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同步习题(含解析共包26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同步习题(含解析共包26套新人教版)》 共有 2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运动的快慢 知识梳理 本节知识的重点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应用,难点是平均速度的理解及应用。近几年中考常结合生活实例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本节课涉及到中学物理的计算题,物理与数学应用题解题步骤有很大的区别,一定要认真对待。‎ 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通常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越少的物体运动越快,体育比赛的径赛中,裁判员就是根据这个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二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运动越远的物体运动越快,体育比赛的径赛中,观众就是根据这个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二、速度 ‎1.定义:‎ 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速度越大运动的越快,物体速度越小运动的越慢。‎ ‎2.公式:‎ 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s单位是m,时间t单位是s,速度的单位是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km/h。使用时注意单位一定要统一。m/s与km/h的换算关系为1 m/s =3.6 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一是运动的路径是直线,二是运动的快慢保持不变。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不同。‎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很多,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几乎没有。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保持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短时间内有可能,长时间内难以保持,所以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变速运动。有些运动我们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便于研究。‎ 10‎ 四、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知道了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是不能准确的知道它运动的情况,如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等。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就无意义了。在公式v=s/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01 速度单位换算 典例在线 火车的速度为72 km/h,汽车的速度为18 m/s,则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一定要牢记,把m/s换算成km/h,数值上直接乘以3.6,把km/h换算成m/s,数值上直接除以3.6。 ‎ 即时巩固 ‎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8 nm=_______m;(2)0.5 h=______s;(3)15 m/s=______km/h。‎ ‎【答案】(1)8×10–9 (2)1 800 (3)54‎ ‎2.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 10‎ ‎ 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v张=30 km/h,v王=5 m/s=18 km/h,v李=0.6 km/min=36 km/h。由速度公式v=s/t,由于他们的路程s相同而小李的速度最大,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重难点02 速度、时间、路程图像问题 典例在线 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参考答案】D ‎ ‎【详细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在8:27后的速度明显减小,所以此时为紧急刹车的时间,故A正确;B.在8:23~8:27时间段内的图象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此时为匀速行驶,故B正确;C.在8:20~8:30段内的最大速度为60km/h,故C正确;D.其它时间段内的速度都小于60km/h,所以其平均速度不可能为60km/h,故D错误。‎ 即时巩固 ‎1.‎ 10‎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根据观测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0~2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2 s~5 s内,小车静止 C.5 s~7 s内,小车的运动速度为2 m/s D.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1.5 m/s ‎【答案】D ‎2.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 信息三: 。‎ ‎【答案】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自行车的速度为13.3 m/s 跑步的速度为8 m/s等 10‎ ‎【点评】本题是开放性题,符合答案的信息很多,如:骑车人的速度、骑车人比跑步人运动得快、骑车人先完成200 m等,做这种题应用所学知识大胆去分析解答,但要注意尽量选常见问题作答。‎ 重难点03 平均速度 典例在线 某次跑步中,小明以4 m/s运动了前一半路程,又以6 m/s运动完了后一半路程,则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5 m/s B.10 m/s C.5.2 m/s D.4.8 m/s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2,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 =s/(2v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 =s/(2v2),物体全程时间:t=t1+t2,全程平均速度v=s/t=s/(t1+t2)=2×4 m/s×6 m/s/(4 m/s+6 m/s)=4.8 m/s,故选D。‎ ‎【名师点睛】(1)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一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时间t,在前一半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v1,在后一半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v2,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一汽车以速度v1从甲地到乙地后,立即以v2的速度返回,求它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即时巩固 ‎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 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10‎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 ‎【答案】C ‎2. 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时,用了2 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 m/s B.2 m/s C.1 m/s D.2.5 m/s ‎【答案】C ‎【解析】物体在通过最后3 m时的平均速度v=s/t=3 m/2 s=1.5 m/s;由于运动得越来越快,所以该物体在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 m/s,故选C。‎ 培优训练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物体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速度越大,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D.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答案】AD ‎2.襄阳首座斜拉桥——卧龙大桥全长4 343.5 m,桥面宽31. m。如果一辆大车通过该桥的速度是60 km/h,则所用的时间是(保留整数位)‎ A.4 min B.6 min C.8 min D.10 min ‎【答案】A ‎【解析】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约为t=4.343 5 km/60 km/h=4.343 5 min≈4 min。故A正确。‎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10‎ A.15:8 B.8:15 C.10:3 D.3:10‎ ‎【答案】A ‎【解析】因为v=s/t,∴t=s/v,故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s甲/v甲)/(s乙/v乙)=s甲v乙/(s乙v甲)=5/2×3/4=15/8,故选A。‎ ‎4.如图所示为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A ‎【解析】由图知sAB>sBC>sCD>sDE,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s/t,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选A。‎ ‎5.一列火车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车厢长24 m,在车厢中小明以2 m/s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 A.12 s B.2 s C.3 s D.2 s或3 s ‎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明相对火车的运动速度是2 m/s,所通过的路程是24 m,所以用时为t=s/v=24 m/2 m/s=12 s,故选A。‎ ‎6.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vBC D.vAB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