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共20套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共20套附解析)》 共有 2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17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 ‎【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 ‎【学习内容】‎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控制人口增长任务艰巨;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负担日益突出;人口素质较低。‎ ‎(2)我国的资源问题及原因 问题: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很少,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耕地短缺矛盾十分突出,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能源短缺严重,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快,资源浪费严重。‎ 原因: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求量大;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惊人。‎ ‎(3)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问题:自然环境面临极大的危机。从全国看,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并迅速由城市波及乡村;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具体表现为,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海水污染严重;垃圾污染严重;噪声污染问题突出;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 原因:既有自然地理原因,更有来自经济、人文社会的原因。‎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 首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单签肩负着提高生产力、增强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其次,我国又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应对人均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必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诸如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解决好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经济,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实施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集约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循环经济的含义 7‎ 是指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3)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比较 项目 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粗放利用 资源利用率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物质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结果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4)清洁生产的含义 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它克服了传统工业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清洁生产方式可以带来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5)工业和农业循环经济 工业:工业循环经济的途径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获得经济效益;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并在生产全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污染来源,获得环境效益。‎ 农业: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相结合,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相结合,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6)举例:河南省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 该工厂布局的工业类型:原料导向型。‎ 生产特点:清洁生产。所有生产环节的“废弃物”均进入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资源;污染物被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工业与农业有机结合;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分弊端。‎ 两个效益:其生产工艺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环境的排废降到最低程度,环境效益显著。同时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了发展经济和兼顾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7‎ ‎(传统酒精厂造成的环境问题: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7)举例: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理念(思想):生态农业。‎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的农业(种植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开展综合利用,净化环境,保护土地;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太阳能)。‎ 效益: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高度统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首先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观念+行动)。‎ 行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拾粪回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节水措施、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汽车工作和购物,等等。‎ ‎ ‎ 二、梯度练习,理解和运用知识 ‎【学法提示】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理解知识;有疑则问,疑难问题向老师咨询或同学探讨;独立学习是前提,能够运用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教师讲析练习时,请在有疑问或错误的问题下做好笔记。‎ ‎【学习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必做题 我国正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 ①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 ②国家的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有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相对短缺状况③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大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 D 2. C 7‎ ‎【解析】第1题,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问题。我国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较大,是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和资源中出现的问题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些地区不重视甚至无视环境资源问题,导致污染严重、环境破坏。第2题,略。‎ ‎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②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城市蔓延 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④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态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3.D 4. B ‎【解析】第3题,略。第4题,略。‎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5--6题。‎ ‎5. 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C.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 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 ‎6. 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 青海省    B. 四川省    C. 广东省    D. 河南省 ‎【答案】5. A    6. D  ‎ ‎【解析】第5题,‎ 7‎ ‎ 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增加生产环节,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第6题, 该循环经济是以玉米种植为核心的,河南省是玉米的主要种植区。青海省、四川省、广东省玉米种植少。‎ 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7--8题。‎ ‎7. 该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 A. 市场导向型 B. 原料导向型 C. 劳动力导向型 D. 技术导向型 ‎8. 该生态工业园区 A. 最可能位于湖北 ‎ B. 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 C. 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D. 具有高效的资源利用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答案】7. B 8. D ‎【解析】第7题, 从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图可知,该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为甘蔗制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第8题, 甘蔗的生产区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该产业园区属原料导向性工业园;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属于清洁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有利于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9.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7‎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答案】第15题,(1)1 8 (2)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解析】 (1)低温榨油,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一种豆油;用循环利用的方法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除豆油外,还有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等。‎ ‎(2)原料取之于大豆纤维,因此属于绿色产品,该产品对皮肤无刺激,健康舒适。‎ ‎(3)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选做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的M地区绝大部分海拔在4 000 m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1 172 km2,分为四、五、六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 793 km2,四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五级、六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 材料二 2010年3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青海省柴达 7‎ 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材料三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东部地区进行加工。青海省有大大小小的盐湖100多个,盐湖中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是主要的矿产资源。‎ ‎(1)说出M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具体表现。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简述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表现:草场退化、荒漠化。措施:控制载畜量,防止超载放牧;划区轮牧,保证草场的再生能力;防止鼠害,破坏草场;培植人工草场。等等。(2)四地都接近原料地;靠近河流,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高原环境质量好;有政策支持。‎ ‎【解析】(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据地区环境特点分析问题。(2)本题考查循环经济和工业区位条件。据图示信息和高原自然和人文条件进行分析。‎ 三、延伸学习(用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中的地理现象)‎ 在网上收集一个工业和一个农业循环经济的实例,并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分析他们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参考答案】略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