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I)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I)人教版

ID:871169

大小:66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I)人教版[教学要点]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②语气提示。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极悲观实则积极的人生感慨,归纳总结一词多义。[教学过程]一、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二、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提问:全文有三段,各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明确:第1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第2段抒发人生感慨,第3段交代作序目的。(板书:记会,慨叹,明意)三、分析理解,指导诵读1.研习第1自然段(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2)理清背诵思路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话,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明确: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也”人物:“群贤……少长……”环境:“此地有……,又有……”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感受:“……信可乐也”讲析过程中,给学生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选一学生根据内容要点提示,尝试背诵。(3)设置鉴赏点,赏析本段写法的高妙之处提问: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学生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教师点拨:本段中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极其简约。想那阳春三月的江南该是鲜花吐芳,姹紫嫣红,此段中作者却紧锁浓香艳颜,只选山、水、林、竹、天。写山岭,从高耸、横亘状其势;写竹林,从茂密、参天绘其形;写溪水,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写晴天,写煦风,仿佛景物皆着感情色彩。如此美景,在良辰、乐事的氛围中,给人带来的是愉悦,是欢欣,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和游人如织的快乐场面。提示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要清新明快。(4)学生尝试背诵。教师提示重点词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注意此句中的“游”“骋”为使动词。此句应译为:这样来纵展目力(观察事物),开阔胸怀(欣赏景物),尽情享受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可以(使人)快乐啊。在背诵过程中,有学生容易出错,把段末一句“信可乐也”错背为“信可乐矣”,师生共同探究,这个“也”字能否改为“矣”。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段中,作者描述这次聚会是“群贤必至,少长咸集”,是为一乐;“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中“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赏心,是为四乐;而“仰观……俯察……”,可谓乐事,是为五乐。总之,人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五乐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突出情感的主旋律“乐”。“信可乐也”不可改为“信可乐矣”。用“也”语气平缓,笔调稳健;用“矣”语气激越,情感外露,略显张扬。联系上面对写景状物部分的赏读,作者极力营造素淡、雅致的格调,即使喜悦,也不过分显露。2.研习第2自然段(1)全班同学齐读第2段(2)理清背诵思路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选一名学生串讲本段大意,另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人生忧患的根源是相同的。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加点字板书)板书: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尝试背诵。(3)朗读语调提示承第1段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以议论为主,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末句以降调读出慨叹语气。学生自由朗读第2段,用心体会作者心境的变迁。(4)学生背诵第2段教师提示重点词语(投影):判断以下5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是否相同。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都不相同。尽:完、消灭;全、都。之:动词、到,引申为“经历”;代词,指厌倦的事物。俯仰: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周旋;一俯一仰,表时间极短。期:至、及;读jī,周。殊:不同、千差万别;副词,很。3.研习第3自然段(1)选一学生朗读第3段(2)理清背诵思路提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请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集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以免湮灭不彰,同时也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强调加点字、板书)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试背。(3)朗读语调提示“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4)学生自由朗读第3段提问: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教师提示重点词句: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应译为: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提问:请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明确: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悄无声息,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藏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评价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愿我们珍惜生命。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身边悄悄逝去。四、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五、探究性阅读训练提问:下面是教参对本文的分析,读后谈谈你的认识。“纵观全文,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而借题发挥,阐明了他的生死观,是他的旷达性格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低沉、消极”的意绪在作品中客观存在,不可否认;有人认为文中只流露出一点点消极情绪,但掩盖不住热爱生命此股热流的跃动;有人认为作品表露消极意绪为假象,实际表达对人生的眷恋之情,这是艺术中的曲笔;有人认为不必过分追究积极还是消极,感受作品的美是学习本文的要义;有人认为“知人论世”是分析作品的客观依据,等等。明确:本文第1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第2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扬长避短,以书法、美文来充实生命空间。第3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这在玄谈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有积极意义的。教师适当引申:“人生苦短”是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古诗十九首》中有“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汉武帝有“少壮几时奈老何”的慨叹;陶渊明虽然感叹“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但更唱出了“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高调;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引来的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这种流风遗韵的远年流注,使众多的传统士人也为之深深地沉浸。如李白虽呼“人生在世不称意”,却依然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鲁迅于“绝望和深渊”中“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为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钱钟书先生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目光放近,则自应振作,以求乐观。”这正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他们在经受着人生局限性的同时,依然努力创造出了瑰丽的生命华章。六、课堂小结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在山阴道上走,如在画中游。”假如你能亲临兰亭,进入那种文化现场,许多东西就会迅速“复活”,掩映其间的森森林木,穿插云霄的处处绿竹,都会激活你对远年文化的深沉遐思……七、归纳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学生共同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明确: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游目骋怀”四个词用进去,描写应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3.本单元,我们接触了贾谊、司马迁、王羲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回忆以往接触过的古代文化,我们会发现:他们有高尚的人格,有坎坷的仕途经历,他们用艺术(文学或书法)为自己的生命注释。可借此开展研究性课题,课题如下:试论中国古代仕人的价值取向试析中国古代文人的命运沉浮研究方法:(1)印发《试论中国的贬官文学》一文,供学生阅读参考,并摘录。(2)查阅有关资料,如《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典文学部分)等,也可网上查询。参考书目:(1)司马迁《报任安书》《屈原贾生列传》 (2)李国文编著《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典文学部分)4.“书圣”王羲之研究研究方法:(1)查阅有关王羲之的资料,并摘录。了解王羲之研习书法的经历及其刻苦学练,继承创新的精神。(2)收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如《兰亭集序》《丧乱帖》《寒切贴》《姨母贴》《乐毅论》及《黄庭经》等。(3)学生自行组合赏析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交流赏析体会。参考书目:(1)《世界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书法》杂志●板书设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