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复习: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复习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复习: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复习习题

ID:675541

大小:230

页数:13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13 页 酸碱盐 一、单选题 1. 只经过一次实验就能将 H2SO4 、NaCl、NaOH 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 A. 纯碱溶液 B. 石蕊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稀盐酸 2. “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小亮同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 CaCl2 和 HCl 的废液中逐 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的 Na2CO3 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 Na2CO3 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 质量关系如图 1 所示;加入 Na2CO3 溶液的质量与溶液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 图 1 中 0 → a 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 图 1 中 a 对应的值为 106 C. 图 1 中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 图 1 中 b → c 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可用图 2 中 h → k 段曲线表示 3. 用 pH 计测得一些物质的 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A.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 变大 B.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C. 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 4. 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6. 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CO3 2 − B. 某溶液中加 BaCl2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 HNO3 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 2 − C.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混有 Cl −,先加稀盐酸除去 OH −,再加 AgNO3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 明含有 Cl − D.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7.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锌、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 A. 加 H2O B. 加 Zn 粒 C. 加 NaOH 溶液 D. 加 AgNO3 溶液 8. 向一定质量的固体中加入某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图与如图相符的是 ( ) 第 2 页,共 13 页 A. MnO2 粉末中加入 H2O2 溶液 B. Cu − Zn 合金中加入稀盐酸 C. CaCO3 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 D. Fe 丝中加入 CuSO4 溶液 9.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B.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D. 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10. 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 H + ,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硫酸的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 共同性质的是 ( )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 浓硫酸有脱水性 D. 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11. 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行的是 ( ) 组别 要解决的问题 所用方法 A 除去 NaOH 溶液中的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 Na2CO3 溶液,再过滤 B 鉴别硫酸铜粉末和生石灰 加水 C 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 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 CO 中混有的少量 CO2 导出点燃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a + 、 H + 、 HCO3 − B. Na + 、 Ca 2+ 、 CO3 2 −     C. K + 、 NO3 −、 H + D. H + 、 CI −、 OH − 13. 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无色气体放出,也可能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 ) A. CaCl2 KOH Na2CO3 B. Na2CO3 BaCl2 HCl C. K2CO3 HCl NaOH D. CuSO4 HNO3 NaCl 14. 25 ℃时,向 20.0ml 质量分数为 30% 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 的 pH 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d 点对应溶液的 pH: b > dB.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 30%C. 向 b 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D. d 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15.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 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由 b 点到 c 点的 pH 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K2SO4 和 H2SO4 16.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 ) A. Na2SO4 、NaCl、 KCl B. Na2CO3 、NaCl、 H2SO4C. CuSO4 、 NaCl 、 NaNO3 D. NaCl、 BaCl2 、 Na2SO4 17. 学习测定实验室里瓶 NaOH 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下列实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 A. 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 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第 3 页,共 13 页 C.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 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18.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用 Ba(OH)2 溶液除去 NaNO3 溶液中的 CuSO4B. 用 Na2CO3 溶液鉴别 NaOH 溶液和 CaCl2 溶液 C. 用稀 H2SO4 、 Fe2O3 和 NaOH 溶液制备 Fe(OH)3D. 用酚酞溶液检验 CaO 中是否含有 Ca(OH)2 19. 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作建筑材料 B 石灰石 CaO 氧化物 用作食品干燥剂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2CO3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A. A B. B C. C D. D 20.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B 除去 KCl 固体中的 K2CO3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 C 除去 CO2 中混有少量HCl气体 通入装有足量 NaOH 溶液的洗气瓶 D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 2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 该溶液中一定有 SO4 2 − A. A B. B C. C D. D 21. 关爱环境,生活将会更美好!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石首”的是 ( ) A. 在我市郊区南口镇建设绿色垃圾焚烧发电厂 B. 在我市调关镇建设无公害垃圾填埋场 C. 在全市农村定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22. 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NH4HCO3 B. (NH4)2HPO4 C. K2SO4 D. Ca(H2PO4)2 23. NH4NO3 是一种化学肥料,某 NH4NO3 溶液的 pH = 4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NH4NO3 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 NH4NO3 是一种复合肥料 C. 久施 NH4NO3 的土壤可能被酸化 D. 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4.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 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可用碘酒溶液 B. 鉴别 K2SO4 和 (NH4)2SO4 两种固体:加氯化钡溶液 C. 除去 CaCO3 固体中的少量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分离 Cu 和 CuSO4 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25. 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硫酸铵属于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B. 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C. 农药有毒,应禁止施用 D. 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二、填空题 26. 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 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_作用。 (2) 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 + 超滤层 + 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______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 (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 (3) 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 ( 有效成份为 K2CO3) 属于______肥。 (4) 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______ ( 填写 第 4 页,共 13 页 化学式 ) 。 (5) 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 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 燃, 300 ℃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Mg5(OH)2(CO3)4 5MgO + X + 4CO2 ↑,则 X 的化学 式是______;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_。 三、实验题 27.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 写出标号②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__ (2) 选择发生装置 C 和收集装置 F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________ (3) 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 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 提出问题 )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 查阅资料 )Na2SO4 溶液呈中性;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 2H2O = 2NaOH + H2 ↑ ) ( 猜想与假设 ) 猜想一: Na2SO4 猜想二: Na2SO4 和 NaOH 猜想三:_______ 猜想四: Na2SO4 、 CuSO4 和 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实验与验证 )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______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结论:猜想一成立 ( 拓展延伸 )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__ ( 填“能”或“不能” ) 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 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28. 盐酸 (HCl)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科学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产生,这是由于浓盐酸具有________性。 (2) 用盐酸按照上图的方式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如果胃部不适,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共 13 页 (1) 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 (2) 若使用装置 A 制取氧气,应______ ( 填改进措施 ) 后方可继续实验,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 某广口瓶上的标签已破损,只剩下“石灰”两个字,已知该样品未变质。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 该药品的成分,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瓶中的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并感知烧杯壁的温度 _______ 固体不是生石灰 取上述烧杯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固体不是熟石灰 取少量瓶中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装置 F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 中涉及化学方程式 为:_____ (4) 确定药品的成分后,兴趣小组选用了图中的______ ( 填序号 ) ,可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四、探究题 30. 某化学活动小组正在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取两种溶液于试管 A 和试管 B 中,分别向其中 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鉴别结束后同学们又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集中到同一个废液缸后进行了 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 1 所示: 【收集证据】小含同学通过试管 B 中产生的现象可知试管 B 中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______ ( 填名称 )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小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NaCl、NaOH 乙同学:NaCl、NaOH、 Na2CO3丙同学:NaCl、NaOH、 Ba(OH)2【表达交流 1】请帮助甲同学写出其猜想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认为选用足量的一种试剂______ ( 填化学式 ) 就能确定滤液中溶质的 成分。于是同学们取该试剂进行了实验,观察到滤液中有气泡冒出,最终确定了乙同学猜想正确。 【表达交流 2】在滴加上述所选试剂的过程中,图 2 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 填离子符号 ) 。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一般应 加入适当的适量的试剂,验证______就可以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五、计算题 31. 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 10g 稀硫 酸样品,将 5% 的 NaOH 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 NaOH 溶液的加入,溶液 pH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 (1)a 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 当 pH = 7 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 NaOH 质量为______g。 (3) 计算稀 H2SO4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 6 页,共 13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 同的现象。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 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 A.纯碱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鉴别, 故 A 错误;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H2SO4 、NaCl、NaOH 三种无色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 碱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紫色、蓝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 B 正确; C.硝酸银溶液与 H2SO4 、NaCl 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银白色沉淀、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 现象,不能鉴别,故 C 错误; D.稀盐酸与 H2SO4 、NaCl 均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能出现三种 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 D 错误。 故选 B。 2.【答案】D 【解析】略 3.【答案】B 【解析】解: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酸性增强,pH 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炉具清洁剂的 pH 比鸡蛋清的大,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苹果汁的酸性强,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苹果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喝苹果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 放,标签没有对准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 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 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 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 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 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 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 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 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 确。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 C2H5OH ,故选项推理错误。 D、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但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如 CO + CuO Cu + CO2 ,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 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6.【答案】D 第 7 页,共 13 页 【解析】解: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 CO3 2 −,也可能是活泼 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B、某溶液中加 BaCl2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 HNO3 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SO4 2 −,也可能是硝酸银 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混有 Cl −,先加稀盐酸除去 OH −,同时引入了氯离子,再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 淀产生,不能证明含有 Cl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 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钡能与硝酸银溶液、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 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氢氧化镁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 锰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B、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 成水和氧气,符合图示变化趋势,故选项正确。 C、 CaCO3 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最终碳酸钙完全反应, 最终固体的质量为 0,故选项错误。 D、Fe 丝中加入 CuSO4 溶液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CuSO4 = FeSO4 + Cu ,由反 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 56 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 64 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增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向一定质量的固体中加入某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 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可能会引入杂质氧气,同时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被点燃的,因为二氧化碳不 能支持燃烧,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 CuCl2 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能除去 CuCl2 ,故选项操作能达到实验目 的。 故选 D。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的性质,根据酸溶液中都含有 H + ,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如酸能与酸碱指 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等,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它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 A 不符合题 意; B.硫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其他酸不具有脱水性,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 D.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其它的酸也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属于酸的共同性质,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答案】B 第 8 页,共 13 页 【解析】解:A、 Ca(OH)2 能与过量的 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 的杂质碳酸钠 ( 过量的 )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硫酸铜粉末于水变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 正确。 C、氯化钾易溶于水, 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B。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 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 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 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 成沉淀、气体或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 H + 、 HCO3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 Ca 2+ 、 CO3 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 K + 、 NO3 −、 H + 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 H + 、 OH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3.【答案】B 【解析】解:A、 CaCl2 与 Na2CO3 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没有气体放出,故选项不符 合题意; B、HCl 和 Na2CO3 反应放出气体,若是碳酸钠过量, Na2CO3 和 BaCl2 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符 合题意; C、HCl 和 K2CO3 反应放出气体,不可能生成沉淀,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三者之间不反应,既无沉淀生成,又无气体放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注意 本题的条件: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无色气体放出,也可能有沉淀生成等。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 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题时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溶液的 pH 来比较; B.根据化学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 C.根据所示溶液中的酸碱性、指示剂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所示溶液 pH 来分析。 【解答】 A.由图可知,b 点所示溶液的 pH < 7 ,d 点所示溶液的 pH > 7 ,所以 b、d 点对应溶液的 pH: b < d ,故错 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NaOH + HCl = NaCl + H2O40 36.5由于题干中没有提及两种溶液的密度,所以无法确定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C.由图可知,b 点所示溶液的 pH < 7 ,溶液显酸性,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D.d 点所示溶液的 pH > 7 ,所示溶液的溶质既有酸碱中和生成的氯化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故正确。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 和反应。 A.根据 c 点时溶液的 pH 小于 7,进行分析; B.根据图象中各点 pH 的变化分析发生的反应; C.根据图象中 pH 值的变化是从大于 7 逐渐减小到小于 7,进行分析; 第 9 页,共 13 页 D.根据 a 点时溶液的 pH 大于 7,进行分析。 【解答】 A.c 点时溶液的 pH 小于 7,所示溶液呈酸性,故 A 错误; B.由 b 点到 c 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 B 正确; C.由图象可知,pH 值是开始时大于 7 逐渐减小到 7 然后小于 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 溶液,使 pH 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故 C 错误; D.a 点时溶液的 pH 大于 7,显碱性,含有的溶质是 K2SO4 和 KOH,故 D 错误。 故选 B。 16.【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且为无色,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 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解答】 A.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故符合题意; B. Na2CO3 和 H2SO4 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 CuSO4 的水溶液呈 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D. BaCl2 和 Na2SO4 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17.【答案】C 【解析】略 18.【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钡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得到 硝酸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能够 达到实验目的; D、滴加酚酞试液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 CaO 中是否含有 Ca(OH)2 , 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氢氧化钡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19.【答案】A 【解析】解: A.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 Ca(OH)2 ,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 故正确; B.CaO 是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生石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故错误; C.碳酸氢钠中含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盐,故错误; D.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 ( 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 ) 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是 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与铁粉反 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 K2CO3 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硫酸,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C、 CO2 和 HCl 气体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选项说法错误。 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有 SO4 2 −,也可能是硝酸银溶 液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 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第 10 页,共 13 页 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 入新的杂质。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 入新的杂质。 D、根据氯化钡能与硝酸银溶液、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 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1.【答案】D 【解析】解:A、在我市郊区南口镇建设绿色垃圾焚烧发电厂,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不 符合题意; B、在我市调关镇建设无公害垃圾填埋场,可以防止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C、在全市农村定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防治空气、水污染的措施判断即可。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 2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 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根据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 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 A. NH4HCO3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A 不符合题意; B. (NH4)2HPO4 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 B 符合题意; C. 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 C 不符合题意; D. Ca(H2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降低肥效, NH4NO3 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故选项说法正确; B. NH4NO3 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C. NH4NO3 溶液的 pH = 4 ,显酸性,久施 NH4NO3 的土壤可能被酸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某 NH4NO3 溶液的 pH = 4 ,显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4.【答案】A 【解析】解:A、滴加碘酒溶液,如果食品变蓝色,说明食品中含有淀粉,反之则不含有淀粉,该选项做 法正确; B、硫酸钾和硫酸铵都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做 法不正确; D、铜不溶于水,硫酸铜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铜和硫酸铜溶液,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A。 A、淀粉遇碘变蓝色; B、硫酸钾和硫酸铵都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D、铜不溶于水,硫酸铜易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25.【答案】C 【解析】解:A、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铵 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正确; 第 11 页,共 13 页 B、硝酸钾含有氮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 C、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农药,不是禁止施用,错误; D、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所以要合理使用,正确; 故选:C。 A、根据化肥的性质分析; B、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 C、根据农药的作用进行解答; D、根据农药的性质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化肥的作用、铵态氮肥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26.【答案】 (1) 乳化; (2) 吸附;混合物; (3) 钾; (4)Zn 和 Cu; (5)H2O ;阻燃剂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和各种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 的判断。 【解答】 (1) 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乳化; (2) 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 + 超滤层 + 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吸附作 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吸附;混合物; (3) 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 ( 有效成份为 K2CO3) 属于钾肥; 故答案为:钾; (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排在铜的前面、镁的后面,所以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不能 和硫酸镁溶液反应;又因为锌是过量的,所以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锌和铜; 故答案为:Zn 和 Cu; (5) 根据 Mg5(OH)2(CO3)4 5MgO + X + 4CO2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每个 X 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和 1 个氧原子,是水;因为碱式碳酸镁不可燃, 300 ℃即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作阻燃剂; 故答案为: H2O ;阻燃剂。 27.【答案】 (1) 长颈漏斗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BD (3) CuSO4 和 Na2SO4 ;四; 2NaOH + CuSO4 = Cu(OH)2 ↓ + Na2SO4  ;三;溶液不变色;不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依据反应原理结合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作答。 【解答】 (1) 由图示可知,标号②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 实验室制取 CO2 ,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A.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干燥管并与大理石 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干燥管,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 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 A 不符合题意; B.固体放在锥形瓶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故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 B 符合题 意; C.该装置将固体放于铜网上,铜网放入液体中,反应生成气体,将铜网拉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 C 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反放于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即使夹上弹簧夹液体也无法 压入长颈漏斗,故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 D 符合题意, 故填:BD; (3) 由另外三种猜想可知,猜想三为 CuSO4 和 Na2SO4 ,猜想四不合理,因为 CuSO4 和 NaOH 会发生反应生 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 CuSO4 = Cu(OH)2 ↓ + Na2SO4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溶液为无色,证明猜想三不成立,因为 CuSO4 溶液是蓝色的,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 变色,证明猜想二不成立,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由以上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28.【答案】 (1) 挥发 (2) 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 + HCl = NaCl + H2O (3) 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解析】 第 12 页,共 13 页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设计实验证明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课本 已有的知识。 【解答】 (1)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瓶口会出现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 了盐酸的小液滴; (2)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 + HCl = NaCl + H2O ;酚酞遇碱性 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 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 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 中性溶液中为紫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4) 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 29.【答案】 (1) 锥形瓶;分液漏斗; (2) 检验装置气密性; 2KClO3MnO2 Δ 2KCl + 3O2 ↑; (3) 烧杯壁不发热; Ca(OH)2 + CO2 = CaCO3 ↓ + H2O ; (4) ①②③④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和试剂的检验,涉及实验仪器的识别与使用、实验方案的评价、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等,难度一般。 【解答】 (1) 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a. 锥形瓶; b. 分液漏斗。 (2) 若使用装置 A 制取氧气,应检验装置气密性后方可继续实验,试管口没有棉花,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加热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MnO2 Δ 2KCl + 3O2 ↑。 (3) 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熟石灰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石灰 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二 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 ,根据以上分析,故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瓶中的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 水,并感知烧杯壁的温度 烧杯壁不发热 固体不是生石灰 取上述烧杯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滴加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固体不是熟石灰 取少量瓶中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装置 F 中的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F 中涉及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CO2 = CaCO3 ↓ + H2O (4) ①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可将液体排回烧杯,将固液分离,实现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符合题 意; ②关闭导管活塞试管内压强增大,可将液体排回长颈漏斗,将固液分离,实现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符 合题意; ③关闭止水夹 U 型管右边压强增大,可将固液分离,实现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符合题意; ④关闭止水夹管球形干燥管内压强增大,可将液体排回烧杯,将固液分离,实现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符合题意; 故填:①②③④。 30.【答案】氢氧化钡溶液 Na2CO3 + Ba(OH)2 = BaCO3 ↓ + 2NaOH 氯化钠不反应一定存在,氢氧化钠是 可溶于水的生成物一定存在,试管 A 中的碳酸钠和试管 B 中反应后剩余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 H2SO4 OH − 可能存在的溶质是否存在 【解析】解:【收集证据】 试管 B 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钠,试管 B 中的物质 是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Ba(OH)2 = BaCO3 ↓ + 2NaOH 。 故填:氢氧化钡溶液; Na2CO3 + Ba(OH)2 = BaCO3 ↓ + 2NaOH 。 【表达交流 1】 甲同学写出其猜想的理由:氯化钠不反应一定存在,氢氧化钠是可溶于水的生成物一定存在,试管 A 中的 碳酸钠和试管 B 中反应后剩余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 故填:氯化钠不反应一定存在,氢氧化钠是可溶于水的生成物一定存在,试管 A 中的碳酸钠和试管 B 中反 应后剩余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探究】 第 13 页,共 13 页 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认为选用足量的 H2SO4 就能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故填: H2SO4 。 【表达交流 2】 乙同学猜想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后和碳酸钠反应,因此氢氧根离子先消失,因此图 2 中①表示的是 OH −。 故填: OH −。 【归纳与总结】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一般应加入适当的适量的试 剂,验证可能存在的溶质是否存在就可以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故填:可能存在的溶质是否存在。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钠; 向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碳酸钠 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31.【答案】 (1)Na + 、 H + 、 SO4 2 − (2)0.8 (3)10g 稀硫酸样品含有 H2SO4 的质量为 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 y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80 98 142 0.8g x y 80 0.8g = 98 x = 142 y 解得: x = 0.98g y = 1.42g稀 H2SO4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0.98g 10g × 100% = 9.8% ; 答:稀 H2SO4 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9.8% ; (4)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42g 10g+16g × 100% ≈ 5.5% 。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5% 。 【解析】解: (1) 由图示可知,在 a 点时溶液的 pH 小于 7,说明加入的 NaOH 完全反应,有剩余的硫酸, 所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 Na + 、 H + 、 SO4 2 −; (2) 由图示可知,在溶液的 pH 等于 7,消耗的 NaOH 溶液的质量为 16g,溶质的质量为: 16g × 5% = 0.8g ; (3)10g 稀硫酸样品含有 H2SO4 的质量为 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 y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80 98 142 0.8g x y 80 0.8g = 98 x = 142 y 解得: x = 0.98g y = 1.42g稀 H2SO4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0.98g 10g × 100% = 9.8% ; (4)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42g 10g+16g × 100% ≈ 5.5% 。 故答案为: (1)Na + 、 H + 、 SO4 2 −; (2)0.8 ; (3) 稀 H2SO4 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9.8% ; (4)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5% 。 (1) 根据溶液的 pH、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2)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3) 根据稀 H2SO4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的方程式,由 NaOH 的质量求出稀 H2SO4 的溶质稀 H2SO4 的溶质质量 分数,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再求出稀 H2SO4 的溶质质量分数; (4) 根据上述数据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此题是一道结合图象的计算题,解题时找到 pH = 7 的恰好反应点,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解决是解 题的突破口。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