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3 我欲仁斯仁至矣 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欲仁,斯仁至矣“两船并行”与“八音齐奏”明朝永乐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自幼聪明过人。据说他八岁那年,一次随父到河边散步,看见两船驶来,有帆的一只比摇橹的一直行驶得快,父亲即景出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陈洽正思索下联时,忽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牧笛声,于是高声念道:八音齐奏,笛清莫若箫和。上下联各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各有什么含意?【参考答案】上联“橹速”“帆快”分别谐音“鲁肃”(三国时名臣,文官)、“樊哙”(汉朝刘邦的大将,武官)。意思是文不如武。下联“笛清”“箫和”分别谐音“狄青”(北宋名将,武官)、“萧何”(汉朝刘邦的名臣,文官),意思是武不如文。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其为仁矣(“矣”同“也”,表示停顿)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亲亲而仁民(形容词作名词,亲人).(2)己欲立而立人(使动用法,使……站得住). (3)己欲达而达人(使动用法,使……行得通).(4)仁远乎哉(形容词作动词,距离……远).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造次必于是..古义:匆忙,仓促。今义:轻率。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仁也者,人也(判断句)译文:“仁”的意思就是“人”。(2)恭则不侮(被动句)译文: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3)我未之见也(宾语前置)译文:我不曾见到(它)罢了。(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状语后置)译文:假如有这么一个广泛地给人民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的人。孔子的“仁道”“仁道”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 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本板块所选的这九个章节,主要讲了以下内容:1.孔子的仁德修养观。2.孔子的理欲观。3.“仁”的内涵和作用。4.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5.“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6.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7.施行“仁”的五种品德。8.孟子的“仁”学思想。9.“仁”的体现。1.第一、二章中,孔子在当时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二章是孔子在当时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发出的感慨。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背离仁德。所以孔子说,看不到喜好仁爱的人、厌恶不仁的人,每一个人都有力量实行仁德,但却没看到有人哪怕只用一天的时间放在对“仁”的追求上。对于一个君子,哪怕是在最紧迫的时刻、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按仁德去办事。这里还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对于富贵,孔子认为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也不去享受富贵。朱熹注中说: “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2.你是如何理解孔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3.第七章中,子张问“仁”,孔子具体指明了仁人具有哪五种品德?这五种品德用现代语言应怎样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子张问“仁”,孔子在前章对“仁”进行抽象要求的基础上,又具体指明了仁人具有的五种品德——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德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孔子说,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这五种品德让人们切实地感受到了仁者追求的道德目标。4.从第九章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孔孟所说的人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九章可以看作本板块的总结。孟子说:所谓“仁”,意思就是“人”。“人”和“仁”结合起来,就是所说的“道”。所以,儒家之仁,在于“爱人”,这是人性的最高境界。阅读课文1~4,完成后面的问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B.①其为.仁矣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①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D.①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②臣从其计②今虽死乎此..[解析]A项,①介词,用;②介词,因。B项,均为动词,做,行。C项,均为代词,他的。D项,均为介词,在。[答案]A “以”的用法分类 用具体用法解说用法举例法动作、行为可译为“用”“拿”“凭借”“依凭借的工余船以次俱进据”“按照”“用(凭)……身份”等具、方法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秦亦不以城予赵动作、行为且以一璧之故逆强介可译为“因”“由于”产生的原因秦之欢词引进动作、余以乾隆三十九年行为发生的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十二月,自京师乘时间和处所风雪动作、行为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欲以客往赴秦军,的对象“率领”“带领”与赵俱死并列或递进译为“而”“又”“而且”“并夫夷以近,则游者关系且”等或省去众前一动作、行为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承接关系樊哙侧其盾以撞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连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词目的关系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作《师说》以贻之来”等木欣欣以向荣,泉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以致”涓涓而始流复以是人多以书假音“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余……是以十九年虚展或推断的结果刀刃若新发于硎词1.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 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花一天的工夫在仁德上用力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有这样的人,我不曾见到罢了。”——《论语·里仁第四》2.孔子说:“财富与权贵,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能安处。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能背离。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连吃完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离开过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论语·里仁第四》3.子贡说:“假若有这么一个广泛地给人民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的人,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了!尧舜他们都有所不足!‘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拿自己比方别人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论语·雍也第六》4.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论语·述而第七》5.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乎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能实现它要做的纲领。”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践您这话。”——《论语·颜渊第十二》6.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因为想获取生命而损害仁德的,只有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7.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道:“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人了。”子张道:“请问哪五种?”孔子道:“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 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用人。”——《论语·阳货第十七》8.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却不用仁德对待它;对于百姓,用仁德对待他,却不亲爱他。君子去亲爱自己的亲人并由此亲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孟子·尽心上》9.孟子说:“‘仁’的意思就是‘人’。‘仁’和‘人’合并起来说,便是‘道’。”——《孟子·尽心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