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共32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共32套)》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五 现代科技、文化与经济全球化 ‎【历史坐标】‎ 一、选择题 ‎1.当前,学生考试的阅卷工作多采用网上阅卷的形式进行,这一技术属于(A)‎ A.电子计算机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现代生物技术 D.空间技术 ‎2.下列图片,最能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特征的是(C)‎ ‎3.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克隆羊“多利”,它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C)‎ A.电子计算机领域的成就 B.原子能领域的成就 C.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 5‎ D.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 ‎4.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B)‎ A.泰戈尔 B.马尔克斯 C.路遥 D.肖洛霍夫 ‎5.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被公认为不朽的世界名画。这是因为该作品(A)‎ ‎①采用了高超、新奇的艺术手法 ②深刻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罪行 ③生动地描绘了都市生活的人物形象 ④深刻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图大事年表反映出世界的发展趋势是(B)‎ A.单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信息化 ‎7.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严正警告美国总统特朗普:不要打响贸易战,否则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表明(D)‎ A.美国在世界金融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B.世界贸易组织完全掌握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权 C.美国极力主张建立多极化贸易格局 D.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消除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8.有人把Windows 3.0喻之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D)‎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Windows 3.0填平了国家之间的鸿沟 C.信息技术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5‎ D.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二、材料解析 ‎9.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全球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此时此刻有8亿人口挨饿,10亿人口是文盲,40亿人口生活贫困,2.5亿儿童要做工,1.3亿儿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亿孩子流落街头,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贫困和可以预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多个国家内部和多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的、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大气、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气候的变化已经带来了不可预言的、明显的后果。‎ ‎——摘编自(古巴)卡斯特罗 ‎《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1)材料一中的航海家放在材料二中的哪一个阶段最为合适,并说明理由。‎ 第一阶段。因为新航路开辟的地理大发现,从地理的角度看,才是真正的全球化的开始。‎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人口的急剧增加,贫富差距的拉大,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全球化“版本”不断升级的主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明,跨国公司的建立和经营,互联网运用等。(言之有理即可)‎ 5‎ ‎10.三次科技革命中涌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下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 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 1891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一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 ‎——摘编自(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 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材料三 1960年,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计划实施中,通过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到1970年,日本人均个人收入年增长率实现了翻番。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 特点:女工人数所占比例超过男工。动力机械:蒸汽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的原因。‎ 原因:工业产品确实像广告说的那么好使,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 5‎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国际互联网,从而推动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原因: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或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代:信息时代。‎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科技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妇女经济地位的独立;更加便利的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个人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5‎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