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坐标】
一、选择题
1.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C)
A.持续时间长
B.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大
D.来势猛烈
2.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写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B)
A.经济大危机前夕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柯立芝繁荣”时期
3.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
A.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B.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
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6
4.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得益于(C)
A.新经济政策
B.美国独立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第三次科技革命
5.小明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一些历史资料(如下图)。小明探究的主题应该是(B)
A.由战争形成的欧洲政局
B.欧洲由对抗走向联合
C.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原因
D.欧洲已完成政治一体化
6.二战后,日本经济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这除了日本自身因素外,还得益于(B)
A.联合国的成立 B.美国的大力扶持
6
C.占据广阔国际市场 D.苏联的解体
7.下表反映的是1951—1970年日本、美国和英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情况。下列对表格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D)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日本
8%
10.6%
美国
3.3%
3.9%
英国
2.8%
2.8%
A.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B.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C.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日益显露
D.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二、材料解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举措?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俄国实力衰落。废除农奴制。
6
材料二 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他”恢复经济的举措。
通过立法干预经济生活。
(3)从上述俄国和美国的改革中,你有何启示?
改革措施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言之有理即可)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年
3.3
5.0
未统计
3.8
6
1874—1890年
1.7
52
2.1
3.5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得的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
1884—1900年
英国
370万
美国
(未统计)
法国
360万
德国
100万
材料三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特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果:一战的爆发。
6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