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二轮复习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Ⅱ双文本“评论题”探究》课件(53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二轮复习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Ⅱ双文本“评论题”探究》课件(53张PPT)

ID:690181

大小:3.7 MB

页数:98页

时间:2021-05-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年东城高三二模语文 阅读部分讲评 诗歌鉴赏 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1】  辛弃疾  我笑共工缘底怒【 2 】,触断峨峨天一柱。补 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 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 风雨? 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 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 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 时遇。  注释:【1】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 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2】缘底,为什么。  我笑共工为何而怒,撞断了巍巍的擎天柱; 我笑女娲补天忙碌,却将补天石投放闲处。补天 石啊,我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到这偏僻荒凉、 枯草遍野的地方来看望你。倚靠在长满苍苔的积 翠岩上,轻轻抚摸探问:千百年来,你经历了多 少风雨?  你常常被儿童敲击取火,苦不堪言;不时又 有牛羊在你身上磨它的长角,然后若无其事地离 去。重新凝神注目:你以千丈翠屏的雄姿巍然而 立,甘泉流出,滴水锵然,清脆悦耳。如果在这 里建几个小亭,待到春暖花开,此间自有歌舞盛 会。仔细想想:自古以来的寒士们,有怀才不遇 求告无门的时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 积翠岩 寒士 作者 擎天柱、补天石 千丈、积翠、甘 泉 经世济民之 才用 两“笑”一“问”一“思量” 借岩自况 安慰友人“赵不遇” 认识到此乃从古至今常见现 象,达观; 对寒士(包括自己在内)能 遇的自信/期待; 对寒士(包括自己在内)尚 不遇/最终可能不遇的不满/ 担忧 折断、闲置 不遇之经历 野烟荒草 敲火磨角 不遇时所处 困苦磨难之 境 暖热歌舞 得遇时 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比喻 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 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 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 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 (这两句不是功用,而是写遭遇之苦) 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 “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 14.下列诗句中的“石”,含有寄托之意的 是(3分)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山居秋暝》)  B.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唐·李绅《别石泉)  C.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 《题李凝幽居》)  D.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 (清·郑板桥《题兰竹石》)  15.“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 富,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 自古以来的寒士,有怀才不遇求告无门的时 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  词人表达对所有不遇之人能遇知音的期望; 也借嵌进友人名字的做法,表达对朋友能获 机遇的真挚祝愿;还有对他们可能终不得遇 的担忧。 评分细则  解释该句(2分),意思对即可。  自古以来的寒士,有怀才不遇求告无门的时 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  可替换答案:  有被重用时,也有被冷落时  现在不得志,终有得志时  ……  (1)如果学生将诗句意思融在答案阐释分 析中,没有单独成句,理解正确也可给分。  (2)“不遇”“有时遇”,答对一个得1分。  结合文本或注释分析1分,答出一种“意蕴”1分。 答出任意两种,得4分。词句分析不能照应“意蕴” 或表达不准确,酌情扣分。  将友人名字(“赵不遇”)嵌进诗句(1)以安慰 /祝愿友人未来可遇(1)。  由石而人,仔细思考悟得:此乃从古至今常见现 象(1),写出达观心态(1);  结合诗句,如擎天柱补天石之材、翠岩屏、甘泉 乳、暖热歌舞等句( 1 ),表达对所有寒士(包括 自己在内)能遇的自信/期待/渴望(1);  结合诗句,如擎天柱被折、补天石被弃、野烟荒 草、敲火苦、磨角去等句子( 1 ),表达对所有寒 士(包括自己在内)尚不遇/最终可能不遇的不满 /担忧/壮志未酬的苦闷(1)。  “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是指从古至今的寒 士,有时得到重用,有时被冷落( 2 )。首先, 此句与上阕“千古几风雨”,词句整齐,抒发 出作者对自己与友人怀才不遇的感激与思考。 全词提到天柱、补天彩石及积翠岩,将石头自 比( 1 ),表明自己有才用却不被重用的苦闷之 情( 1 ),借石头托物抒情,最终与友结亭,回 顾历史,像他们一样无法实现抱负的有识之士 也数不胜数( 1 ),最终发出“古来寒士,不遇 有时遇”的感慨,把原先的愤懑、苦闷、无奈 与对官场的追求冲淡了几分,表达出作者最终 释然的心情( 1 )。 6分  “古来”两句指自古以来的寒士有怀才不 遇之时,也能有偶然的时遇( 2 )。上阕前 四句写积翠岩未尽其用,流落山中( 1 ), 与下阕千丈翠岩甘泉滴水,游人欣赏能尽 其用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自身与友人怀 才不遇的遗憾( 1 )和在艰苦环境中仍希望 能尽其才报国的信心。“不遇”用双关手 法,既指友人赵不遇,又指怀才不遇的志 士,说他们会有时遇( 1 ),表达对友人会 重新得到重用的美好祝愿( 1 )。 作答优点  1. 对诗词的分析相对具体,情感有内涵,结 合文本有过程分析。  2. 作答态度端正,努力写满答完,自圆其说。 学生问题  1. 诗意理解  (1)对“遇”的理解错误(相遇)  (2)受到13题C选项的干扰,理解为虽不 得志,却可以在其它领域发挥作用  (3)对注释关注不够:双关处看不出来。  (4)文学常识:把词牌“归朝欢”理解为 赵不遇归朝做官  2. 答题规范  (1)答案指向性不清。没有扣住所给句子 阐释,部分学生变成全词翻译+情感。  (2)答案表述缺少明确表达作者情感态度 的词,只写了内容。如“体会到古往今来 所有寒士都有共同遭遇”。  (3)关键处错别字(遇——偶) 期末 一模 二模 诗歌题目 孟浩然《早发渔 浦潭》 杜甫《枯棕》 辛弃疾《归朝 欢 · 题晋臣敷文 积翠岩》 体裁 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 词 考查内容 比较鉴赏、情感 手法 以某一句为切 入点,考查对 全诗情感的把 握 学生问题 贴标签、无过程 分析、情感无具 体内涵 知识漏洞、 诗意理解、 罗列少过程 诗意理解、答 题规范性 复习建议  1. 继续强化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关注细节, 读诗读完整(题目、作者、朝代、正文、注 释)。如本题“长被儿童敲火苦”、注释 “赵不遇”“均去职赋闲”  2. 可以带学生对题目进行考点能力点归类重 组,梳理答题思路,规范语言表述。 《红楼梦》讲评 《红楼梦》  17.《红楼梦》第29回中,贾母认为贾宝玉、 林黛玉“不是冤家不聚头”。你如何看待贾 宝玉、林黛玉二人关系?请结合《红楼梦》 中两个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第二十八至第二十九回  28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 29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 元妃赏发端午节礼:宝、钗同等,黛玉提及 “金玉”,宝玉起誓。宝钗羞笼红麝串,黛玉 笑宝玉呆雁。  清虚观打醮说姻缘,宝玉笑留金麒麟,黛玉不 稀罕。  黛玉回家中暑,让宝玉去看戏,宝玉因道士提 亲兼恼黛玉不了解自己,二人金玉之说惹口角  砸玉、呕药、剪穗。 原文语境  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看戏, 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 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 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 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 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 己抱怨着也哭了。这话传入宝林二人耳内。原来他 二人竟是从未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 语,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 头细嚼此话的滋味,都不觉潸然泣下。虽不曾会面, 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 却不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 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 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 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 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 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 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 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 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 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 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 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 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 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 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那宝玉 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 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 远。”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 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 如此看来,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如此之话,皆他二人素 习所存私心,也难备述。  【冤家】(《现汉》注释)  1. 仇人:冤家对头  2. 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 不得的人(旧时戏曲或民歌中多用来称情人)  【不是冤家不聚头】(《汉语俗语词典》)  冤家:仇人,死对头。也用作昵称。 指仇人总会聚在一起。 思路参考  1. 解释贾母的话。  2. 同意或不同意其看法,不同意者应提出 自己的看法。  3. 举出与看法相关的两个具体情节。  4. 分析两个情节中体现出的“关系”,证 明看法。 评分细则  正确写出两处具体情节,且情节能体现二 人某种“关系”(注意是宝玉黛玉互相的 情感,不能单面写,如宝对黛)写出一处2 分,两处3分,有瑕疵酌情扣分。情节记忆 错误不得分。  结合情节分析二人“关系”特点,证明自 己的看法,2分。 5分  我认为宝玉与黛玉二人是一对冤家,相爱却也 会因此发生矛盾误会,两人是知己。宝黛二人 一次因金玉之说起了争执,宝玉恼黛玉不相信 自己,黛玉一气之下将穗子都剪了,二人之间 产生误会与矛盾,宝玉砸了玉,黛玉大哭一场, 后经调解才和解;在宝钗生日宴后,因湘云嬉 说黛玉与一个戏子模样相近,宝玉使眼色让湘 云别说,被黛玉看到,两人产生矛盾误会。二 人是因为相爱相互在意彼此的想法和行为,反 倒会发生一系列误会,成为欢喜冤家,两人是 知己是爱人。 5分。结合原著内容,情节准确,具体展现二人欢喜冤家关系,分析合理。 作答优点  1. 作答能明显区分出层次  2. 反复使用的重点情节表述更为具体。  3. 对情节的掌握更丰富,涉及到了前五回、 后八十回内容。 学生问题  1. 审题  (1)没有谈及“二人关系”,只写情节  (2)单方面表态,如黛玉是宝玉的红颜知己  2. 名著阅读  (1) 对跟主要人物相关的情节记忆不够准 确。如剪香囊(18回)、剪穗子(29回)混 为一谈。  (2)暴露不读书问题。如认为二人是姐弟 关系、纯洁的友谊关系、空白卷等。  3. 思维及表述  (1) 对“关系”表述不明确。  (2)情节叙述不具体。如“宝黛共读《西 厢》”“宝黛经常吵架,宝玉哄黛玉”,高 度概括,过于宽泛。  (3)少分析过程,如为什么是知己关系, 避免贴标签。  (4)语言不规范,口语、网络语、通俗语 频繁出现。如“相爱相杀”“友达以上,恋 人未满”“合伙人”“毒舌”等。 复习建议  1. 重点人物、重点情节再重新砸实,不出 硬伤,包括书写。  2. 强化分析意识,根据题目要求,在答案 表述中呈现思维过程。 多文本讲评 文本梳理: 材料一:沙尘暴形成条件; 材料二:沙尘暴防治举措; 材料三:沙尘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沙尘暴”的 形成条件和防治举措。 答案要点: 形成条件: ①气温较常年偏高; ②降水稀少; ③风力强; ④有沙尘源。 防治举措: ①持续推进绿化,提高沙区植被覆盖率; ②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 ③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 ④规范沙区人为活动,禁止过度放牧、过度 垦荒、滥伐林木; ⑤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 ⑥研究在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如何消除因人类 干扰导致的富集诱导作用。 评分细则: 形成条件: ①气温较常年偏高;(气候全球变暖) ②降水稀少; ③风力强;(出现大风) ④有沙尘源。(有沙尘/分布大面积荒漠化土地) 形成条件共4个点,2-3个点得1分,4个点得2分。 评分细则: 防治举措: ①持续推进绿化;(提高沙区植被覆盖率/在 流动沙地上恢复植被/提高地面植被覆盖率) ②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 ③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 评分细则: ④规范沙区人为活动(禁止过度放牧、过度 垦荒、滥伐林木); ⑤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注重研究 人类环境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 ⑥研究在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如何消除因人类 干扰导致的富集诱导作用。 6个要点,出来任何一个点得1分,4分为止。 学生答卷优点: 思路比较清楚,针对题目选取文本信息的能 力有较大提升。 缺点: 有的学生审题能力有待加强,题目要求是概 括“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而不是我国“沙尘 暴”形成的条件。 1.下列对材料一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措手不及:形容沙尘暴突然来袭,使人们 一时无法从容应对。 B.喧宾夺主:形容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抢占 了暖空气的地位。 C.趁风扬尘:指境外媒体借着此次沙尘暴的 源头问题散布谣言。 D.罪魁祸首:指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天 气现象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气由冷到暖的变化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度。 B.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判定沙尘天气的源头。 C.北极与赤道的温差是极地涡旋的能量源头。 错误类型:无中生有 D.本次沙尘暴导致中国西北华北的强风天气。 错误类型:因果关系颠倒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通过治理,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 B.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受沙尘暴影响较大。 C.沙区地表风蚀量越小,对治沙越不利。 和原文意思相反 D.减少人为活动可以避免沙尘暴的发生。 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沙尘暴“生态效应”的一项 是(3分) A.6000多年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荒漠化导致大量沙尘 粒子沉积到南美的亚马逊流域,使得该流域的植被开始 繁盛。 B.海洋中许多重要元素来自于沙尘粒子所携带的营养物 质,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营养盐供应。 C.当初美国在开发西部平原过程中大规模地砍伐树木, 导致春季的加利福尼亚州仍然会有从南部沙漠随风而来 的沙尘。(文中没有体现) D.京津地区曾经遭遇过大规模的沙尘暴,但经检测,沙 尘暴发生过后,京津地区大气环境中的部分有害物质含 量却很低。 文学类文本讲评-我就叫铁蛋 文本结构梳理 一(1-2)【倒叙】 面对铁下心扶贫的铁蛋,村民深受感动。 二(3-19)【开端】 刚开始扶贫时,铁蛋没有好方法,只想通过干活完成扶贫任 务。 三(20-33)【发展】 在多多的提议和村支书的支持下,铁蛋利用自己的资源真心 帮助农民,深入扶贫。 四(34-46)【高潮/结局】 认识到扶贫工作的复杂性后,铁蛋立志攻坚克难。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那么多忌讳 忌讳:因风俗习惯而有所顾虑 B.赚人家的力气 赚:白白使用 C.大片田土抛荒 抛荒:荒芜 D.总不能把张小鹏的名字都给弄丢了 弄丢:忽视 【答案】A 【考点】语境中的词语解释 【分析】原文:第12段“多多半大不小,没有那么多忌讳” 多多没有太多顾虑的原因是多多年龄不大,并不是风俗习惯。 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瘦九偷奸耍滑,故意装病,哄骗扶贫干部张小鹏帮他干活。 B.王十一母女二人出于对张小鹏的关心,对他进行善意提醒。 C. 小说用倒叙手法,使情节一波三折,在叙事中塑造形象。 D.小说多用口语,语言朴素自然,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答案】C 【考点】判断写作手法,并准确把握该手法在这一文本中的效果 【分析】文章1-2段用倒叙手法,但开头倒叙手法的使用与后文曲折情节 关系不大,不存在因果关系。 20.张小鹏对扶贫 工作的认识发生了 哪些变化?请结合 文章内容简要概述。 【考查能力】 文本结构的梳理和分析。 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答案要点一: (1)从最初只是为完成任务(1分)(第3/30段)到 真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第27/42/44/46段)(1分)。 ——【扶贫态度】 (2)从开始想法简单,只想通过干活来扶贫(1 分)(第5-18段),到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想各种 办法深入扶贫(1分)(第28/36段)。 ——【扶贫方法】 (3)从最初觉得扶贫很困难(1分)【第19段】,到 立志攻坚克难(1分)(第44-46段)。 ——【扶贫信念】 答案要点二: (1)最初只是为完成任务/最初觉得扶贫很困 难(第3/30/19段)(态度/想法)(1分) (2)通过干活来扶贫(第5-18段)(做法)(1分) (3)真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第27/42/44/46段) (态度)(1分) (4)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想各种办法深入扶 贫)(第28/36段) (做法)(1分) (5)立志攻坚克难(第44-46段)(想法+做法) (1分) 依据变化 2点2分,3点4分,4点5分,5点6分。 如果转化逻辑明显有误,扣1分。 20.张小鹏对扶贫 工作的认识发生了 哪些变化?请结合 文章内容简要概述。 【考查能力】 文本结构的梳理和分析。 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分(答案示例一) 6分(答案示例二) 5分 未答出“真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分 逻辑顺序有误,减一分。 2分 仅关注到扶贫态度的转变。 20题存在问题:在整体把握文章基础上的归纳概括能力不足 1.归纳不全 三种变化多数学生只能答出两种,得3-4分居多。 2. 概括不准 学生有概括意识,但概括的精准度不够。 以复述小说具体情节替代精准概括认识的情况较普遍。 可参考巩固训练题目: 2016北京高考《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 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2020海淀二模《这个“毅”字很重要》—— ■ 20.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孟嵋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 说说孟嵋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21.题目“我就叫铁蛋” 有哪些内涵?以此为标 题,有何妙处?(6分) 【考查能力】 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把 握和评价;文学作品语 言和表现手法的赏析。 答案要点: 内涵: 张小鹏的外貌特征“黑黑的,壮壮的,铁团一 样”;意志坚强,遇到困难,毫不退缩;和当地 农民打成一片,关系融洽。 妙处: 题目照应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突出人物的性格特 征;亲切自然,富生活气息,吸引读者。 21.题目“我就叫铁蛋” 有哪些内涵?以此为标题, 有何妙处?(6分) 【考查能力】 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 和评价;文学作品语言和 表现手法的赏析。 【评分细则】内涵: 1. 张小鹏的外貌特征“黑黑的,壮壮的, 铁团一样” 1分【字面义:外貌黑壮】(第3 段) 2. 意志坚强,遇到困难,毫不退缩 1分 【比喻义:意志坚强】(第1/45段:2处“铁了 心”) 3. 性格实在/朴实 1分【比喻义:性格实在】 (第13/19/28段) 4. 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关系融洽 1分 【引申义:认同“铁蛋”这一乡土名字, 即真正认同了扶贫干部贴近乡村百姓的身 份】(第32段:“村民们……乡土名字铁蛋了,恰恰证明他 贴近了乡村百姓。——铁蛋,叫起来多亲切啊!”) 妙处:( 照应主题/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按内涵部分给分) 1.题目照应小说的情节/文章以题目中的 “铁蛋”之名为线索 1分【情节】 2.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生动/有趣, 吸引读者 1分【语言】 6分 5分 未关注题目对情节的照应效果 4分 少答“铁蛋”字面义,未赏析语言方面效果 2分 分析“我就叫铁蛋”内涵时,仅试图从不同角度解说整 个句子,未关注、阐释句中关键词“铁蛋”在文中的丰富含 义。 21题存在问题:文本意识不足 1.对题目在文中的多层含义理解不全 —— 缺乏对文本细节的深入推敲 部分学生只围绕1-2点反复阐述。4点都答全的情况很少。 尤其是把“铁蛋”的比喻义“意志坚强”提炼出来的不多。 2.效果分析套路化 —— 缺少文本支撑 “有何妙处”其一应为“照应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学生多答成“贯 穿全文”“以此为线索”,就文本而言这一判断并不准确。勉强给1 分。 其二不少学生仅用“吸引读者”“引发读者兴趣”描述妙处,需明确 指明的语言特点反而被忽略,这就不能得分。 可参考巩固训练题目 散文—— 2018 北京高考《水缸里文学》 ■ 21.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 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17 东城期末《西方的光,东方的影》 ■ 23.文章以“西方的光,东方的影”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 要分析。 小说—— 2021 皖赣联考 《寻宝》 ■ 9.小说以“寻宝”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学生作答亮点: 1. 审题仔细,作答比较规范。多数学生能够围绕题目有效作答。 2. 思维能力增强。逻辑严密、概括能力强、作答有章法的试卷增多。 3. 文本整体阅读能力增强,考场时间掌控能力增强。空白卷明显减少。 后期复习建议: ■ 强化文本意识:读进去 ■ 强化思维能力:多维度 ■ 强化作答规范:说清楚 文言文《论语》讲评 《荀子·强国》: 本篇阐述强国之道。作者指出国家强盛的关 键是施行礼义法规,礼义是国家的命脉。君主如 能修礼,那么等级就会明确,就具有了道德之威, 受到百姓的拥戴。反之,必然天下大乱。 课内链接: 《荀子·劝学》 ①刑范(6A)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1】得, 剖刑而(7A1)莫邪【2】已。然而不剥脱,不砥 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3】 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 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 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 也(8A)。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 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 亡。 【1】火齐:火候。【2】莫邪:古代宝剑名。【3】 劙lí:割。 刑范(6A):铸剑的模子 而 (7A1):表顺承 敌国不敢婴也(8A):敌国不敢侵犯 ②礼乐则修(8B),分义则明,举错(6B)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 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 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 其(7B1)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非劫之以形势(8C),非振 之以诛杀,则无以(7C1)有其下,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 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敖【4】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倾覆 灭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不可不孰(6C)察也。道德之威 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4】讙huān敖:喧嚣。 礼乐则修(8B):礼乐制度美好 错(6B):错误(措施) 其(7B1):代词 非劫之以形势(8C):(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他们 以(7C1):用来 孰(6C):仔细 ③子发【5】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 “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 既,楚发其(7B2)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 (7A2)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 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 赏。 【5】子发:楚国令尹。 其(7B2):代词 而(7A2):表顺承 ④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 非独一人为之也, ,治 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之(7D1)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 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 以为善者劝(8D),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7C2)百事 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 (6D)受赏之属,无僇【6】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 甚矣哉! 故曰:子发之(7D2)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6】僇lù:羞 辱 。(10): 翻译: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是奖励良善、惩罚丑 恶的表现。 之(7D1):主谓间取独 为善者劝(8D):做好事的受到劝阻 (劝勉) 以(7C2):因为 耻(6D):使……感到羞耻 之(7D2):主谓间取独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刑范正     刑范:铸剑的模子 B.举错则时     错:错误 C.不可不孰察也     孰:仔细 D.耻受赏之属    耻:使……感到羞耻 答案:B.措施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剖刑而莫邪已 发诫布令而敌退 B.其诛不服也审 楚发其赏 C.则无以有其下 是以百事成 D.古者明主之举大事 子发之致命也恭 答案:C A.承接 B.代词 C.用来/因为 D.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敌国不敢婴也 敌国不敢侵犯 B.礼乐则修 礼乐制度美好 C.非劫之以形势 (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 他们 D.为善者劝 做好事的受到劝阻 答案:D. 做好事的受到劝勉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百姓都是需要礼义法度来磨砺的。 B.国家安危与国君治国理念形成的威势相关。 C.荀子认为子发不居功自傲是符合礼法的。 D.古代圣明君主依靠奖赏激励臣民建功立业。 答案: C 原文:“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 法,” 荀子认为子发不居功自傲是不符合礼法的。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原文: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 翻译: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是奖 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 句子意思理解错 前一个分句正确, 后面的分句翻译错 误 前一个分句错误, 后两个分句有一个 正确 错误示例: 出错点: 人之本也:统一 善善恶恶之应也:表现、反应 满分示例: 11.简要概述本文是如何论证礼义法度的重要性 的。(4分) 答案: 首先作者把礼义法度比作磨刀石,把国家比作刀 剑,以此强调礼仪法度会让国家更加强大。 然后作者通过三种威势的对比,强调遵循法度就 会国泰民安,摒弃法度就会导致国家灭亡。 最后举例论证,举子发拒绝奖赏破坏了基本的法 令制度,使有功之人受到影响的例子,论证礼义 法度的重要性。 评分标准: 首先把礼义法度比作磨刀石,把国家比作刀剑。(比喻)1分 然后通过三种威势的对比。(对比)1分 最后举子发拒绝奖赏破坏了基本的法令制度,使有 功之人受到影响的例子。(举例)1分 以上任意一点有分析,且分析正确1分 错误示例: 比喻论证写成了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 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 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 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 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 方法。喻体和主体两个事物属性不同(即不是同 类)。 错误示例: 表述不到位,分析浅层。 满分示例: (1)本文首先运用了比喻论证,用铸造宝剑的模子和磨砺宝剑的过程来比喻一个国 家的礼仪法度,运用对比论证引出了礼仪法度很重要这一总论点。(2)接着,运用 对比论证,将道德之威、暴察之威和狂妄之威进行对比,论述用礼义和法度治理国 家可以让百姓归服,社会和谐。(3)最后,举子发辞赏作为反面例证,阐述了这一 破坏法度的行为带来的危害,再次印证观点。 《论语》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于予与何诛?” (《公冶长》) 【翻译】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烂的木头不能雕琢, 粪土之墙不能粉刷。对于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 孔子对时间的认识: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述而》) 【翻译】 孔子说:“假如再给我几年时间,50岁的时候去研习《易经》, 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孔子对时间的认识: 利用时间,不断学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白天黑夜 都不停止。” 孔子对时间的认识: 时间飞逝,时不我待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路》) 【翻译】 孔子说:“如果有用我的人,一年可以治理得差不多, 三年有成效。” 孔子对时间的认识: 利用时间,事业有成。 12.(1)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2分) 宰予在白天睡觉 1分 白天黑夜都不停止 1分 主要错误点:舍 把舍翻译成舍弃,或者不分昼夜 不舍昼夜:舍,止息,停止 (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4 分)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1分 利用时间,不断学习,增加个体生命质量;1分 时间飞逝,时不我待;1分 利用时间,事业有成。1分 每一点和时间相关,学生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错误示例 只有翻译,没 有对题干的概 括 语言不精简,思 路杂乱 满分示例: 1.从孔子批判宰予在白天睡觉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时间十分宝贵; 2.孔子认为时间最大的价值就是用来学习、充实自己; 3.孔子认为时间流逝得十分快速; 4.孔子认为时间可以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5.孔子认为花费了时间就要有对应的收获,不能虚度光阴。 满分示例: 孔子认为时间过得很快,要把握好时间去学习,不能 浪费时间不干正事,一直学习,到了满月、满年必将学有 所成。 文言文、《论语》复习建议: 1.翻译是硬功夫,还需夯实文言基础。要提升课内向课外迁移能 力,根据语境推断词义能力。 2.对容易混淆的概念的细致区分。比如类比、比喻、举例论证等。 3.注意阅读审题答题训练。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4.熟悉常规的答题思路。对学生明确严谨的答题路径,同时强调 结合语境实际,可以提高答题有效性和答题速度。 要求提炼观点的题语言不能繁复、啰嗦,思路不能杂乱。 要求发表看法,不能没有观点,或者观点模棱两可。 要求评析不能直接以语录的翻译代替评论。 要求联系实际,就要有切身体会,不可架空作答。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