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义12 文言文阅读(练)-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讲义12 文言文阅读(练)-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ID:648921

大小:813568

页数:31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练基础——基础掌握 1.文言文阅读(13 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划线的词。(4 分)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四十而不惑 ③饭疏食饮水 【答案】①按时 ②替 ③迷惑,疑惑 ③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温故而知新。②切问而近思。 【答案】(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2)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来源:学|科|网 Z|X|X|K]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传”“习”之本是什么?(2 分) 【答案】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过失与失误,重视品德修养的完善,避免生活与学习之中的 缺漏与失误;忠、信。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深入理解。必须要考虑句子的意思,弄懂反省的内容,只有 这样才能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第二小题属于筛选概括题型,只要理解了文意,答案自然而出。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3 分) 【答案】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联系下文的内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内容,不能脱离 句子的语意范围来考虑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别人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点。学#科网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阅读《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 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如.其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是.非木杮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湮于.沙上 果得于.数里外 D.僧募金重.修 乃石性坚重. 【答案】 C(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 用字词多个义项,可直接判断,可用反选排除法。C 项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学%科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阅.十余岁 阅: 不亦颠.乎 颠: 【答案】阅:经过,过了。(1 分)颠:通“癫”,疯狂。(1 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 众服为确论。 【答案】(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2 分)(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比如“物理”古今异义, 要有古义解释,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 )(2 分) 【答案】 A(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到“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句子,理解后据此选择答案。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阅读《智子疑邻》。(8 分)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 分)源:学科网 ZXXK] 其邻人之父亦云. (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 【答案】(1)说 (2)丢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不筑,必将有盗。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答案】(1)(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2)这家人认为他 们的儿子聪明,却怀疑 盗贼是隔壁那个老人。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筑”“盗”“其”“甚” “智”,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说说宋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2 分) 【答案】天雨墙坏。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短文,根据故事中的起因直接引用原话作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文言文阅读(10 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 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 耶? (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星隐曜 C.未尝.识书具/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D.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答案】(3 分)C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翻译句子。(3 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答案】(3 分)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 就为止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本句要注意“受”是通假字和“天”与“人” 的关系。疑问的语气要译出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学&科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文章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而略写他成年后才思衰退的情形?(4 分) 【答案】(4 分)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说明方仲永“通悟”确实是“受之天”的,而其父“不使学” 的举动为他才能的衰竭埋下了祸根,突出他的最终不幸结局的确因为没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这样 就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成年后才能衰竭的情形是“不使学”的后果,无须多言。 【解析】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13 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 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用反选排除法,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 介词, 用/动词,认为;C 动词,了解、认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翻译“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 分) 【答案】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 【解析】 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孤”“以为”“益”,最 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学*科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4 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案】(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 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不是要求翻译句子。将句子放在文中去根据语境来理解,分析句子的语气,从表达人 物的内心情感来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 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 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B(正面)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 分) 【答案】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解析】 试题分析:回顾两文的内容,根据其表达的思想结合自己的学习来谈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6.阅读《口枝》(16 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 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 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 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来源:Z.Com]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字词。(4 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②满坐寂然 坐: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走: 【答案】(1)擅长。 (2)通座,座位。 (3)夹杂。 (4)跑 。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2 分) A.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 B.其夫呓语(其:她的。) C.既而儿醒,大啼(既而:不久,紧接着。)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虽 然。)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 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虽”在古文中大多用作“即使”,表示假 设,所以 D 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4 分)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案】①宾客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坐正了身子。②这时宾客们都神色大变,卷起衣袖,双腿发 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文章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6 分) 【答案】(1)描写了表演口技的人的表演情景;(2)描写了听众的表情;(3)描写了表演工具的简单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章,分析作者写作特点,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写了哪三方面内 容,注意,不是指情节,而是指作者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叙述。学@科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阅读《桃花源记》(13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悉如外人 ( ) ②便要还家(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④寻向所志.( ) 【答案】(4 分) (1)全部、完全。(2)通“邀”,邀请。(3)与世隔绝之地。(4)标记。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要”“绝境”“志”是古今异义字中,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4 分) (1)(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 竹林这类的东西。(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每 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 “黄发垂髫”中“黄发”指 ;“垂髻”指 。(3 分) 【答案】(3 分) 豁然开朗;老人,小孩。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文段中找到与之意义相关的内容,用一成语来概括。“黄发垂髫”是借代 用法,用装束借代某种身份的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 分) 【答案】(4 分)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课堂老师的讲解,结合作者生活的背景来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学.科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8.阅读《陋室铭》(6 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往来无白丁..( ) ②无丝竹..之乱耳( ) 【答案】答案示例:①平民②音乐 共 2 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案】答案示例: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帘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山东省德州市 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 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子中 “上”, “入”的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2 分) 【答案】答案:何陋之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山东省德州市 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古诗文阅读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 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方法:今安在属于,宾语前置。故,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其中“之”字作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用作连接,起加强反问的语气作用。可省略,如“何陋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阅读下面文言文。(15 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略无阙.处(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③素湍.绿潭( ) ④属.引凄异( ) 【答案】(1)“阙”通“缺”(缺口或断开) (2)飞奔的马(奔马) (3)急流(急流的水) (4)连接(连 续)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 (1)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 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 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第一句翻译时要注意“襄”“沿”的解 释;第二句翻译时注意“良”的解释。学科#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 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答案】C(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 【解析】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4 分) 【答案】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 壮观景色,令我神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只要先确定季节,然后结合课文的内容说明理由, 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这样的题其实学生自由发挥得空间比较大,可选择自己最容易写好季节来 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来源:Z.Com]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1)本文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 家。(1 分) 【答案】张岱 文学 (共 1 分,每空 0.5 分)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是日更定矣( ) ②余拏一小舟 ( ) ③拥毳衣..炉火( )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答案】①“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或“指初更以后”;或“晚上八点左右” ②今作“拿”,牵 引;或“牵引” ③一种毛制的衣服 ④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或“酒杯”(共 2 分,每 小题 0.5 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 分) 【答案】 围绕“看雪的背景;雪大;雪下得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寂静(静谧;幽寂;肃杀)”回答。 (共 2 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可有翻译的方法梳理句子的文字,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句子所表现的景物、环境的特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 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2 分) 【答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或“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共 2 分,答出一句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一句,从文中找到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摘引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学科%网 (5)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 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3 分) 【答案】第一问围绕“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于亭中铺毡饮酒赏雪” 回答。第二问围绕“侧面描写(侧面)”回答。(共 3 分,第一问 2 分,作者和金陵人“痴”的表现 各 1 分;第二问 1 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练能力——综合运用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共 11 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 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 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 反驳。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 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答案】(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 分;“秋"译对 1 分。共 2 分)(2)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 分;“隆”译对 1 分。 共 2 分)(共 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此、诚、秋、愿、亲、信、则、隆”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 A.遗 B.喻 C.远 D.悉 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 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 分) 【答案】亲贤臣远小人,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 【解析】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 分) 【答案】诸葛亮:直言进谏。(1 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 【解析】 试题分析:从内容、思想感情、句子的句式、手法等方面着手。从文章内容来看,同样是劝谏君主,但诸 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却不一样。诸葛亮喜欢用直言进谏的方式,而魏郑公喜欢运用比喻,委婉劝 谏。考生在分析时可以适当根据材料的事例来分析,答案则会更全面。学科&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阅读文言文。(15 分)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 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 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 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 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 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 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颜率: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分) ①周君患之( ) ②发师救周( ) ③颜率复诣.齐( ) ④子之数.来者( ) 【答案】(1)以……为患(担忧)(2)军队(3)到(4)屡次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子之.数来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 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A:助词/ 代词;C:于是就/竟然;D:表顺承/表转折;B 中二者都是“介词,向、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①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答案】①我究竟从那条路,才能让九鼎到达齐国呢?②第一次击鼓,士兵鼓足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 兵的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衰竭了。③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并不相 同。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 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 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 分) 【答案】示例:颜率是聪明的,但他玩的是诡计,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而颜率是建立在诱惑欺骗基础之上, 所以,他只能救得一时,并不是长远之计;示例:颜率是睿智的,兵不厌诈,颜率用自己的智慧和口 才,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护了国家的利益。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 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 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 原文情感相悖。这里正反观点都可以,只要理由出示合理即可。学科*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阅读下面文言文 王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 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 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爨(cuàn): 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⑴有客与罴食.瓜 食: ⑵及.瓜皮落地 及: 【答案】(1)吃 (2)等得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译文: 【答案】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嫌”1 分,句意准确完整 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侵肤”“意”“ 嫌”,最 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 分) 【答案】示例一:我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 示 例二: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 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观点明确 1 分,结合原文阐明理由 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读懂短文内容,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并用文中所述内容作根据对人物作一评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4.阅读下面文字。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 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 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 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 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 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 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 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①长跪而谢.之 ②寡人谕.矣 ③亲尝教以兵.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答案】①道歉 ②明白,懂得 ③兵法 ④牵累 评分:每小题 1 分。[来源:Z_xx_k.Com]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答案】(2 分)C 【解析】 试题分析: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 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此处 C:从 /在;A 都为“助词,主谓之间没有意义”;B 中二者都是“曾经”;D 中二者都是“如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学科@网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答案】(4 分)答案:①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评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2 分) 【答案】(2 分)答案: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评分:每个人物 1 分,答出 1 点得 0.5 分,答出两点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 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 ——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这 里侧重点不同,唐雎侧重“勇”; 郑同侧重“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 分) 【答案】(3 分)答案: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评分:答对一个人物得 2 分,全部答出得 3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10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桃花源记》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 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 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 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悠 然 自 得 , 毛 羽 鳞 鬣 之 间 皆 有 喜 气 。 始 知 郊 田 之 外 未 始 无 春 , 而 城 居 者 未 之 知 也 。 ——节选《满井游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忘路之.远近 聂政之.刺韩傀也 B.屋舍俨然.。 吴广以为然. C.于.是冰皮始解 于.是鴟得腐鼠 D.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为.何若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 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用反选排除法,A 之:的;无意义。B 然:…… 的样子; 这样。D 为:被;是。故选 C,“于”都为“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一致的是( )(2 分) A.欲穷.其林 泉而茗.者 B.渔人甚异.之。 作则飞.沙走砾 C.复前.行 红装而蹇.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案】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互 相通达,各家各户鸡鸣犬吠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尤其要注意古今异义的字 词,如“俨然”“交通”。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学科.网 (4)下列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选文 【甲】通过渔人的所见飘荡、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展示了桃 花源生活的风貌,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B.选文【乙】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的描写,有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勾勒 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 C.选文【乙】的作者写初春景 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 鬣寸许。”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 D.【甲】【乙】两文都属于游记,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 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 【答案】D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6.阅读下面文言文。(10 分) 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 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 危日:“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 日:“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 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④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 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 诬陷。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④僦(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2 分) ①及狱.决罪定 ②非私.臣而然也 【答案】 狱:案件 私:偏袒,偏爱 【解析】 试题分析: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狱.”的 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1)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 (2)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答案】(1)有一个向卫君讲孔子坏话的人。 (2)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的原因。 【解析】 试题分析: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 1 句中“恶”字,并注意语序。2 句中所以:…… 的原因,德:感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3 分) 【答案】(1)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 (2)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 (3)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解析】 试题分析:能够把握全文大意,注意关键词。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学#科网 (4)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 分) 【答案】 (1)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 (2)对被惩处者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阅读下面文言文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 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 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任用/行为 B.子,你 C.诸侯国,国家/ 国都 D.听说/出名。对此类型考题,平实备考时应注意总结积累,将常见的文言虚词归类整理,并有 实际例句,记得多了也就不难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要按意义为单位来划分。这句话的意思是:“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 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要用 1—3 条线来划分。学%科网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 分) 答: 【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 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 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8.阅读下面文言文。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 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 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詹何对.曰 对: 故本.在身 本: 【答案】回答 根本,基础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 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两个字词皆是多义词,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答案】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来源:Z,xx,k.Com] (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答案】修养自身是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疏通文字,了解内容,然后概括文中詹何的话“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 乱而国治者也”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含义即可。注意,不是翻译这句话,是表达对此句含义的 理解。学%科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9.阅读下面文言文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 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 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 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 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 雄]人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①奉继母益至( ) ②一出其力( ) ③鲜能过也( ) ④遂与之异( ) 【答案】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 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虚词“之” 的用法;实词“鲜”一词多义现象。学&科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答案】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4 分) 【答案】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 词联系文章作答)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 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0.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14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 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 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 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 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答案】A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D 选项中, 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答案】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解析】 试题分析: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答案】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②因此我从早到晚孜 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 述)。(2 分) 【答案】【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解析】 试题分析:多读文章,掌握文意,甲文都围绕“纳谏”战胜于朝廷。乙文从“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 则枝叶茂荣。”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以民为本”。学*科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