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物理选修3-1课时检测题(有解析共24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物理选修3-1课时检测题(有解析共24套新人教版)》 共有 2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下列关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距离上,电势差大的其场强也必定大 B.任意两点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C.沿着电场线方向,相同距离上的电势降落必定相等 D.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解析:选C 由匀强电场的特点知A、B错误,C正确;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才是电场强度方向,D错误。‎ ‎2.如图所示是一个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每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2 cm,由此可以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和数值是(  )‎ A.竖直向下,E=100 V/m B.水平向左,E=100 V/m C.水平向左,E=200 V/m D.水平向右,E=200 V/m 解析:选B 根据电场强度的方向应与等势面垂直,且由较高的等势面指向较低的等势面,可知该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左。由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得:E==100 V/m。‎ ‎3.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 V,b点的电势为24 V,d点的电势为4 V,如图所示,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 A.4 V           B.8 V C.12 V D.24 V 解析:选B 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Uad=Ubc,即φa-φd=φb-φc,解得φc=8 V,B正确。‎ 6‎ ‎4.如图所示,在某电场中画出了四条电场线,C、D两点是AB连线的三等分点。已知A点的电势为φA=30 V,B点的电势为φB=0,则(  )‎ A.C点的电势=20 V B.C点的电势20 V D.A、B、C都不正确 解析:选B 由题图看出,AC段电场线比CD段、DB段电场线密,则AC段场强最大,根据公式U=Ed可以知道,A、C间电势差UAC大于C、D间电势差UCD和D、B间电势差UDB。所以UAC>UAB=(φA-φB)=10 V,即(φA-φC)>10 V,又φA=30 V,可以知道φC<20 V。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5.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如图所示。在以它们为顶点的三角形中,∠a=30°,∠c=90°,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b和c点的电势分别为V、V和2 V,该三角形的外接圆上最低、最高电势分别为(  )‎ A.V、V B.0、4 V C.V、V D.0、2 V 解析:选B 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O,即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且该点电势为2 V,故Oc为等势线,其垂线MN为电场线,方向为M→N方向。外接圆上电势最低点为N点,最高点为M点。设外接圆半径为R,则UOP=UOa= V,又UON=ER,UOP=ERcos 30°,则UON∶UOP=2∶,故UON=2 V,N点电势为零,为最低电势点,同理M点电势为4 V,为最高电势点。故B正确。‎ ‎6.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 1 m,D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6 V和2 V。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一电荷量为1×10-6 C的正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  )‎ A.W=8×10-6 J  E>8 V/m B.W=6×10-6 J  E>6 V/m C.W=8×10-6 J  E≤8 V/m D.W=6×10-6 J  E≤6 V/m 6‎ 解析:选A 因电场是匀强电场,D是AB的中点,故D的电势φD==10 V。所以W=q(φD-φC)=8×10-6 J。设E的方向与的夹角为α,则α≠0,否则等势面与AB垂直,C点电势就会高于B点电势。由E=可知:=,因α>0,则cos α8 V/m,故A正确。‎ ‎7.[多选](2017·江苏高考)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q2,其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q1和q2带有异种电荷 B.x1处的电场强度为零 C.负电荷从x1移到x2,电势能减小 D.负电荷从x1移到x2,受到的电场力增大 解析:选AC 由题图可知,空间的电势有正有负,且只有一个极值,则两个点电荷必定为异种电荷,A项正确;由E=可知,φx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因此x1处的电场强度不为零,B项错误;负电荷从x1移到x2的过程中,电势升高,电场强度减小,由Ep=qφ,F=qE可知,电势能减小,受到的电场力减小,C项正确,D项错误。‎ ‎8.[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匀强电场中相邻的等势面,一个电子垂直经过等势面D时的动能为20 eV,经过等势面C时的电势能为 -10 eV,到达等势面B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 5 cm,不计电子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再次经过D等势面时,动能为10 eV B.电子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C等势面的电势为10 V D.匀强电场的场强为200 V/m 解析:选CD 因为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做功,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电子再次经过D等势面时,动能仍为20 eV,A错误;过程中只受电场力,而电场是匀强电场,所以电场力恒定,又知道电场线方向和等势面垂直,故电场力方向和粒子速度方向共线,所以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错误;根据公式φ=可知φC==10 V,C正确;由于相邻等势面间是等差等势面,所以粒子经过相邻等势面时,动能的变化量相同,在D等势面时动能为20 eV,而到B等势面时动能为零,所以在C等势面时动能为10 eV,而在C等势面时电势能为-10 eV,所以粒子的总能量为零,故在B等势面时的电势能为0,即B等势面电势为零,φB=0,所以UCB=10 V,故匀强电场强度为E===200‎ 6‎ ‎ V/m,D正确。‎ ‎9.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为1×103 N/C,ab=dc=4 cm,bc=ad=3 cm,则下述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电势差为4 000 V B.ac之间的电势差为50 V C.将q=-5×10-3 C的点电荷沿矩形路径abcda移动一周,电场力做功为零 D.将q=-5×10-3 C的点电荷沿abc或adc从a移动到c,电场做功都是-0.25 J 解析:选C Uab=E·ab=1×103×0.04 V=40 V,A错;Uac=Uab=40 V,B错;将电荷移动一周,电势差为零,电场力做功为零,故C对;Wac=qUac=(-5×10-3)×40 J= -0.2 J,D错。‎ ‎10.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0 V、2.0 V、3.0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 V/m B.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V/m C.电荷量为1.6×10-19 C的正点电荷从E点移到F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6×10-19 J D.电荷量为1.6×10-19 C的负点电荷从F点移到D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4.8×10-19 J 解析:选B 对A、B选项,要找出等势面,求出两个等势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将A、C两点连接,则A、C中点电势为2.0 V,而且恰好在EB连线上,所以E点电势为2.0 V,F、D两点的电势分别为1.0 V、3.0 V。DF连线距离为10 cm,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 V= V,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对C、D选项,直接利用计算电场力做功的公式和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的关系解决。UEF=1 V,WEF=qUEF=1.6×10-19×1 J=1.6×10-19 J,所以C选项错误。UFD=-2 V,WFD=qUFD= -1.6×10-19×(-2) J=3.2×10-19 J,负点电荷从F点移到D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小 3.2×10-19 J,因而D选项也错误。‎ 6‎ ‎11.如图所示,一电场中的等势面是一簇互相平行的平面,间隔均为d,各等势面的电势如图中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速度v0射入电场,且v0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向上。若射入电场后,质点做直线运动,求:‎ ‎(1)微粒带何种电荷?电荷量是多少?‎ ‎(2)微粒在入射方向的最大位移是多少?‎ 解析:要使微粒做直线运动,微粒所受合力与v0应在一条直线上,又电场力与等势面垂直,沿水平方向,因此需考虑微粒的重力作用。‎ ‎(1)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由电势高处指向电势低处,可得电场线方向水平向左,且E==。‎ 为使合力与v0在一条直线上,微粒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微粒带正电,且mg=qE,则q===。‎ ‎(2)带电微粒沿入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g。则微粒在入射方向的最大位移xmax===。‎ 答案:(1)正电 q= (2) ‎12.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相距10 cm的平行板A和B之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如图所示。电场强度E=2.0×104 V/m,方向向下。电场中C点距B板3 cm,D点距A板2 cm。‎ ‎(1)若令A板接地,C、D两点的电势φC、φD分别是多少?C、D两点的电势差UCD等于多少?‎ ‎(2)一个电子从C点先移到P点,再移到D点,静电力做了多少功?‎ 解析:(1)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故D点的电势大于C点的电势,如果令A板接地,则:‎ φC=UCA=EdCA=2×104 V/m×(-0.07 m)=-1 400 V 同理可得:φD=UDA=EdDA=2×104 V/m×(-0.02 m)=-400 V 所以:UCD=φC-φD=-1 000 V。‎ ‎(2)由于静电力做的功与路径无关,一个电子从C点先移到P点,再移到D 6‎ 点,静电力做功为:WCD=qUCD=(-1.6×10-19 C)×(-1 000 V)=1.6×10-16 J。‎ 答案:(1)φC=-1 400 V,φD=-400 V;UCD=-1 000 V (2)WCD=1.6×10-16 J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