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成都47中高中生坠亡、为何举国围观人口数...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成都47中高中生坠亡、为何举国围观人口数...

ID:691513

大小:393.1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5-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成都 47 中高中生坠亡、为何举国围 观人口数... 01 七普揭晓 为何举国围观人口数 作者:易之《光明日报》( 2021 年 05 月 12 日 02 版) 141178 万人,这是 5 月 11 日公布的最新中国人口统计数字。此消息一出,就呈刷屏 之势,这个数字也迅速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新闻首页和推送中。 141178 万人,与 2010 年的 133972 万人相比,增加了 7206 万人,增长 5.38%;年平均 增长率为 0.53%,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0.57%下降 0.04 个百分点。这个数 据,相比于之前网络流传的“中国人口负增长”,当然要乐观一些,但形势依然严峻。根据 统计,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而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 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18.7%;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在 总人口中占比达 63.35%,较 2010 年下降了 6.79%。 对这些数据,其实舆论多少有心理预期,因为中国人口增长放缓已是多年来的现实。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放缓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大趋势。前不久,美国公布了 最新数据,人口增长速度在过去 10 年中下降到近 100 年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媒体也报道, 日本儿童数量创 70 年来最低。诚如有人口学家所言:“所有这些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速度, 而不是方向。” 经过多年反思,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演进最有力的支撑之一。适龄 劳动人口不足,必然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养老体系压力剧增。此外,中国还面临一个特殊 情况,就是从人均看中国还不够“富”,人均 GDP 刚刚突破 1 万美元,还有所谓“中等收 入陷阱”待迈过,但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减速,人口红利递减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对此也不必即刻陷入焦虑。“举国围观人口数”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关注人口 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积极应对人口增长减速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认知公约数。(获取 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再加上先发国家的经验教训, 事实上已经留有大量时间缓冲,用以在充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铺开政策设计,以政策对冲 趋势。 此外,之所以全民围观人口数据,也表明在民众看来,针对人口状况而制定的人口决 策和个体利益关系巨大。人口决策既是宏大议题,也关系基础权利。人们迫切地关注这些 动辄以亿元计的天文数字,而思考的落点最终都是非常具体现实的人生安排。应对人口增 长减速,其实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少方案,包括生育政策改进、各项财政补贴、提升人 口素质、科技产业革新等。“举国围观人口数”本身也是一个提醒,各项针对措施,不可忽 视在手机前看新闻直播的一个个具体的人,政策必须带有一种微观视角,必须要有具体的 落点。 而之所以要有这种微观视角,是因为民众一定是出于自身状态和生活质量而进行生活 计划的,比如孩子生不生得起?教育负担重不重?工作能不能平衡?我们的应对措施,归 根结底还是一个最终指向:让个体的人,能够更好地自我实现,获得更低成本的生存环境。 人口是个无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汇,但应对人口问题的落点,只能是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人。 全民围观人口数据,其实也意味着人口决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现实的生活和内心 的感受。 生育政策调整初见成效,人口问题还需积极应对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 年 05 月 12 日社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 显示,全国人口共 141178 万人,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 133972 万人相比, 增加 7206 万人,增长 5.38%,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长 率 0.57%下降 0.04 个百分点。 由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完成一段时日,却一直未公布数据,结合近年来新生 儿出生率的下降,以及 2019 年中国 140005 万的总人口数,“中国人口将出现 1949 年以来 的首次下降”“中国总人口跌破 14 亿”的传言甚嚣尘上。(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 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11 日,七普主要数据终于公布,全国人口总共 141178 万 人,人口数没有跌破 14 亿,人口亦较 2010 年有所增长。 人口没有下降,且 0-14 岁的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其中的重要因 素。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 年和 2017 年我国 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 1800 万人和 1700 万人,比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 200 多万人 和 100 多万人。且这两年的出生人口中二孩的比重约为 50%,说明生育意愿通过生育政策 的调整获得了释放,“全面二孩”政策的积极成效,在七普中得到了印证。 当然,人口没有下降,这 10 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红利还没有消失, 并不代表我国人口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减少。虽然目前七普只公布了主要数据,仍可更清晰 地看到可见的未来中国人口问题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先,老龄化是我国人口的长期挑战。从七普数据的年龄构成来看,65 岁及以上 人口占 13.50%。而根据联合国标准,达到 14%即为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已十分接近,且 根据目前的趋势,将很快迈入其中。0-14 岁人口占 17.95%,15-59 岁人口占 63.35%,60 岁 及以上人口占 18.70%,即便少儿会长大,但少儿人口的增长率并没有老龄人口的增长率高; 而且,与 2010 年相比,(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 这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分别上升 1.35 个百分点、下降 6.79 个百分点、上升 5.44 个百分 点。劳动力人口的回落和老龄人口创新高,成为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一大挑战。养老金缺 口与现收现支等现实问题,老龄化社会的公共服务、安养措施等长期问题,以及独生子女 一代上养老下养小的压力对社会的传导,都是亟待解决的。 其次,必须直面低生育水平的问题。虽然说 0-14 岁少儿人口比重相较于六普的数 据有所回升,但这主要是“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临时影响。近年来,“全面二孩”政策效 应正在减弱,且根据七普数据,2020 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已经处于较低水 平,虽然目前新生儿出生率尚未公布,仍不难得出我国已同时面临生育人口减少与生育意 愿不足的双重难题。 鼓励生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老龄化社会的侧面缓解,目前的老龄少 子化状况将给社会带来更多挑战。诚然,低生育水平是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面临的问 题,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平均出生率几近腰斩。应当认识到,我国低生育水平问题的出现, 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复杂成因。对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 确要求,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 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证实了我国人口并未下降,此前的生育政策调整 成效已呈现。但对人口问题所面临的挑战不能轻忽,面对老龄化社会与少子化问题,期待 有更多系统性支持政策推行与落地,切实提升生育意愿,释放生育潜力。 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的意义 2021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张田勘 国家统计局 5 月 11 日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当前人口总量 141178 万人,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 133972 万人相比,增加 7206 万人,增长 5.38%。 除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的总体特点外,一个比较突出的情况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 续下降。(相关报道见 A3-A5 版) 此次人口普查的男性人口为 72334 万人,占 51.24%;女性人口为 68844 万人,占 48.7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5.07,与 2010 年基本持平,略有 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1.3,较 2010 年下降 6.8,(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 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说明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在正常的社会和自然状态下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应地有 102-107 名男婴出生。因此,把 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确定为 102-107 之间。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 102、上限不超过 107 在国际上被视为正常理论值,过高或过低都被视为异常。 出生性别比的 102-107 数值的科学根据在于,男性在孕育、出生和成长后的风险都大 于女性,尤其是生物因素的左右下,如雄性激素,以及男性的体格较强,喜爱冒险、打斗, 也比女性更爱酗酒、吸烟,因此早死于意外事故和行为方式的男性较女性多。一个社会为 了让男女性基本持平,就必须要有多一些的男性出于“备份”的需求而出生,这显然是自 然之道在人类的生育中起了更多的作用。 尽管中国的出生性别比还没有到达 102-107 的正常比例,但是出生性别比在逐渐回归 正常,其中一个重要意义是,重男轻女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其中,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实施 起了较大作用,如禁止鉴定胎儿性别,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实行《关于禁止非医学需 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尽管有的家庭还是偷偷鉴定胎儿性 别并流产掉女婴,但法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女婴。 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宽也起到了保护女婴的作用。2011 年 11 月,中国各地 全面实施“双独二孩”(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二孩)政策;2013 年 12 月,中国 实施单独二孩(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二孩)政策;2015 年 10 月,(获取更多高中 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国家政策进一步改变,全面实施二孩政 策。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出对于有意愿生育孩子的家庭来说起到了平衡婴儿性别的作用,这 也符合中国“儿女双全”的生育文化和社会习俗,因而更减少甚至杜绝了流产女婴的现象, 让出生性别比进一步向正常的 102-107 迈进。 中国出生性别比逐渐回归正常,客观上推动某些地方和某些群体实现了男女平等。最 显著的是,中国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全国女大学生人数第一次超过男生是 在 2009 年。2008 年,男大学生比女生多 5.7 万余人。到了 2009 年,全国在校的普通本专 科人数达到 2144 万余人,女生占到 50.48%,总人数上,女生比男生多 20 余万人。 此外,中国出生性别比逐渐回归正常,使得适婚年龄段人口(90 后和 80 后)总体上 没有出现严重的性别比失衡问题。此次公布的总人口性别比为 105.07,但出生人口性别比 为 111.3,后者虽然没有达到 102-107 的正常数值,但是在逐渐向这个数值回归。到了适婚 年龄,男女的失衡也在进一步缩小。 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政策的改变,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会进一步向正常数值靠近, 而且越接近,越能显示生育政策与人的生育自然规律产生重叠和吻合,也证明生育政策符 合自然规律。 02 坠亡谜团 学生坠亡令人惋惜,调查回应当直面公众关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 年 05 月 12 日 5 月 9 日,成都 49 中一名高二学生在学校坠亡,此事引发社会关注。 5 月 10 日 14 时 30 分,成都 49 中官微发布公告称“公安机关正开展调查”,5 月 11 日凌晨 3 时 54 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官微以“成华区联合调查组”名义发布情况通 报称,经勘查,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 根据通报,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法医检验、调阅监控、全面调查,认定:1.尸 体损伤符合高坠致死;(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2. 根据现场攀爬痕迹、足迹和指纹印证,认定高坠属个人行为;3.经勘查无他人痕迹物证, 排除他人所为。综上,排除刑事案件。 应当说,以往这样通报基本上能够在舆论场过关,它大体上做到了现场证据清晰。 但是,以往能够过关的通报现在却没法过关了,甚至还引发了舆论关于请求公布现场照片 等相关信息的质疑。 不管这一请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是否合理,都表明既有通报缺少足够的说服 力,而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学生在校园坠亡本来就是一起极易引发舆论同情的悲剧,而在 网络上,一名自称当事学生家长并晒出合影的博主,则通过陈述更多事后信息呈现了诸多 疑点——问警方,警方说“停止心跳没有送医院直接拉去殡仪馆”;问学校,学校说“会走 法律程序,除此之外无可奉告”;要监控,“唯独事发那一段没有监控”。 而如果现在对新闻进行检索,还能够发现《四川日报》2013 年曾报道,成华区中 小学的实时监控如何实现“天网”全覆盖,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设施全部接入公安监 控平台。而如今,据孩子家长一方所述,事发那一段没有监控到,“天网”损坏的时间也不 得不直让人直呼过于凑巧。尤其是,网络上流传的现场视频,孩子家长在学校大门外大喊 开门却被拒之门外,流传的种种信息都表明,家长在事后想要获得孩子为何坠亡的更多信 息受到了很大阻碍。 暂且不论这名学生家长的陈述是否完全符合事实,必须强调的是,学生在校内死 亡,家长作为直系亲属,有权利获得事件发生前后所有相关信息,校方也有必要就家长疑 问进行逐一回应,(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而不是 相反,这是对生命的应有态度。法律程序是社会裁量评价程序,却不是回避家长卸下道义 责任的理由。 显然,校方后续处理上的回避姿态已经产生了更大的问题,动摇了成华区联合调 查组调查报告的信任度,尤其是让与之相关的所有人一起“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种姿态下, 哪怕死因判断经得起推敲,造成的仍旧是一种万事可疑的局面。公开是回应质疑最好的良 药,如今质疑凶猛,针对社会关切的具体信息,校方需要有更坦诚和详细的回应。 这种回应可以有所差异,涉及其他学生或教职工隐私信息的可以只向家长公开, 把具有说服力的其他信息向公众公开。事件发生前学生干了什么,120 多久到的学校,学 生家长的质疑能不能自证……在回应质疑这件事上,时间线、监控、证人证言是最有力的 证明方式,至少,底线应该是先回应清楚家长的疑问。 5 月 11 日晚上 7 时 43 分,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发布公告称,公安机关已依 法将调查结论告知死者家属,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家属终于接受官方结论,这个悲剧 算是告一段落,引导家属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当是接下来的重点。但此事已成为公共事件, 公众也同样需要说服,希望有关方面能吸取教训,面对如此突发事件,无论是调查还是通 报,都要做到敬畏生命,理解和体恤家属,尊重公众的感情。 通报高中生坠亡应重在解疑释惑 2021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车横 近日,成都 49 中学高二学生林某某坠亡,引发公众关注。5 月 11 日晚,成都市公安 局成华区分局发布警方通报称,经现场勘验、走访调查、调阅监控、电子数据勘验,提取 书证、尸体检验,认定林某某系高坠死亡,排除刑事案件。5 月 11 日下午,公安机关已依 法将调查结论告知林某某家属,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 这份通报给出了明确的结论,逝者家属对结论也无异议,应当能够让舆情平息下来。 由于此事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事件,警方的通报应当在尊重逝者和家属个人隐私的前 提下,针对此前逝者家属和网友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才能更好地回应公众的关切, 更有效地平息舆情。 此前逝者家属和网友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为何学生坠亡两个小时后,学校 才通知家长?(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为何学校 最初拒绝家长入校,拒绝提供监控视频?后来家长获准看视频时,发现关键部分缺失?这 些疑问,在警方通报中尚不能找到明确的答案。 在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舆情回应既要讲“时效”,也要讲“实 效”;既要告诉公众“是什么”,也要尽可能说清“为什么”,即重在解疑释惑、定分止争等 方面下工夫。 2016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 通知》,要求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 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 公众不仅期待真相尽快出炉,也期待真相以看得见的方式出炉。回应社会关切,要敢 于发声、善于发声,二者缺一不可,甚至后者更重要。针对逝者家属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相关部门不妨公布完整的原始监控和相关信息,以澄清各种不实的猜测和传言。 悲剧的发生令人扼腕叹息,给各方面都留下很多值得警惕、深思的问题。当务之急的 是做好善后工作,包括做好信息发布回应公众关切,别让悲剧引发“次生灾害”。 围观成都中学生坠亡,莫为蹭流量而兜售焦虑 来源:红网 作者:孟伟 编辑:陈乘 2021-05-11 21:55:58 5 月 9 日 18 时许,成都市四十九中一名学生坠楼身亡,引发舆论关注。针对此事,成 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官方微博 11 日凌晨通报,经联合调查组全面调查认定,该生在学校发生 高空坠亡属个人行为,排除刑案;未发现存在体罚、辱骂等师德失范问题,未发现该生受 到校园欺凌情况。(5 月 11 日 澎湃新闻) 排除他杀,这是官方通报给出的定论。据通报显示,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法医检验、 调阅监控、全面调查,认定:1、尸体损伤符合高坠致死;2、根据现场攀爬痕迹、足迹和 指纹印证,认定高坠属个人行为;3、经勘查无他人痕迹物证,排除他人所为。(获取更多 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综上,排除刑事案件。从字面来看 有理有据,算是交代得比较清楚。然而,这份通报不没能打消人们的疑虑。 无论是舆论还是学生家长,依然保持怀疑。新华社评论称,面对汹汹舆情,只发布一 份避重就轻的情况通报,并未向家长和公众提供有关事故原因的说法。按照学生家长的说 法,此事疑点颇多。比如,为何学生坠亡两小时后,学校才通知家长?为何学校刚开始拒 绝提供监控视频,之后家长去看时相关视频缺失?为何该校有学生称,校方禁止他们发声? 这些疑问正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的确,唯有真相才能打消疑虑,遮遮掩掩只会让舆论发酵。人们关注此事就是为了求 个真相,还死者一个清白,给家长一个交代,校方的一些做法确实有所欠缺。发生了什么 导致孩子想不开而坠楼?在教学楼掉下去,就没有老师和学生看见?学校的监控是还原真 相的关键,可为啥唯独出事那段时间的监控没有了?直到现在班主任都未露面,学校在学 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说法倒是实锤。 对于校方做法的不完善,我们固然可以围观求真相,但也要保持必要的理性,不能戏 精上身。从相关的评论来看,不少网友开启了意淫模式,以讹传讹下的一些说法开始跑偏。 比如,有网友声称校方忙着私自将学生尸体火化消灭证据,简直是无中生有。还有网友揣 测监控缺失部分是被学校故意删除,无凭无据的主观臆断难免也有点莫须有的意味。 学生在校期间身亡无论怎样学校都有责任,但回避不掉不代表可以强加。当我们站在 相对客观的角度来看此事,不免也会问谁不愿意学生们茁壮成长、健康成才?真相只有一 个,此事还在深入调查中,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 03 电梯惨案 治理“电动车进电梯”,读懂漠视风险背后的利益诉求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 年 05 月 12 日 杨朝清 近日,四川成都市一小区电梯内发生电动车燃烧火情,造成电梯内 5 人不同程度受伤, 其中有一名婴儿。(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许多网 友表示,在成都以及其他城市电动车入楼入户的情况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高层住户,电 动车与居民争抢电梯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人甚至将电动车推回家或在小区楼道充电,引发 火灾。(5 月 11 日 中新网) 安全事故虽然层出不穷,但依然有人铤而走险。安全事故的小概率,让一些人总 是心存侥幸。风险防范意识的淡漠,让一些人缺乏禁忌意识和底线思维,没有在失范行为 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界限;总是想利用规则的弹性空间和模糊地带来打“擦边球”, 看似聪明,实则糊涂。 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人口异质性不断增强的现代社会, 居住在同一楼栋的居民,大都是陌生人。然而,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邻居的角色扮演, 也会给其他人带来影响。不论是噪音污染,还是占用公共空间,或是“电动车进电梯”,(获 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 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如果说遇到与人为善的好邻居是一种幸运,遇到以自 我为中心、忽略和漠视他人权利与尊严的邻居就是一种不幸。“电动车进电梯”固然方便、 快捷、低成本,却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潜在风险。一旦意外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那些收入不高或者不会驾驶机动车的市民而言,电动自行车是一个高性价比 的出行工具。在部分小区的微信群、QQ 群里,虽然有很多业主对“电动车进电梯”义愤填 膺,但依然有少数业主认为“我的地盘听我的”。方便充电,避免雨雪等恶劣天气对电动车 造成损伤,防范盗窃,“电动车进电梯”固然有少数业主“意义之网”迷失、价值认知存在 偏差等主观因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一方面,有些小区没有充电设施 或者充电设施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自律意识与公共精神的缺失,让许多充电结束的电动 车没有及时从停车棚开走,导致“不用充电的占着位置,想充电的没位置”,从而降低了公 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换言之,“电动车进电梯”有时候也是无奈的选择,如果通 过正规渠道能够及时充电,又何必冒险呢? 面对“电动车进电梯”引发的安全事故,我们不能停留于群情激愤地口诛笔伐, 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理念,减少人们的侥幸心理;小区要加强 安全防护,扩大充电设施的供给,做到供求大体均衡。此外,电动车车主也需要多一些换 位思考的同理心,避免长时间占用充电设施,从而让公共资源物尽其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捞“沉没的声音”,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症结所在。如果忽略和漠视电动 车车主的利益诉求,“电动车进电梯”就难以从根本上杜绝。 禁止电瓶车上楼,“监督楼上”更要“服务楼下”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化定兴 2021-05-12 17:12:32 5 月 10 日晚 7 点 34 分,成都市成华区丛树家园小区一电梯内电瓶车起火,致使 5 人 受伤,其中一名 5 个月大婴儿伤情较重。目前,成都市成华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 正对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而小区物业表示:我们这个小区是实施“电动车禁止上楼”管 理的,此次火灾主要责任在于业主的违规操作。(5 月 12 日《北京青年报》) 如今,烧伤的婴儿已经被医院发送了病危通知书。因为“电动车上楼”而引发了如此 悲剧,确实让人痛惜。再多的眼泪,再多的后悔,再多的痛惜,再多的自责,都已经不能 让时光倒流。假如时光能够倒流,这位业主是万万不会违规将电动车弄到楼上去的。 在谴责居民违规将电瓶车带上楼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有所追问,是不是也该换一个角 度思考。为何一些居民对于“禁止电瓶车上楼”的规定视而不见,当成耳旁风? 在发生火灾的小区里的公共场合以及电梯内都张贴有禁止电瓶车上楼的温馨提示。可 是,即便“禁止上楼”的通知十分严厉,还是有人将电瓶车带上楼。“电瓶车上楼”的潜在 危害十分大,发生的火灾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因电瓶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导致的火灾安全事故频发,也曾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公 安部也曾发通告要规范电瓶车停放充电。对此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针对电瓶车这类关系 公共安全的问题,应出台相应条例并明确详细罚则,这样一来,物业等执行机构在工作时 也能有抓手进行处理。 应该说,“禁止电瓶车上楼”的规定是对的,可是有关部门依然强调的还是孤单单的“执 法”。“执法”确实是一种手段,只有“执法”严厉了,才能更多化解“电瓶车上楼”现象。 但是,只是“执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监督楼上”实际上更需要“做好楼下”。 笔者生活的小区是一家新建小区,应该说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可是即便是我们这样的 新小区,电瓶车停放处还是“不够用的”,就别说那些老旧小区了,很多小区基本上处于“无 处安放电瓶车”的境地。于是,有的将电瓶车带到楼上充电,有的则从楼上“垂下电线充 电”,不仅十分不方便,而且十分危险。 很多城市都禁止电瓶车上楼,甚至有的地方实现了“智能管理”,有电动车进入的时候, 电梯就停止运行。但是,说到底禁止电瓶车上楼,还是需要做好“楼下的事情”,要满足楼 下停车充电需要,设置的电瓶车停放处要科学合理方便生活。禁止电瓶车上楼,需要有关 部门将设置电瓶车充电处停放处作为小区基础设施检验的标准。 不能只是“禁止电瓶车上楼”,却不搞好服务。这起悲剧的发生,值得城市规划和物业 部门反思。应该把电瓶车车棚和消防设施建设放到同等重要位置。 规范电梯使用,让“电梯吃人”不再上演 来源:红网 作者:勾永琴 编辑:刘昱 2021-05-08 16:10:12 近日,福建福州一小区电梯故障,一名 13 岁男孩在自救过程中坠落身亡。监控录像显 示:男孩按二层按钮,电梯却上升至 6 层和 7 层之间,孩子先后拍打电梯门,按“紧急通 话”按钮求助未得到回应。随后男孩在电梯内进行自救,用长柄雨伞撬开轿厢门和 6 层电 梯门。18 时 34 分许,男孩从不到半米高的空间,钻出轿厢,随后发生意外。(5 月 8 日 中 国新闻网) 在如今高楼矗立的时代,电梯的安装使用已不足为奇,办公楼、小区、商场等人群密 集地都是电梯使用的高频场所。然而近年来,电梯事故时常发生,“电梯吃人”事件也频频 出现,让人不得不思考该如何保障电梯的使用安全性,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 首先,业主缴纳物业费,物业就有责任和义务负责好小区内的公共治安管理秩序,维 护保养好公共设施设备,为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当电梯出现故障后,男孩第一时间按下了紧急通话按钮,却未得到任何回应,这时候 物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哪去了?业主缴纳物业费,不就是为了保障自身在小区内的各项权益 与安全吗?可当真正出现问题时,物业却不能及时回应,错过了救助时间,从而间接导致 了悲剧的发生。 其次,在小区内部的各项公共设施旁,尤其是有安全隐患的设施旁,应张贴醒目的注 意事项以及自我救助须知。 导致男孩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其自行撬开轿厢门和电梯门,在钻出轿厢门时发生意外。 我们不能苛责一个 13 岁的小孩在遇见紧急情况下作出的本能求生反应,但倘若当时男孩能 在电梯内看到相关的近紧急情况说明和自我救助指南,也许就可以预防悲剧的发生。在公 共电梯内,我们看到的不应该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而是在危机时刻能救命的救助指南。同 理,不论是在小区还是在商场等公共场所,电梯内都应该张贴好使用说明及紧急救助指南。 再次,诸如电梯这样的公共设备,使用过久出现老化却没能及时检查,出现使用故障 却没能及时修理,这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一大原因。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今年 3 月发布的《关于 2020 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截 至 2020 年年底,全国的电梯数量达到 786.55 万台,全年电梯事故 25 起、死亡 19 人。在 电梯事故中,大多原因是设备老旧有缺陷、安全部件失效或保护装置失灵、维护保养不及 时不到位、应急救援(自救)不当等。 此次 13 岁男孩坠亡事件中,小区保安称电梯是 2005 年投入使用,已使用多年、老化 严重。在正常情况下,当电梯停运的时候是无法从内部撬开轿厢门的,而一个 13 岁的小男 孩却轻易做到,这说明可能是电梯型号过于老旧,没有加装开门限制装置。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没有出台对电梯整体报废使用年限的规定,将使用 15 年以上 的电梯定义为老旧电梯,只是行业的一种说法,在国家层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 老旧电梯的使用常常发生问题,而想要更换电梯却困难重重,一部电梯的更换费用高达 15 万,经费从哪出?根换期间居民如何进出?居民更换意见如何统一?这些也是老旧电梯被 困在原地的主要原因。 “电梯吃人”事件屡次发生,是时候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了。电梯维护的重视程度应 当提上日程,电梯监管的规范性也该更加严谨,电梯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当与时俱进。 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减少电梯事故,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04 祸从口入 吃播博出位进大牢,“流量为王”惹的祸 《钱江晚报》评论员 高路 海南省公安厅官微发布,5 月 7 日,警方接到举报,美食博主“阿壮锅本人”录制食 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法螺的视频,发布在各网络社交平台。经查,该法螺系吴某清从店主 符某业处购买后,(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赠送给 该美食博主。8 日,警方对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 3 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 法螺是最近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今年 2 月 5 日,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名录正式公布,新增 517 种(类)野生动物,大斑灵猫等 43 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 物,狼等 474 种(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就包括法螺。于是就有人为美食 博主“阿壮锅本人”辩解:他可能是误食了。 图片 这样的辩解很苍白。做“吃播”,就要跟各种美食原料频繁打交道,食品安全法和 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他们应该认真学习的两部法律。心里要有法律这条红线,对于不懂的事, 或者谨言慎行,或者了解清楚再行事。如果没有把握,正确的做法就是不食用。 该美食博主也不是什么新手,而是一个拥有上百万粉丝的大 V,是职业吃播,这 点道理都不懂,实在说不过去。而且,据红星新闻报道,有多位网友爆料,在法螺进入国 家二级保护动物审核期间,该博主就食用过一次,当时网友多次提醒过他。这件事在微博 上闹出过不小的动静。可见,博主对法螺列入保护动物范围是有心理准备的。 “吃播”面向公众,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倡导传播健康、绿色的饮食观念 和饮食文化。而一些“吃播”之所以屡屡踩中红线,挑战公序良俗,从根本上说,这是“流 量为王”结下的恶果。在这种模式下,美食本身并不重要,如何吸引眼球,如何博出位, 如何让人眼前一亮,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前段时间,一些“吃播”会想出“大胃王”这样 的点子,美食是道具,胡吃海喝是作秀,(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 高中语文作文)制造轰动效应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为了流量,他们浪费粮食,秀出底线, 暴饮暴食,不择手段。 在这种模式下,天天鸡鸭鱼肉已很难吸引观众,对厨艺美食的追求让位给短平快 的流量炒作。于是,一些“吃播”为了流量不停变换吃法,不断寻找一些不常见的美食原 料,甚至不惜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目前,涉事博主已经被依法刑事拘留。面对流量的诱惑,要有正确的态度坚定的 意志,否则,流量就会成为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本心夺走理智。 吃播博主“祸从口入”警示了谁 2021 年 05 月 13 日 星期四 北京青年报 胡欣红 “大胃王”人人喊打之后,“吃播”再曝出乱象。日前海南警方接到举报,吃播博主邹 某壮录制食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法螺的视频,发布到各网络社交平台。经查,该法螺系吴 某清从店主符某业处购买后赠送给邹某壮,被邹某壮清蒸后以视频形式传播。5 月 8 日, 警方对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邹某壮等三人依法刑事拘留。 很多人或许是第一次听说有法螺这个物种,即便是爱吃海鲜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 了解。据介绍,法螺是面临灭绝危险的大型海洋贝类,大型体层的雌性螺壳可当乐器,由 于寺院和庙宇的僧道用此作为布道昭示的法器,故名“法螺”。在海洋生态体系中,珊瑚礁 的生物多样性是最丰富的,而棘冠海星一天能吃掉约二平方公尺的珊瑚,它们会突然数百 万只出现,几天就将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对珊瑚礁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法螺是棘冠海 星的天敌,堪称珊瑚礁的保护神,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吃播博主邹某壮是一名厨师,本应对海鲜中哪些物种属于保护动物有着更多的了解。 而且,他去年就曾吃过一只法螺,当时就有科普博主建议他不要食用。既然如此,这名博 主就是明知故犯。鉴于邹某壮拥有一定的粉丝群体,录制的吃播视频会成为一种“恶”的 示范,对网友产生误导,更应该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没有围观,就没有为了博取流量不惜以身试法的吃播。毫不夸张地说,邹某壮之所 以录制食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法螺的视频,除了心存侥幸之外,更是为了迎合一部分受众 在美食方面的猎奇心理。邹某壮因食用国家保护动物被刑拘,“祸从口入”固然是咎由自取, 但此案所折射的深层次问题,更值得深思。 比如,被誉为“生物活化石”之称的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早在 3 亿多年前 的泥盆纪就生活在地球上,(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 至今仍保持原有形态,堪称海洋里的远古遗民,比恐龙的历史还要久远。鲎被作为食物虽 古已有之,但沿海人民只是“偶食鲎”,并非常规的饮食习惯。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名不见 经传的食物,却吸引了有猎奇之心的食客的注意。一些商家看到有利可图,更是大肆鼓吹 鲎具有“催奶通乳”“清热解毒”等种种“食补”功能。由于被大量捕杀,鲎走到了“濒危” 的境地,并在今年 2 月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邹某壮罔顾道德和法律,悍然食用国家保护动物而被刑拘,不仅是对其他美食博主 的警示,广大网友也应当从中汲取教训,要珍惜、爱护濒危野生动物,切勿以身试法。与 此同时,相关短视频平台也要深刻反思自身的监管职责,切实提高发布者的法律意识,严 格规范发布的作品。 05 命悬一线 气象预警为何叫不停高空作业 2021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赵志疆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公告称,5 月 10 日,武汉局部遭遇 10 级雷暴大风,当日 13:30, 湖北高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两名工人对三阳路幕墙工程进行保洁作业;14:30 大风骤起,吊 篮被吹起摆动,撞击大楼幕墙;14:50 救援人员将吊篮固定,随后,将两名工人救出送医, 两名工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项目负责人已被控制。 命悬一线的 20 分钟内,两名工人内心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和恐惧,外人无从得知。但是, 那个裹挟在狂风中的吊篮,却一次次重重撞击着公众的心,令人感到深深的恐惧和困惑: 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两名工人为什么身蹈险境? 当日武汉的雷暴大风虽然突如其来,但也在当地气象部门预测之中。5 月 9 日,武汉 市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预测,武汉即将迎来“大风+暴雨+雷电”的强降雨过程,并提醒市 民注意防风防雨。如果说雷暴大风带给市民的是不便,对于高空清扫作业来说,(获取更多 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无疑更是一种致命的威胁。面对气 象部门发出的警告,如果涉事企业能够多一点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触目惊心的悲剧本应 可以避免。以此来看,雷暴大风虽然平息,但关于此次事故的反思不应就此停止。 作为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工作,天气情况直接关乎高空清扫作业的安全。按照相关规定, 高处悬挂作业不得在大雾、暴雨、大雪、大风(风速 10.8m/s,相当于阵风 6 级)等恶劣气 候及夜间无照明时作业。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这既是最基本的常识,(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 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也是不容逾越的底线。此次悲剧虽因雷暴骤至 而起,仅就有天气预报,无施工预防这一处细节就足以看出,涉事企业并未绷紧安全作业 这根弦。如果说天气变化是“天灾”,疏于防范堪称“人祸”,这也是项目负责人已被控制 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高空清扫作业出现意外的事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天气突变造成的悲剧。对于 施工单位来说,健全的内部管理、规范的操作程序、完备的应急预案不可或缺,更为重要 的是,应在消除“人祸”的基础上懂得躲避“天灾”。毕竟,无论对于任何单位来说,安全 才是最重要的形象。 高空工人死亡,意外不能成为失责的挡箭牌 来源:红网 作者:吴雨林 编辑:化定兴 2021-05-12 16:19:36 5 月 10 日,武汉局部遭遇 10 级雷暴大风,两名保洁工人在对三阳路幕墙工程进行高 空保洁工作时,所在吊篮被大风吹起摆动,多次猛烈撞击大楼幕墙,两名工人被救后送医 经抢救无效死亡。(5 月 10 日 红星新闻) 从目击者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具体情况:大风将吊篮吹至半空中,大幅度 摆动以至多次撞击大楼,工人在被几次撞击后躲至吊篮内,后再未探出身体;空中飘着大 量地面碎屑物,可见当时风力之大;且当时正下着暴雨,天色昏暗。 逝者已去,需冷静下来思考,对于这起悲剧,谁该为此承担主要责任?又能从事故中 吸取怎样的教训?敢问相关负责人,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为何仍安排工人进行高空 作业? 根据官方公布的时间线,当日 13:30,两名工人开始进行保洁工作,14:30 大风骤起, 随之事故发生,14:50 两名工人被救至地面,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令人不解的是,(获取更 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早在 12 时 47 分,两名工人进入 高空作业之前,武汉市气象台就已多次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 6 小时将有雷电 活动,雨量 20-40 毫米,阵风 6-8 级。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六级以上强风或大雾等恶劣天气时, 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面对提前的暴雨预警,仍安排工人高空作业,那是对员工生命安全的不负责;面对成 文的安全规范,仍逾越规定,那是对规则的漠视。因此,发生这样的事绝非意外。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工作时间长、难度系数高等原因,一些职业被赋予了“高危”的 特点。越是这样的岗位,越应该更加严格地坚守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此次武汉高空工人 死亡事件中,也许两位保洁工人在进入高空之前,由于完成工作之心切忽略了天气预警信 号,但是项目负责人本就负有禁止工人在极端天气下涉险高空作业的义务,失责导致了两 条生命的逝去。 生命高于一切,为每一个具体的人设置安全保障,是现代文明社会该有的温情和进步, 也是一个企业本该负有的责任,切不可以意外来搪塞,推卸掉自己的责任。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