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动荡与变革的时代1.( 陕西中考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
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
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
”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C )
A.使苏联跻身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2.( 泰安中考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
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
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
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联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经济体制3.( 呼和浩特中考 )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交换手段难逃
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与之相符的是( D )
A.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B.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
C.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
D.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6.( 贺州中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初列宁逝世
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为了迅
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
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
联模式”,据苏联官方统计,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他采取一
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
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
发展的责任。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
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
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
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
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斯大林时期国家经济政策
发生的变化。简析苏联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变化: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形成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出两点即可 )背景:新经济政策
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
导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答出两点即
可 )
(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
怎样的调整?
调整: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
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模式与罗斯福新政
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
展;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出一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