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ID:687547

大小:281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11 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题 一、单选题 1. 变化无处不在。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 加热使石蜡熔化 B. 家里用天然气做饭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用玉石雕刻印章 2. “冰七” (ice Ⅶ ) 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 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像是一 个立方体的牢笼裹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单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冰七” B. “冰七”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 D. “冰七”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3. 我们学习了水的天然循环,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 B.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C. 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变 D. 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4. 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5. 下列有关硬水、软水和水的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 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C. 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 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明矾作絮凝剂,用活性炭作吸附剂 6.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 氮气用于食品保鲜 C.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D. 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 7.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分子构成 B.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D.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8. 以下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B.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9.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①所示的粒子符号为 Cl B. ①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C. ②③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①②均属于非金属元素的粒子 10. 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B.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结构和质量都相同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相同。那么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11.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尼古丁 (C10H14N2) ,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尼古丁是由 10 个碳原子、14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构成 B. 尼古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尼古丁由三种元素组成 D. 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 第 2 页,共 11 页 12. 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 + MnO2 = LiMnO2 ,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 + 1 价,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LiMnO2 是氧化物 B. 该反应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 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 LiMnO2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 + 2 价 13. 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 A. SO2 B. NO2 C. 可吸入颗粒物 D. CO2 14. 第 46 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 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 B.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 C.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D. 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15.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实验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氮气难溶于水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线 1 处 D. 该实验可将红磷替换成木炭 16.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是 ( ) A 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B 实验操作安全常识 氮气--填充食品袋防变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 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不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停止加热时,要用嘴吹灭酒精灯 C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 D 加热时试管破裂原因 装置--气密性好 药品 ( 红磷 ) --足量 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 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 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 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A. A B. B C. C D. D 17. 如图所示,将过氧化氢 (H2O2) 溶液滴入瓶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C. 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 D.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18.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氧气能供给水中生物呼吸,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B.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 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 为了方便贮存和运输,可以通过加压将氧气储存在钢瓶中 1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 2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第 3 页,共 11 页 C.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 将一定量的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二、填空题 21.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操作 X 的名称是 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需要烧杯、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试剂 A 的 名称是 _______。 (2) 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目前在自来水生产中广泛应用,二氧 化氯为常用消毒剂其化学式为___。 (3) 高铁酸钾 (K2FeO4) 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 (4) 可用______________来检验自来水是不是硬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铝元素______; (2)1 个硅原子______; (3)2 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4) 镁离子______; (5) 硝酸银离子______; (6) 标出 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3.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 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 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所示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 填序号 ) 。 (3) 第 8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 ( 填“得到”或“失去” ) 电子,则第 8 号元素和第 13 号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4)X 2 −与 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X 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5) 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关于相对原子质 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 填序号 ) 。 A.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没有什么差别 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三、实验题 24. 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路.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 题. ( 提示:铜粉在加热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 第 4 页,共 11 页 (1)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______ (2)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 (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 ) 更合理,理由是 ______ (3) 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 ( 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1%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列举两条 ) ______. (4) 你认为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要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 . 上述装置一、二实验 的设计与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25.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装置 ( 填字母 ) ,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 C 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 ( 从 A ~ E 中选择 ) ,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 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若改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端进入 ( 填字母,下同 ) 。 (4)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 混合物制取甲烷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若要收集干燥的甲烷,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 26. 请将如图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1) 如图 A 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 如图 B 所示,用量筒量取 43mL 水,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_ (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43mL 。 (3) 如图 C 所示,标志该实验成功的现象是______,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所 测得的氧气体积将______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 四、计算题 27. N(NO2)3 是科学家 2011 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 (1)N(NO2)3 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304g N(NO2)3 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 g. 28. 2019 年 3 月 10 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 6C”卫星发 射升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 300 次飞行任务。科学家发现的 N(NO2)3 是一种新型火箭燃 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N(NO2)3 中 N、O 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N(NO2)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第 5 页,共 11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加热使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家里用天然气做饭,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玉石雕刻印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加热使石蜡熔化、干冰用于人工降 雨、用玉石雕刻印章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 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 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 A. “冰七” (ice Ⅶ ) 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 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所以单个水分子不可能形成“冰七”,故错误; B.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冰 7 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故错误; C.冰 7 需要在含有大量水源和极高的压强下形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所以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 “冰七”,故正确;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冰 7 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形成过程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冰七”的形成原理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学会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 3.【答案】C 【解析】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只是水的三态发生变化,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故说法正确; C、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不发生变化,由于该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变化,水分子的能量月发生变化,故 说法错误; D、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说法正确。 故选:C。 A、水的三态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C、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判断; D、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熟悉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意义. 4.【答案】B 【解析】解:A、A 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B 图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C 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D 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 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A 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 图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C 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D 图表示纯净 物中的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B 【解析】解:A、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错误,因为蒸馏的净化程度比较高,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 水的硬度,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明矾作絮凝剂,用活性炭作吸附剂正确,因为明矾可以把小的固体颗粒聚成大的颗 第 6 页,共 11 页 粒而沉降下来,具有净水作用,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些染料、色素、异味等,正确但不符合题 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B、生活中常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错误; C、玻璃棒的作用; D、明矾可以把小的固体颗粒聚成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具有净水作用,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 些染料、色素、异味等。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 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6.【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 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 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在叶绿体中利用太阳能合成 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利用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 A 错误; B.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因为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 B 错误;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 C 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产水,则用于作清洁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故 D 错误。 7.【答案】A 【解析】解: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分子构成,还有原子、离子,故 A 正确;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也带电,故 B 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 C 错误;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 D 错误。 故选:A。 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 B、根据微粒的带电情况进行解答; C、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进行解答; D、根据水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只要掌握好教材内容,解答起来比较简单。 8.【答案】C 【解析】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即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的质量,要注意理解. 9.【答案】A 【解析】解:A、①所示的粒子质子数是 17、电子数是 18,是氯离子,符号为 Cl −,故 A 错误;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③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 B 正确; C、②③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 C 正确; D、①②的质子数分别是 17、9,分别是氯元素和氟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的粒子,故 D 正确。 故选:A。 A、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微粒的符号; B、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D、根据质子数分析元素及元素的类别。 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答案】A 【解析】解: A. 化合物中最少有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正确; B.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所以质量不等,故错误; 第 7 页,共 11 页 C.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还可能是分子和原子,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核电荷数均为 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故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元素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氦和镁;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合物的特点考虑; B.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 C.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分子和原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元素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本题难度不大,记住常 见化学知识中的一些特例,掌握概念的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 A. 一个尼古丁分子是由 10 个碳原子、14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10 × 12) : (1 × 14) : (14 × 2) = 60 :7:14,由此可见,其中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尼古丁由 C、H、N 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 A. 在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LiMnO2 中有三种元素,应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所 以错误; B.电池工作的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所以正确; C.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而不是催化剂,所以错误; D. LiMnO2 中锂元素显 + 1 价,氧元素显− 2 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 为零,可得: ( + 1) + x + ( − 2) × 2 = 0 ,则 x =+ 3 价,所以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B.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判断; C.根据反应原理来分析; 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含锰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催化剂的特征、氧化物特征等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 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故选:D。 大气污染气主要是指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等.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 即可正确 解答本题. 14.【答案】D 【解析】解:A、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会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故 A 做法正确; B、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故 B 做法正确;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故 C 做法正确; D、为治理雾霾,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故 D 做法错误。 故选:D。 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的做法,利用环境保护,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 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D 【解析】解:A、该实验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氮气难溶于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 意,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线 1 处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该实验可将红磷替换成木炭错误,因为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项正确; 第 8 页,共 11 页 故选:D。 A、该实验能证明氮气难溶于水; B、红磷燃烧的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线 1 处正确; D、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本考点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装置的严密性②所用药品的量③生成物的状态④读数时要冷却到原温度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 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6.【答案】B 【解析】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填充食品袋防变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稀有气体 通电条件下能发出不同颜色,可以制作霓虹灯,故 A 不符合题意; B、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不可以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停止加热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 灯,而是用灯帽盖灭,故 B 符合题意; 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装置气密性好、药品 ( 红磷 ) 足量、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故 C 不符合题意; D、加热时试管破裂原因: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的性质进行解答;B、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原则进行解答;C、根据测空 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D、根据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 定的.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以及有关压强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 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答】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则瓶内的压强变大,充气的气球缩小,红 墨水向左移动,观察选项,B 正确。 故选 B。 18.【答案】A 【解析】解:A、水中的生物能生存说明氧气能供给呼吸且水中溶有氧气,但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错 误;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 C、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正确; D、为了方便贮存和运输,可以通过加压将氧气储存在钢瓶中,正确; 故选:A。 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回答,氧化化学性质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氧气不易溶于 水。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1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燃烧,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知道了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 【解答】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错误;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 A 错误;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所以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完全反应前增大, 反应后不变,故 B 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会为零,故 C 错误; 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 D 正确。 故选:D。 第 9 页,共 11 页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完成解答;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C、根据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判断; D、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原理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 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图象题的特点是借助数学模型,利用图象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解答 这类题,首先应认真分析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图象的起止点和走向特征,然后读取所需的信息应用到化学 问题中。 21.【答案】 (1) 过滤;玻璃棒;漏斗;活性炭; (2) 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ClO2 ; (3) + 6 ; (4) 肥皂水;煮沸。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根据水的净化方法及净化中所需化学仪器、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规则、硬水 和软水的鉴别及硬水软化方法分析。 【解答】 (1) 由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可得知,经过操作 X 将泥沙分离出来,故该操作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漏斗、玻璃棒;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试剂 A 的名称是活性炭; (2) 取水后加入絮凝剂 ( 明矾 ) 的作用是利用絮凝剂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根据二氧 化氯的名称写出化学式为: ClO2 ; (3) 因为钾元素显 + 1 价,氧元素显− 2 价,则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 和为零可得: ( + 1) × 2 + x + ( − 2) × 4 = 0 ,则 x =+ 6 ; (4) 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起泡沫多的是软水,起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来降 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22.【答案】Al Si 2NO2 Mg 2+ NO3 − KCl +5 O3 【解析】解: (1) 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 (2)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 1 个硅原子表示为:Si. (3)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 2NO2 . (4)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 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 Mg 2+ . (5)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 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硝酸银离子可表示为: NO3 −. (6) 氯酸钾中钾元素显 + 1 价,氧元素显− 2 价,氯元素显 + 5 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 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 价可表示为: KCl +5 O3 . 故答案为: (1)Al ; (2)Si ; (3)2NO2 ; (4)Mg 2+ ; (5)NO3 −; (6)KCl +5 O3 . (1)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 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 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 (5)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 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 (6)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 ) 的书写方法、 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答案】 30.97 4 BC 得到 Al2O3 二 A 【解析】解: (1) 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0.97 。 故填: 30.97 . (2) 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粒子共表示 4 种元素,即钠元素、氟元素、氯元素、氖元素; 所示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C,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F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但是由于 E 是 氖元素,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和 F 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填:4;BC。 (3) 第 8 号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则第 8 号元素 ( 氧元 素 ) 和第 13 号元素 ( 铝元素 ) 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 + 3 ,氧元素化合价是− 2 ,根 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的化学式是 Al2O3 。 第 10 页,共 11 页 故填:得到; Al2O3 。 (4)X 2 −与 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X 是氧元素,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 2,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故填:二。 (5)A.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有差别,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该 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 (1)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2)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 4 的, 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5)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4.【答案】 15% 装置二 可以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装置内铜粉 的量不足,装置漏气 装置不漏气 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解: (1) 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前玻璃管和注射器中均为空气,总体积为 25mL + 15mL = 40mL ,反 应后气体减少的体积为: 15mL − 9mL = 6mL ,所以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6mL 40mL × 100% = 15% . 故填: 15% . (2) 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推拉注射器使气体流通,让空气中氧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以与氧化铜充分反应, 气球的作用是当推拉注射器时保证装置的密封性.所以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更合理,可以使空气更易流通, 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故填:装置二;可以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3) 在实验过程中,如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有:装置漏气,装置内铜粉的量不足,氧气没 有完全反应,读数时温度未降至室温等. 故填:装置内铜粉的量不足,装置漏气. (4) 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要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不漏气; 上述装置一、二实验的设计与教材中的实验对比,具有的优点是,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 分气体膨胀外逸,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填:装置不漏气;实验结果更准确. (1) 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3) 如果装置漏气,装置内铜粉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反应,读数时温度未降至室温,都能够导致实验结 果偏小; (4)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的装置不漏气.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 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答案】 (1) 铁架台;长颈漏斗 (2)A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气泡连续均匀时 (3)BE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b (4)A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除杂,是中考的重点考查方式,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 由常见仪器的形状和用途可知,编号①②仪器分别是铁架台、长颈漏斗; (2)A 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其发生装置应选 A,装置需要改 进的地方是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利用 C 装置 ( 排水集气 ) ,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 是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因为开始出来的氧气中含有空气;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 B,二氧 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装置 E;装置 B 打开弹簧夹,盐酸和大理 石接触生成二氧化碳,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将盐酸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其反 第 11 页,共 11 页 应方程式是: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 b 导管进气,将 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通过长导管排尽; (4)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 物制取甲烷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若要收集干燥的甲烷,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D。 故答案为: (1) 铁架台;长颈漏斗; (2)A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气泡连续均匀时; (3)BE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b; (4)A ;D。 26.【答案】集气瓶底炸裂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 点燃四氧化三铁 小于 烧杯 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 1 5 偏小 【解析】解: (1)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致使铁丝融化,熔融的铁球会落下炸裂集气瓶,铁丝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 + 氧气 → 点燃四 氧化三铁; (2)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俯视时读数偏小; (3)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燃烧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有部分空气进入瓶中弥补了消耗的氧气,致使测得 的氧气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 (1) 集气瓶底炸裂;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 点燃四氧化三铁; (2) 小于; (3)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 1 5 ; 偏小; (1) 运用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致使铁丝融化,熔融的铁球会落下炸裂集气瓶解答; (2) 运用俯视读数偏小,仰视偏大解答; (3) 运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事故的原因和量筒的读数方法,侧重基础注重知识的运用。 27.【答案】7:12 112 【解析】解: (1)N(NO2)3 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 4) : (16 × 2 × 3) = 7 :12. (2)304gN(NO2)3 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304g × 14 × 4 14+(14+16 × 2) × 3 × 100% = 112g . 故答案为: (1)7 :12; (2)112 . (1)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 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 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 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 质量等 ) 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8.【答案】2:3 36.8% 【解析】解: (1)1 个 N(NO2)3 分子是由 4 个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的,则 N(NO2)3 中 N、O 原子的个数 比为 4: 6 = 2 :3。 (2)N(NO2)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 × 4 14 × 4+16 × 6 × 100% ≈ 36.8% 。 故答案为: (1)2 :3; (2)36.8% 。 (1) 根据 1 个 N(NO2)3 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 100% ,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