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中学学科网
一间小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项脊轩志——归有光
一、学习任务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2、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训练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著有《震川集》。
解题:本文选自《震川集》,有删节。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项脊轩”,有怀宗追远之意。轩,指小室;志,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我们学过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
本文分正文和补记两部分,分别是作者18岁和30岁前后写的。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表达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要求:轻声跟读,注意节奏,在读不准的字音下作标记。《项脊轩志》.rm
语音渗漉修葺开辟垣墙栏楯偃仰迨异爨疱老妪先妣姊呱呱阖门象笏长号扃牖殆ShènqìyuándàicuàngūshŭnyănZx.xklùpìpáoyùbĭhéhùJiōngyŏudàiháo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找出本文过渡句。(用原句回答)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承上启下,衔接自然。由喜而悲,转为怀旧。
研习第一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旧:原来的,旧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项脊轩,是旧日的那间南阁子仅:只有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是旧日的那间南阁子。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得下一个人居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下:向下。名作状。案:书桌顾:环顾这是间历经百年的老屋,灰尘泥土向下渗漏,雨水直向下滴。每当挪动一下桌子,环顾四周也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不能采光,一过中午室内就昏暗了。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上:从上面,名词做状语使不上漏:使之不上漏,省略句前:在前面,名词做状语垣墙:筑起围墙,名词做动词以:用来当:阻挡我略为修补,使(它)不从上面渗漏下来,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借助日光的反射,室内才明亮起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在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句式:状语后置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等草木胜:美景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等草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美景。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偃仰啸歌:或俯或仰,大声吟诵。万籁有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能听见。借来的书放满了书架,我或俯或仰,高声放歌,大声吟诵,有时则静默独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又称望。斑驳:纷杂错落。姗姗:优美舒缓的样子。然而庭院台阶显得特别寂静,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它也不飞走。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半墙上,桂树的影子纷杂错落,微风吹拂,桂影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然:但是,表转折。居:居住。它的其它用法还有: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①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过了处于
概括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景。思考
修葺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狭小破漏阴暗思考
项脊轩修葺后的特点是什么?“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亮幽雅幽静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万籁有声”乃是以声衬静笔法,因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万籁有声”两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房怀有怎样的情感?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景的对比,突出对书房的喜爱之情。
研习第二、三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先是:原先,在这以前迨:等到。内外:在室内外,名词做状语往往:到处。是:这样。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和围墙,门和墙到处都是这样。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西:向西,名词做状语庖:厨房。宴:赴宴,吃饭。名作动。已:已而,不久。凡:一共,总共。再变:改变了两次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不久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妪:老妇人尝:曾经。乳:喂奶,哺育,名作动。先妣:逝世的母亲抚:对待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3.“厚”的用法:①先妣抚之甚厚②水之积不厚③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④遂厚葬之好深忠厚优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于:和。每:常常。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常对我说:“这地方,曾是你母亲站立过的地方。”所:地方、而:同“尔”,你。兹:这里。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以:用。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束发:男子十五岁时束发,表示成童读书轩中:读书于轩中,省略句。过:看望。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若:你竟日:整日大类:太像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比去:等到离开。阖:通“合”关闭。效:成功、成效。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成功,这孩子的成功,那是可以期待的吧!”4.“效”的用法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②东施效颦任务效仿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顷之:不久。朝:上朝,名作动。当:一定。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瞻顾:瞻仰回顾。长号:大哭。瞻仰回顾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诸父分家: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祖母厚望:“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多可悲慈母早逝: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先妣尝一至思念、悼亡之情细节描写、语言描写怜爱期望家庭分崩离析温婉慈爱在第2-3段中,作者写了哪些可悲的事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令人长号不自禁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悲情感表达极有层次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突显人物情感变化的语句
研习第四、五段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尝:曾经。扃牖:关着窗户以:凭借、根据。凡:总共。得:能够。得不焚:被动句。殆:大概。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要从轩前经过。我关上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既:已经。归:旧指女子出嫁。时:时常。我已经写完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她时常来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或:有时。几:桌子。书:写字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闻:听说。何:什么我妻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回来后转述她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间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了,小轩也破败了,没有修理。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了,小轩也破败了,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因生病卧床很长时间,心情无聊,于是叫人再次修理了这间南阁子,格局与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我以后大部分时间出门在外,不常在这里居住。其后:这以后坏:破败乃:于是复:再次制:格局,规格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手:亲手。名作状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判断句盖:伞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的妻子在她去世那一年亲手栽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补记:怀念亡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生前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死后室坏不修。乐悲
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修葺前:狭小、破旧、阴暗修葺后:明亮、幽雅、安静(启下)1、家庭败落2、悼念亡母3、怀念祖母补记1、回忆亡妻2、借树忆妻小结
“喜”在何处呢?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好学醉于书香善思怡然自得喜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万籁有声”乃是以声衬静笔法,因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万籁有声”两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修葺前:狭小、破旧、阴暗修葺后:明亮、幽雅、安静(启下)1、家庭败落2、悼念亡母3、怀念祖母补记1、回忆亡妻2、借树忆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