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理科)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理科)

ID:683483

大小:966

页数:32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理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80 分) 1.(2 分)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灌溉技术的演进史 B.铁制农具的大发展 C.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 D.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 2.(2 分)“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 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3.(2 分)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 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生产模式是( ) A.男耕女织 B.种养结合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4.(2 分)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5.(2 分)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 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6.(2 分)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 ) A.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7.(2 分)《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表 明战国时期( )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C.“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8.(2 分)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今 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B.土地买卖频繁 C.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D.小农经济破产 9.(2 分)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 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 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 10.(2 分)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朝时归奴隶所有 B.私田归国王所有 C.战国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D.三国时实行均田制 11.(2 分)明代中后期,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如北京的工部织染所,永乐年间定额设匠役 758 人,嘉靖十年 (1531 年)只剩下 195 人。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铁冶厂也被迫关闭,政府用铁 从市场购买。由此可以推断( ) A.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发展 B.官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 C.盐铁官营政策被官府放弃 D.政府强化官营手工业管理 12.(2 分)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 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13.(2 分)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 四字。”由此判断此窑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14.(2 分)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 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15.(2 分)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16.(2 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7.(2 分)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 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8.(2 分)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 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 )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19.(2 分)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 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生活习俗改变 B.官府鼓励经商 C.坊市严格分开 D.坊市界限打破 20.(2 分)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 同布局的根源是(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21.(2 分)《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 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 D.压制纺织业发展 22.(2 分)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23.(2 分)“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 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 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 24.(2 分)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 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 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25.(2 分)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 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这 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 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 26.(2 分)“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 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海禁政策 C.闭关锁国 D.抑制兼并 27.(2 分)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 是( )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8.(2 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非洲留下了诸如“黄金海岸”、“象牙海岸”、“谷物海岸”、“奴隶海岸”之 类的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勇于探索的冒险性 B.追求财富的掠夺性 C.传播文明的自觉性 D.求知新域的主动性 29.(2 分)“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 200 万马拉维迪。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 25 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得到了西班牙王室支持 B.由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 C.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影响 D.导致大量财富流入欧洲 30.(2 分)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 ) A.殖民活动的开展 B.国际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 D.交通运输的发展 31.(2 分)1492 年,一位欧洲航海家带着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向西艰苦航行,终于看 到了陆地﹣﹣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位把“割裂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的航海家是( ) A.郑和 B.马可•波罗 C.哥伦布 D.达尔文 32.(2 分)哥伦布在西航的过程中,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刚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 的使者,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这表明哥伦布的远洋航行( ) A.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 B.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 C.怀着强烈的寻金欲望 D.展现了博大的救人情怀 33.(2 分)1522 年 9 月 6 日,西班牙国王为庆祝某一事件特地制作了地球仪,在颁奖仪式上赠送给生还 的 18 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这一事件是( ) A.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 B.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 34.(2 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残酷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35.(2 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 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 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20 世纪 80 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 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 ) A.国籍不同 B.阶级出身不同 C.史观、立场不同 D.受教育程度不同 36.(2 分)2016 年 8 月,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物 产丰饶的美洲大地。16~19 世纪中期,在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盛行一种贸易,它为美洲的发展提供 了大量劳动力。这种贸易在历史上被称为( ) A.商品贸易 B.三角贸易 C.军火贸易 D.鸦片贸易 37.(2 分)马克思说“荷兰﹣﹣它是 l7 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 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 ) A.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荷兰成为 17 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C.荷兰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8.(2 分)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 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 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 全非了。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 ) A.奴隶贸易的开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39.(2 分)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 1975 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 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 A.16 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 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 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 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40.(2 分)《简明世界历史大全》:“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 从美洲运回欧洲。”这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 ) A.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 D.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41.(20 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先后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朝贡贸易、一口通商等形 式与世界很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请以“原始史料”为标准对下列有关古代对外贸易的史料进行分类(多选,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东罗马 金币 A 粟特人形象唐代陶俑 B 南海一号古沉船瓷碗 C 《海禁与海外贸易》 D 郑和下西洋(地图) E 广州十三行(油画) F 结合上述图片,完成下列表格。选择一项,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外贸途径 反映史料 鼎盛时期 突出特征 丝绸之路 A B 唐朝 其东端起点 42 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海上丝绸之路 C 43 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 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 事务 朝贡贸易 D E 明代 政府借此对外贸易传播中国文化,宣扬国威 一口通商 F 44 政府垄断贸易,只开 45 这个港口 外国商船必须遵守种种限制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80 分) 1.(2 分)(2019•江苏学业考试)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灌溉技术的演进史 B.铁制农具的大发展 C.古代中国的农业工具 D.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 【考点】2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相关内容,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 发展历程。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图一曲辕犁是耕地的工具,图二筒车是水利灌溉的工具,图三耧车是播种的工 具,这些农业工具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所以 C 选项古代中国的农业工 具最符合材料。 故选:C。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进的理解,学生应加强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和生产工具发展历程的理解记忆。 2.(2 分)(2017•泰州三模)“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 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考点】23: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转此大法论。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 息了千亩。带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进行思考。 【解答】从“转此大法论。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可以该工具是非人力的灌溉工具 筒车,所以 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3.(2 分)(2018 春•腾冲市校级期末)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 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材料 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是( ) A.男耕女织 B.种养结合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考点】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反映出男女在农业中的不同分工,故 A 项错误。 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出农业中养植业的情况,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的“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C 项 正确。 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目的,故 D 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精耕细作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4.(2 分)(2017•海南)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 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考点】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提高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 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 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提高,故 D 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 A 项错误。 题干材料看不出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普通农户收益锐减,故 BC 两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考查对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提高的表现的把握,考查学生准 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5.(2 分)(2014•广东)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 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均田制。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正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解答】井田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 题干中“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说明唐代实行了均田制,“违法买卖”说明由于土地买卖现象存 在导致土地被“恣行吞并”,均田制受到了破坏。故 B 项正确。 唐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故 C 项错误。 市突破空间限制在宋朝出现,故 D 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唐代均田制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均田制实行的大前提必须是国家要掌握大量的无主 荒地,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同时要求学生要具有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材料 的能力, 6.(2 分)(2015 春•承德期末)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 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 ) A.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 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符合史实,故 A 正确。 B 材料不能体现,故 B 错误。 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故 C 错误。 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同情。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土地兼并危害严重。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 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的势 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7.(2 分)(2017 春•新绛县期中)《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C.“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战国时期私田的兴起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公 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结合私田的兴起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可知,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私田 的兴起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私田的兴起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故 B 项正确。 A 项”仍占主导地位“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应排除。 B 项“普遍使用”说法与史实不符,应排除。 D 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吕氏春秋》的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战国时期私田兴起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 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 分)(2017 春•滨州期末)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 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B.土地买卖频繁 C.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D.小农经济破产 【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答本题只需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千年田换八百主”、 “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的主旨即可。 【解答】A.土地兼并现象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B.题干所给材料中“千年田换八百主”、“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表明,当时徒弟买卖现象 频繁。 C.租佃制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D.小农经济破产与题干材料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9.(2 分)(2016 春•晋江市校级期末)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 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 B.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 C.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 【考点】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需要掌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影响。解题 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时间“唐朝后期”,依据题材料可知,唐朝后期,江南地区的进士及第的人数迅速增 加,说明南方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促进文化兴盛,故 C 项正确。 题干材料只是说明南方出现了士人,但是不能说明“南重北轻”,故 A 项错误。 唐朝时政治权力中心一直在北方,故 B 项错误。 唐朝后期政治黑暗,科举取士规模没有扩大,故 D 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考查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影响的把握,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朝时归奴隶所有 B.私田归国王所有 C.战国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D.三国时实行均田制 【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正确的是”,并 正确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为奴隶社会,土地归奴隶主所有。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归国王所有”是一种土地国有制,“私田”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为使用 者的私有土地。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开始于北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 等。 11.(2 分)(2016 秋•辛集市校级期末)明代中后期,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如北京的工部织染 所,永乐年间定额设匠役 758 人,嘉靖十年 (1531 年)只剩下 195 人。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 铁冶厂也被迫关闭,政府用铁从市场购买。由此可以推断( ) A.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发展 B.官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 C.盐铁官营政策被官府放弃 D.政府强化官营手工业管理 【考点】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考查了手工业的进步。 【解答】A 项“扶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从材料“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铁冶厂也被迫关闭”可得出官 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故 B 项正确; C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D 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故选:B。 【点评】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学生复习时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12.(2 分)(2017•南开区一模)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 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考点】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 解读与分析。 【解答】材料中描述的汉代漆杯底部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名字,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分类细化, 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说明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 D 项正确。 A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大英博物馆藏有的一只汉代漆杯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 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13.(2 分)(2018 秋•兴庆区校级期末)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 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考点】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的服务对象。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真 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 【解答】依据题干“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可知,景德窑是为皇室服务的,结合所学可 知,这是官营手工业的服务对象,故 A 项正确。 B 项是为农民个体服务,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 项是资本主义萌芽下的手工业形式,应排除。 D 项是为民间服务,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考查对官营手工业的服务对象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 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 分)(2017 春•鸡冠区校级期末)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 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考点】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 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依据题干“百工居肆”可知,反映了私人手工业的发展;“范蠡弃官经商”反映了古代商业的 发展,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故 B 项正确。 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官营工商业,故 AD 两项错误。 C 项是在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发展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 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考点】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需要掌握海禁政策实行时间和含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海禁政策实行 时间的识记和对其含义的理解。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实行,是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ABC 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海禁政策实行时间和含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16.(2 分)(2017•新课标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 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 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 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结合 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故 B 项正确。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考查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 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 分)(2013•潍坊模拟)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 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考点】2Q: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 展。 【解答】“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都带着沉重的牵累”说明商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 和限制,这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直接相关,故 D 正确; ABC 项材料未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核学生分析材料以及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带着枷锁、脚镣并被 捆绑起来的舞者”“都带着沉重的牵累”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分析。 18.(2 分)(2018 春•咸阳期末)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 )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商业发展。需要掌握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市场广泛, 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解答】从材料“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可以得出唐朝时农产品 商品化程度提高,故 B 项正确。 从材料无法比较得出唐代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故 AC 两项错误。 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唐朝商业发展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 力。 19.(2 分)(2017 春•榆阳区校级期末)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 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生活习俗改变 B.官府鼓励经商 C.坊市严格分开 D.坊市界限打破 【考点】2R:古代市的变迁.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市的变迁。需要掌握宋朝市变迁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宋代都城多见当 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材料中“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可以看出宋代都城东京城内商业活动打破了地点的限制,说明坊市制度被打破,故 D 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生活习俗信息,故 A 项错误。 中国古代历代政府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错误。 宋代的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坊市制度被打破,故 C 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宋朝市变迁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 分)(2016 秋•枣庄期末)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 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考点】2N:宋朝的商业发展.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以唐宋城市不同布局为切入点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需要对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的掌握。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根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了唐朝和宋朝都城布局不同的特点,唐朝长 安布局规范严整,反映封建王朝的强盛繁荣;宋代都城汴京布局具有开放性,体现了经济的发展,尤其 是商品经济发展,由此可知,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在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 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但是突出封闭、内敛,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 战国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根深蒂固,故 C 项错误。 海外贸易得到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分析,结合唐朝和宋朝的经济状况解答即可。同时还需 要注意古代市的变迁。 21.(2 分)(2017•红桥区模拟)《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 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 D.压制纺织业发展 【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解答】材料中体现的是抑制工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封建统 治者认为手工业和商业的过多发展会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威胁封建统治,因此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正确解读材料,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表现及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分)(2012•北京)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 题的能力。 【解答】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人主要从事商品的贩运和买卖,所以中国古 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统治阶级贬低 商人地位,对商人及商业实行限制,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故 A 项正确。 儒家思想从汉代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商人也必须尊重儒学,故 B 项错误。 宗法制从西周开始,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及社会生活,故 C 项错误。 商人也必须纳税,D 项的表述错误,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难度中等。关于重农抑商,还可以考查政策的起源: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另外以后朝代重农抑商的表现也是常考的内容:如汉朝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23.(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 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 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 【考点】27: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亲耕”。 【解答】依据材料“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 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可知与农业生产关系有关,故 C 正确。 ABD 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24.(2 分)(2017 秋•西安区期末)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 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 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考点】2Z: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需要掌握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因素。解题的关键 是结合海禁和闭关政策的后果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各种因素,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 壤、基础。分析材料“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指的是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 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它的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D 项 符合题意; ABC 不符合材料信息和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因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 解读和分析能力。注意对海禁和闭关政策的把握。 25.(2 分)(2017•南通模拟)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 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 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 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 【考点】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材料“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等可知 A 正确。 B 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 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民俗问题。故排除 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新颖,总体难度适中。 26.(2 分)(2012•章丘市一模)“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 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海禁政策 C.闭关锁国 D.抑制兼并 【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 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 “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 “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 法律 的内容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当“农本商末”观念被统治者信奉以后,作为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体现 的抑商之法应运而生。 【解答】由材料中的“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等信息可以得 出这体现的是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故 A 正确; 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 BCD 错误。 故选:A。 【点评】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 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 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27.(2 分)(2017 春•大连期末)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 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考点】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清朝闭关锁国的内容背景产生的作用来分析 材料。 【解答】A.清朝时期没有倭寇。 B.对外闭关锁国,与内地农业发展没有关系。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加快对外开放的进程。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 故选:D。 【点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① 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② 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 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 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 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28.(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非洲留下了诸如“黄金海岸”、“象牙海岸”、 “谷物海岸”、“奴隶海岸”之类的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勇于探索的冒险性 B.追求财富的掠夺性 C.传播文明的自觉性 D.求知新域的主动性 【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新航路开辟 后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亚非拉美成为侵略的对象,材料 中“黄金海岸”、“象牙海岸”、“谷物海岸”、“奴隶海岸”之类的地名正是殖民扩张的体现,故 B 项正 确。 ACD 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29.(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 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 200 万马拉维迪。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哥伦布在 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 25 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得到了西班牙王室支持 B.由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 C.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影响 D.导致大量财富流入欧洲 【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与“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 【解答】依据材料“总数大概是 200 万马拉维迪”、“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 25 万马拉维迪, 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正确。 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在新航路开辟后才逐渐出现,排除 B。 宗教改革在 16 世纪早期出现,排除 C。 D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 题,难度适中。 30.(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 ) A.殖民活动的开展 B.国际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 D.交通运输的发展 【考点】5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需要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的识记、理解。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因素有殖民活动的开展、国际贸易的扩展以及交通运输的发 展,故 ABD 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有关,与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31.(2 分)(2016 春•醴陵市校级期中)1492 年,一位欧洲航海家带着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多 月的向西艰苦航行,终于看到了陆地﹣﹣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位把“割裂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的航 海家是( ) A.郑和 B.马可•波罗 C.哥伦布 D.达尔文 【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地理大发现时期,指从 15 世纪到 17 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 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 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 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 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492 年“可知这是哥伦布远洋航行。 故选:C。 【点评】 时间 人物 支持国 国籍 航程 方向 意义 1487 迪亚士 葡 葡 葡萄牙﹣好 望角 东 第一次开辟 新航路 1492 哥伦布 西 意 西班牙﹣美 洲 西 发现美洲新 大陆 1497﹣1498 达•伽马 葡 葡 葡萄牙﹣印 度 东 开辟了东西 方最短航 线,首次发 现到达印度 的航线 1519﹣1522 麦哲伦等 西 葡 环球(大西 西 第一次环球 洋﹣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航行 32.(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哥伦布在西航的过程中,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刚 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这表明 哥伦布的远洋航行( ) A.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 B.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 C.怀着强烈的寻金欲望 D.展现了博大的救人情怀 【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新开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 主的消息。 【解答】依据材料“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刚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给处 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明显可知航行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故 A 正确。 B 牵强附会,排除。 C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 是无关项,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 难度适中。 33.(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1522 年 9 月 6 日,西班牙国王为庆祝某一事件特地制作了地球 仪,在颁奖仪式上赠送给生还的 18 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这一事件是( ) A.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 B.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 【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关键信息是“1522 年,18 位勇士,第一个拥抱的地球”。 【解答】A.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是 1492 年。 B.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的时间是 1497 年﹣1498 年。 C.从材料中的“1522 年,18 位勇士,第一个拥抱的地球”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应该是麦哲伦船 队的全球航行,故 C 项正确。 D.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大国应该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而材料反应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内容。 故选:C。 【点评】解答问题,只要搞清楚麦哲伦全球航行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就可以正确选择。 34.(2 分)(2019 春•柳州期末)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残酷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限定信息 “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新航路开辟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A 项是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是对非洲、欧洲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是对世界的影响,正确。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亚洲成为其对象,因此 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35.(2 分)(2019 春•榆阳区校级期中)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在评价 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 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20 世纪 80 年代后, 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 评价者( ) A.国籍不同 B.阶级出身不同 C.史观、立场不同 D.受教育程度不同 【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史观、立场不同。 【解答】A.对哥伦布评价不同并非由于国籍不同,排除; B.对哥伦布评价不同并非由于阶级出身不同,排除; C.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是站在革命史观角度;认为使美洲走出原始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是运 用文明史观;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是利用整体史观,正确; D.材料并未体现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对哥伦布不同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和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及 综合运用能力。 36.(2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2016 年 8 月,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物产丰饶的美洲大地。16~19 世纪中期,在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盛行一种贸 易,它为美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这种贸易在历史上被称为( ) A.商品贸易 B.三角贸易 C.军火贸易 D.鸦片贸易 【考点】56:三角贸易.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解题的关键是“16~19 世纪中期,在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盛行一种贸 易,它为美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从事罪恶的“三角贸易”,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在 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获黑人奴隶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美洲的金银和工 业原料运回欧洲,与题干内容相符,故 B 正确; 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三角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下、在有利的地理条件下,以巨额 利润为动力,顺利进行数百年。 37.(2 分)(2015 春•罗庄区期中)马克思说“荷兰﹣﹣它是 l7 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 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 ) A.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荷兰成为 17 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C.荷兰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考点】57: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要求学生结合荷兰近代殖民扩张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材料。 【解答】A.从材料中的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荷兰早 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材料没有体现出荷兰 17 世纪海外贸易发达。 C.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是英国。 D.材料和新航路开辟有关系。 故选:A。 【点评】荷兰殖民扩张的特点: 从时间上看:荷兰的殖民扩张呈现出由贸易扩张逐步转向殖民统治的特点。前期:民族独立于与 15、 16 世纪造船业的积淀,为荷兰资产阶级在海上贸易中实现有效的原始资本积累奠定了基础,三桅平底 大帆船在亚洲、非洲、欧洲和新大陆间的往返,帮助荷兰一度垄断了东西方间的海上香料贸易,为荷兰 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中期:荷兰开始在开拓贸易据点的基础实施殖民扩张,依托好望角局端, 攻取非洲东岸,侵入爪哇,夺得马六甲(原被葡萄牙控制)、锡兰,还一度侵占了中国台湾,并在新大 陆建立起了新阿姆斯特丹,另在太平洋上建立有若干殖民地;后期:17 世纪中叶以后荷兰在英荷战争 中失利,霸主地位逐步被新兴海上强国﹣﹣英国取代,连同殖民地人民的不懈抗争,荷兰遍及东西方的 殖民势力逐步丧失。 38.(2 分)(2016 春•保定期末)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 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 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 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 ) A.奴隶贸易的开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考点】57: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早期殖民扩张,做本题需要抓住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650~1850 年”和“非洲 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再联系已学知识分析。 【解答】根据“1650~1850 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 的。”结合已学知识,非洲人口数量在两百多年里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没有什么增长。出现上述的主要 原因在于罪恶的黑奴贸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早期殖民扩张,难度一般。考查学会准确解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9.(2 分)(2017•启东市校级学业考试)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 1975 年开始,阿姆斯特 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 兰( ) A.16 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 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 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 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考点】54:荷兰的殖民扩张.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荷兰的早期扩张,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注意 对早期殖民扩张的把握。 【解答】A.A 选项中开辟至好望角航线的是葡萄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排除; B.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17 世纪荷兰在近代以航海业称霸,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所以选择 B; C.C 项中 18 世纪的海上霸主是英国; D.D 项 19 世纪的“世界工厂”也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荷兰的早期扩张,荷兰殖民扩张: ① 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易:17 世纪时,荷兰达到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殖 民帝国和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② 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拥有最大的储存仓库 和金融设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③ 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40.(2 分)(2016 春•杭州期中)《简明世界历史大全》:“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 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这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 ) A.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 D.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 【考点】56:三角贸易.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16 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 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 稻米等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 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 300 年之久。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三角贸易,其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提供了资本 原始积累,故 C 项正确; 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属于表面现象,故 A 项错误; B、D 两项分别是对殖民地和对世界而言,不是对欧洲,故 B、D 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注意准确 把握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41.(20 分)(2018 春•南岗区校级期中)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先后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朝贡贸易、一口通商等形式与世界很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 献。 请以“原始史料”为标准对下列有关古代对外贸易的史料进行分类(多选,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东罗马 金币 A 粟特人形象唐代陶俑 B 南海一号古沉船瓷碗 C 《海禁与海外贸易》 D 郑和下西洋(地图) E 广州十三行(油画) F 结合上述图片,完成下列表格。选择一项,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外贸途径 反映史料 鼎盛时期 突出特征 丝绸之路 A B 唐朝 其东端起点 A 临安 B 洛阳 C 长安 D 益州 42 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海上丝绸之路 C 43 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 A 南宋 B 五代十国 C 隋朝 D 秦朝 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 朝贡贸易 D E 明代 政府借此对外贸易传播中国文化,宣扬国威 一口通商 F 44 政府垄断贸易,只开 45 这个港口 外国商船必须遵守种种限制 【考点】2Q: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菁优网版 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考查历代对外贸易状况。需要掌握史料的分类和秦朝、隋唐时 期、五代十国、宋朝、明朝以及清朝对外贸易状况。 【解答】第一小问的分类,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史料是 ABC.第二小问的填表,依据图示, 结合秦朝、隋唐时期、五代十国、宋朝、明朝以及清朝对外贸易状况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41.原始史料:ABC; 42.A 临安 B 洛阳 C 长安 D 益州 43.A 南宋 B 五代十国 C 隋朝 D 秦朝 44.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45.A 行省 B 市舶司 C 蕃市 D 十三行 【点评】本题考查对史料的分类和秦朝、隋唐时期、五代十国、宋朝、明朝以及清朝对外贸易状况的把 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丫头;王钰琳;杨小红;庆哥;小牛;糖糖;鹤轩靖琪;永恒;学而优; 柠檬;燕山神鹰;梧桐(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9 年 9 月 30 日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