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7张-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精选专题类课件 17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7张-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精选专题类课件 17张

ID:678467

大小:257.8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夏:“公共权力”,世袭制,“家天下”制度逐渐形成 商:内外服制度;宗法观念;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西周 宗法制: 分封制(地方): ①权力分配制度——天下归周。 ②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③地方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尚未 形成中央高度集权。 ④等级森严。 ①权力继承制度——天下归宗。 ②嫡长子继承制。 ③“家国一体”,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权力认同制度——天下归心 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 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 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   )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 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 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 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   )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 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对点训练] B D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 制度变化 秦朝: ①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彼此相互配合又互 相牵制,利于皇帝专制集权。 ①中朝:汉武帝依靠一些亲信建立的决策机构; ② 外朝:原三公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③其实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 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 ②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③三省议事机构为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到 中书省 ; ④标志着古代中央官制的成熟。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 制度变化 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中枢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②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财权 ; 宋朝:二府三司制 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②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③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 ④宣政院: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元朝: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 制度变化 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 元朝: 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③内阁(结合学案) 清朝: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 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央行政制度变化的特点:   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亡。   ②皇帝削弱相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 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二是转移相权及其机构相权由离皇帝身边 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 。 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 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 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 D.君主专制被推翻 2、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 者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结果把这事闹黄了。魏征是门下省正 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说明(   ) A.唐朝门下省有权参与中央最高决策 B.唐代尊卑等级秩序不是很严格 C.唐朝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动摇 D.门下省有草拟、审核诏令大权 [对点训练] A A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 制度变化 地方行政 制度变化 秦朝: ①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加强了对地方 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废分封,设郡县 ②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汉朝: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问题。 ②汉景帝削藩,并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 ③汉武帝通过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基本 上解决了王国问题。 ④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 13州,设置刺史。 唐玄宗时设置军镇,长官为节度使,后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唐朝: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 制度变化 地方行政 制度变化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①军事:剥夺节度使权力,军权收归中央。 ②行政:派文臣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 ③财政:派转运使管理财政。 元朝:①行省制: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可在中央 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 ②山东、山西、河北 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③西藏由宣政院管辖。 明朝:①三司分治: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监察、军事。 ②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利于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垂直管理,但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 清朝:18个行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 制度变化 地方行政 制度变化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地方行政制度变化的特点:   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②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与变革,使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③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 进步的表现。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对点训练] 1、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 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 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2、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 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 C.是“无为而治”的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 C A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制度 保障 选官制度 演变: ①西周:世官制 ③汉代:察举制、征辟制 ——血缘 ——德行 ④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门第 ⑤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成绩 ②战国:军功爵制 ——军功 1.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社会整合功能: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内核 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化。 (2)推动文化发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促进了传 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3)巩固国家统一: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适应了“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 (4)推动世界文明:选才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 采用;近代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制度 保障 选官制度 演变: ①西周:世官制 ③汉代:察举制、征辟制 ——血缘 ——德行 ④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门第 ⑤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成绩 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 ②战国:军功爵制 ——军功 ②选拔方式:由地方品评推荐到中央选拔 ③选官原则: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 相对公开、公平、客观的原则。 ④选官基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秦—清)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制度 保障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 按察使司。 ①先秦:萌芽阶段 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 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 ②秦汉:形成阶段 秦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 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 ③隋唐:成熟阶段 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 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 ④宋元:强化阶段 宋代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 ⑤明清:顶峰阶段 1、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 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 这说明(   ) A.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 B.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C.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 D.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2、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 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 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 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 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对点训练] D A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 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 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 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 学士品秩的变化(   ) 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B B [对点训练]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