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项脊轩志基础训练1.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旧时栏楯(shǔn)冥然兀坐(wù)B.垣墙周庭(yuán)先大母婢也(bēi)C.余扃牖而居(jiǒng)呱呱而泣(gū)D.家有老妪(ōu)万籁无声(lài)2.选出对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家有老妪,尝居()此。妪,先大母婢(),乳二世,先妣抚()甚厚。A.已矣于也彼B.已也于矣其C.已矣于也之D.已也于也之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吾家读书久不效。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7.《项脊轩志》选自______代后期著名散文家______的《______》,项脊轩是______名,“志”是______意思。本文通过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了______、______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想感情。
8.文中描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月夜之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9~13题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凭几学书几:茶几B.述诸小妹语曰述:转述C.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还有D.今已亭亭如盖矣盖:古称伞10.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妻来归②吾妻归宁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11.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六年②其后二年③其制稍异于前A.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南阁子B.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C.①吾妻来归②室坏③南阁子D.①吾妻来归③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12.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13.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4~13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4.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人一炬②四海一③一肌一容④用心一也⑤庭中通南北为一⑥先妣尝一至⑦一室之中⑧初一交战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15.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③顷之,持一象笏至②先妣尝一至④他日汝当用之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1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B.轩东故尝为厨C.庭中始为篱D.余既为此志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18.请选出与“谁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B.不霁何虹C.某所,而母立于兹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19.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课外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4题。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胜,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
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茧好义,明延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张俭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湮江河,终婴疾甚之乱①,多见其不知量也。《后汉书•党锢列传》①婴疾甚之乱:遭到疾恶过甚而招致的灾祸。婴:遭受,遇。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笃引钦谓曰引:拉、拽B.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差:缺欠C.至乃捐城委爵委:丢弃D.起家拜少府,皆不就起家:从家里出来任职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B.钦叹息而去吾尝跂而望矣C.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然俭以区区一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2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俭正直贤良的一组是()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②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③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④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俭名知天下,在逃亡过程中,得到很多人无私的帮助。文中特别叙述了李笃的仁义之举,他不仅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了张俭,而且还说服了毛钦带兵而去,最后得以送俭出塞。B.中平元年,张俭回到家乡,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一一回绝。建安初,不得已而为卫尉,当见到曹氏权势渐重.萌生篡位之心时,他便闭门谢客,不参与政事。C.作者在篇末评论中认为张俭的贤能是无可置疑的,同时,还指出张俭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力量对比认识不足。D.张俭疾恶如仇,他上书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种种罪恶,并请求加以诛杀;他对朱并谗佞邪恶的品质也极端厌恶,因而与两人结下仇怨,这是朝廷追捕张俭的直接原因。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②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③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群县为之残破。(二)诗歌鉴赏·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1)词的上阕“破”“鸣”“点”三个字非常传神,请任选其中两个字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期间所作,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探究26.概括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不超过35个字)对哥斯达黎加4000余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一半人具有让“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被认为是“‘咖啡因’代谢缓慢者”。这些人喝咖啡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另一半人则有相反的遗传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的身体能迅速对“咖啡因”进行代谢,喝咖啡反倒能帮助他们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一位参与研究的人说,此项发现能解释为什么早先那些检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答:27.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1)将①改为②;(2)将③改为④;(3)将⑤改为⑥;(4)将⑦改为⑧;28.2007年3月27日,北京市奥组委正式发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请根据下面的图示作简要说明。(6分)要求:(1)必须包含图示中所有文字信息。(2)说明顺序要合理恰当。(3)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D3.D4.C5.D6.C7.明归有光《震川文集》书斋记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祖母、母亲、妻子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9.A(书案)10.B11.D12.D(无象征)13.A14.A15.C16.B17.D18.B19.D20.B(差,副词,可译为“大致上”)21.C(前者代词,他,后者副词,大概,表揣测语气。A.连词,于是、就;B.连词,表修饰;D.介词,用,凭借)22.A(①⑤正面表现其贤良正直,②侧面表现其贤良正直,③侯览掩盖其不轨行为,④逃亡经过,⑥对政治形势的清醒认识)23.D(直接原因是朱并上书,诬告其结党谋反)24.①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或“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一句1分,着重“投止、重、破家、相”的落实。)②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一句1分,共2分)③
受到重刑处罚、诛杀的人要用十来计算,宗族亲戚都被灭绝,(他所经历的)郡县因为他而被毁坏。(一句1分,着重注意“以”“数”“殄灭”“为”“残破”等几个词的直译。)附文言文译文: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张俭最初被举荐为茂才,因为举荐他的刺史不太好,便托病不去就职。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出任东部督邮。当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行为不轨。张俭检举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朝廷诛杀侯览。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因此两人结仇。张俭的同乡朱并,向来品性奸佞邪恶,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上书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私党,朝廷删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发下,下令逮捕张俭等人。张俭被迫逃命,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辞源》“名行”条。在语意中似“名声品行”更好),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流转到东莱郡,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旁对他说:“张俭知名天下,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起来拍一拍李笃说:“蓬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足下怎能以仁义自专?”李笃说:“我虽然向往道义,今天尊驾也得到一半了。”毛钦叹息而去。李笃趁此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因此张俭能够幸免于难。他所经过的地点,受到重刑处罚、诛杀的人要用十来计算,宗族亲戚都被灭绝;(他所经历的)郡县因为他而被毁坏。中平元年,党事解除,张俭回到家乡。大将军、王公都征召他,又举荐他为敦朴,用公车(官署名称)特地指名征召,从家中请出,任少府之职,他都没有应召。献帝初年,百姓遭饥荒,而张俭家资产略能维持温饱,于是拿出所有的财产,与邑人共同享用,靠张俭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卫尉,不得已而就职,张俭看到曹氏的(不好的)德运已经显现,就辞官不做,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一年多后,张俭在许县去世,时年八十四。论曰:过去魏齐遭难,虞卿弃官相随逃亡;季布逃亡,朱家甘愿冒着犯罪相救。张俭遭到中常侍侯览嫉恨,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天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谁不同情他的壮志,争着保护他。以至,为了保护他竟然放弃所管辖的城池,丢弃自己的官爵,使自己的家族遭难,使自己被杀害的人大概有好几十甚至一百左右,这样的人难道不贤德吗!然而张俭凭单枪匹马的微薄之力,却要阻塞江河,遭到恶疾过甚而招致的灾患,我只能看到他不知轻重。25.(1)“破”字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鸣”字虽然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高兴得意的神态。“点”字写出了暮色中归宿寒林的群鸦越飞越远越小的动态。(2)词中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乡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透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与欣赏。同时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用“愁眉不展”的桃李反衬溪头迎风开放的葬荠花,表现了对不屈精神与顽强生命力的崇敬与追求。(说此词是愁苦之音,以乐景写悲苦的心境,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也可)26.“咖啡因”导致或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取决于两种相反的遗传特点。27.(1)家父改成您父亲或令尊(2)犬子改成儿子(3)小有名气改成很有影响(4)有幸改成应邀
28.奖牌直径70毫米,厚6毫米(1分)。正面为希腊胜 利女神和希腊帕纳辛纳科竞技场图案(1分)。背面馕嵌着玉璧,正中镌刻北京奥运会会徽(1分)。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1分)。(顺序合理恰当2分)超过字数扣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