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选精读精练: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选精读精练: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ID:730873

大小:28.2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选精读精练: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编者寄语 1932 年,海明威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 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在海里 移动,之所以庄严雄伟,是因为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他的这篇小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 创作理论,同时也展现了海明威的独特美感:朴素简洁的文字、流畅自然的叙述、凝练含蓄 的意境、耐人寻味的象征手法、深刻的寓意以及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① 作者:[美]海明威 时间很晚了,大家都离开了这咖啡馆,只有一个老人还坐在树叶挡住灯光的阴影里。白 天里,街上尽是尘埃,到得晚上,露水压住了尘埃,这老人就喜欢坐得很晚,因为他是个聋 子,现在是夜里,十分寂静,他感觉得到跟白天有所不同。咖啡馆内的两个侍者知道老人有 点儿醉了,虽然他是个好主顾,他们可知道如果他喝得太醉了,会不付账就走,所以他们一 直在留神他。 >>>留神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喝得太醉了,会不付账就走”,侍者只关心能不能付账。 “上星期他想自杀来着,”一个侍者说。 “为什么?” “他绝望啦。” “干吗绝望?” “没来由。” “你怎么知道没来由?” “他有很多钱。” >>>对话简短真实,使情节叙述更加简洁集中。在对话中塑造了老人和侍者的形象:老人是绝望 的;侍者金钱至上,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他们一起坐在咖啡馆大门边墙根里的一张桌子旁,眼睛望着露台,那儿的桌子全都空无 一人,只有那老人坐在随风轻轻飘拂的树叶的阴影里。 老人坐在阴影里,用杯子敲敲茶托。那个年纪较轻的侍者走到他身边。 “你要什么?” 老人朝他看看。“再来杯白兰地,”他说。 “你会喝醉的,”侍者说。老人朝他看了一眼。侍者走开了。 “他会通宵待在这里,”他对他的同事说。“我现在很困。我从没在三点前上床过。他该 在上星期就自杀算了。” >>>侍者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对他人生命并不在乎。 侍者从咖啡馆内的柜台上拿了一瓶白兰地和一个茶托,大步走出咖啡馆,来到老人桌边。 他放下茶托,把杯子倒满了白兰地。 “你该在上星期就自杀算了,”他对这聋子说。老人抬起一指示意。“加一点儿,”他说。 >>>侍者的无情与老人的有礼进行对比。 侍者又往杯子里倒白兰地,弄得溢出来,顺着酒杯的高脚淌进下面一叠茶托的第一只。 “谢谢你,”老人说。侍者拿着酒瓶回进咖啡馆。他又同他的同事在桌旁坐下。 >>>“下面一叠茶托”说明老人已经喝了很多、很长时间了。语言简练干净:“弄得溢出来”点出侍 者失去了耐心,很无礼;“谢谢你”,老人温和有礼。 “他这会儿喝醉了,”他说。 “他每天晚上都喝醉。” “他干吗要自杀呀?” “我怎么知道。” “他上次是怎么自杀的?” “他用绳子上吊。” “谁把他放下来的?” “他侄女。” “干吗要把他放下来?” “为他的灵魂安宁担忧。” “他有多少钱?” “他有很多钱。” “他该有八十岁了吧。” >>>通过文中两位侍者的谈话,作者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好像完全置身于故事之外,使故事叙述更 加客观真实。 老人从酒杯上抬起头来眺望广场,然后望望这两个侍者。 “再来杯白兰地,”他指指杯子说。那个在着急的侍者跑了过去。 “结了,”他不顾什么句法,简短地说,这是蠢汉在对醉汉或外国人说话时会用的说法。 “今晚上没啦。打烊啦。” “再来一杯,”老人说。 “不。结了。”侍者拿块毛巾擦擦桌沿,一边摇摇头。 老人站起来,慢慢地数着茶托,打口袋里摸出一只装硬币的小皮袋,付了酒账,还放下 半个比塞塔作小费。 那侍者瞅着他顺着大街走去,只见这老迈年高的人脚步不稳地走着,却是神气十足。 >>>“神气十足”,老人在咖啡馆里暂得安慰,获得了精神上满足。 “你干吗不让他待下来喝酒呢?”那个不着急的侍者问。他们这会儿正在上铺板。“还不 到两点半呢。” “我要回家上床了。” “晚一个钟头算啥?” “得啦。别讲废话了,把门锁上吧。” “我是属于那种喜欢在咖啡馆待得很晚的人,”那个年纪大些的侍者说。“我同情所有不 想上床睡觉的人。同情所有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我要回家上床睡觉去了。” “我们是不一样的,”那个年纪大些的侍者说。这会儿,他穿好衣服要回家了。“这不光 是个青春和信心的问题,虽然这些都是十分美妙的。我每天晚上很不愿意打烊,因为可能有 人需要咖啡馆。” “老兄,通宵营业的酒店有的是。” “你不懂。这是家干净愉快的咖啡馆,十分明亮,灯光很美妙,这会儿还有树叶的阴影。” >>>通过年长侍者的述说让读者理解老人为什么来这里。 “再见啦,”那个年轻的侍者说。 “再见,”另一个侍者说。他关了电灯,继续自言自语。灯光固然重要,但这地方必须 干净愉快。你不需要音乐。你当然不需要音乐。你也没法怀着尊严站在酒吧台前,尽管时间 这么晚了,这里能提供的也只有这份尊严了。他害怕什么?那不是害怕,也不是发慌。那是 他深深体会到的一场空的感觉。全都是一场空,一个男人也只落得一场空。只是这一场空, 而少不了的只是灯光,还得有一点干净和有序。有些人生活于其中,却从来感觉不到,但他 知道一切都是虚无缥缈。虚无缥缈,因而是虚无缥缈。我们在虚无缥缈中虚无缥缈,愿人都 尊你的名为虚无缥缈,愿你的国虚无缥缈,愿你的旨意虚无缥缈。虚无缥缈如同行在虚无缥 缈。赐给我们虚无缥缈,我们的虚无缥缈,如同我们行在虚无缥缈。人的虚无缥缈不虚无缥 缈,我们遇见虚无缥缈,拯救我们脱离虚无缥缈;因而是虚无缥缈。欢呼一场空,满是一场 空,一场空与你同在。 >>>这段自言自语的文字如同一段主祷文,17 个“虚无缥缈”表明这是一个充满“虚无”的世界。在 这个世界里,任何人类活动都是“虚无”的,毫无意义的;任何神明都无法将人们从“虚无”中解救出来。 他含笑站在一个吧台前,台上有架亮光光的气压煮咖啡机。 “你要什么?”酒吧招待问。 “虚无缥缈。” “又是个神经病,”酒吧招待说,便转过头去。 “来一小杯,”那个侍者说。 酒吧招待倒了一杯给他。 “灯光十分明亮,也很愉快,可惜这只吧台没有擦得很光洁,”侍者说。 >>>吧台招待的“又”暗示了这样“神经病”的人不少。通过侍者对吧台的评价可以捕捉到咖啡馆的 特点,暗示老人寻找的是光明、愉快,还有整洁。 酒吧招待看看他,但是没有答腔。夜深了,不谈。 “要再来一小杯吗?”酒吧招待问。 “不,谢谢你,”侍者说罢,便走出去。他不喜欢酒吧和酒店。一个干净明亮的咖啡馆 可是个天差地远的去处。现在他不再去想什么了,他要回家,到自己屋里去。他要去躺在床 上,等天亮了,他终于会入睡的。到头来,他对自己说,也许只是失眠吧。好多人都免不了 害这个毛病呢。 >>>年长侍者能清醒地审视世界,在精神上自我抚慰,面对生活中的虚无勇敢生活,这实是一种“硬 汉”精神。 (选文有删改) 【注】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发表于西班牙内战时期,是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 说。 知 识 建 构 //对比与反复// 对比:小说中多处运用了对比。 例如,咖啡馆的干净、安宁与酒吧的嘈杂形成对比“光很亮,很舒服,不过吧台不光洁”, 树叶的阴影与咖啡馆的明亮形成对比;“光明亮,光线很好,而且现在还有树叶的阴影”。 此外,还有黑夜与明亮的对比;阴影与亮光的对比;老人的孤独、迷惘与年轻侍者的忙 碌、满足及年老侍者的空虚、无奈的对比;年轻的侍者性急、有信心与年老的侍者无老婆、 无信心、没有稳定感的对比。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但在海明威的小说里却是别具匠心的。故事发 生的时间是黑夜,而人物本身追寻的却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一切的对比无不显示着小 说主题的表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梦的破灭,许多人迷惘、借酒消愁、追求刺激、 精神上一片荒芜,人们渴望关心和被理解,却依然生活在空虚的阴影之下。 反复: 年老侍者在他的内心独白中,多次重复“空虚”;在两段祈祷文所有的主要名词和动词亦 都用“空虚”一词代替,“空虚”重复 17 次的那段文字,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表达 海明威思想的部分。海明威生活在理想、幻想破灭的时代,他一生都像一个勇士去战斗,对 抗孤独、黑暗与死亡。但另一方面,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没有信心和稳定感的人们,这位 作家开始思考人的心灵深处的东西:孤独、麻木、没有信仰,没有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没 有具体方法摆脱现实处境的孤独与无奈。 此外“干净”和“光亮”也是小说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老人代表着饱受战争沧桑和摧残的 一代人,也代表着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他曾自杀过,他曾试图摆脱尘世的迷惘和空虚,他 内心渴望平和、宁静,于是在咖啡馆——一个灯光明亮的地方寻求战胜空虚和孤寂的力量, 因为这里“干净和舒适”。年老侍者深夜不肯回家,他知道自己的虚无“除了工作,我什么都缺”。 在咖啡馆关门的时候,他来到酒吧,他需要的也是“干净和舒适”——一个有着亮光而不孤独 的地方去排遣自己的孤独。这里“干净”和“明亮”是人们追求伙伴和慰藉、抵挡黑暗的地方, 是人心灵平静的港湾,也是作家内心追求的那份平和、安静的一种心态。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部分,两位侍者围绕老人自杀的事情一问一答,用非常随意的方式交谈,说明他 们两人关系密切、心情轻松惬意。 B.年轻的侍者不能理解老人的处境及心灵的需求,面对老人的请求,他直截了当地拒绝 了,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漠视。 C.“树叶的阴影”出现了多次,阴影遮挡了刺眼的光线,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庇护所,使人 暂离孤寂,寻得一份淡泊与宁静。 D.“愿你的国虚无缥缈……”第二人称的使用,把读者拉进故事中,虽是个虚拟的读者, 却形成了一种“读者在场”的阅读体验。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理解。A 项中说“两位侍者围绕老人自杀的事情一问一答,用非 常随意的方式交谈”,“非常随意”谈论“老人自杀”很明显不是为了表现两人“关系密切、轻松 惬意”,而是为了表现对生命的漠视。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在两位侍者的对话中,省略了类似“谁说”和“谁问”的字样,加快 文章节奏,使情节紧凑。 B.小说将年轻侍者的麻木冷漠、年老侍者的忙碌充实进行对比,还将酒馆和咖啡馆的环 境进行对比,凸显小说主题。 C.小说用景物烘托、象征,语言凝练含蓄,对话中大量使用短句、散句,甚至是不完整 的句子,极少使用连接词。 D.小说运用简洁生动的场景描写,简短而真实的对话以及独特的心理独白,体现了海明 威“冰山理论”的创作风格。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 项中年老侍者充实,不对。年老侍者对老人的同 情,对“虚无”的深刻理解,正是自己生活虚无经验的理解的结果。结尾打烊后,年长侍者和 老年顾客一样,也想找到一个干净、明亮的饮酒场所逃避虚无的世界。 3 请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4 分) 【答案】 ①年老体衰,残疾; ②虽然富有但老无所依、心灵空虚; ③曾希望借由死亡来逃避孤独感; ④虽然绝望,却仍想保持自己的尊严。 【答案解析】 本题概括考查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区分形象概括(分析)和性格概括(分析)。狭义 的人物形象,主要要表现在外表、神态;性格特征,则主要通过动作、语言来表现。答形象 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同时,要注意区分形象与性格用语的不同, 分析形象要将外在与内在相结合。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形象的内涵,当分析人 物形象特征时,要由表层现象到内在精神,有外在形象到内在思想品格。 4 海明威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迷惘的一代”,请结合年长侍者内心独白中重复了十几次 的“虚无缥缈”以及文中反复提及的“干净”“明亮”,分析文中“迷惘的一代”的精神世界的特点。 (6 分) 【答案】 ①“虚无缥缈”指人们对生活信仰的缺失、孤单麻木的生活状态以及无法摆脱这种精神空 虚的无助。 ②“干净”“明亮”的地方代表着平静与安宁,秩序与尊严,是一个平静的心灵家园,是可 以逃避生活空虚、慰藉心灵的地方,也代表一种空虚安宁的心态。(或“干净”象征人的平静 状态以及对自我的坚定把握。“明亮”则象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 ③“迷惘的一代”:生活在理想破灭的时代,一方面没有具体办法摆脱现实处境的孤独无 奈,一方面又在对抗孤独与黑暗。(在战后社会上寻求新道路,在寻找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迷茫、无助、空虚,但没有丢失尊严,寻找温暖与光明。)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文本探究题。审清题干,明确与“迷惘的一代”相关的关键词“虚无缥缈”“干净”“明 亮”,并对这些词语进行深度解读,就可以抓住答案的要点。 反 馈 检 测 1.赏析小说划线句子。 2.象征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试分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象征意义。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在它的西高峰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的豹子骨架。这头豹 子到峰顶寻找什么?没人知道。 午后,一棵金合欢树宽大的树荫里,挂着一张帆布床,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他望向刺眼 的平原,三只秃鹫令人厌恶地蹲在那里。 “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 “我不明白你的腿怎么会这样。”女人说。 “腿刚擦破的时候,我忘了在伤口上涂碘酒。到后来情况严重了,可能是因为石炭酸溶 液,麻痹了微血管,生成坏疽。”他看着她说,“我累了。” 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喀拉卡奇的一个火车站。他背着包站在那里,看着辛普朗东方 快车的头灯刺破夜色。那场撤退之后,他正要离开色雷斯。这是他留着以后去写的一个场景。 在施伦茨,圣诞节那天,你从酒馆里望出去,白雪明晃晃的,在那儿,他们那次伟大的 滑雪,从山上一下子滑下来,风驰电掣一般,他一直记着这情形。 那一年,在高尔塔尔,圣诞节的大雪也整整下了一周。他们住在伐木人的屋子里,一个 逃兵,站在雪地里,双腿淌着血。他们给逃兵穿上羊毛袜子,把追上来的宪兵截住闲聊,一 直等大雪盖住逃兵的脚印。 但是,关于这些事,他从没写过一行字,也没有写过那个冷冽的圣诞节,巴克尔飞过防 线,在奥地利军官四处逃散之际,用机枪向他们扫射。 夕阳西下,一片阴影横跨平原,那几只大鸟不在地上等了,它们都沉甸甸地栖息在一棵 树上。 “夫人打猎去了,”男仆说,“先生 想要什么?” 他来到她身边的时候,他早已完蛋了——但这不是她的过错。在内心,你说过,你要写 写那些人,写写这个国家,由一个明白自己笔下写的是什么的人来写这个国家。但是他却每 天都不写一个字,他将自己的才能弃之不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信仰,嗜酒成性,好吃懒做, 贪恋安逸舒适,成了他所鄙视的那种人。 他听到山那边传来一声枪响。 非洲,这是他度过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地方,所以,他现在来到这里,想一切从头再来。 他原想,这样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可以将心灵上的脂肪消除掉。 现在他看到她走过来,穿过那片空地朝营地走来。 “我打了一只野公羊,可以为你煮一锅美味的肉汤了,你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 “那可太好了!你知道,我觉得你或许会好的。我走的时候你正熟睡呢。飞机明天就来。” 夜幕已降临,仆人们在生火,火光映出的影子在帐篷上跳跃。就在这时,他感到一阵突 如其来的、散发着邪恶气息的空虚。 “我想写东西。”他望着她那动人的微笑,“你会听写吗?” 战后,我们在德国黑森林租了一条小溪钓鳟鱼,小溪边长着一溜桦树,小溪清澈而湍急, 在桦树根边冲出了一个个小潭。 但巴黎那个护墙广场,你无法口授了。那里,卖花人在大街上给他们的花染色,颜料洒 满路面;老头儿和女人们总是用甜酒和劣质白兰地将自己灌醉;小孩子们在寒风中鼻涕直流; 饭馆里充斥着汗臭、贫穷和醉酒的气味。那时,哈里与街坊邻居很熟,他们是巴黎公社社员 的后裔,就在这样的贫困中,就在这个地方,他开始了写作生涯。 “不再喝点儿肉汤吗?”女人问他。 “我想喝威士忌苏打。” 他从未写过巴黎。从未写过他喜爱的那个巴黎。可是他从来没有写过的其他东西呢?他 记得,也是很久以前的那天晚上,投弹官威廉逊钻过铁丝网爬回阵地的时候,被一个德国兵 扔来的手榴弹击中。威廉逊厉声尖叫,乞求大家把他打死。打死我,哈里!看在上帝的分上, 打死我! 他感到死神又一次降临了,他可以闻到它的鼻息,它趴在他的身上,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可是当仆人抬起帆布床的时候,他胸口的重压突然消失了。 现在已是清晨,他听见了飞机声。两个男仆跑出来用汽油点起了火,平地的两端冒起了 两股浓烟。飞机绕了两圈,平稳着陆。迎面朝他走来的是老康普顿。 “我们得马上把你抬进飞机,”他说,“不过我想我恐怕要在阿鲁沙停一下加点油。我们 最好马上出发。” 他们飞过了第一批山丘,大羚羊正往山上跑去。他们飞过森林,穿越一座座尖峰和深谷。 飞机并不朝阿鲁沙方向飞,而是转向左方。很明显,他揣想他们的燃料是够用的。往下, 他看到了一片曙光下粉红色的云翻滚着掠过大地,极目远眺,他看到,好像整个宇宙那样宽 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宏伟,而且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那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山 巅。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 人听到深夜里的鬣狗发出一种奇怪的哭声,她拿起手电,照照另一张帆布床。她看到他 的那条腿耷拉在帆布床边上。 “哈里,”她提高了嗓子,“哈里!哈里!” 没有回答,她也听不到他的呼吸声。 (有删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