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十三辛亥革命作业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升作业十三辛亥革命作业课件

ID:944612

大小:219.5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2-03-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三 辛亥革命(40分钟85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荆州模拟)如图为20世纪初刊登于《神州日报》上的时政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解析】选C。根据题干及漫画信息“20世纪初”“立宪”“国会请愿者”等可知,这是反映清末新政的漫画,故选C;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主张,排除A;义和团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改革,排除B;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D。 2.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袁世凯上台实现了政局稳定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选A。依据题干信息“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可见,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故选A。陈旭麓的论述旨在探究袁世凯上台的原因,故C、D错误;袁世凯上台并没有实现政局稳定,故B错误。 3.(2021·郑州模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观,即把个人“权利与义务”和国家自主、民族独立联系起来,并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面,论证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表明革命派()A.提升了人们的价值取向B.维护了个人的权利与义务C.摧毁了传统的伦理道德D.促进了国人民族观的形成 【解析】选A。据材料“把个人‘权利与义务’和国家自主、民族独立联系起来,并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面,论证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可知,孙中山通过宣传救亡图存提高个人的政治意识,促进了人们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故选A;材料是革命派的主张,并没有说明其作用,排除B;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排除C;材料提到孙中山将个人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说明当时国人的民族认同已经形成,排除D。 4.(2021·武汉模拟)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辛亥革命:“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C.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实施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选B。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个论断与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排除;三权分立原则并未得到有效实施,C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确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属于思想层面,而材料主要侧重政治体制层面,D排除。 5.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解析】选A。“光荣革命”是指英国通过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贵族达成妥协,避免了社会动荡,故选A。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B错误;英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故C错误;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D错误。 6.庚子变乱后清政府内部讲“民主”、骂“专制”不再敏感,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已不是民主不民主,而是排满不排满了。这是因为()A.民主共和成为政治共识B.清朝的专制不得人心C.反满兴汉已经深入人心D.革命派和立宪派妥协 【解析】选B。结合材料中“庚子变乱”的时间信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威信扫地被迫实施新政,所以清政府内部对骂“专制”不再敏感,立宪派和革命派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反对专制统治,故B正确。 7.(2021·南昌模拟)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清政府此举意在()A.获得西方列强支持B.维护专制统治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瓦解革命阵营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1911年11月3日”可知,此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材料中皇权受宪法限制、皇族不得岀任总理大臣等职务的规定,意在瓦解革命阵营,故D正确。此时,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瓦解革命阵营,并不是获得西方列强支持,更不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C排除;皇权受宪法限制、皇族不得岀任总理大臣等职务,这削弱了清朝专制统治,故B排除。 8.清末乡绅被称之为省绅,本应是官营的保甲组织,但不知不觉之间变成了省的自治性公局,权力以省为单位得以分立。然后是省的独立。这个作为行政机构的省的独立,才构成了诸多王朝更迭历史中清王朝崩溃的历史特质。由此可知,这一“历史特质”()A.突出了三民主义的影响B.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C.主导了清末新政的展开D.使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解析】选B。辛亥革命中,大部分省份纷纷独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进而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材料没有体现三民主义的作用和清末新政的展开;辛亥革命不能说取得了胜利;故选B。 9.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 A.国民党突出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B.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C.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D.同盟会是国内革命阶级的反满联合战线 【解析】选A。从材料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武昌起义的表述,三个时期都突出强调了在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者即同盟会的作用,故A正确。 10.(2021·广州模拟)辛亥革命后,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有人曾与农夫交谈,问其代议制及选举投票的好处,农夫皆瞠目而不解,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说明()A.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需先解决土匪问题B.《独立周报》认为共和政治不适合中国C.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的影响极其有限D.当时的中国农民反对民主与共和的政治 【解析】选C。依据材料,辛亥革命后有报道记载,有人曾与农夫交谈,问其代议制及选举投票的好处,农夫皆瞠目而不解,说我们连土匪和军队都应付不及,没有时间顾及其他,这说明当时的农民根本不了解所谓的代议制和选举投票,表明民主思想影响有限,故选C。 【拓展延伸】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1)军事: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林立,割据混战。(2)政治: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建立专制统治,民主力量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说明清朝遗旧、北洋军阀、南方军阀官僚、国民党、进步党等几种社会政治势力的消长兴衰。(3)经济: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大发展。(4)思想:“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立;尊孔复古思想泛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崇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 11.传统的中国家庭如同一个微型王国,政府承认家庭的全能作用,不干涉家庭内部的关系。但民国时期,“家长的权力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等观念广泛流行。这种转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A.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B.宗法观念的渐趋瓦解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封建制度的逐步废除 【解析】选A。结合材料所给时间“民国时期”并联系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政府的措施可知材料所示的变化跟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有密切关系,所以答案是A;“宗法观念的渐趋瓦解”说法太过笼统,B错误;C、D材料不能体现。 【加固训练】汪朝光对某一事件这样评论道:“历史似乎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历史的进程却不似许多人当初的期望,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该事件()A.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军阀争斗、武夫治国……”判断该事件指历史上的辛亥革命;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C正确。 12.(2021·运城模拟)马勇在《百年巨变——乱世晚清和民国乱象》一书中指出,重新建构的中华民族确实没有遵从孙中山的设计,而是沿着晚清十年君主立宪的路往前走,各省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各省都督改为省长;中央资政院改为国会。作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打开了通往民主政治之门B.加速了中国君主立宪的步伐C.消除了君主专制制度阴影D.冲击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 【解析】选A。由材料“沿着晚清十年君主立宪的路往前走,各省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各省都督改为省长;中央资政院改为国会”可知中国实行没有君主的立宪政治,说明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而非君主立宪,排除B;“消除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 二、非选择题(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 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力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 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的现象,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晚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训。(13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得出汉族官员比例迅速攀升;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得出湘淮军崛起,成为清军主力;结合所学,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冲击;清政府调整政策,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僚地主;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增强了汉族官僚的实力;第三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得出汉族地主的兴起,极大地削弱了清中央政府的权力;结合所学,汉族地主的崛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政府统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得出辛亥革命的冲击、皇族内阁并未实现国家集权,反而失去对地方控制出现“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军人干预政治的局面;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得出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权威、改革不能有效控制地方,进一步削弱了对地方控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中央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最终导致清政府垮台。 答案:(1)变化:在地方权力结构中,满汉势力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满洲官员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汉族官员的比例迅速上升。(2分)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清军主力;清廷政策调整,重用汉族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兴起。(6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短期来看有助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长期来说,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出现了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权力局面,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4分) (2)原因:辛亥革命的冲击;皇族内阁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北洋军阀势力崛起,军人干政。(8分)教训:地方权力过大,造成中央政府政令不行,严重威胁了中央的权威与统治;新政及“预备立宪”影响了地方的稳定与发展;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5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的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摘编自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自行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可知,辛亥革命在实现推翻封建政体的同时,也实现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其次,就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可以从辛亥革命对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对所论述观点作简要总结。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但是它影响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答案:示例:论题: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2分)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10分) 您好,谢谢观看! 本课结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