经历、时代、性格等特点,展现墓主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考。语言要简洁,凸显写作者的睿智。‎ 参考答案:安妮·弗兰克:请问,现在的世界怎样了?还有战争吗? 海伦·凯勒:盲眼看世界,真情暖人心。‎ 沈从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永州的绿水青山曾哺育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古有德行天下的舜、“古文中坚”柳宗元、书成一体的怀素和尚、诗成一派的杨万里、理学宗师周敦颐……近有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达、陶铸、蒋先云……结合永州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倡导“‎ 15‎ 建设文化永州,和谐永州”。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育英中学高二(3)班小明等几位同学筹备创办一个“文化永州沙龙”,向全校同学推介永州文化,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文化永州沙龙”组织首次报告会,重点向全校师生介绍“文化名人与永州”,但几位同学为到底介绍哪一位名人而争执不下,假如你也参与了这次讨论,请写出推荐柳宗元的理由。‎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因为他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他的《永州八记》让世人了解了永州美丽的自然风光。‎ 1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