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04-105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与条形统计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
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
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发现、动手实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影片,激发学习兴趣
视频里的同学们在进行什么比赛呢?是啊!热爱科学的同学们应用科学研究发明了机器
人,这是 2008 年全国青少年机器大赛的一段视频。老师带来一份 2006-2012 年中国青少年
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课件出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复习条形统计图
(1)为了更清楚地反映每年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呢?
(2)机动环节:试教后看时间而定,时间不够就简单说说怎么绘制。
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上的数据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展示)我们绘制的条形
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
(3)用你的手,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4)大家比划出来的线路是怎样的?老师用课件画一画,请仔细观察屏幕。
3、揭示课题
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由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玩具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活动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对比,然后用手势呈现数量的变化情况,为折线
统计图的形成与学习作好铺垫。
(二)完成导学案
1、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各有什么优势?完成导学案。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完成导学案(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引导)
3、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 )。
(2)不同点:(1)条形统计图是用( )来表示各数量,折线统计图是用( )
表示各数量,然后把各点用( )顺次连接起来。
(3)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 ),还可
以清楚地表示出( )。
(4)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
(5)根据这 7 年的变化趋势,请你预测 2013 年参赛队伍可能会是多少?
(学生汇报后,教师适当地做科普教育)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
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同时做出预测,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帮助学生自
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吗?(学生举例)
2、老师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请你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和同桌说一说从图中你读懂了
什么?(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你能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2)这里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3)如果你是医生,看到这份体温报告你会说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感悟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读懂折线统计图,会对统计图中的
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3、对比感知,强化特征
折线统计图很有用,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信息,是不是在哪儿都能用呢?下列两组数据选
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呢?(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朱坑小学五(2)班 6 位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陈东 0-10 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对于不同的个体,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个体数量的多少。
看来,有的数据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有的数据则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关
键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
过渡:大家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的了解,想不想试试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接下来,
我们就把陈东的 0-10 岁身高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设计了“6位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与“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这组对练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统计图更大程度上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并不存
在对错之分。
(四)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
姓名 刘晓乐 谢仁杰 周荣华 刘扬 方丽 谢佳怡
身高/厘米 136 146 140 138 148 152
年龄/岁 0 2 4 6 8 10
身高/厘米 50 85 101 115 130 141
(1)绘制之前,大家先想象一下陈东 0-10 岁的身高情况画成折线统计图后大概是怎样
的?
(2)教师提出要求:好,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格子图,先在小组内交流:画折线统计图
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绘制,好吗?(教师巡视,指导画法。)
(3)展示作品,纠正问题
2、绘制折线统计图阅读思考:请你从画好的折线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 )岁到( )时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2)陈东身高 115 厘米时是( )岁。
(3)陈东 3 岁时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12 岁时呢?
3、说一说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导学案
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
图各有什么优势?完成导学案。
1、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 )。
2、不同点:
(1)条形统计图是用( )来表示各数量,折线统计图是用( )表示各数量,然
后把各点用( )顺次连接起来。
(2)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 ),
还可以清楚地表示出( )。
3、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
4、根据这 7 年的变化趋势,请你预测 2013 年参赛队伍可能会是多少?
作业纸
陈东 0-10 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年龄 0 2 4 6 8 10
身高/cm 50 85 101 115 130 141
阅读思考:请你从画好的折线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 )岁到( )岁时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2)陈东身高 115 厘米时是( )岁。
(3)陈东 3 岁时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你是怎么想的?12 岁呢?
(4)陈东会一直长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