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物理选修3-1课时检测题(有解析共24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物理选修3-1课时检测题(有解析共24套新人教版)》 共有 2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欧姆定律 ‎1.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 C.比较几只电阻的IU图像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像是属于阻值较大的那个电阻的 D.由I=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选D R=只是电阻计算的定义式,U=0,I=0时 R仍存在,即R与U和I不存在正、反比关系。对一段确定的导体而言,R一定,故I与U成正比,D对。‎ ‎2.鸟儿落在110 kV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通电的高压线是裸露导线,但鸟儿仍然安然无恙,这是因为(  )‎ A.鸟有耐高压的本领 B.鸟脚是干燥的,所以鸟的身体不导电 C.鸟两脚间的电压几乎为零 D.鸟身体的电阻极大,所以无电流通过 解析:选C 鸟两脚间导线的电阻非常小,故两脚间电压几乎为零。‎ ‎3.[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  )‎ A.导体的电阻是25 Ω B.导体的电阻是0.04 Ω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0.04 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 A D.当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 A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5 V 解析:选AD IU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导体的电阻R= Ω=25 Ω,故A正确,B错误;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04 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I= A=0.001 6 A,故C错误;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当电流为0.1 A时,导体两端的电压U=IR=0.1×25 V=2.5 V,故D正确。‎ ‎4.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 4‎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此图像的斜率可表示为(  )‎ A.U          B.R C. D. 解析:选C qt图像的斜率表示流过电阻R的电流,由此可知,通过电阻R的电流不变,由欧姆定律知,I=,故C正确。‎ ‎5.某同学对四个电阻各进行了一次测量,把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在UI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分别用Ra、Rb、Rc、Rd代表电阻的阻值,则(  )‎ A.Ra>Rd B.Rd>Ra C.Rc>Rb D.Rb>Rc 解析:选A 连接aO、bO、cO、dO,UI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故Ra>Rd,A正确,B错误,又因为O、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故Rb=Rc,故C、D错误。‎ ‎6.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小,灯丝的温度较低。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大,灯丝的温度较高,已知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 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1 A,则灯泡两端电压为2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可能是(  )‎ A.0.5 A B.0.6 A C.0.8 A D.1 A 解析:选C 灯泡电压为1 V时,灯泡的电阻为2 Ω,当灯泡的电压为3 V时,灯泡的电阻为3 Ω,所以电压为2 V时,电阻2 Ω<R<3 Ω,由I=得此时的电流 A<I<1 A,故C正确。‎ ‎7.如图所示,为A、B两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两电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两图线交点处,A的阻值等于B的阻值 B.在两图线交点处,A的阻值小于B的阻值 C.在两图线交点处,A的阻值大于B的阻值 D.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B的阻值不变 解析:选A 两图线的交点处,电流和电压均相同,则由欧姆定律可知,两电阻的阻值大小相等,故A正确,B、C错误;由题图可知,电阻A的图像的斜率越来越大,故A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电阻B阻值不变,故D错误。‎ 4‎ ‎8.[多选]两个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R1为线性元件,R2为非线性元件 B.R1的电阻R1=tan 45°=1 Ω ‎ C.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D.当U=1 V时,R2的电阻等于R1的电阻 解析:选AD 由图可知R1的伏安特性曲线为过原点的直线,故R1为线性元件,R2的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故R2是非线性元件,故A正确;R1的电阻不等于tan 45°,应为U与I的比值,大小为2 Ω,故B错;R2为非线性元件,其中电阻大小仍等于某一时刻U与I的比值,D正确;由图可知R2随电压增大而增大,故C错。‎ ‎9.以下给出了几种电学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四个图像都是伏安特性曲线 B.这四种电学元件都是线性元件 C.①②是线性元件,③④是非线性元件 D.这四个图像中,直线的斜率都表示元件的电阻 解析:选C 伏安特性曲线是以I为纵轴,U为横轴的,A项错;线性元件的IU图像不仅是直线,而且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①②是线性元件,③④是非线性元件,B项错,C项正确;在UI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是导体的电阻,图④中导体的电阻并非定值,在导体两端电压未达到临界电压前,导体中电流为零,电阻值相当于无穷大,当导体两端电压超过临界值时,其直线的斜率k=≠,因而k不表示电阻值,D项错。‎ ‎10.[多选]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I=可知电流与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成正比,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B.由I=可知在任何电路中电流皆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C.由I=neSv可知对于某一确定的金属导体,其电流与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成正比 D.由I=可得q=It,可知当t一定时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电流I成正比 4‎ 解析:选CD I=是电流的定义式,I与q和t无关,故A错;欧姆定律I=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故B错;电流在微观上与n、e、S、v有关,I=neSv,故C正确;电路中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由I和t决定,故D正确。‎ ‎11.某导体的电阻为10 Ω,15 s内通过该导体的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18 C,求:‎ ‎(1)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2)5 s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子有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 C)‎ 解析:(1)由电流的定义可得:导体中的电流I=,‎ 由欧姆定律可得:U=IR=R=×10 V=12 V。‎ ‎(2)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 则电子个数:n====3.75×1019个。‎ 答案:(1)12 V (2)3.75×1019个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金属电阻的UI图线,某同学是这样计算它们的阻值的:R甲=R乙=tan 60°= Ω,你认为他的解法对吗?如果不对,它们的阻值应为多少?‎ 解析:该同学的解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由于所选取的标度不同,在相同的电压和电流值下图线的倾角是不同的,所以不可以用倾角的正切值表示电阻。‎ 正确的解法为:R甲== Ω=3 Ω,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乙的电阻为6 Ω。‎ 答案:不对 3 Ω 6 Ω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