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复习全套讲练(通史版44份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高考历史复习全套讲练(通史版44份有答案)》 共有 4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25、26讲巩固练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影响 ‎1‎ 五四运动的特点 ‎2‎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共一大制定的革命目标 ‎3‎ 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4‎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 ‎5‎ 十年对峙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6‎ 长征胜利的意义 ‎7‎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意义 ‎8‎ 抗战时期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 ‎9‎ 抗日战争的世界地位 ‎10‎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爆发前 美苏对华政局的态度 ‎1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现 工作重心的转移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南通二模)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解析:B 依据题干材料中“抗日史的第一步……和平的形式”“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领导”可判断该事件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各阶级广泛参与的,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等抗日口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A项错误;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B项正确;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北伐战争,C项错误;开启了十四年抗战历程的是九一八事变,D项错误。‎ ‎2.(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解析:D 材料指的是五四运动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B项错误;19世纪末维新变法使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项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D项正确。‎ ‎3.(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进行(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4.(2017·广东广州月考)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解析:B 根据材料国共两党均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训农民运动干部、发表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的文章等信息判断应该是在国共实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A项错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后,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D项错误。‎ ‎5.(2017·黑龙江哈尔滨二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 C.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解析:A 材料中“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掌握领导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问题,故B项错误;1925年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无关,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 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3)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6.(2017·山东滨州一模)农会原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研究农学、改良农业为宗旨的组织。但在‎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农字第9号通告明确指出:“农民协会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组织,而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农民政权。”这说明当时(  )‎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道路迅速转移 B.乡村民众政治利益诉求高于经济利益 C.土地革命推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起步 D.中国共产党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 解析:D 革命道路由城市转向农村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且材料体现不出革命道路的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中“农民协会”的性质变化与乡村民众诉求无关,故B项错误;“‎1927年7月20日”还没有进行土地革命,故C项错误;据材料农民协会由“职业组织”向“政治联盟、农民政权”的变化可知,中国共产党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故D项正确。‎ ‎7.(2017·山东菏泽一模)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 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双重阻力指的是党内政治、军事方面的“左”倾错误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但并不涉及中华民族的命运,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五四运动,故B项错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虽然涉及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又没有关联自己的命运,故C项错误;“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一方面指的是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另一方面指的是长征又促使国共两党逐渐由敌视对峙走向团结抗日,有利于贯彻北上抗日方针,故D项正确。‎ ‎8.(2017·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解析:B 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支持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抗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的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太原会战爆发于1937年,故D项错误。‎ ‎9.(2017·湖南长郡中学三模)1942年,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称“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于东方的观念,我们中国当然也应该尊重西方国家,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未来世界里,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制度束缚 C.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 D.确立争取美援为主的外交方针 解析: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提倡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为了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对国民政府的束缚,故B项正确。‎ ‎10.(2017·广东汕头一模)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九一八事变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D.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解析:A 把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是欧洲战场,故B项错误;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故C项错误;193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是汪叔棣的观点,故D项错误。‎ ‎11.(2017·山东潍坊月考)“随着日本的投降,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这表明当时(  )‎ A.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B.中国尚存在和平统一的机会 C.美苏关系尚未出现裂痕 D.苏联希望中国共产党放弃武装夺权 解析:B 材料体现出“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并不是支持蒋介石打内战,A项错误;材料“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表明当时中国尚存在和平统一的机会,B项正确;材料重在分析中国局势,不是关注苏美关系,C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并不是希望中国共产党放弃武装夺权,D项错误。‎ ‎12.(2017·河南洛阳一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解析:A 由材料“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可以看出由于此时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与争取解放战争的尽快胜利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废除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安徽淮南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化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内忧外患更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来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具有的中国化特色的认识”“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来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得出促进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根据“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得出促进亚非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得出推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根据“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得出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民族主义对中国和材料二对西方的不同影响,可以得出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从材料二中民族主义的两方面作用认识到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要认识到民族主义的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负面影响。总之,要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 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主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特点:立足国情,借鉴西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影响:促进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亚非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 认识: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另一方面易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该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如有其他认识,言之有理亦可)‎ ‎14.(2017·山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政治意味着妥协。在政治中,我们需要选择最不坏的方案,因为它是可行的方案,我们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了。而道德的正当意味着不能妥协,我们必须选择出正当来,用不着去管是否可行。”健全的政治实践与良好的政治理想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站在21世纪,回望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就政治妥协发生的背景看,大都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就政治妥协的政治动机来看,妥协一般都是权宜性的、策略性的,妥协不过是达到更好地斗争从而消灭对手的手段;从妥协的程度来看,各方的让步都是十分有限的。总之,“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祝天智《论民国时期政治发展中的政治妥协》‎ 分析材料,以“政治妥协”为主题提炼出一观点,并运用近代民国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 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以“政治妥协”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材料段首和段尾都有明确的观点表示。如:“政治意味着妥协”“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其次,针对提炼的观点,用民国时期的史实加以论述。可以选取孙中山让位袁世凯、清帝逊位、国共第一次合作、张学良改旗易帜等事件展开说明。‎ 答案:示例:‎ 观点:政治妥协是暴力之外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论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兵谏”,在中国共产党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解决时局转换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