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练 在旷野上垒建情感的峰峦-备战2021高考之记叙文写作教练场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2练 在旷野上垒建情感的峰峦-备战2021高考之记叙文写作教练场

ID:351750

大小:41.5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 练 在旷野上垒建情感的峰峦 诗人郑愁予在对话((朗读者))时说:“作为一个诗人,首先你是一个情人。有资格做一个好的情人,才 有资格做一个好的诗人。”由此可见,作者情感的热度关系着作品的温度,作者的抒情力决定着作品的感 染力。那么,怎样在记叙文写作中灵活、洽当地抒发感情呢?其路径有三: 一、以“实”生“虚” “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种情感的产生总有其缘起,有其触发点,“触 景生情““情随事迁“这些词语说的就是如此。因此,记叙文所抒之情也必须是从这个触发点去生发开来, 不能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就需要”以‘实’生发’虚’“,这里的’实”指文中所叙写的 景、物、人、事等,”虚”指由’实”而生发出来的情慷。其好处在于’‘情知其所起”,有根有蔓,以 油然而生、自然流露为上。 二、以“虚”升“实” 情感升华的写作动因是‘’情动于衷,不抒不快”,而写作目的则在于更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思绪和情 怀,凸现文章的主旨和境界.情感升华的主要方式有内心独白、人物对白和作者旁白三种。情感升华时需要 注意两点:一要合乎情理。要符合人之常情和生活常识,刻意地拔高只会给人以矫情之感。二要层层铺垫。 情感在升华前,要通过充分地叙述和描写来作铺垫,因为只有经过了必要的预热和暖场,情感的升华才显 得自然,否则只会给人以干吼生硬之感。 三、化“虚”为‘实”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在一举一动、一事一物中的。正是因为’不经意”,故而显其’真 “;正是因为流露在举动、事物之中,故而显其’实“。所以,记叙文中的抒情有时也可以化’,虚“为 “实“,通过叙写人物的所作所为来表现其心之所感、情之所动。我们平常说的”大恩不言谢“’化悲痛 为力量”等即为此理。它的好处在于化抽象为形象,化微妙为真切,虽未言情而情自生,让读者看得见, 摸得着,感受得到,体会得出。 【病例展示】 父爱如山 某生很小的时候,记得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爸爸左手开着车,右手充当我的枕头。我睡不着,他便让我数 路灯。我数啊,数啊,路灯真多呀!怎么数到一百多个了还有哇?迷迷糊糊地我进入了梦乡,醒来后,天已 露出了鱼肚白,可爸爸的手还放在我头下。呀,爸爸的手都变紫了,却仍然在聚精会神地开车。 还有一次,爸爸牵着我的手在麦田里走。正是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麦穗在阳光下格外精神。麦穗比 我都高出一大截,当我抬头看他时,爸爸仿佛在天上呢! 爸爸牵着我的手,第一次走进了小学的校门。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接过我,哪怕一次。只有在女 儿回家时,他才会露出一丝令人不易察觉的微笑。然后,当我再次上学时,他会重复着那几句已说过千遍 的话:“路上小心,过马路要左右看!”而我,总是粗暴地打断他,飞奔而去。 一 晃就到了初中,初中课程紧了,运动量突然减少,身体渐渐发福了。在餐桌上,父亲就会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地告诫我:每天要少吃肉,最好不要吃;每天要多吃蔬 菜,最好只吃蔬菜。我在心里念叨着:是 呵,干脆让我向山羊同志学习得了。一不留神,筷子还是不自觉地伸向了瘦肉,父亲瞪了我一眼,随即而 来的是一句怒吼:“不让你吃你还吃!”我撇撇嘴,以同样大的声音说:“瘦肉又不是脂肪,吃了也不会胖。 再说胖了是我的事,不要你管!”摔下筷子,气呼呼地走进卧室,把门反锁了。 晚上饿得实在不行,便偷偷地溜进厨房,大吃剩饭.“不是我不让你吃,是你确实不能再胖下去了,你 看现在还有几件衣服穿得?!”父亲不知何时来到我身后。 “哦,知道了,知道了!以后少吃是了!”我支吾着,赶紧又溜回了卧室。其实爸爸是为了我好呀,我 禁不住这样想。 中考成绩下来的那会儿,父亲天天虎着脸,我在家连大气儿都不敢出。我的分数上普通高中没问题, 可离上重点高中还差得远。父亲想了好几天,最后决定让我上重点高中,家里就算咬紧牙关,也要让我有 个好的学习条件。 失误诊断: 这篇回忆性散文按时间顺序,撷取自己在父亲呵护下成长中的一些感人片段采记叙,表现了如山的父 爱和自己不同阶段对父亲的不同态度。不足之处,一言以蔽之,平淡——平淡的语言,平淡的语气,平常 的情感。 文章前面写父亲对自己的百般关心爱护,而自己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懂事,不理解,现在长大了, 在中考中一败涂地,实在“无颜见爹娘”——这种强烈的内疚自责的感情应该成为本文情感的高潮,但作 者没有找到一根“导火线”并把它“点燃”,不能引爆情感的火药库,因而也难以深深地打动读者。 【升格展示】父爱如山 某生 写下父亲两个字,心中一阵温暖,父爱如山啊! (增加一句,不仅总领全文,使文章结构自然完整,而且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很小的时候,记得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他左手开着车,右手充当我的枕头。我睡不着,他便让我数路 灯。我数啊,数啊,路灯真多呀!怎么数到一百多个了还有哇?迷迷糊糊地我进入了梦乡,醒来后,天已露 出了鱼肚白,可爸爸的手还放在我头下。呀,爸爸的手都变紫了,却仍然在聚精会神地开车,爸爸真棒! (“爸爸真棒”,强化情感,初为高潮蓄势。) 还有一次,爸爸牵着我的手在麦田里走。正是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麦穗在阳光下格外精神。麦穗比 我都高出一大截,当我抬头看他时,他的背景是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朵,爸爸仿佛在天上呢!爸爸真高! (“爸爸真高”,再次强化情感,二为高潮蓄势。) 爸爸牵着我的手,第一次走进了个学的校门。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接过我,哪怕一次。只有在女 儿回家时,他才会露出一丝令人不易察觉的微笑。然后,当我再次上学时,他会重复着那几句已说过千遍 的话:“路上小心,过马路要左右看!”而我,总是粗暴地打断他,飞奔而去,爸爸真烦! (“爸爸真烦”,点明情感变化,一造曲折。) 一晃就到了初中,初中课程紧了,运动量突然减少,身体渐渐发福了。在餐桌上,父亲就会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告诫我:每天要少吃肉,最好不要吃;每天要多吃蔬 菜,最好只吃蔬菜。我在心里念叨着:是呵, 干脆让我向山羊同志学习得了。一不留神,筷子还是不自觉地伸向了瘦肉,父亲瞪了我一眼,随即而来的 是一句怒吼:“让你不吃你还吃!”我撇撇嘴,以同样大的声音说:“瘦肉又不合脂肪,吃了也不会胖。再 说胖了是我的事,不要你管!”摔下筷子,气呼呼地走进卧室,把门反锁了。爸爸真是管得宽! (“爸爸真是管得宽”,再点情感变化,二造曲折。) 晚上饿得实在不行,便偷偷地溜进厨房,大吃剩饭。“不是我不让你吃,是你确实不能再胖下去了, 你看现在还有几件衣服穿得?”父亲不知何时来到我身后。 “哦,知道了,知道了!以后少吃就是了!”我支吾着,赶紧又溜回了卧室。 其实爸爸是为了我好呀,我禁不住这样想。 (独立成段,强化情感转变。) 中考成绩下来的那会儿,父亲天天虎着脸,我在家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我的分数上普通高中没问题, 可离上重点高中还差得远。父亲想了好几天,,最后决定让我上重点高中:家里就算咬紧牙关,也要让我 有个好的学习条件。我噙着泪水,始终没哭出声来。 那个夜晚,是我最难受、也是最感动的一个夜晚,我第一次认真看了我的父亲。当时,他作出决定后 正安静地斜倚在沙发上看书,头上已有了些许白发,眼角处已爬上 了鱼尾纹。他再也不像在麦田里牵着我 的手时那样高大挺拔,不像在马路上送我上学时那样英姿勃发。父亲变老了,可我太不懂事,太不争气, 还在让他操心……心中巨浪滔天,但我始终尽力控制着,最终没有让一滴泪花从眼角溢出。 (强化心理活动,细腻地展示感激之情,制造情感的峰峦。) 成功启示: 文章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对父亲感情的发展变化:幼儿时代对父亲的仰视和崇拜,少儿时代对父亲的不 满和厌烦,现在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文章不再给人平淡的印象,其成功修改有两点。首先,是在每一个 情节的叙述之后加入“爸爸真……”这样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既增强了叙述的情感分量,改变语言平淡、 语气平淡、情感平淡的状况,又加强文章的层次感,使文章变得波澜起伏。其次,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是在结尾处细腻地展现自己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如同为酝酿已久的情感熔岩制造了一个突破口和喷发口, 作者精心营造的这个情感高潮,让读者看到类似火山爆发般的震撼人心的景观,不能为之感动。同时,由于 有了这个高峰,前面的叙述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铺垫,成了情感峰峦坐落的地地基,整个叙述成了一个有机 的整体。 作文的情感高潮是指文章中人物情感所达到的最强烈、最真挚、最激荡人心的阶段,也是最能引起读 者共鸣的所在。如果我们在写记叙文时注意营造好情感高潮,就一定能迅速提升自己的作文档次。 【佳作欣赏】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北京一考生 清道光年间初冬清晨,新疆果子沟。七天前我们一行人从乌鲁木齐出发,前往伊犁。不料大雪漫天而 落,脚下坚冰如铁,车马无法通行。父亲叹一口气,道:“走吧,切莫误了期限!”此时他是朝廷流放伊 犁的罪臣!望着沧桑颓老的背影,我不禁愁肠寸断—— 四年前,广东虎门,家父林则徐大举销毁鸦片烟,正气凛然,扬我中华傲骨,力挫洋人图谋。百姓们 锣鼓喧天尚未停歇,父亲就已接到了朝廷的罪责,被革职贬到镇海,后又被“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虎门销烟,何罪之有?全家老小惊愕万分,却无力回天!我跟大哥陪伴父亲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中原,已经 走了整整四个月。狂风怒吼,掀起父亲尘迹斑斑的官服,我赶紧上前一步从旁搀扶住他。风物凄凉,人情不在,路越来 越难走,大哥心痛得泪流满面,低跪于地上对天祷告:“若父能早日得赦召还,孩儿愿赤脚趟过此沟!” 中午时分,一处避风山坳,随从们搭篷造饭,父亲用冻得发青的干瘦的手,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摩 挲着,目光刚毅直视远方。一个多月前,我们途径酒泉,惊闻朝廷跟英国人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地赔 款!父亲顿时痛心疾首,长叹国事悲哀。致信朝中正直的军机大臣王鼎,道:“自念一身休咎死生,皆可 置之度外,惟中原顿遭蹂躏,如火燎原……侧身回望,寝馈皆不能安。” 大约是前日收到的回信罢,只见父亲起身踱步,迎着干冷的西北风,神色肃穆,气语苍凉,“何日穹 庐能解脱,宝刀盼上短辕车。”一个被捆绑悬于壁上的壮士,心急如焚,而无可用力。 下午风力渐减,路亦渐趋平坦,同行的新疆兵士说,照此行程再有五日,便可抵达伊犁。西北荒漠折 磨着身心,走一天是黄沙,再走一天还是黄沙;走一天是冰雪,再走一天还是冰雪。父亲年老体弱,路途 颠簸,“频搔白发渐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他是以心力来抵抗身病啊!禁烟的怒火仍在胸中燃烧,南 海的涛声还在耳边回响,万里之外朝野上下还在与英国人做无奈的抗争,父亲却只能面对这大漠的寂寞。 兔未死而狗先烹,鸟未尽而弓先藏。 叹息中,只见西天残阳如血。父亲却已在规划着抵达伊犁后,将如何开垦荒地、兴修沟渠水利等等措 施。路,还在延伸…… 【点评】 这是优秀卷里面的满分状元作文,也是一篇记叙文,写作上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想象合理,内涵深刻。作者将自己定位为林则徐的儿子,陪伴老父亲远赴新疆流放地。以人子之心, 在一天的行程中,生动细致地再现了一位“戴罪”而不忘家国的功臣形象,清晰可见作者对这一英雄人物 的熟悉和钦佩之感,切合题目要求。 2.巧用插叙,结构紧凑。文章以行程为线索,从清晨写到夕阳西下,展现了陪“英雄”一天的过程, 但并不仅仅限于一天,而是巧妙地运用插叙,通过回忆插入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史实,多处引用林 则徐之语,内容丰富扎实,情感真挚动人。 3.语言厚实,文采斐然。比喻、反复、引用等多种手法的运用,使得描写细致精彩,情感挥洒自如。 一天的环境描写中,暗含“我”和“英雄”心路历程,冰雪、狂风、风力渐小、残阳等具象中,折射出的 是“父亲”刚毅不屈的英雄灵魂。人物语言典型,神态鲜明,栩栩如生。结尾处“路,还在延伸……”言 有尽,意无穷,引发读者联想。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3)北京一考生 ○1鲁迅先生,虽是一介文人,却是我心中最伟 大的英雄。 ○2吃过早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鲁迅先 生位于法租界的家。 ○3开门的,是许广平先生。 ○4她微笑着说:“进来坐,先生写了一夜东西, 色微亮的时候才刚刚睡下。” ○5我有点不安。许先生又笑着说:“没事的, 他每天都这样的。” (以上两节为侧面描写,“我”的不安既合情 理,又强化了侧面描写的作用。) ○6九点左右,先生下楼来,看到了我,亲切地 笑着说:“欢迎你!” ○7然后,要安排我的早饭。我赶紧答谢,说已 经吃过饭了 ○8先生的早饭只有两块小饼,一碗粥,一点绍 兴酱菜,简单得让我惊讶。(写早餐简单,既突出 先生平时生活的朴素,又便于与午餐的丰盛形成对 比,一箭双雕。 ) ○9近午的时候,箫红女士过来了,愉快地和先 生两个人还有我们打招呼。 ○10午饭倒是很丰盛,几个菜,先生抱着海婴吃 饭,热情地让许先招呼我们吃饭。 ○11午饭后,先生喝了一点茶,我跟他到楼上的 书房去坐。他要我随便些,他 ○照 ○例看会儿书,写点 东西,算是午休。先生专注地坐在书桌旁,只片刻 工夫,就己经把我忘了,而我也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批注法 ○1段开篇点明写作意图,显 示选材之独特:以一介文人鲁迅 为英雄。 ○2段交代缘起。 ○3至○5段写与许广平的对话, 展现鲁迅先生的勤奋写作。 ○5段写鲁迅先生登场,突出 待人热情。 ○7○8两段写鲁迅先生的早餐, 突出简单,以便展现鲁迅先生生 活上的艰苦朴素。 ○9写萧红女士过来,说明萧 红是先生家的常客,展现先生关 爱青年的一面。 ○10段写午餐丰盛,与早餐的 简单形成对比,突出鲁迅先生待 客真诚热情, ○11段直接写鲁迅先生午后 勤奋工作。○12不知道过了多久,楼下传来萧红女士的笑声, 要先生下楼,我们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了。我随先生 下楼来,萧红女士一手拉着海婴,一手拿着花,说: “先生不知道吧,你看,公园里的花已经开了!” ○13许广平先生笑着说:“先生已经十年没去过 公园了,虽然我们离公园很近。” ○14我惊讶,问道:“那先生空闲的时间都做什 么呢?” ○15先生手中夹着烟卷,微笑着说:“有时间, 就多看看书,多写东西。” (以上三界先写许广平话以及“我”的惊讶, 再写鲁迅先生自己的搭话,先侧面描写,再正面描 写。) ○16晚饭时间到了,又来了两三个我不认识的年 轻人,说笑着,然后,一起吃饭,晚饭依然很丰盛。 ○17萧红女士悄悄跟我说,她自从一个人无着无 落之后,就一直这样依着先生生活,还常常有一些 不太熟悉的年轻人拜访先生,都会受到先生的执情 招待。 (运用插叙交代萧红在鲁迅家中的原因,文章 结构紧凑。) ○18晚饭后,又来了几个人,一起讨论着文学上 的一些问题。 ○19忽然,又来了一个青年,手持报纸,指着什 么给先生看 ○20先生看后,非常气愤,大声说:“无耻!无 耻之极!” ○21又对我们说:“你们坐着聊,我一会儿就 来。”然后,上楼去了。 ○12至 ○16段通过萧红、许广平 和我三人的对话,展现鲁迅先生 十年未进附近公园的事实,最后 以先生自己的话点明原因:有时 间,就多看看书,多写东西。 ○16至 ○18段写鲁迅先生青年 朋友之多。 ○19至 ○25段,写革命青年就当 局侮辱大学生事件请教鲁迅先 生,鲁迅先生异常义愤,将已经 写好的文章交由青年带给报社 发表。○22我听这个青年说,当局在报上发布侮辱大学 生的消息,还隐射先生煽动大学生闹事。 ○23我们听了,也都很气愤。 ○24不一会儿,先生下楼来,递给那青年几张纸, 说:“这是我刚才写的一点东西,请你帮忙明天带 到报社去,我一定要让他们看到我的想法。” ○25青年答应,又匆匆离去。 ○26我劝说:“先生不要太过愤怒,防止当局借 机对先生不利。” (“我”的话侧面表现白色恐怖,突出鲁迅先 生的处境,反衬鲁迅先生大无畏的“猛士”形 象。) ○27先生面色沉重,说:“当局不思强国,却做 此勾当!他们不知,青年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我不怕 那些所谓文人的攻击,更不怕当局对我怎样!” ○28我忽然记起先生的话语:“真的猛士,敢于 直面惨淡的人,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9这话语,在我耳畔,在我心中,久久回响。 ○30天下英雄无数,鲁迅先生只是一介文人,却 是我心中不朽的英雄! ○26至 ○27段写我和先生的对 话,突出鲁迅先生忧愤之深,及 其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 ○28至 ○29段,写“我”的感动, “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名言,借 此点明鲁迅先生的“猛士”形象。 ○30段照应开头,首位相顾, 浑然一体。 【点评】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写作上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角度大胆,布局巧妙。写英雄人物,选择文人鲁迅,实属大胆。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与鲁迅先 生生活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英雄”形象和勇于“战斗”的 精神。本文内容丰富,在看似流水帐式的记叙中精心编排鲁迅先生彻夜写作、简单生活、关爱青年、关心 时事、愤而作文等不同材料,从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和“真的猛士”等不同方面,全方位地表现鲁迅 形象,内容衔接自然,布局巧妙得体。 2.妙用对比,突出形象。文中巧妙运用了多纽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午饭和晚饭待客的丰盛,与自己早饭的简单形成对比,突出了鲁迅先生待人的热情;先生花大量时间陪客,与先生自已对时间的珍 惜形成对比,突出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爱;先生彻夜写作,午休也在看书写作,与十年不去公园形成对 比,突出了先生文学创作的劳累和辛苦;先生对我们的热情,与对当局的愤怒形成对比,突出了先生对当 局无耻行径的愤怒,更突出了其“猛士”的英雄之气。 2.细节传神,栩栩如生。文中塑造鲁迅先生的形象,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对“我”微笑,安排 早饭,抱海婴吃饭、手夹烟卷、面色沉重等,实再现了鲁迅先生的形象,让读者如见其人,具有很强的画 面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