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义15 说明文阅读(测)-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讲义15 说明文阅读(测)-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ID:648895

大小:1413632

页数:45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一、【2018 届甘肃省靖远县九年级上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 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 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 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 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 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 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 心跳等生命体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 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 分钟才跳 1 次, 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 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 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 80 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 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 多岁,后者却只有 3.4 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 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 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 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 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 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 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 (选自《博物》总第 146 期,有删减) 8.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朗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10.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11.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答案】8.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来源:Z*xx*k.Com] 9.生命体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10.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普通箱龟冬眠时的实际情况。“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1.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12.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 性很高。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人们向往冬 眠,从而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惊天奥秘。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学#科网 (2)试题分析: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要仔细阅读第②段,找到关键性的信息。冬眠动物与睡觉的 本质区别可从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及新陈代谢速率角度来谈。此题比较容易,答案就在问题处。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 摹状貌、作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 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 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④⑤两段,特别是第④段,梳理脉络,提取要点, 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可从冬眠可以提高寿命,那么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冬眠,从而能大大提高人类的寿命: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学%科网 二、【2018 届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九年级上七校联盟 12 月考】 团雾——高速公路上的杀手 2013 年 6 月 4 日 6 时许,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 833-841 千米路段,东西两侧车道突发 16 起交通事 故,共造成 56 车相撞,致 14 人死亡。 有关人员在分析上述事故的发生原因时发现,造成这些严重交通事故的杀手就是团雾。 从气象学意义上讲,团雾的本质也是雾。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 局部范围内,那些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就是团雾,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是清晨 6-8 时,较容易出现团雾。团雾的形成,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其易出现的地域一般为地势低洼、空 气湿度大的地区。另外,雨后山区的高速公路地段也较易出现团雾。 与普通的雾相比,团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团雾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 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似的,四顾朦胧,团雾以外,视线良好;第二,团雾内能见度很低,一般只 有 10-20 米;第三,团雾覆盖范固呈分段形态,有的地方雾很少,有的地方雾很浓;第四,团雾的覆盖面积 大小不一,大的团雾覆盖区域长约 5000 米,小的团雾覆盖区域长度仅有 1000 米。 团雾因其飘浮不定和能见度低的特点,而被称为“高速公路杀手”。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 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团雾的危害之所以这样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团雾的特性造成了其在高速公路上多发。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现身,就是在天气状况良好 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内出现。 其次,驾驶员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不佳,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明适应指的是,人 们从暗处走到明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人眼需要 1 分钟能完成明暗适应性的转换。 暗适应就是由明到暗,人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比明适应慢得多。一般情况下,人眼 需要 15 分钟才能恢复一半的视觉感受性,大概 40 分钟才能完全恢复。因此驾驶人由明朗路段一下子进入 团雾路段时,周围环境的能见度大幅降低,人眼不能迅速适应,视力无法得到及时恢复,由此造成反应滞 后,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再次,人类的知觉会因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错觉,使得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当车辆在高速公路 上由明朗路段驶入团雾路段时,虽然驾驶员会本能地采取制动措施以降低车速,但往往会因为知觉错觉, 低估进入团雾路段的车速。这就非常容易使前后车发生追尾。 最后,人类的反应特性也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接收到 各种各样的交通刺激信号,并对其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信号做出反应。选择反应时间的长短,与刺激信号的 辨别难度有关,辨别难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当车辆驶入团雾区后,四周白茫茫一片,降低了车辆给驾 驶人的刺激强度,增大了驾驶员的辨别难度,使得他们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把车辆辨别出来,也就是使驾 驶人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延长了车辆的制动非安全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增。 此外,还要考虑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与团雾区能见度低的负面效果相互叠加, 这也是造成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那么,面对团雾,我们该怎么办? 公安部交管局的专家提醒大家,驾车出行前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注意沿途天气预报。一般来讲,当 低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团雾更容易出现,尤其是雨后一两天,如果天气晴好,就比较容易在清晨出 现团雾。 同时,驾驶员行经团雾多发路段需加倍注意,如遇突发团雾,应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减速行驶。 (选自《百科知识》2015 年第 1 期,有改动)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4.选文第④段中面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5.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团雾的形成—般受空气湿度、风力、昼夜温差等方面条件影响。 B.和普通的雾相比,团雾能见度更低,势力范围较小,覆盖范围呈分段形态。 C.与人眼的暗适应特性相比,明适应特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更大。 D.途经团雾多发路段,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如遇突发团雾,要尽可能减速慢行。 【答案】23.团雾的形成条件、特点、危害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4.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而突出地说明了团雾势力范围小的特点。25.C 【解析】 23.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根据文章标题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即说明文主要说明的事物, 可根据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的频率来判断。根据各段首句的提示内容来概括。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4.试题分析:说明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 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5.试题分析:“说明对象”即说明文主要说明的事物,可根据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的频率来判断,可在标 题和开头文段中搜寻。(团雾)“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是打比方;(团雾)“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是作比较。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学&科网 26.试题分析:本题要从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方面来考虑。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都是指修饰限 定性词语在说明表达上的作用。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从有无“往往”此词语语意的 变化来分析其表达作用,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三、【2018 届湖南市涟源市九年级 12 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玻璃之王 刘霞 ①1959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 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 100 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 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 “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 ②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 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 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 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③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 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 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 1 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 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 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 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 1538℃,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 1200℃以下;第二,液 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 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④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 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 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 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 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17.选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玻璃之王——金属玻璃”的?请说明理由。 18.阅读选文第③段和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17.逻辑顺序。选文由介绍金属玻璃的诞生史,到介绍金属玻璃的形成原理与制造关键,最 后介绍金属玻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8.(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突出了合金熔点远低于纯金属的特点。 (2)不能删去。“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说明金属玻璃在将来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 选材料只是一种估计或推测,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不能删去。“可能”是也许的意思, 若删去该词,就说明金属玻璃在将来一定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与原意不符,该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8.(1)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 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画线句子将“纯铁的熔点”与“铁硅硼合金的熔点”进行比较,所以本 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突出了合金熔点远低于纯金属的特点。 四、【2018 届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 10 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 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 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人类 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 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 但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 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 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 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 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 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 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 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 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 2015 年《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 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上 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 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 【链接二】“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 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 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 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 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 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节选自美国打桩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 【链接三】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 影响。”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 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 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 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四】功能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 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 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 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 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 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 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 (摘自网络,有删除) 1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B.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 C.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 D.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 12.【链接四】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 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答案】11.B12.我赞同这种观点。数字阅读让人们缺少阅读的耐心,不断地扫视、搜寻感兴趣的关 键词,寻找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刺激性,阅读具有跳跃性。而深入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 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每个人的刻 苦练习。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需要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需要进行深阅读,只有深入阅读 才能静下心来有耐心地深入思考,投入自己的情感。而跳跃性的阅读是谈不上深入和逻辑的。若深入阅读 消失,势必会影响人类阅读此类作品的积极性,阅读群的消失,也势必会影响这类需要深入阅读文学类型 的传承。 【解析】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在做答时,既要概括一下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原 文,指出材料与选文内容的联系,最为关键的是,把语段中的关键点理解出来。观点要明确,根据要真实有 效。学*科网 五、【2018 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中】 1℃要值多少钱 ①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 1.5 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 ②人们在日 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 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 1℃, 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息息相关。 ③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 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 1℃, 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 1℃,全球产值就减少 70 亿美元。 ④气温变化 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 1℃,就会减少一 周(7 天)的生长季。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 20 世纪 70 年代平均气温下降 1℃时,玉米在全 球 60%的地区增加收成 2100 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欠收,损失约 22 亿美元;水稻在 65%的地区损失 9.56 亿美元…… ⑤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 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气温上升 1℃时,中国华 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 10℃,故积温变化为 365℃,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 122℃ 的积温变化。据测试,气温变化 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 10%, 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 1℃,粮食产量均会出现增产或减产 10%的情况。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 200 亿至 300 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 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⑥经济学家发现,酷夏可激发人们的消费热。若夏季平均气温偏高 1℃,则 35℃以上的高温天数就会 飙升,空调、电风扇、纸扇、冷饮、啤酒等销售量就会成倍增多,商家个个无不拍手称快。 ⑦德国刑侦专家研究发现:每年 3 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 7 至 8 月可达顶峰,9 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 每当气温升高 1℃,犯罪率上升 15%;气温达到 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 32℃时高出 30%以上。 ⑧混凝土浇灌工程,务必严格按照每天气温来安排,夏天不能超过 28℃,冬天不能低于零下 5℃,否 则,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百年大计可能毁于一旦。 ⑨气温变化 1℃与人的死亡有关。如上海市在炎热日(≥34℃以上),夜间气温每升高 1℃,死亡增加 8 人;午后每升高 1℃,死亡增加 10 人。广州市炎热日最高气温每升高 1℃,死亡增加 2.3 人;炎热日最低 气温每升高 1℃,死亡增加 1.5 人。 16.气温变化 1℃,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试加以概括。 17.文中多处出现“据估计”“据测试”“统计分析”等字样,可否去掉?为什么? 18.第⑨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联系全文及相关知识,你认为气温变化是升好,还是降好?为什么? 【答案】16.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盛衰、农作物产量、经商成败、犯罪率高低、工程质量、死亡人数 等。 17.不能去掉。它们表明得出下面的观点或结论的根据所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列数字、举例子;列举了上海、广州气温上升 1 摄氏度人死亡的具体数字,具体准确而形象地说 明了气温变化 1 摄氏度与人的死亡有关。 19.示例:升好,可使经济效益、粮食产量大增。或:降好,可降低犯罪率,减少死亡人数,减缓海 平面上升。 【解析】 1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 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 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从“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 成败息息相关”“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与人的死亡有关”等句子可 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学@科网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 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1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 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 这些词语都是统计的根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 与文章内容相吻合。无论选择气温升好还是降好,必须以说明文中的知识为根据,注意语言的条理性与流 畅。 二、模考典测——拾级而上 一、【18 届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联盟初三第二学期联盟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老鼠为什么爱大米 人类问老鼠:“你为什么爱大米?”老鼠说:“它能填饱肚子,还能让我变得聪明。” 这并非异想天开——日本名古屋明治大学的药理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细致的实验。实验显示出大米 至今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老鼠喜爱大米具有许多有益的特性,特别是能提高动物的智力。随着实验的进 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未被淘洗过的米对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吃这种米饭的老 鼠,不易受β-淀粉状蛋白的影响(这种蛋白能啥事脑细胞,诱发早老性痴呆症。这种疾病多发于人的老年阶 段,最终会导致患者智力的完全丧失)。同时,大米可谓容易发胖的人们的福音,它富含维生素,用它做成 的食品不会刺激胃液分泌。它所含的黏性淀粉能在胃里形成保护膜,让我们远离胃病。 材料二:主食不可偏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 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使 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 人的寿命。 材料三:相关的调查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 名 2-6 岁营养不良少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 66%, 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 40.48%。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 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有吃够。 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 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上 海市的一项调查中,1305 名小学生和 1277 名中学生中,分别有 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 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连续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 然高不了。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 学习质量。 ③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营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 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 20 分钟。进食过快不利于身心健康。吃得过快,使粮食只起到填饱肚子 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④近 20 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 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 459 克下降到 366 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 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⑤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 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 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材料四: 19.统观二、三两则材料,可看到我们在“吃饭”上存在哪些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20.下列对材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向是( ) A.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补充足是造成儿童影响不良的主要原因。 B.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可能是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造成的。 C.主食的饭不够,使血糖水平低;学习紧张,可能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D.专家呼吁米、面、出量等主食要多摄入,但同时牛奶、鸡蛋也不能不吃。 21.“目前在青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一句中的“目前”能否删去, 为什么? 22.材料三第④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神魔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对这 类同学进行规劝。 【答案】19.①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②膳食结构不合理,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 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低于需要量;③吃饭过快;④以零食代替主食。20.A 21.不能去。“目前”是当前、现在的意思,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当前在少年儿中普存在着吃饭过快 的现象,并不代表将来也这样。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相符。“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2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 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理念的迫切性。 23.示例:X×同学,零食固然好吃,但它不能代替主食,常吃零食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 成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甚至直接影响我们的寿命。我们在饮食中应以五谷为主,多吃水果蔬菜, 吃适量的肉、蛋和奶,少吃油、盐、糖,这样才能更健康。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效信息的筛选。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的语段、语句,可以直接 用原文回答,也可以从中概括出信息回答。材料二中说:“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材料三中说: “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 快的现象”,“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抓住这些关键句子,可以归纳出要点。学.科网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具体直观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 个特征要结合具体的文章来谈。画线句之前有“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 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之后有“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画线句用一系列的数字即是说明前后两句的。 22.试题分析: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劝说主题。 二、【18 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测试(五)】阅读下面的短文, 完成下列下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①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 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②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 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 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 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③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 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 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 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④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 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 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 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 盲。” ⑤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 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 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 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 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 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⑥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 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 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 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⑦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5.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 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 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重大 的损失。 D.阻止“提笔忘字”的现象继续恶化,就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 的享受。 6.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解决“提笔忘字”更实际的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7.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 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答案】5.A6.B7.A 【解析】 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 中心句。根据第五段“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可知 B 项“如今写 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法有误。学科#网 7.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相关段落,根据理解得 出切题的答案。根据第一、二段的内容可知“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说法不准确。 三、【18 届山东省梁山县第二学期西北联谊校九年级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 ①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 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 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它体长 1 米 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 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②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特别是协力捕鱼的情 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中,一对比翼飞来的“黑牡丹夫妇”徐徐降落在清流溪畔。个头稍矮的雌鹳,首 先警觉地前后扫视一番,就跨入一段较为狭窄的溪中,缩起长脚,静静地伫立着,做好守溪待鱼的准备。 个头高大的白肋黑鹳,一直用温柔的朱红色圆眼,看着雌鹳做好了准备,便展翅飞到水面较宽的溪水上游, 放开两条健壮的长腿,使劲扑打着翅翼,快速地从溪中朝下奔去,身后溅起了一道白练,“哗哗”地响个不停。 溪中的鱼儿,受到雄鹳的惊扰驱使,无不惊恐万状,成群结队地顺流逃逸,自然要冲过雌鹳守着的浅水窄 口。于是,恭候在一旁的雌鹳,只需举“颈”之劳,便可啄住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当做美味。当雌鹳在下 游吃饱之后,就会飞向上游,让雄鹳去守口,自己到上游赶鱼下来,让雄鹳也美美地享受一番。 ④当然,除了抓小鱼、小虾当“点心”外,“黑牡丹夫妇”还能抓鳝鱼当“大餐”呢。 ⑤生活在水田、沼泽淤泥中的鳝鱼,善于拱泥入洞,隐居其中。生性孤癖的鳝鱼,只在夜间出来觅食, 白天一般躲着不出来,对于涉禽来说,黄鳝的外表溜滑,易于吞吃,且营养丰富、热能耐久,是难得的美 味佳肴。夏秋之交,鳝鱼特别肥腴,自然会成为“黑牡丹夫妇”的捕食对象。“夫妻”俩成天徜徉在黄鳝出没的 荒沼野塘中,常以自己的长喙当做犁头,耐心犁开洞穴,寻找着鳝鱼起居留下的蛛丝马迹。一旦发现鳝鱼 的泥穴,双方就会轻轻地拍起“翅语”,并配以短促的低叫,示意齐心协力。于是,两只黑鹳摆开围堵的架势, 轮番对着泥穴口察看。如发现成功在望,雄鹳就跃入水中,使劲将长喙插入泥穴,朝两边翻动;雌鹳则屏 息静气地严阵以待,准备举喙擒捉受惊逃出来的鳝鱼。由于鳝洞一般都打得很深,很难挖掘,雄鹳经常要 累得抬头小憩,只好由雌鹳来继续完成。经过反反复复的轮流苦战,终于逼得鳝鱼夺路逃窜。这下子正中“黑 牡丹夫妇”的下怀,两鹳立即伸颈夹击,将鳝鱼擒拿到嘴。 ⑥当然,这种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小的,因为鳝鱼也是个聪明的求生者,常常是“狡兔三窟”。当“黑牡丹 夫妇”在洞外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滑溜溜的鳝鱼早已悄悄溜走了。“夫妻”俩运气不好,苦苦地折腾了大半 天,却是徒劳无功。遇到这种情况,雄鹳便显得暴躁不已,连连仰天长鸣,并使劲儿用翅膀抽打着水面。 雌鹳却很有耐心,常常柔声柔气地应答着,紧紧地依偎在“丈夫”的身旁,不停地用翅膀梳理着“丈夫”的羽毛, 极力安抚它。经过雌鹳一番安慰,雄鹳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恢复了平静。接着,就交头接耳一番,似乎 又有了好主意。一会儿,双双展翅飞起,在绿野清流的视野里,两只优雅的“黑牡丹”飞向新的地方。 (选自《科学之友》2009 年第 4 期) 13.本文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4.文章最后一段说,“鳝鱼也是个聪明的求生者”,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15.“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从全文来看,黑鹳 的“友爱”和“默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6.作为科普文章,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举例加以赏析(答出两条即可)。 【答案】13.紧扣文题,抓住黑鹳特点,概括本文写作重点,统领下文。 14.(1)鳝鱼善于拱泥入洞,隐居其中。(2)只在夜间出来觅食,白天一般躲着不出来。(3)鳝洞一 般都打得很深,很难挖掘。(4)鳝鱼常常是“狡兔三窟”,当发现危险时就悄悄溜走。 15.(1)能够关爱、理解和体谅对方,真诚为对方着想。雄鹳总是主动承担重担,具有奉献精神。雌 鹳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尽其所能。双方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相互配合,轮流上阵,互助互惠,满 足双方的需求。(2)注意情感交流。在遇到挫折雄鹳情绪不稳定时,雌鹳理智劝慰、安抚,使其平静,共 同寻找新的起点。学科%网 16.(1)拟人化。本文把黑鹳比拟成人,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写得像人那样有 思想、有情感,生动活泼,十分亲切,富有浓郁的人情味。(2)强烈的感情色彩。本文字里行间浸透着对 黑鹳默契合作互助友爱的喜爱、欣赏和赞美之情,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个头高大的白肋黑鹳,一直用 温柔的朱红色圆眼,看着雌鹳做好了准备”一句中“温柔”一词,作者就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黑鹳以人的情 感,用词生动亲切,既写出了雄黑鹳与“妻子”的“友爱”和“默契”,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又表现了作者的喜爱 与赞赏之情。(3)准确。(举例、赏析略)(4)生动、形象。(举例、赏析略)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第②段讲述了两层意思,一层是黑鹳的友爱, 一层是黑鹳的之间配合的默契。据此结合全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应从内容方面,文章行文、结构方 面去考虑。注意对下文内容的作用。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筛选相关的信息归纳作 答即可。本题可从文中“个头大的黑鹳先驱赶鱼虾好让雌鹳吃饱,然后两者交换”“捕捉鳝鱼时……因此雌雄 鹳轮流交替工作来使得捕捉成功”“捕捉鳝鱼没有成功时……雌鹳却很有耐心紧紧地依偎在雄鹳身旁,极力安 抚它”等语句中对黑鹳夫妇的描写,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四、【18 届湖北省宜昌市东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赏资源之韵味 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①最近,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 97%的中国,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大 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使得近两个月国际市场稀土交易价格上涨了 30%。对此,美国、日本叫苦不 迭。 ②稀土到底为何物,能如此牵动日、美的神经? ③稀土其实是一系列元素的统称,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如果将石油比作“工业血液”的话, 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别看总需求量不大,但离了它,合金、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激光设备等众 多高科技产品都将成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 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这些合金和电子产品除了民用销售外,更多是为军用而开发,能够为武器带来 革命性突破。 ④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可以用来制造一些处于极恶劣 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冷战时期,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 m 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 1000 多米深处海水的巨 大压力(相当于 100 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惊人的 1250 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 度也只有 800 米。 ⑤第四代战斗机翘楚“猛禽”f-22 有 45%的材料都采用稀土合金,最外面的机壳更是采用超强的稀土镁钛 合金。另外,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高达 3000 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会令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所以 喷射管需要用到稀土制成的特种陶瓷,它能耐 6000 摄氏度的高温。 ⑥在海湾战争中因多次成功截获“飞毛腿”导弹而崭露头角的“爱国者”导弹,它的制导系统使用了钐钴磁 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导弹,直到锁定。“爱国者”的另一 重要部件弹体控制飞翼也是由含有稀土元素的合金制成的,飞翼需要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才能在高速飞行 中保证方向的精准而不会折断。 ⑦美军“陆战之王”坦克 m1 装备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铝的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近. 4000 米的瞄准距离,而伊军装备的前苏联 t72 坦克激光测距只有 2000 多米,在战斗中很多 t72 还没有瞄准 m1 就已经被对方摧毁。另外,m1 坦克也是夜战好手,它装备了含有稀土镧元素的夜视仪,伊军坦克到了 夜里就一摸黑,被动挨打。 ⑧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控制,会令美国人为自己使用的高科技武器支付更多的美元,而日本人不仅仅失 去了向美军销售高端电子产品的利润,也丧失了对邻国说“不”的资格。 (选自《意林》2011 年第 1 期有删改) 19.第②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第③段中“点石成金”一词具体指什么内容? 21.第④段画线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 么? 22.第⑦段中加点的词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23.积累链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颔联描绘了初春特有的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请你默写出这一联诗。 【答案】19.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来源:学§科§网] 20.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 21.作比较,作用是通过把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 m 级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与当时美军鱼雷的使 用极限深度作比较,突出了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 22.不能,“近”表示接近(差不多、差别小),去掉后说明“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 4000 米的瞄准距离”, 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科&网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20.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 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第三段有原文“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收 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提取信息即可解答。 2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 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 m 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 1000 多米深处海水的巨大压力(相当于 100 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 惊人的 1250 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也只有 800 米”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钛 铼合金的强度,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3.此题考查学生对律诗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诗词名句的积累。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 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有八句,分为四联,这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据此可以得出答案。学科*网 五、【18 届浙江省慈溪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关于“人工智能”的组合阅读 【材料一】从 AlphaGo 与世界第一的棋王柯洁对弈开始,人工智能一直成为科技界热话。英国《金融时 报》曾预言,直至本世纪末,我们熟悉的职业中有七成被自动化技术取代,机器人会成为你我的同事。在 公元 2035 年,智能机器人已为人类广泛使用,作为工具和伙伴,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 置……这是一部于 13 年前上映的科幻动作电影《我,机器人》中的剧情,也可能是 13 年后即将发生在人类 身上的未来。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从前我们一直觉得机器人只不过是虚构出来的角色,距离我们的生活很 远,然而从苹果语音助理“Siri”开始,人工智能开始“潜伏”在我们身边。前段时间,《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 新封面,让网友们忧心忡忡。在这张图片上我们看到,机器人在马路上行走,人类则瘫坐在地上行乞。随 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这一幅画不禁让我们想到自己的未来——人工智能除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却也 让不少行业面临被取代的窘境。 【材料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大卫·奥特尔认为,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在灵活的工作性面 前,机器人始终做不到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思维常识与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与此同时,虽然智能化给制 造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尤其在那些体力劳动以及简单事务的认知方面,人工智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 从整体来看,部分人工操作仍暂时无法被取代。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了解一个制造过程,而机器不 能做到。“一些物品永远都无法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它会是人工制造,而且是手工制造。这正是其价值 之所在。比如法拉利、保时捷、古驰包以及一些高质量的珠宝首饰工艺品,需要人们带着感性去创造,是 个体行为,而机器永远不会具备这一能力。”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工业技术与管理教授威尔·莫勒说道。 【材料三】 对于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的担心不仅限于科幻小说家,一些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人”也 认为发展人工智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灾难性错误。比尔·盖茨曾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驾驭,机器能够为 人类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后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就将成为人类的心头大患。”警告人们注意人工智能的危害。 去年埃隆·马斯克也发表了类似言论,称人工智能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史蒂芬·霍金在这一问题上表达 得更加直白,他曾说人工智能一旦发展完全将终结人类这一物种,尤其是人类被缓慢的生物进化所束缚不 能与之对抗就会被取而代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适应这种巨变。通过人工智能将自己从纷杂的体力 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也是人类的美好愿景吗?12 月 3 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马云在 致辞时表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业,而 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更有体验的工作。”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去解决新 的问题。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在谈到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时也表示,很多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带 来的负面影响,但他自己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反而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在接下来的几 十年中,人工智能会摧毁许多工作,但是这是一件好事,”米勒说。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取代卡车司机, 这将减少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它的商品购买价格。“如果你是一名卡车司机,那你可能输了,但其他人会得 到有效加薪,他们的薪水可以买更多的东西,”米勒说。 “而这些人将钱节省下来可以购买其商品和服务, 因而会创造新的工作。”所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人工智能会产生创造财富的新途径,而人类可以腾出来做 其他事情。而在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带动其他领域,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 9.阅读上面三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得超过 40 字)。 10.下面四项,不能作为“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完全替代人类的工作”理由的一项是( ) A.在灵活的工作性面前,机器人始终做不到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思维常识与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 B.从整体来看,部分人工操作仍暂时无法被取代,如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了解一个制造过程, 而机器不能。 C.一些物品永远都无法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它需要人们带着感性去创造,而机器永远不会具备这 一能力。 D.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不少行业面临被取代的窘境,但人类会购买商品和服务,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11.下面四项,不能支持“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的危害”观点成立的一项是( ) A.一些科幻小说家和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是潜在的灾难性错误。 B.人工智能除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却也让不少行业面临被取代的窘境。 C.很多人谈论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而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D.人类被缓慢的生物进化所束缚,不能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对抗,最终就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12.面对汹涌发展的人工智能,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请结合全文 进行探究,表明你的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9.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有些工作将被人工智能代替,这既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10.D11.C 12.示例: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可以将 自己从纷杂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享受更美好的生活。人工智能会产生创造财富的新途径,而 人类可以腾出来做其他事情。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带动其他领域,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在未来,满足人类 需求会变得更加容易,而不是更难。但是人工智能除了创造有限新的就业机会,却也让更多的行业面临被 取代的窘境。如果若干年后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就将成为人类的心头大患。人工智能一旦发展完全将终结 人类这一物种,尤其是人类被缓慢的生物进化所束缚不能与之对抗就会被取而代之。所以人工智能也是一 把“双刃剑”,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自身服务,而不是被其主宰。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三则材料,读出材料阐释的中心,即:人工智能的 利与弊。学科@网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和 相近之处即可。结合材料三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的特点分析”“机器人永远不会像人一样思考”。故选 C。 1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集合人工智能的利弊来阐述你的观点即可。注意观点明确,理 由充分。如: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必须保证始终受人类控制,在不伤害人类的情况下服务于人类。 这样人类才会更加容易的接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对人工智能应加以好的利用, 同时要避免带来的弊端,人工智能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长远的发展。 三、中考典测——实战演练 一、【2017 年中考安徽省卷】(19 分)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 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 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 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 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 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 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 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 分钟才跳 1 次, 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 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 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 80 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 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 多岁,后者却只有 3.4 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 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 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 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 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 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 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 (选自《博物》总第 146 期,有删减) 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6.朗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 分) 7.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8.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 什么作用?(5 分) 9.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6 分) 【答案】 5.(3 分)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 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6.(2 分)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 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7.(3 分)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 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8.(5 分)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 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 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 分)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 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 1.激发读者的兴趣。2.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学科%网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 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 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 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 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 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 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 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 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此题运用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 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 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2017 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10 分) 【材料一】工具书,就是按一定次序把有关知识信息加以汇编,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各类工具书都 有特定的功用,遇到不同的疑难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各类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就是中学生常用的工具 书之一,它收录的条目包括字、词、词组、成语和其他熟语等,基本反映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在字 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遵从通行标准或通用原则,力求规范化。 《现代汉语词典》“壶”条目: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首任主编、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凡是‘现代’词典都要跟上时代, 不断修订。” 《2012 年第 6 版说明》:“配合释义增补了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是本词修订 的主要内容之一。 《现代汉语词典》“罍”条目: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工具书是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遇到不同的疑难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各类工具书。 B.《现代汉语词典》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遵从通行标准或通用原则。 C.《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条目力求规范,全面反映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 D.《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现代”词典之一,也要不断进行修订,跟上时代发展。 (2)《现代汉语词典》“壶”条目:“( )”内的“壷”字表示_________,“茶~”中的符号“~” 代替______,其中符号“名”表示________。(3 分) (3)《现代汉语词典》“罍”条目,为什么要配图?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C (2)“壶”字的繁体字;“壶”字的(本字);该词的词类是名词 (3)“罍”是古代盛酒的器具,现代已不常见,配图能够让人更直观了解。 【解析】 (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现代汉语词典》的使用常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在课下熟练掌握。 【考点定位】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查字典的常识分析即可。形象直观的配图,能够使查字典 的人快速的了解“罍”是古代盛酒的器具,现代已不常见。学科@网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三、【2017 届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完成下列各题。(11 分) 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 不同人口味偏好不同,这与基因有关。 从源头上说,口味偏好与味觉基因有关。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已经确认了一些与 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比如,研究发现,有种苦味基因为 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分辨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专家还 推测 5000 年——6000 年前,中国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常出有毒植物中苦为的人往往被 淘汰。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苦味基因的种类比其他味觉基因更加丰富。 再来说甜。人类往往是通过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当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 令大脑感知这种甜味。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甜味基因发 达的人偏爱甜食。因此挑食或许只是由于基因不同。 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 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科学家 们从已知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对辣口味的偏好。 口味偏好不仅与味觉基因也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拿气味独特香菜来说,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 比例存在极大差别,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 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 最低,分别只有 4%和 3%。研究发现这是 11 号染色体 rs72921001 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 OR6A2 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他们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 (选文有改动) 11.(2 分)从选文看,口味偏好于哪两类基因有关? 12.(3 分)为什么苦味基因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做多保留下来的基因? 13.(3 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 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 只有 4%和 3%。( )( )( ) 14.(3 分)从选文看,人们品尝甜味食品时是怎样感知到甜味的?为什么有些人偏爱甜食? 【答案】 11.(2 分)味觉基因 嗅觉基因 12.(3 分)答案示例:苦味基因强的人苦味敏感,能分辨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 中毒,生存几率更高。而那些苦味基因弱的人,往往因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的苦味儿被淘汰(或往往由于 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的苦味,因误食而中毒)。在自然筛选(选择)过程中,苦味基因由于作用重要而被最 多保留下来(在人类繁衍进化过程中,苦味基因由于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味觉基因而被最多保留下来)。 13.(3 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4.3 分)当甜味食品与甜味受体结合时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人们的大脑感知到甜味。因为这些人的 甜味基因发达。 【解析】 1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试题分析:注意答出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4.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 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 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学科.网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四、【2017 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6—20 题。 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 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 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 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 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 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 7 月—9 月有 59% —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¼以 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 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 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 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 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 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 带地区则正好相反。【来源:学。科。网】 ④台风 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 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 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 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 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 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 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 年 6 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 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 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 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 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 成的。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 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 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 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17.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3 分) 1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19.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 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20.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3 分) 【答案】 16.D(2 分) 17.①带来降水。②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③节约生活用水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程度。 ④节约原煤,用风力发电。⑤有利于鱼群生长。⑥避免产生大型地震。(3 分。每一条 0.5 分) 18.不能去掉。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 分。回答“不能去掉”0.5 分,回答“为什么”内容 1.5 分) 19.打比方。用“江河中的涡漩”来比喻“台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3 分。“说明方法” 1 分,“作用”2 分) 20.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 们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 然事物。(3 分。“主旨”1 分,“思考”围绕“事物有两面性”来回答,有自己的见解,表述清楚即可,2 分) 【解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说明文要注意把握每段说明的中心,中心句一般是 每段的首句,此题只要把握好写台风功劳的段落,结合每段的中心句就是答案。学%科网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 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题目是文章中心的浓缩,因此只要找出与题目“台风的 功与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即是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第二问, 围绕“事物有两面性”来回答,有自己的见解,表述清楚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 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五、【2017 年中考湖南省长沙卷】说明文阅读(共 S 分) 民以“食”为天 俞水生 1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愉悦,讲 究色、香、味、 形俱佳。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 2 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侯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 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 3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 北方气侯相 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 4 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 同类型的地方 菜系。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 “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 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 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放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关系。 比如,喜辣的饮食 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去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杷菜 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5 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注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 都是形成不 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美味哇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 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 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 。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这种奥妙,关键在于 它的味道。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 术的精妙之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便之达到中和之美 的最佳味道。 6 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现念。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 礼仪活动结合 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沄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既可加强亲 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的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 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 7 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车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对“吃什么” 和“怎么吃”讲究起来 显然,这已不单是为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健康、长寿而吃了。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每的一项是( )(2 分) A.中国人在饺食文化上追求精神上的美感和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B.中国南北方汉民族基本的饮食结构是由人们的喜好决定的。 C.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D.中国饮食的美味,在于把食物的本味与配料和调料相调和,使之达到中和之美。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主要绍了南北方和“食”相关的饮食结构特征以及饮食礼俗文化。 B.第⑥自然段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 一起的饮食习 俗。 C. 第⑦段“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句中加点词“相对的”不能删 除,否则会影 响原文的意思。 D. 本文介绍汉民族的饮食时先介绍南北方的主食,再介绍副食,最后介绍饮食礼俗文化。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4 分) 【链接材料】大年三十,张伯家欢聚一堂.女儿与在北方长大的女婿从北京回到长沙过年,做年夜饭 的时候,张伯特意嘱咐做菜的老伴,一是做菜的口味比平时要稍微咸一点, 二是一定要做一道红烧鱼。 (1) 张伯为什么嘱咐做菜的口味要比平常稍微咸一点?(2 分) (2)张伯为什么嘱咐要做一道红烧鱼?(2 分) 【答案】 (1)B (2)B (3)①北方人的口味比南方人稍咸一些 (2 分)②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2 分) 【解析】 (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 试题分析:第⑥自然段没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章信息的把握。结合文章中的意思回答即可。因为女婿是在北方长大, 北方人口味偏咸。“鱼”谐音“余”,过年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表达吉祥的寓意。学&科网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六、【2017 年中考湖南省郴州卷】【说明文阅读】(6 分) 谁偷了我们的 Wi-Fi 信号 陈博翰 ①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 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 不好这种事, 还每天都在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 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比如,圣诞节时,人 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 灯。这个时候,家中 wifi 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 Talk Talk 公司研究发现, 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 25%。据估计,大约有 600 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的痛苦 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来源:Z#xx#k.Com] ③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如果磁场足够 大,就会干扰 wifi 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 wifi。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 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 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 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④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WiFi 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 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 WiFi 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 中,WiFi 信号甚至会被屏蔽。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厨 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于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 用的是 2.4GHz 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 2.4GHz 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 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不仅仅是微波炉,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 wifi 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 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 ⑤除了微波炉,在吸收无线电波方面,水也十分擅长。2.4G 频段的无线电波是最容易被水吸收的。 有经验的人在布设 wifi 网络时候,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所以,把你的鱼缸放在 wifi 旁一定是很糟 糕的想法。不仅仅是水会阻拦 wifi 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如果你站得太靠 近路由器,也会影响大伙的网速哟。 ⑥如果你的家又旧又大,承重墙又很厚,你就会发现 wifi 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这是因为无线信号 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受到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 影响。 ⑦而且,在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 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许多房子都是框架结构。墙体沉 降后会跟梁柱之间有裂缝,这样,在承重梁、柱跟后期砖砌起的墙体之间,会钉上铁丝网,然再抹水泥砂 浆,这样就不会有裂缝了。同时,钢筋混凝的土墙面,拆开模板后表面太光滑,挂不住水泥砂浆,粘上铁 丝网后再抹水泥砂浆,也能起到牢固、不开裂的作用。但就是这样的铁丝网,也在无形中阻挡了无线信号 的传播。在一些现代家庭的房子里,许多人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墙面,这时,网络信号就会比较好。 (选 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1)第②段中划线句“家中 wifi 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 是 。(2 分) (2)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除,为什么? (2 分) 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3)隔壁黄阿姨家正在装修房子,为了确保 wifi 信号良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她提三点建议。(2 分) 【答案】 (1)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彩灯对 wifi 信号影响之大。 (2)不能。“可能”一词在文中表明微波炉也许会吸收网络信号,但不确定。删除之后就变成了一定, 与事实真相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①少装彩灯;②wifi 设备应尽宣远离电线、电灯;③wifi 设备不要安装在家电旁边;④wifi 设备 不要装在金属材料旁边;⑤wifi 设备应尽量远离扬声器;⑥wifi 设备应尽量避开水管、鱼缸等带水容器;⑦ 建议用很薄的石膏做内墙面。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把彩灯比喻成第一大盗,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杰和本句分析作用即可。学*科网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结合文中对 wifi 信号影响的知识,写出三条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七、【2017 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17 题。 北京地下水位 16 年来首回升 16 年来,北京市地下水位首次出现回升。全市 885 个地下水位监测点数据显示,7 月 31 日,北京市下 水埋深为 26.55 米,较 6 月 30 日 26.7 米回升了 5 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 8000 多万立方米,这是 1999 年以来地下水位首次回升。地下水埋深指的是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如图 1 所示, 虚线为潜水面,A 即为潜水的埋藏深度,而 H 是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骤增,2014 年常住人口达到 2100 余万人,是 1999 年的近两 倍,用水压力随之增加。同时,1999 年起,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自然降水不足。 为使供需平衡,多年来,北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见表 1)。“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从 1999 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 5 亿立方米左右,形成大面积超采区。长 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 位下降会引起地面下降。1980 年,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 6.7 米,1998 年降至 11.88 米,18 年下降了 5 米。 从 1999 年开始大幅下降,到去年降至近 26 米。连续 15 年,平均一年下降近一米。 表 1 北京地下水开采情况 采水自备井位置 自备井数量(眼) 供水量(立方米) 城镇自备井 13000 4.6 亿 域六区自备井 6550 2.25 亿 去年 12 月,每天约有 200 万立方米的南来江水通过自来水厂送入千家万户,占北京市市政供水的 60% 左右。截至 8 月底,南水进京已达 5 亿立方米,今年用量将达到 8.18 亿立方米。预计明年可以达到 10.5 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在用水量最大的 7 月份实现回升,最大的功臣还南水北调。 北京地下水位上升还可能和超采地下水下降有关。据了解,截至 7 月底,朝阳、丰台等地区共关停 84 眼自备井,每天置换地下水量达 3.3 万立方米。随着南水用量增大,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也将 逐渐减少开采量。当然,开源节流才是控制用水总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北京已在全市修建了 1000 余处集 雨工程,通过集纳雨水的方式回补地下水,扩大再生水的使用比例。 (摘自 2015 年 9 月 15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南水 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 北送至华北地 区。中线工程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的 20 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 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图 2 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 13.如果把“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 26.55 米”这一句中的“26.55 米”标注在图 1 上,那应该标注在哪里? (1 分) A.A 处 B.D 处 C.H 处 14.根据表 1 及相关文字,下边哪一项说法不恰当?( )(2 分) A.城六区自备井数量比城镇少,因而城六区地下水开采量少。 B.城镇和城六区自备井总量很多,表明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 C.从自备井分布位置与数量看,北京已形成大面积超采局面。 D.从自备井数量与布局看,北京地下水开采需求将越来越大。 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 )(2 分) A.多年来,北京不得不(只能够)超采地下水。 B.从 1999 年开始大幅(急剧)下降,到去年降至近 26 米。 C.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造成)地面下降。 D.连续 15 年,平均一年下降近(接近)一米。 16.从图 2 看,流入北京市的南水主要走的是哪一条调水线?它的起点是哪里?(1 分) 17.北京严重超采地下水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北京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又有哪些?(4 分) 【答案】 13.A(1) 14.D(2 分) 15.B(2 分) 16.从图 2 看,流人北京市的南水主要走的是中线,起于丹江口。(1 分) 17.北京市严重超采地下水的原因是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剧增;连续多年干旱,降水不足。北京市地 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南水北调、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开源节流。(4 分)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的能力。“地下水埋”指的是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根 据这个意思应标注在 A 处。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学科#网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大幅”指的是下降的幅度较大,“急剧”的意思是下降的 很快,因此不可替换。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如“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 水 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的 20 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 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告诉我们,西线和东线合适,故是中线, 从图上看出起点在丹江口。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八、【2017 年中考甘肃盐城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6 题。(14 分)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 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来源:学*科*网 Z*X*X*K】 ②“无人机” 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 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鞋 带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 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 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 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 大,抗 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飞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 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 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 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 “Dirt” (脏) “Dangerous” (危险) 的任务。无 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 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 150 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 1000 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 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 2020 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 2016 年的 250 万架飙升..到 700 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 430 万架,另有 270 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 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750 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 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 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我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 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 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2 月 17 日,有删改) 13.本文第④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的?(2 分) 14.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 分) (1)“我国约.有 150 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一句中的“约”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3 分) (2)“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 2016 年的 250 万架飙升..到 700 万架”一句中的“飙升”的意思是 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15.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6.文章最后一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3 分) 【答案】[来源:Z.Com] 13.(1)无人机的特点(作用)(2)无人机的用途 14.(1)不能删,“约” 是大概的意思,指目前我国大概有 150 家无无人机生产企业,若删去,则变 成了目前我国就有 150 家这种企业,说法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飙升” 是急剧 的上升的意思,说明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上升之快,形象地说明了无人机前景市场广阔。 15.分类别,把常见的无人机分成三种不同类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说明了无人机的不同类型及 其特点。 16.不好。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了,无人机带使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呼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体现说明文的严谨。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的概括能力.根据第④段“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 存 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 燥) “Dirt” (脏) “Dangerous” (危险) 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可知答案 无人机的特点(作用)(2)无人机的用途。学科%网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 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出现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一般段落处在中间,作用是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榫卯能衍生出的文化的介 绍。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意。最后一段写的是无人机由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其 可靠性还有不足,说法不太绝对,体现说明文的严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九、【2017 届中考辽宁沈阳卷】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 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 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收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 辟了一个“叶雕世界”。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给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 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 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人民日报》 【材料二】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 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 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2006 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 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 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 统。 --《阅读》 【材料三】 2015 年 1 月,M.Y.Lab 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 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 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 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个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中西文化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 者。 C.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许多正能量。 D.从刘政的“叶雕世界”到贝式建筑,再到木艺作品,我们看到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可贵。 (2)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 叶雕艺术,变的是叶片颜色,不变的是 ①; 贝式建筑,变的是建筑风格,不变的是 ②;木艺作品, 变的是创作方式,不变的是 ③。【】 【答案】 (1)A (2)技法;文化传统;制作工序和时间。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 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其中理解分析有误的是 A 项,材料一中显示:“到 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并非如选项中所说在 周代就有。故选 A。学科&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十、【2017 中考山东德州试卷】 亭 朱千华 ①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这是汉 代许慎对亭的定义。说起亭,忽然想起清代扬州笔记作家李斗,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以园亭胜。 园亭,就是指园林。当然,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五亭桥最为有名。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 史上的一朵奇葩,又称莲花桥。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莲花状,聚集于一桥,亭亭之间连以 短廊,形成完整屋面。清人黄惺庵赞此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挠,夜 听玉人箫。” ②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 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明代袁中郎 游香山,觉得二香山,山色杆楹,比碧云殊胜……龙潭水光千项,荷香十里,长堤迂曲回环,垂杨夹道, 大有江南风景”。但美中有不足,他说:“无亭榭可布几筵耳。”四周群山郁苍,群木荟蔚,景致珠美。若有 一亭,供三两知已摆点酒菜,喝上几盅,方才快意。 ③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情趣融为一体。登山途中,或风景佳处, 皆有亭。流泉自幽涧中或隐或现,曲折而下,激石有声,铿锵如琴。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 得天全。”亭虽小.在瞬间又被无限放大。古人作画,亦多置亭,为点缀。元代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则 多置空亭,他写下名句:“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张宜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 泉香树秒风。江山无限影,都聚一亭中。” (节选自《雨打芭蕉落闲庭》,有删改) 19.第①段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五亭桥,为什么这样写?(2 分) 20.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2 分) 21.以第③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2 分) 【答案】 19.答案示例:写五亭桥别具一格,突出中国造亭艺术高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艺术性。 共 2 分 20.答案示例:打比方,引用;把园林和亭比作文章、句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 的构成要素;引用袁文,增强说服力,提升文学文化内涵。 共 2 分 21.答案示例: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约典雅,流畅生动。 共 2 分 【解析】 1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此文说明对象是“亭”,第一段对五亭桥的详细描写, 就是为了突出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别具一格,造亭艺术高超。学科.网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总的要求是准确、简洁、富有表现 力。无论是事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抑或是科学小品,都不能例外。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最本质 的特征。从说明文的主要功能来看,说明文主要是传播知识的。要使说明文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就必须 使用准确的语言冷静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要使传播知识的说明文 让读者一读就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就必须简洁。在此前提下,一篇具体的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读者对 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 或丰腴;或精练,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都可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此题整散结合,文白相间。 简约典雅,流畅生动。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