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发展的选择
第一框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见学生用书 P177]
1.含义:__人口__(Population)、资源(Resources)、环境(Environment)与__发展__(Development)
问题,简称为“PRED 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
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2.相互关系:
(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2)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__人口__是关键因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
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变化。
(3)自然资源是人类__安身立命__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物质基础__。
(4)PRED 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__发展__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严重制约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
总之,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
可持续发展道路。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含义:既满足__当代人__的需求,又不对__后代人__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要求: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__平等发展__的机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
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内容:可持续发展包含__生态__持续发展、__经济__持续发展和__社会__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缺
一不可。一、选择题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 )
A.发展问题 B.资源问题
C.和平问题 D.人口问题
2.史前文明时期,“人地观”表现为( A )
A.崇拜、顺从 B.征服、改造
C.无能为力 D.协调发展
3.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反思自己的行为,考虑到人地关系要协调发展是从哪一时期开始的( C )
A.史前时期 B.19 世纪中期后
C.20 世纪中期后 D.21 世纪后
4.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损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B.它是一项只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战略
C.它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D.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地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性
5.“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穷,今朝退耕还林国富民强”这副对联告诉我们( A )
A.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退耕还林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C.退耕还林是山区致富的根本途径
D.发展经济有时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浙江沿海地区,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现象。下面是我国海洋“赤潮”形成及影响示意图。据此
回答 6—7 题。
6.以上图示说明( C )
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
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D.因海水缺乏自净能力,赤潮很难解决
【解析】 从图示中分析得出,由于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地排放工业污水和养殖废水,使海
水富营养化,使得赤潮产生,而赤潮现象又影响了经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
染的主要原因。
7.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D )
①坚持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②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国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对下面漫面“千疮百孔的地球”,解读正确的是( C )
①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②人类与地球是不能和谐相处的 ③要正确处理好 PRED 的相互
关系 ④应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以漫画入手,考查“人地观”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漫画中分析得出,人类过
度开发、水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乱伐森林等不可持续行为,给地球带来了千疮百孔。
因此,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人地观”,才能达成人类与地球的和谐相处,②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上图显示,洞庭湖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给长江防洪工作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答案】 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变得支离破碎。这种变迁使长江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2)针对洞庭湖的变迁,有人说:“在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围湖造田可以弥补耕地资源
的不足,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结合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答案】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
口的增加,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需求,围湖造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地面积,但是会使湖
泊面积减少,破坏了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处
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