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混合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
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
【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
1.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点。
2.混合农业
(1)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世界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默累—达令盆地)和西南部。、
(2)产品:小麦、羊毛。
(3)特点:a、生产结构上,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b、经营方式是家庭农场。C、应用科技,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以及轮作等。d、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水平高,成为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4)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小麦—牧羊区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国家政策的鼓励;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机械化)和管理技术(如休耕、轮牧等);农场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另外海运发达;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另类解释-----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
利:大致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水分和光照热量较为充足;地处平原和盆地地区,耕地开阔,土壤肥沃;该农业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农业区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澳大利亚农业科技先进,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高;国家对农业区的发展有政策扶持和鼓励。
弊: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农业区淡水资源不足。
措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减少用工;实行休耕轮作,因时因地制宜,避免用工荒;政府开展东水西调工程,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
6
(5)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饲料养羊,羊粪可作为肥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小麦耕作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下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6)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问题和措施
问题:缺水。默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灌溉水源不足。
措施:调水。将大分水岭东侧丰富的水资源调入默累—达令盆地。
5.我国的混合农业举例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相比,都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6.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历史悠久(7000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2)水稻的生长习性: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有双季稻、三季稻。多分布于热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等。
(3)季风水田农业分布:亚洲的季风区。
(4)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气候: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地形:多河流冲积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土壤:河流冲积土壤,深厚肥沃。
6
水源: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5)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6)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a、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b、地形,地处平原或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d、水源,河湖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a、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市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c、食物偏好,本地区人喜爱的粮食作物;e、历史,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
(7)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不利条件和解决措施
不利条件: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沿海地区易受到台风和风暴潮影响;温带地区有时受低温冻害影响;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引发生态破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商品率较低。
解决措施:适度规模经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提高机械化水平;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二、梯度练习,理解和运用知识
【学法提示】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理解知识;有疑则问,疑难问题向老师咨询或同学探讨;独立学习是前提,能够运用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教师讲析练习时,请在有疑问或错误的问题下做好笔记。
【学习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试题部分1 必做习题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四个国家季风水田农业生产情况统计。据表回答1--2题。
1. 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日本、印度、中国、泰国 B. 印度、中国、泰国、日本
C.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 泰国、日本、中国、印度
【答案】1. B
6
2. 以下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地块狭小,所以生产国的机械化水平都很低,水利工程投资较大
B. 虽然精耕细作,单产量较高,但因为人口压力大,仍属于粗放农业
C. 主要以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较低
D. 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匹配较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
【答案】 D
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 茶叶 B. 玉米 C. 稻米 D. 天然橡胶
【答案】3.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要求学生掌握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熟悉这些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点。从
6
经纬度位置和陆地轮廓特征可以判断该地为东南亚中南半岛,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图中阴影部分主要为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水稻,该农产品为稻米。 技术的发展 ⑤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⑥农业生产私有化
A.②⑤⑥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9.D 10. C
【解析】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审题,“温棚”能控制改变温度、光照和湿度,第9题选D。 从图中和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智能温棚农业具有技术含量,该农业面向城市人群,销售方式运用互联网技术。
试题部分2 选做习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绒棉因纤维较长而得名。由于其纤维柔长,品质优良,被誉为“棉中极品”。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所示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该区域的棉区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1)推断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该区域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
6
(2)虽然该区域距消费市场较远,但并未影响商品棉销售,请简述原因。
(3)简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的绿洲地带。有利自然条件:新疆以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 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绿洲地区有灌溉水源;新疆地区地广人稀,适宜棉 花生长的区域广阔。
历经不断进步,如今以色列农业有诸多优势。它拥有高密度耕作,有机施肥技术,新式灌溉技术,能同步进行灌溉与施肥等新技术。利用现有灌溉管线输送肥料,所有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埋设在土壤里的传感器,能灵敏地侦测各种状况,将作物各个时间的需水及需肥数量,输入计算机控制中心,启动灌溉或施肥。在以色列农场,常见自动灌溉设备与收割机器。现在更有智能型精准农耕技术,以色列 Sensilize公司结合无人机传感器跟分析软件,发布精准农耕的未来。透过精准农业,作物生产过程,是基于各类在田间获取的定点数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