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1 水中的动物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1 水中的动物 教案

ID:669679

大小: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水中的动物 【实验教学目标】 1. 认识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 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的 精神。 【实验内容】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1. 实验器材:活的鲫鱼、剪刀、红墨水、滴管、纱布、清水、水槽、抹布、玻璃 棒等。 2. 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实验要求,初步了解实验操作的 步骤;教师准备活鲫鱼,透明的水槽,固定鱼鳍的材料(纱布、细线、曲别针、 塑料板等),滴管,滴瓶(红墨水)。 3. 利用鲫鱼做完实验后,应及时将鲫鱼放入清水中。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因为本节核心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对此学生有一定 的生活经验,能说出鱼类靠鳍游动,靠鳃呼吸,但对每种鱼鳍的作用,鳃如何呼 吸,侧线、鱼鳔等的作用不是十分的了解。因此,本节课将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 活的特征实验设为教学重点。学生自学习生物学以来,通过对实验法的学习与实 践,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已非常熟悉,并能尝试对某些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 计和实验操作,但要形成较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还需进一步训练,因此把设计实验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的生活,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新问题作为本节教 学难点。 主要教学策略:学生好奇心强,对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兴趣极高,为本 节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这堂课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学生所熟悉 的鲫鱼为载体,组织了一系列探究活动,从学生兴趣出发,在“自主”上做文章, 在“促进发展”中做文章,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利用学生已 有生活和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 决新问题,设计出科学合理实验方案,依据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实验类型:以学生小组探究为主的学生实验,力图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的探究方 法、探究能力、思维水平等诸方面得到发展。 【实验教学过程】 活动一:推测鱼鳍的作用。 取两条活的鲫鱼.一条不作任何处理,另外一条用纱布分别固定不同的鱼鳍,静置 1---2 分钟后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 问题: 1、为什么要留一条正常的鱼? 2、为什么要分别固定鱼鳍? 3、为什么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 4、为什么不直接剪掉鱼鳍? 活动二:鲫鱼呼吸的器官是什么。 取一条活的鲫鱼放入水槽中,将红墨水滴入(靠近鱼口周围滴),观察并记录现象; 然后,把鱼鳃用纱布裹住,再将红墨水滴入,观察并记录现象. 问题:为什么要做两次实验? 活动三:鲫鱼侧线的作用。 各小组根据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设计实验: 1. 用玻璃棒在水槽中顺时针方向有规律的搅拌,观察鲫鱼的活动方向。 2. 用玻璃棒在水槽中无规则的搅拌,观察鲫鱼的活动方向。 活动四:归纳实验结果解决新问题。 展示讨论题:1.通过你们的实验,发现你们的推测对吗? 2.除了侧线、鱼鳃、鱼鳍,鲫鱼还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3. 如何探究其他结构适应水中的生活?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对汇总表的分析和交流,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说明】 “水中的动物”一节是苏科版生物教材第二册第 10 章第一节内容,就其教 育目标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手段,获得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而实验观 察的效果,取决于实验的目的、任务明确的程度,通过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实验,为学生掌握水中的动物如何去适应环境打下了基础,本节安排的实验“探 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旨在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鲫鱼有哪些结构适应水中 的环境,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 本人的创新之处在于: 1. 把本节实验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验技能和实验 方法,指导学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操作,再到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从定性 分析到定量分析,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了实验技能,真实地体验 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实验的选材上选用学生常见的鲫鱼作为研究对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 时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能力,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小组学习探究过程中,采用不同 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描述、倾听、质疑、补充、分析、整合的过程中,引导学 生一步步深入的探究,直接明了,便于学生比较,提高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并 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