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

ID:683084

大小: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印 度 一、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大国,与我国山水相连,国情与我国既相似,又相异,既有竞争, 又有合作。这节书的教学分 2 个课时,第 1 课时讲述“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热 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第 2 课时讲述“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教材在“世 界第二人口大国”先给出了印度的位置,包括世界的位置、与我国的方位关系、 周边邻国,以及空间范围。在位置之后,教材图文结合介绍了印度人口众多、增 长较快两大特点,并设计“活动”,给出资料,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 认识人口众多问题,发展辩证思维能力。教材在“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只 介绍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主要粮食作物及生产的不稳定性,将因地制宜发 展农业设计为“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依次让学生指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 区的主要地形、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思考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亚洲”、“日本”和“东南亚”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 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但对问题深入分析的能力有 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对于印度的相关知识缺乏直观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 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学会根据图表 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 (3)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和 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 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1)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及邻国。 (2)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印度频繁的水旱灾害。 2.教学难点 (1)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印度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降水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通过绘制印度的简单轮廓图和地形示意图,明确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基 本特征;通过阅读印度的人口增长图,引导学生分析众多人口的优势与压力;通 过观看印度水旱灾害视频、阅读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导入印度水旱灾 害频繁,引导学生探索原因;通过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 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理解因地 制宜发展经济。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印度地理位置、人口、气候和农业等方面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新 课 播放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片段, 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观看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 一 、 世 界 第 二 人 口 大 国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南亚大国——印 度”,了解南亚及南亚大国印度的基本情况。 2.教师指导学生读图 7.32“印度在世界的位 置”和图 7.34“印度的地形”,简单描绘印度 轮廓、地形区示意图,归纳印度的位置和地 形特征。 3.教师引导学生读图 7.35“印度码头拥挤的 人群”、图 7.36“1993-2011 年印度人口数量 变化”和阅读材料“印度的控制人口计划” 回答问题。 ⑴ 2011 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 ⑵ 从 1993 年到 2003 年,印度人口大约增长 了多少亿? ⑶ 为什么印度政府实施控制生育计划,但是 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没有像中国一样降下来?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印度众多人口 的优势和压力并归纳总结。 1.学生阅读材料。 2.学生读图回答印度 的海陆位置、纬度位 置、邻国位置;绘制 印度轮廓示意图,在 图上标注北回归线、 印度洋、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喜马拉雅 山、恒河平原、德干 高原;归纳印度的位 置和地形特征。 3.学生通过读图,小 组合作交流完成相关 问题,归纳印度的人 口特点。 4.学生小组合作运用 资料分析印度众多人 口的优势和压力,然 后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交流展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 二 、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与 粮 食 生 产 1.教师引导学生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图 7.38“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7.39“南亚每年 1 月、7 月盛行风向图”,分 析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哪一种气候为主,气候 特点是什么。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播放近年印度水旱灾害视频,引导学 生结合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印度水 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引导学生读图 7.42“印度水稻、小麦的分 布”、图 7.34“印度的地形”、图 7.43“印度 年降水量的分布”,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归 纳印度水稻、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气温 和降水差异,思考粮食生产与气候、地形的 对应关系。 4.联系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粮食生产不稳定 性,让学生思考印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 粮食生产,然后让一位学生扮演印度农业部 官员,介绍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 1.学生读图分析,小 组合作交流归纳印度 的气候特点。 2.学生观看视频,小 组合作分析印度水旱 灾害频繁的原因。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印度粮食作物分布与 地形、气候的对应关 系,然后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交流展示。 4.学生思考,交流展 示。 小 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近邻——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特点、 气候与粮食生产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印度人口的优势 与压力,理解了印度粮食生产与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 4 反 馈 练 习 1._______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2.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仅次于______,居世界第二位。 3.20 世纪 70 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推行______ 计划。 4.印度的气候以____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_____、_____两季。 5. 印度频繁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受 影响;与西南风的 变化有关系,当 时易形成水灾, 当 时易形成旱灾。 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和________。 7.印度两次的“___________”,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 善了生态环境。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播放热门电影《摔跤吧!爸爸》片段进行情境导入,调动课堂气 氛,教师对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探究,只在教 学中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对图表、地图等资料进 行分析,得出结论,较好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