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型 新授课
核心
素养
生命观念——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认同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艾滋病及艾滋病患
者。
课程
标准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
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课程
整合
生活内容的整合:在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时,搜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制
成贴纸,学生能够准确的区分两者,并且引入《病原体的自述》的微课,学生能够知道病原
体是多么的可恨,我们应该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认同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物学内容的整合:从传染病概念、特点及类群入手,举例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
环节以及预防的一般措施,并且区分各类措施。根据艾滋病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
播方式及预防措施,关注艾滋病及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材
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济南版第三单元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节中,已经知
道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人体依靠它们的功能识别“自己”和
“非己”成分,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人类免疫系统的存在使人类很少患病,然而
当传染病流行时,若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人体便可能患病。对于人类来说,就需要了解有关“传
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如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人们可以根据
这些知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某些传染病。
除学习以上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各种传染病信息的能力,要关注传染病患
者,注意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学情
分析
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人有过患传染病的经历。学生对流感、足癣、
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病情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对这些传染病的病因以及在
人群中怎样流行、怎样预防知之甚少。关于“艾滋病”这个名词,学生不陌生,然而很少有学
生知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就是艾滋病,对于艾滋病的病因、病情和预防措施更是一知
半解。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多元手段,帮助学生了
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
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习
目标
1.对流感进行分析讨论,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能对常见传染病进行分类。
2.说出流感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总结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并分类。
3.分享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四种做法。
情境
体验
《病原体的自述》:我是一个病原体,别看我小但我有一个大家族,我们有微生物、寄生
虫等。刚开始我与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个宿主的体内,我们有吃有喝生活的无比幸福,由于
家庭的不断壮大,宿主的身体越来越差,还用一些药物杀死了我的一些兄弟,我们开始缺衣
少食,于是都各自寻找出路。有一次机会我从宿主体内来到了空气当中,我物色了好久,终
于发现了一个合适的宿主,他身体柔弱,免疫功能低下,是我努力繁殖继续发展壮大我们家
族的最好人选,于是我就想尽办法进入他体内,大量繁殖后代,告诫子孙,不要坐吃山空,
只要有条件就出去开疆扩土,于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我们就将很多人类占领了,哈哈……世
界很快就是我们的了!
病原体是传染病的病因,让学生分享了解到的传染病,再调查患过流感的人数,结合学
生的切身体验分析传染病的特点、概念以及预防的措施。
培训
设计
(一)预习培训
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梳理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明确疑惑问题,以备
课上讨论。
2.基本概念:传染病概念、特点、类型、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二)课前培训
1.准备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导学案、双色笔、传染病贴纸。
2.小组长明确评价内容:流感抗体,每攻克一个难点,获得流感抗体标志一枚,10 个流感抗
体标志为优秀状态,具体评价方式见学生活动。
(三)课中培训
1.深入小组内部参与讨论,关注每个学生,全员投入,持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充分利用新生成的问题,二次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习
过程
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观看《病原体的自述》微课。
观看完视频之后有什么收获或者想法。
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学生们
了解到的传染病有哪一些?
调查班内患过流感的人数。由流感入手学
习传染病及其预防
认真观看《病原体的自述》微课,并
且思考病原体这么可怕,分布如此之广,
引起各种传染病。
积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病原体数量多、种类多、很可怕、可
以引起传染病……
说出了解到的、患过的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禽流感
水痘
……
利用病原体
自述的情境,引
发学生思考,提
高学生探究的热
情,使得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探
究。
由病原体到
常见传染病,了
解同学们对传染
病知多少,再具
体到流感上,由
流感因出本节课
的重点内容。
解读
目标
1.对流感进行分析讨论,说出传染病的概念、
特点,能对常见传染病进行分类。
2.说出流感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总结预防传
染病的一般措施并分类。
3.分享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四种做法。
认真聆听,勾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
课的重难点。
带上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
展开探究学习。
学
习
过
程
一、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结合自身的体验,分析流感和普通感冒的
区别以及流感高发的时间、特点病原体分别是
什么?
由流感到其他传染病,在此分析传染病的
概念和特点。
总结传染病的特点和概念。
二、传染病的分类
知己知彼: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本 P111
四类常见传染病中的传染病、生活中常见的传
染病以下发的材料中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病
原体、特点等内容。
男生 PK 女生:
提问内容:了解到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类型、特点、病原体等内容。
要求:
1.每人只有一次提问和回答机会,一次只
能说一项。
2. 语言简练,声音洪亮,提问回答要迅
速,中间有停顿,换对方回答。
3.胜利一方,一人获得一个抗体。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结合课本 P111 介绍和自己的理解区分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老师示范:面粉作为流感病毒,沾到手
通过切身体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将
问题解决并分享。
流感爆发在春初或者冬季,能够传
染,病原体是流感病毒。
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能够在人与
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1.讨论材料中的各类传染病的传播
途径、病原体、特点等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了解到的
传染病。
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的
收获内容。
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
结合自身
的体验,分析流
感特点,再思考
其他传染病都
具有这些特点,
最后总结传染
病的概念。
知己知彼
是输入过程,PK
是输出过程。知
己知彼是同学
了解更多的传
染病,通过比赛
的形式激发同
学们分享自己
的收获。
单纯看文
字描述相对枯
燥不易理解,所
上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老师是一个病毒工
厂,所以老师是传染源。没有沾到面粉的同学
是易感人群。老师和同学握手,握手过程是传
播途径。
老师不是人,而是一只蚊子,这只蚊子是
传染源还是传播途径?
蚊子只是携带病毒,但自身不能繁殖病
毒,不是一个病毒工厂,所以蚊子是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预防要从这三个环节入手。
四、传染病预防的措施
1.结合流感高发季,我们自己、班内和学
校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归
类?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2.学以致用
有一位同学因感染水痘回到家中,很快传
给了弟弟。水痘患者为唯一的传染源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弟
弟很快也感染了此病,说明他患病之前属
于 。
(2)该病属于 传染病。
(3)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看,对哥哥采
取隔离措施属于 ;对他们的饮
食用具进行消毒属于 ;及时给其
他小朋友注射疫苗属于 。
五、关注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的病原体、攻击的系统、防御措施、
传播途径分别是?
只要切断传播途径就不会患艾滋病,分享
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四种做法。
正常交往不会感染艾滋病,要平等、关爱
艾滋病患者。
引导学生不能只说,作重要的是要做到。
六、课堂小结
七、当堂检测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争执不下时,老师
出手讲解。
结合实际情况,自己书写了解到的一
些措施。
小组内讨论完善答案。
将小组内的最终结果进行分享。
认真阅读并完成问题。
提问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或
者指出问题。
结合课本及时回答相应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
握手
共进晚餐
共同工作
关爱病人
……
学生认真聆听并齐答。
以用身体示范
和语言描述,帮
助同学理解三
个环节。
帮助学生
区分传染源和
传播途径。
联系生活
实际,将一直在
做的一些措施
升华到生物学
中预防传染病
的措施。
由此及彼,
能够学会举一
反三,由小到
大。
了解艾滋
病的传播途径,
关心关爱艾滋
病患者。
总结本节
课的内容。
教师评价标准:结合每个小组的学习情
况,老师给予相应的抗体奖章。
学生抢答。
检测同学
们掌握情况。
本节课用流感抗体进行评价,回答问题一次一个抗体,班长做好评价。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进行评价。
课后反思:1.本节课用两个大活动解决传染病的分类和传染病的预防。第一个活动知己知彼和 PK 环节解决常见传
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类群,但由于培训不到位,讨论环节同学比较投入,展示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
个活动用面粉代表流感病毒区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自我感觉介绍的比较清晰。但学以致用环节发现还有
一部分同学没能够掌握,还需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掌握。
2.课时的原因有很多内容没能够拓展开,虽然给同学们的资料较多,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以后教学中
可以继续拓展。
3.同学们对艾滋病的兴趣较浓,PK 环节同学们反复提到艾滋病,是自己没有预设到的。在介绍艾滋病时只是
常规性的介绍了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没有将艾滋病拓展开是本节课预设的一个小失误。在以后上课中可以
适当的拓展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
4.由于不是自己的授课班级,课堂氛围较活跃,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参与度不高,不能积极展示自己。对于学生的
调动还需要继续学习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