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江苏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三(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江苏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三(解析版)

ID:429750

大小:184.67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2019 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 1、2018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 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提倡少用塑料制品 B.做好废弃塑料的回收 C.露天焚烧废弃塑料制品 D.研制易降解的新型塑料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减 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可行; B、做好废弃塑料的回收,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 B 可行; C、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故 C 不可行; D、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 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 白色污染,故 D 可行。 故选:C。 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重复使用塑料制品,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但禁止 生产塑料制品是不现实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 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煤干馏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 答 案 】 B 【 解析 】 - 2 - 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煤干馏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D、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过滤悬浊液 B. 加热液体 C. 蒸发溶液 D. 倾倒液体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 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1 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 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 3 -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4、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碳酸氢铵 碳铵 NH4HCO3 B.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 C.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D.乙醇 酒精 C2H6O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碳酸氢铵俗称碳铵,其化学式为 NH4HCO3,故正确;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 Ca(OH)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错误;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 NaOH,故正确; D.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 C2H6O,故正确。 故选:B。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 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 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 - 4 - 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空气、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 PM2.5 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B.SO2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为保护水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无色透明的地下水属于纯净物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空气中 PM2.5 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错误; B、SO2 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正确; C、保护水源,但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错误; D、无色透明的地下水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B。 根据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水的组成和空气的污染物分析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 中考热点之一。 7、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C.地壳中含量最多是铝元素 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含量最多的元 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 5 - 根据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地壳中元素组成、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最简单的有机物等)进 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了解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点燃棉纱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C.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后,瓶口出现白烟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木炭在空气不能剧烈燃烧,只能持续红色,故错误; B.棉线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燃烧时发出烧纸的气味,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故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逸出的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小液滴,呈雾状 ;而非白烟;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棉线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C.根据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D.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来分析。 明确实验原理,才能准确说明实验现象,难度不大。 9、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二氧化碳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植物生长的气体肥料 D.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 答 案 】 C 【 解析 】 - 6 - 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作植物生长的气体肥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说 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空气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2 个氢离子:2H2+ C.酒精的化学式 C2H5O D.氧化钠中氧元素是-2 价: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7,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2 个氢离子可以表示为 2H+,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酒精的化学式是 C2H6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D、氧化钠中氧元素是-2 价,可以表示为 ,该选项书写正确。 故选:D。 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7; 每个氢离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 每个酒精分子由 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 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 7 - 11、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 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 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 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木桌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其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所以错误。 B.开挖隔离带,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灭火,所以错误; D.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错误。 故选:B。 可燃物燃烧时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是:隔绝 可燃物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氧气。根据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分析即可 。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燃烧在为人带来热量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灾难,燃烧 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安全利用燃烧反应的保障,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 12、“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合金:生铁、锰钢、青铜 B.碱:纯碱、烧碱、消石灰 C.盐: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铝合金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生铁、锰钢、青铜都属于合金,故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金属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而氯化氢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属于盐,故错 误; - 8 - 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合金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碱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盐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掌握已有的概念和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长期放置后,不会出现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长期长 期放置后不会出现分层,但不是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正确; C、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不能形成溶液,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如硫酸铜溶液或石灰水溶液,错误; 故选:B。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故溶液中的溶质可 以是一种或是多种;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据此逐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即可解答本题。 14、 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 答 案 】 D - 9 - 【 解析 】 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图标为中国环境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很多图标关乎我们的 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 15、 已知:金属 X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 Y 和 Z 不能;将 Y、Z 分别投入稀 盐酸中,Y 溶解并产生气泡,Z 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 XO B.Y 能将 X 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 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Al2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属 X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 Y 和 Z 不能,说明 X 比 Y 和 Z 活泼,因此 Y 不能将 X 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Z 在自然界中可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例如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但是铜矿石中的铜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金属 X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 Y 和 Z 不能,说明 X 比 Y、Z 活泼,将 Y、 Z 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 溶解并产生气泡,Z 无变化,说明 Y 比 Z 活泼,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X>Y>Z,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 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 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10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将 pH 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 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 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 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 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17、 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脂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 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 。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 B.丁酸甲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58.82% D.丁酸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个数比 5:10: 2 【 答 案 】 A - 11 - 【 解析 】 解:A.丁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10+16×2=102,故正确。 B.丁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5+1×10+16×2=102,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6 × 2 12 × 5 + 1 × 10 + 16 × 2 × 100%=31.37%,故错误。 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由丁酸甲酯的化学式可知,1 个丁酸甲酯分子是 由 5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即丁酸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 数比 5:10:2,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考虑。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 大。 C.根据化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丁酸甲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的概念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 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 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 b,气体 b 不能燃 烧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 OH- 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a 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 A 错误 ; - 12 - B、b 气体的体积较多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气体 b 能燃烧,故 B 错误;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 OH-,故 C 正确; D、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 D 错误。 故选:C。 A、根据 a 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进行解答; B、根据 b 气体的体积较多为氢气进行解答; C、根据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进行解答; D、根据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现现象和结论,属于实验性简答题,难度比较小,要求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 握要牢固准确。 19、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Na+、Cl-、OH-B.H+、K+、NO3-、SO42-C.Na+、NH4+、NO3-、OH-D.Ag+、Ba2+、NO3-、Cl-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Ag+、Cl-能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 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 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0、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 氧化还原反应。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3NO2+H2O═2HNO3+X 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 X 的化学式为 NO B.反应①、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13 - C.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罪魁” D.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 5 种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3NO2+H2O═2HNO3+X 中, 反应前:N、O、H 的原子个数分别是:3、7、2;反应后:N、O、H 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6 、2;则 X 中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反应①的 X 为 NO;故正确; B.反应①②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有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①、②中涉及的 有 NO2、H2O、NO、SO2 四种氧化物,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所以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理解只有减少或杜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才能有效地防止酸雨。 2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 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NO3)2 溶 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 答 案 】 C 【 解析 】 - 14 - 解: A.CO 含有 CO2,选用试剂为氢氧化钠,利用的是物质的酸性,CO2 是酸性气体,而 CO 不是酸 性气体,所以 CO2 被吸收,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能够达到除杂的目的, 正确; B.NaCl 含有泥沙,溶解过滤的方法是用来除去不溶性杂质的,而泥沙不溶于水,NaCl 能够溶 解于水,所以能够将杂质去掉,正确; C.NaOH 溶液中含有 Na2CO3 用稀盐酸,这是利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由于 NaOH 和 Na2CO3 都 能够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不能用稀盐 酸来去除 Na2CO3,错误; D.Cu(NO3)2 含有 AgNO3,加入过量铜粉,是利用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所以能够将 AgNO3 转 化为 Cu(NO3)2,Cu+2AgNO3═2Ag+Cu(NO3)2,正确; 故选:C。 题目针对每一情况都给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法,要求评价是否能够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这样题目 需要根据给定的试剂和方法来分析实验利用的物质的性质,之后结合主要成分和杂质来考虑是否 能够达到目的。 对于给定试剂和方法的除杂题,要针对选项内容和试剂操作来思考,而不要从题目来推测,至于 给定试剂和操作不能满足要求时怎么样解决,不属于考虑的内容,我们只需要过问现有给定办法 试剂是否合理即可。 2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CO2 ②Fe→Fe3O4→Fe(OH)3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①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故正确。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 Fe(OH)3,一定条件 下不能一步实现,故错误。 ③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 - 15 - 硝酸钠,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正确。 ④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一定条件下均能一 步实现,故正确。 故①③④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 故选:B。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 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 键。 23、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蒸发的方法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D.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稀硫酸的 pH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 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正 确。 B、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蒸发后会出现白色固体,蒸馏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 法正确。 C、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D、稀硫酸显酸性,则用蒸馏水润湿后,溶液的酸性变弱,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则测得的 pH 结果比实际值偏大,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 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先将 pH 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 碱性减弱。 - 16 -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判断。 2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稀 HCl、稀 H2SO4、Na2CO3、Ba( NO3)2 B.NaOH、NaCl、稀 HNO3、FeCl3 C.BaCl2、Mg SO4、K NO3、NaOH D.CuCl2、稀 HCl、NaNO3、AgNO3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 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稀 HCl、稀 H2SO4 ,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再将稀 HCl、稀 H2SO4 分别滴加至 Ba(NO3)2 溶液中,能产生白 色沉淀的是稀 H2SO4,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B、FeCl3 溶液是黄色的,能与 FeCl3 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NaOH 溶液,能与 NaOH 溶液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MgCl2 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 失的是稀 HNO3,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MgSO4 溶液与 BaCl2、NaOH 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 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CuCl2 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 CuCl2 溶液;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gNO3 溶液,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 HCl 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NaNO3 溶液 ,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 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 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 ;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25、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 2.2gCO2 和 1.8gH2O,另取 3.2g 该有机化合物在 O2 中完全燃烧,消耗 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4 B.CH4O C.CH4 D.C2H4O - 17 -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因为“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 2.2gCO2 和 1.8gH2O,另取 3.2g 该有机化合 物在 O2 中完全燃烧,消耗 4.8g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g 该有机化合物在 O2 中完全燃烧 ,消耗 4.8gO2,同时生成 4.4gCO2 和 3.6gH2O,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 44 × 100% =1.2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 × 2 18 × 100%=0.4g;则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2g- 0.4g=1.6g。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푔 12 :0.4푔 1 :1.6푔 16 =1:4:1,分析各选项 可知,B 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 C、H 两种元素,利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最后计算出各元素的原子个 数比。 本题考查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化学式,学生应能根据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的思维来分析解答问题 ,注意守恒思想在化学式推断中的重要作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 2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或解决以下问题。 (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适量喝一些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同时, 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和生长,身体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 (2)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的物质是______,洗碗时加入洗洁精能轻 松除去碗碟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______作用。 (3)卫生间内铁质置物架很容易生锈,置物架生锈与______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 的措施是______(填一点)。 【 答 案 】 蛋白质 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醋酸 乳化 水和氧气 刷漆或涂油 【 解析 】 解:(1)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牛奶中富含钙元素,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和生长,身体一旦缺钙可 能患有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故填:蛋白质;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将其除去,所以可选厨房中饿醋酸来除水垢;使用 - 18 - 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故填:醋酸;乳化; (3)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可以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故 填:水和氧气;刷漆或涂油。 (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2)根据酸的性质以及乳化原理来分析; (3)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以及防锈措施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 中考热点之一。 27、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锌和稀硫酸反应______。 (2)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______。 (3)生锈的铁器用稀盐酸“酸洗”______。 (4)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______。 (5)放置在空气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口白色固体的形成______。 【 答 案 】 Zn+H2SO4═ZnSO4+H2↑ Al(OH)3+3HCl═Al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Ca(OH)2+CO2═CaCO3↓+H2O 【 解析 】 解:(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填:Zn+H2SO4═ZnSO4+H2↑。 (2)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故填:Al(OH)3+3HCl═AlCl3+3H2O。 (3)生锈的铁器用稀盐酸“酸洗”时,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4)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填: 。 - 19 - (5)放置在空气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口产生白色固体,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2)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3)生锈的铁器用稀盐酸“酸洗”时,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4)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 (5)放置在空气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口产生白色固体,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碳酸钙和水。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8、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 (1)硝酸钾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填写微粒符号)。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 0.1%)。 (3)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 60℃时 110g 硝酸钾溶于 100g 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_____ (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时 配得的溶液降温至 20℃,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______ g。 (4)列式计算:用 100g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 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多少亳升?(水的 密度为 1.0g•mL-1) - 20 - 【 答 案 】 K+ N푂−3 38.6%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饱和 78.4 【 解析 】 解:(1)硝酸钾是由 K+和 N푂−3 构成的;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9 101×100%=38.6%; (3)通过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硝酸钾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所以 110g 硝酸钾溶于 100g 水中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的溶液降温至 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所以析 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 110g-31.6g=78.4g; (4)用 100g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 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100푔 × 10% 5% -100g=100g,合 100 亳升。 故答案为:(1)K+,N푂−3 ; (2)38.6%;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饱和,78.4g; (4)100。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 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 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硫酸铜溶液。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 出 50g 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 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g 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填化学式)。 - 21 -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解题过程)。 【 答 案 】 20 Na2SO4 16% 【 解析 】 解:(1)由图示可知,当 NaOH 溶液质量为 20g 时,沉淀不再生成,说明反应恰好完全,此时 溶液的溶质为 Na2SO4;故答案为:20;Na2SO4 (2)设参与反应的 CuSO4 质量为 x,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160 20g×20% x 80 20푔 × 20% = 160 푥 x=8g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푔 50푔 × 100%=16% 答案: (1)20;Na2SO4; (2)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 (1)由图示可知,当 NaOH 溶液质量为 20g 时,沉淀不再生成,说明反应恰好完全; (2)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参 与反应的 CuSO4 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 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 - 22 - 30、 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 a 的用途是______,b 的名称是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______(填字母),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 A、B 都可用作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可 以通过______操作使装置 A 中反应继续进行。 (4)待石灰石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某兴趣小组同学测得其残留液 pH 等于 2,由此得出残留液中除含有氯化钙外,还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不同方案讲行验证,得出了 相同的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______ 有盐酸 方案二 取样,滴加 AgNO3 溶液和稀硝 酸 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不合理的原 因:______。 【 答 案 】 方便加液体药品 锥形瓶 CE CaCO3+2HCl=CaCl2+H2O+CO2↑ 打开活塞 先有气泡冒出,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一 氯化钙 和硝酸银反应也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 解析 】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方便加液体药品; 锥形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 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 - 23 - 水法收集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CE; ; (3)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 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可以通过打开活塞操作使装置 A 中反应 继续进行;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打开活塞; (4)方案一,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先有气泡冒出,再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盐酸;上 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方案一;另外一个实验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也生成 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先有气泡冒出,再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一;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 也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 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 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方案一,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先有气泡冒出,再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盐酸;上 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方案一;另外一个实验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也生成 氯化银白色沉淀。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实验探究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 实验题中。 31、 二氧化锰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制备二氧化锰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某研 究性小组对此展开了系列研究。 Ⅰ.用高锰酸钾制备 资料一:3K2MnO4+2H2SO4=2KMnO4+MnO2↓+2K2SO4+2H2O,K2MnO4 易溶于水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用稀硫酸 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 MnO2.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的原因是______。 Ⅱ.用硫酸锰制备 (2)电解 MnSO4 溶液可制得活性 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4 - Ш.用废锂电池制备 资料二: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用废锂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制备纳米 MnO2,并进行锂资源回收, 流程如图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3)“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4)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和______。 (5)MnO2 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 MnO2: ① ②MnO+H2SO4=MnSO4+H2O ③3MnSO4+2KMnO4+2H2O=5MnO2↓+K2SO4+2H2SO4 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______(填序号)。 IV.用碳酸锰制备 控制一定的温度,焙烧 MnCO3 制取 MnO2 的装置如图 2: (6)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MnCO3 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3 所示 。图中 A 点(300,75.65)对应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 答 案 】 - 25 - 使锰酸钾转化得到二氧化锰,获得更多的二氧 化锰 变小 NaAlO2 漏斗 玻璃棒 ①③ MnO2 【 解析 】 解:(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以及氧 气,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信息提示 “3K2MnO4+2H2SO4═2KMnO4+MnO2↓+2K2SO4+H2O”,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锰酸钾和二氧化 锰的混合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 MnO2,使锰酸钾转化得到二氧化 锰,获得更多的二氧化锰,所以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 (2)电解 MnSO4 溶液可制得活性 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反应物为硫酸锰和水,条件是 通电,生成二氧化锰和氢气以及硫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水越来越少,硫酸越来越多,也 就是酸的质量分数变大,所以酸性越来越强,而 pH 越来越小,所以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将变 小; (3)“滤液”中存在可溶性物质,而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信息 “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了偏铝酸钠,所以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AlO2 ; (4)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玻璃棒; (5)MnO2 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 MnO2: ① ,有单质参与反应,所以有化合价改变; ②MnO+H2SO4═MnSO4+H2O,为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改变; ③3MnSO4+2KMnO4+2H2O═5MnO2↓+K2SO4+2H2SO4,硫酸锰中的锰元素有+2 变化+4 价,而 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由+7 价变为+4 价,所以有化合价的改变。 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 ①③; (6)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碳,由于锰元素化合价升 高,所以一定有氧化性物质参加反应,应为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7)MnCO3 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样品 100g 在图中 A 点对应固体的质量为 75.65g,而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100g 碳酸锰中 - 26 - 锰元素的质量为 100g× 55 55 + 12 + 16 × 3,则 B 点物质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75.65g-100g× 55 55 + 12 + 16 × 3 ,在固体中锰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100푔 × 55 55 + 12 + 16 × 3 55 :75.65푔−100푔 × 55 55 + 12 + 16 × 3 16 ≈1:2 所以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MnO2。 故答案为:(1) ,使锰酸钾转化得到二氧化锰 ,获得更多的二氧化锰; (2) ,变小; (3)NaAlO2; (4)漏斗,玻璃棒; (5)①③; (6) ; (7)MnO2。 (1)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K2MnO4 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 (2)根据硫酸锰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硫酸、水和二氧化锰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进行分析; (5)根据三个步骤中各物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进行分析; (6)根据碳酸锰和氧气在一定温度下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锰进行分析; (7)根据图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