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义12 文言文阅读(测)-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讲义12 文言文阅读(测)-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ID:648906

大小:725504

页数:36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一、【2018 届广东省九年级上 12 月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斯是陋室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急湍甚箭 D.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文章第二段在列举了路人和乞丐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后,还列举了什么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案】6.C7.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 ②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8.列举了“不辩礼仪”而“受万钟之禄”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见利忘义)的道理,更加充分地证明了文章“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解析】 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 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A.取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B.指示代词,这个/判断动词。C.比得上。D.祸患、灾难/担心。 故选 C。学*科网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 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中要注意“于”、“是”“乡”“为”等的含义。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 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 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 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 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 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 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 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 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 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 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 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 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 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二、【2018 届河南省九年级上期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 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 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 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 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 操劳国事。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B.必先苦.其心志 苦:痛苦 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色:脸色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一)的论证思路。 17.语段(一)和语段(二)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4.B15.(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 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6.语段(一)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 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17.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语段(一)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 语段(二)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异:语段(一)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 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语段(二)没有涉及外因。 【解析】(一)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二)选自:《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年代:唐 语段(一)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 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 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 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 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学@科网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 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 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语段(二)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 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从不敢放 纵自己的欲求。我常常思考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的贪欲才酿成灾祸。如果一 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 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 哪些政策是失败的,帝王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 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 不用心操劳国事了。”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 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拂:通“弼”,辅佐。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 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 表述即可。语段(一)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 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学.科网 三、【2018 届湖南市涟源市九年级 12 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居/天下之广居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D.不义/且富与贵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B.富贵不能淫.(使昏乱) C.策之不以.其道(按照)D.所恶有甚于.死者(对)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明确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强调了 伯乐的重要。 B.选文第②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和“食不饱”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 因。 C.选文第③段运用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愚昧无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勾画出了食马者不识马却自以 为是的可笑丑态,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和不满。 D.选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以马喻人,托物寓意,多角度的反复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选文发泄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意? 【答案】10.A11.D12.B 13.(1)千里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喂马的人却不知道是千里马。(2)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是 真的不识好马啊! 14.发泄了作者落寞不遇的怨愤,还起到了为所有怀才不遇之士鸣不平的作用,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 “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现实。 【解析】选自《韩愈文选》 作者:韩愈 年代:唐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 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 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 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 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 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 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从、绝”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D.于:介词, 比。 1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正确答案。B.“食不饱”是导致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 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 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现 实。学科#网 四、【2018 届湖北省潜江市十校联盟九年级上期中】文言文阅读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 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 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 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 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ǔ):搅乱,扰乱。④ 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ǎn):不要辱没。 忝,辱。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自不好学 即:就是 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B.然今遣汝者 遣:打发 以大易小,甚善 易:交换 C.不然,则徒劳费 然: 这样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 D.不欲昼夜督责 督:督促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秋天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愚以为宫中之事 9.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2)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答案】7.D8.B9.C 10.(1)先帝在世的时候,经常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哀叹痛惜遗憾的。(2) 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 【解析】 7.试题分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秋:关键时刻。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 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 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 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 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0.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痛恨”“汝”“力” 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未尝不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 意通顺。 五、【2018 届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 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 影反照,室始洞然。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 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注释】项脊轩:书斋名。漉:漏下。雨泽:雨水当:挡住。象笏:象牙手板。古代官员执此以记事。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顾.视(__________) (2)比.去(_______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9.请写出项脊轩的环境特点。并谈谈从一直在此读书的作者身上你感受到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7.(1).回头,回头看,转过头看,看,视。 (2).及,等到。 8.我们家人读书很久没有取得成效了,孩子你的成功,便可以等待了! 9.围绕“破旧、潮湿、简陋、阴暗”等方面回答,答出一点即可。精神品质围绕“勤奋刻苦、不畏艰难、 不在意物质条件简陋、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等方面回答,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选自《项脊轩志》 作者:归有光 年代:明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吾(我)、效(取得成效),、待(等待)”几个词是 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学科%网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译文的基本方法“增、删、调、换、留”来翻译,做 到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个别句子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参考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 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 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二、模考典测——拾级而上 一、【18 届江苏南京溧水初三第一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人张东谷① 【明】 张岱 余家自太仆公称豪饮,后竟失传。余父余叔不能饮一蠡壳②,食糟茄③,面即发赪④。家常宴会,但留心 烹饪,庖厨之精,遂甲江左。一簋⑤进,兄弟争啖之立尽,饱即自去,终席未尝举杯。有客在不待客辞亦即 自去。 山人张东谷,酒徒也,每悒悒不自得。一日起谓家君曰:“尔兄弟奇矣!肉只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 酒只是不吃,不知会吃不会吃。”二语颇韵,有晋人风味。而近有伧父⑥载之《舌华录》,曰:“张氏兄弟赋性 奇哉!肉不论美恶,只是吃;酒不论美恶,只是不吃。”字字板实,一去千里,世上真不少点金成铁手也。 东谷善滑稽⑦,贫无立锥,与恶少讼⑧,指东谷为万金豪富,东谷忙忙走诉大父⑧曰:“绍兴人可恶,对 半说谎,便说我是万金豪富!”大父⑨常举以为笑。 【注释】①选自《陶庵梦忆》。 ②蠡壳 lí ké:贝类的壳。 ③糟茄:米酒。 ④赪 chēng:红色。 ⑤一簋 guǐ,一盘菜。 ⑥伧父:泛指粗俗﹑鄙贱之人。 ⑦滑稽:开玩笑。 ⑧讼:打官司。 ⑨大父:祖父。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但留心烹饪(____) (2)一日起谓家君曰(____) (3)东谷善滑稽(____) (4)东谷忙忙走诉大父曰(____)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分两处) 有 客 在 不 待 客 辞 亦 即 自 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饱即自去,终席未尝举杯。 11.晋人具有放达的风度。文中张东谷的哪些行为体现了这一风度?为突出这种风度,作者采用了什 么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8.(1)只是 (2)对……说 (3)擅长 (4)奔跑 9.有客在/不待客辞/亦即自去 10.(兄弟俩)吃饱了就离开,到酒席结束也未曾端起酒杯。 11.张东谷生性好酒,善滑稽,表现了其放达的风度。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将自己父亲、叔叔只 吃饭不喝酒和张东谷好酒对比,突出了张东谷放达的风度。 【解析】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年代:明 参考译文: 我们家自从太仆公起号称豪饮,后竟失传。我父我叔一螺壳的酒也喝不下去,喝一点米酒也要面红, 家中经常举行宴会,只是留心烹饪,因为庖厨之精湛,于是在当地称甲。食物一旦上桌子,兄弟争吃之很 快就完了,吃饱了就离开,到酒席结束也未曾端起酒杯。如果有客人在,不等客人告辞,也即自己先离去。 山人张东谷,是个酒徒,他每次都对兄弟俩不喝酒这件事很是郁闷不满。一天,起来对家父说:“你兄 弟俩真是奇怪呀!是肉就只管吃,不管好吃不好吃;是酒就只是不喝,也不知道你俩会喝不会喝。”这二句 话很有些意韵,具有晋朝人的风格味道。而最近有一位伧父把这句话写进了《舌华录》,说:“张氏兄弟赋 性奇哉!肉不论美恶,只是吃;酒不论美恶,只是不吃。”字字板实,一传千里,世上真不少点金成铁的写 手呀。 张东谷擅长开玩笑,贫穷得无立锥之地,一次与恶少打官司,对方指称张东谷是万金豪富,张东谷急 忙奔跑着去告诉我祖父说:“绍兴人真可恶,话有一半是谎言,竟说我是万金豪富!”我祖父常常举这件事作 为笑话。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 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 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但(只是)、谓(对……说)、走(跑)”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 的意思。 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 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 停顿。根据句意“如果有客人在,不等客人告辞,也即自己先离去”来划分即可。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 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 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去”,离开;“终”,结束;“尝”,曾经。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学科&网 二、【18 届上海市青浦区初三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是田园诗人陶渊明。 B.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来叙写故事。 C.“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成语源于本文。 D.本文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的虚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从作者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B 5.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1)环境方面(优美) (2)物质方面(富足) (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民风淳朴) (4)社会安定(能避乱,无战乱)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 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 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 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 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 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 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 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 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 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 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 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 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即可。B.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来叙写故事,故“以作者的 行踪为线索来叙写故事”的说法不正确。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 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 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 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 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学科*网 三、【18 届山东济南高新区九年级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祸患,灾难 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学而.不思则罔 B.行道之.人弗受 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山峦为.晴雪所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安陵君其.许寡人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善用比喻说理,分别用“鱼”和“熊掌”喻“生”和“义”。 B.孟子在文中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更好地阐述文章的观点。 C.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从反面论证了“本心”赋予了人极大力量。 D.本文运用了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答案】6.C7.B8.C 【解析】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 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 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 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 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 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 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 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 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学科@网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 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 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 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 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 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 项解释有 误,加:益处。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 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 项理解分析错误,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 论证了中心论点。 四、【18 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下列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彼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 以.伤先帝之明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B.闻 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C.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记》) D.故 故.五月渡泸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9.选出加点字词用法不同的项( ) A.先帝不以臣卑鄙..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10.文中诸葛亮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8.D9.C 10.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告诫刘禅创业的艰辛,谨记先帝遗愿兴复汉室。 【解析】译文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 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反而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 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正赶上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 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担 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并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 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 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五、【18 届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他是我国________(历史时期)时代的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_) (2)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 (3)征于色.(________) (4)国恒.亡(________) 4.在作者列举的六个人中,舜的身份与其他五个人有什么不同? 5.在作者看来,对那些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经受磨难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6.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2.(1)孟子(孟轲) (2)战国 3.(1)筑墙 (2)狱官(士官,狱吏) (3)面色 (4)常 4.舜是传说中的帝王(五帝之一),其他五个人是历史上的大臣。 5.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或:“使他们的内心受到惊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其原本不具备的能 力。”) 6.示例:(1)无论是一个人,一个集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未 雨绸缪。(2)要成就非凡的业绩,就要有不畏艰难的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3)对于有志向的人来 说,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4)遭遇忧患之事不必畏惧,身处安乐之中倒要心存警惕。 【解析】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 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 并被起用。学科.网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 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 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士”在这 里是名词,“狱官”的意思。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涉及到文章的基本事件、人物的个性特征、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舜是尧的继承人,傅说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胶鬲辅佐周武王,管夷吾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孙叔敖被任命 为令尹,百里奚被任命为大夫。由此可知,舜是传说中的帝王,其他五个是大臣。 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A 项有误,本文没有介绍端午节悬挂菖蒲习俗的由 来。 三、中考典测——实战演练 一、【2017 年中考广东卷】(9 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 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 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 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 分) 【答案】 (1)A (2)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 4 条以上“/”的,给 0 分;其他情况,对 1 处给 1 分。) (3)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每对 1 处给 1 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分析。A:都指:这个时候。B:面具/当面 C:一致/迅疾 D:推崇/还。故选: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言文的理解,结合最后一句话:“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 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 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 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 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 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二、【2017 届中考广西贺州卷】文言文阅读(13 分,10-12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 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 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 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 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 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普少习.吏事 习:熟悉 B.家人发.箧视之 发:发现 C.每归私第. 第:府第,大的住宅 D.讶.其文 讶:感到惊奇 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卒用其.人 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来源:学科网】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D.以.语使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12.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 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B.【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 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 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为己任。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14.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3 分) 【答案】 10.B11.C12.D 13.(1)(赵普)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整天在读。(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 知道。 14.事例: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囊萤苦读 孔子韦编三绝 感受:可围绕“刻苦读书”“专心勤奋”说出自己的感受,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 【解析】 10.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 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如本题中 B 项“发”为古今异义,打开,“家人发 箧视之”意思是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所以 B 项解释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分析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D“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表述错误,【乙文】的中心是:苦读成才、勤奋 刻苦。所以选 D。学#科网 【考点定位】: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1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 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阖户”“启箧”“竟”“厩”“初”,别忘 了补出人物。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根据所读所记,按要求举一刻苦读书之例,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 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 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 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 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 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 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 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 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三、【2017 年中考黑龙江牡丹江卷】(13 分)阅读《张溥与“七录斋”》,回答下列各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 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 起草,对客挥毫,俄项..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 注释:①斋:书房。②钞:同“抄”,抄写。③一过:一遍。④管:笔管。⑤索:讨取,要。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①日沃汤.数次: ②俄顷..立就: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 (3)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 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 (4)张溥给自己书房起名为“七录”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①热水②一会儿 (2)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 (3)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 (4)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5)示例:张溥是一个学习勤奋刻苦,写诗作文才思敏捷,名高一时的人。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 思。①句意为:每天要在热水里泡好几次。汤:热水。②句意为:一会儿就写好了。俄顷:一会儿。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该句重点词语有:嗜:爱好。钞:抄写。句意为: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 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学%科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晓文意,然后找出文中能体现“七录”的文字。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人物言行来分析。反复抄书体现学习勤奋刻苦;写诗文不打草稿,说 明他才思敏捷。据此总结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明朝人张溥,名气轰动一时,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 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 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 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 第(2)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 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 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2017 年中考重庆 B 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来源:学_科_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翻译下面句子。【来源:Z。Com】 你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4)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①跑;②等待;③热水;④(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2)①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②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3)博览群书、尊师好学、乐以忘忧(以上三个都可以)。 (4)我们既要看到大众娱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作为一种新 型的娱乐形式,电脑游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有更好的放松减压效果。但过度 参与,会形成依赖甚至成瘾,有些不良内容还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因此玩电脑游戏应有节制,要健康 娱乐。 感受最深: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 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 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 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 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 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乐以忘忧) 我们既要看到大众娱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作为一种新 型的娱乐形式,电脑游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有更好的放松减压效果。但过度 参与,会形成依赖甚至成瘾,有些不良内容还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因此玩电脑游戏应有节制,要健康 娱乐。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 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走:跑;②句意为:等到他高兴 时,就又向他请教。俟:等待;③句意为: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热水;④句意为:左边佩戴着刀,右 边备有香囊。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学&科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重点 词语有:“填”,充满;“辞色”,言辞和脸色。句意为: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 委婉。②句重点词语有:“以”,因为;“若”,如。句意为: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 的享受不如人家。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 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 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 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 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 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 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 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 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 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 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五、【2017 届中考贵州黔南卷】阅读《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 16~19 题。(13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解释下列加点字(4 分)。 ①蹴.尔而与之( )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③而后作.( ) ④劳.其筋骨( ) 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8.翻译句子。(4 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甲乙两则文段都运用 的论证方法,甲文论证出 的观点,乙文论证出 的观点。(3 分) 【答案】 16.(4 分) ①用脚踢 ②“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③奋起,指有所作为 ④使……劳累 17.(2 分)A 18.(4 分) (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贤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部 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学*科网 19.(3 分)对比论证(1 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分)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句读划分。可以先把句子翻译,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句读划 分。注意不要出现“破句”。同时可利用虚词来帮助划分句读。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是、已、谓、本心”几个词是赋分点;(2) 句中的“人、拂士、出、敌国、者、恒”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来源:学.科.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六、【2017 年中考河南卷】(10 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 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 事。转 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 州刺史,在道,再贬 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 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 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 遇放逐。⑤涉 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答案】 (1)D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 而看不见。 (3)文章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写:水尤清冽,突 出水清;又采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从谭中鱼、阳光、影子这些方面描写了潭水清的特点。 (4)作者心境孤寂,再加上环境清幽,故倍感凄凉。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 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 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蛇,像蛇。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写水的清澈集中在 第一 段,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只要读懂文章不难回答。学@科网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本题中学生理解到作者写 作文章的背景和在文中是通过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一)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 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 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 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 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 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 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 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 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二)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 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 王叔 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 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 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 感动凄侧哀婉。 七、【2017 年中考湖南省衡阳卷】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后面小题。(10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从.流飘荡 ②鸢飞戾.天者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 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D.风烟俱.净 湖中人鸟声俱.绝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 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 态度。 【答案】 (1)①随着;②至。 (2)D (3)①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 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鄙弃功名利禄,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 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戾.”字的释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A:依靠/背着 B:独一无二/停止 C:笔直地/直接 D: 都 故选 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的意思是“像鸢鸟一样极 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 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 世退隐的高洁之趣。学.科网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八、【2017 届中考山东济南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来源:学科网】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答案】6.A7.C8.D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 连词,如果;C.介词,因为/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学科#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九、【2017 中考乌鲁木齐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 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山峦为.晴雪所洗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第Ⅱ卷(共 115 分) 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 12.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 分) 答: 【答案】 10.B 11.(6 分) (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 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2[来源:Z.Com] 分) (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4 分) 12.(4 分) 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可根据文章结尾句的议论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十、【2017 年中考四川眉山卷】(6 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 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邑人奇之 / 稍稍 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 B.邑人奇之稍稍 / 宾客其父或以 / 钱币乞之 C.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 /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邑人 / 奇之稍稍宾客 /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属于)耕 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 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 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未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示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 B.“不使学”是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亲的愚昧无知。 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 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泯然众人矣。 【答案】 (1)A (2)B (3)C (4)①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意思);②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完 全如同常人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 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 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节奏即可。学科%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 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的理解。B 项“文理”意思是文采和道理 。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