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江苏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江苏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解析版)

ID:429749

大小:289.58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2019 年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7 小题,共 34 分)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生铁 C.液氮 D.稀有气体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生铁中有碳和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氮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生铁、稀有气体都属 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 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榨汁 B.石油分馏 C.煤干馏 D.明矾净水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甘蔗榨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把物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煤干馏过程中,生成焦炭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D、明矾净化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C。 - 2 -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 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 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3、下列物质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纯碱-NaOH B.生石灰-CaO C.小苏打-Na2CO3 D.干冰-H2O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 Na2CO3,NaOH 是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俗称火碱、 烧碱、苛性钠,故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 CaO,故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HCO3,Na2CO3 是碳酸钠的化学式,俗称纯碱、苏 打,故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O2,故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的名称、俗称及其化学式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 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物质用途 B 安全常识 稀有气体--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乙二醇--汽车水箱防冻液 煤气泄漏一一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电器着火一一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元素与人体健康 D 生活经验 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缺锌--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区别 CO 和 CO2--澄清石灰水 鉴别氧气和氮气--带火星的木条 A.A B.B C.C D.D 【 答 案 】 C - 3 - 【 解析 】 解: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乙二醇的冰点是-13.2℃,凝固点 低,可作汽车水箱防冻液,说法正确; B、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打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要先关闭气阀、严禁烟火;电器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 说法正确; C、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良不良,故 C 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区别 CO 和 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 复燃,故鉴别氧气和氮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稀有气体、乙二醇的性质和相应的用途判断. B、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和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判断. D、根据 CO、CO2 和 N2 性质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5、 归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归 类 内 容 A 复合肥料 NH4HCO3、KNO3、 NH4H2PO4 B 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 雾霾、酸雨、温室效应 C 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玻璃钢、黏土 D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可能含有的成份 Al(OH)3、NaHCO3、 CaCO3 A.A B.B C.C D.D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NH4HCO3 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故 A 说法错误; B、雾霾、酸雨能造成空气污染,温室效应不是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故 B 说法错误; - 4 - C、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故 C 说法错误; D、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有:Al(OH)3、NaHCO3、CaCO3、Mg(OH)2.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D。 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 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分析;B、根据空气污 染考虑;C、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考虑;D、根据治疗胃酸过多的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化学肥料的分类,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的途径等。 6、 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观察木条能否复燃,检验是否为氧气 B. 观察反应有无气泡产生,判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C. 观察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 D. 观察燃烧先后顺序,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观察木条能否复燃可以检验是否为氧气 ,故 A 正确; B、观察反应有无气泡产生,不能断定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要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应该 用澄清石灰水,故 B 错误; C、观察反应剧烈程度可以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越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的越剧烈,故 C 正确; D、观察燃烧先后顺序可以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着火点低的先燃烧,故 D 正确。 故选:B。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解答; B、根据观察反应有无气泡产生,不能断定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 - 5 - C、根据观察反应剧烈程度可以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进行解答; D、根据观察燃烧先后顺序可以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进行解答。 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 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 B.物质的溶解性: C.铁元素质量分数: D.金属活动性: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元 素含量:氧、硅、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钙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 FeO,Fe2O3,Fe3O4 三种物质中,将化学式变形得 FeO、FeO1.5、FeO4 3 ,其它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之和越小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1.5>4 3>1,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由大到小排列为 FeO>Fe3O4>Fe2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K、Zn、A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其数值越 小;根据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变形使铁的原子个数相等,然后比较化合物中其它元素的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小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就越大。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金属活动性顺序、地壳中元素含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 8、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 6 - A.用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B.用碘酒检验淀粉 C.用肥皂水区分 CaCl2 溶液和 NaCl 溶液 D.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试稀盐酸的 pH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 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可用碘酒检验淀粉,故正确; C.氯化钙溶液属于硬水,氯化钠溶液属于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氯化钠 溶液,产生泡沫较少的是氯化钙溶液,故正确; D.测定溶液的 pH 时应该用干燥的 pH 试纸,若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试稀盐酸的 pH,测定结果 偏大,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来分析; B.根据淀粉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D.根据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判断。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B.铁丝浸入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 C.持续加热碳酸氢铵,最终有固体残留 D.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蛋清变黄 【 答 案 】 D 【 解析 】 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显浅绿色,故错误; C.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最终没有固体残留,故错误; D.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蛋清变黄,故正确。 - 7 - 故选:D。 A.根据铁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铁与盐酸的反应来分析; C.根据加热碳酸氢铵的生成物来分析; D.根据蛋白质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判断。 10、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为氧化物 B.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2 C.甲中氢元素的质里分数小于丁 D.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答 案 】 B 【 解析 】 B 解: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烷为 CH4、乙为 CO、丙为 H2、丁为 CH3OH,反应①②的方 程式分别为: 、 ,因此: A、乙为 CO,属于氧化物,丁为 CH3OH,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2,故说法正确; 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 × 4 12 + 1 × 4×100%=25%,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 × 4 12 + 1 × 4 + 16 ×100%≈12%,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丁,故说法错误; D、由上述转化可知,甲、丁属于有机物,故该过程体现了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故说法错误 。 故选:B。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为 CH4、乙为 CO、丙为 H2、丁为 CH3OH,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 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 8 - 1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片插入稀硫酸:Cu+H2SO4═CuSO4+H2↑ B.工业炼铁: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2NaOH+SO2═Na2SO4+H2O D.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 CO2+CaCl2+H2O═CaCO3↓+2HCl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亚硫酸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NaOH+SO2═Na2SO3+H2O。 D、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 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 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2、 下列对物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烧碱消除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味 B.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 C.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游泳池水 消毒 D.新制 Cu(OH)2 能与葡萄糖反应,可用于糖尿病 的检查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消除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味,故错 误; B.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不会对图书档案造成损害,故正确; - 9 - C.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游泳池水消毒,故正确; D.新制 Cu(OH)2 能与葡萄糖反应,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查,故正确。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13、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 作 A CaCO3 固体( Na2CO3) 水 用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B CaCl2 溶液(NaCl) Na2CO3 溶液 稀盐酸 ①加过量 Na2CO3 溶液,过滤、洗涤沉淀 ②再向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 Cu(NO3)2 溶液(AgNO3) CuCl2 溶液 滴加适量 CuCl2 溶液,过滤 D CO2 (CO) O2 点燃 A.A B.B C.C D.D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A、Na2CO3 易溶于水,CaCO3 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 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l2 溶液能与过量 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洗涤沉淀,再向沉淀 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应再进行蒸发,除去过 量的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氢,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AgNO3 能与适量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 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 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 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 10 -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 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 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 D.①②③ 【 答 案 】 C 【 解析 】 解:①氯化钠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钡, 硝酸钠不会转化成硫酸钠,故错误; ②氢氧化铁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不会转化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不会转化成氢氧化 铁,故错误; ③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会生成氧气,氧气和碳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会生成二氧 化碳,故正确。 故选:C。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和流程图,回顾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变关系,找出各物质的变化 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选择项. 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和转化,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间的 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 15、 取含铁、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 11.6g,通入足量 CO 并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 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沉淀 20.0g.该固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Fe2O3 B.Fe3O4 C.Fe 和 Fe2O3 D.FeO 和 Fe2O3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澄清石灰水将生成的气体充分吸收,产生沉淀 20g 为碳酸钙的质量,物质的量为 20푔 100푔/푚표푙 =0.2mol, 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 n(CO2)=0.2mol,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 11 - , 即 n(O)=n(CO2)=0.2mol,n(Fe)=푚 푀=11.6푔−0.2푚표푙 × 16푔/푚표푙 56푔/푚표푙 =0.15mol, n(Fe):n(O)=0.15mol:0.2mol=3:4, A、Fe2O3 中 n(Fe):n(O)=2:3,故 A 错误; B、Fe3O4 中 n(Fe):n(O)=3:4,故 B 正确; C、Fe 和 Fe2O3 组合,其中 n(Fe):n(O)可能为 3:4,故 C 正确; D、FeO 和 Fe2O3 组合,其中 n(Fe):n(O)可能为 3:4,故 D 正确。 故选:A。 设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FexOy,发生反应 FexOy+yCO=xFe+yCO2,可知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 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澄清石灰水将生成的气体充分吸收,产生沉淀 20g 为碳酸钙的质 量,根据 n=푚 푀计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根据碳原子守恒,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 化碳的物质的量, 根据质量守恒 n(Fe)求出 n(Fe):n(O),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判断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解题的 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B.电解水试验中添加硫酸溶液增加导电性,电解一段时间后,pH 值减小 C.硫酸氢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硫酸氢钠是酸 D.葡萄糖、蔗糖有甜味,所以糖类物质一定是都是甜的 【 答 案 】 B 【 解析 】 解:A、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 、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 A 说法错误; B、电解水试验中电解一段时间水的质量减少了,硫酸浓度增大,氢离子的浓度会变大,故 pH 值会减小,正确; C、硫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组成,不是酸而是盐,错误; D、葡萄糖、蔗糖有甜味,但糖类物质不一定是都是甜的,例如淀粉,不正确; 故选:B。 A、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 12 - B、根据氢离子的浓度变化来解答; C、根据酸的定义和组成分析解答; D、根据糖类物质的特点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的概念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稀 H2SO4、Na2CO3、K2SO4、Ba(NO3)2 B.CuSO4 、NaOH、KOH、HCl C.Na2CO3、稀 H2SO4、稀 HCl、KNO3 D.NaOH、Na2CO3、酚酞、KCl 【 答 案 】 A 【 解析 】 解:A、Ba(NO3)2 与稀 H2SO4、Na2CO3、K2SO4 均产生沉淀,能鉴别出硝酸钡,沉淀能与稀硫 酸反应,可鉴别出稀硫酸,且稀 H2SO4 与 Na2CO3 产生气体,可鉴别出碳酸钠,故不加其他试剂 可以鉴别; B、CuSO4 与 NaOH、KOH 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 试剂无法鉴别; C、Na2CO3 与稀 H2SO4、稀 HCl 反应均能产生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 试剂无法鉴别; D、酚酞与 NaOH、Na2CO3 均变红,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A。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 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 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 ;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 分) 18、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其原理是 NaCl+NH4HCO3=NaHCO3+NH4Cl,再将碳酸氢 钠加热分解得到纯碱.如图是 NaCl、NH4Cl、NaHCO3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 - ) A.NaHCO3 从溶液中分离出,可采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B.NH4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40℃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NH4Cl>NaCl>NaHCO3 D.20℃时,100g 水中加入 11.7g NaCl 和 15.8g NH4HCO3 固体,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析出 7.14g NaHCO3 晶体 【 答 案 】 CD 【 解析 】 解:A、NaHCO3 的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采用过滤方法,故 A 错误; 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溶解度,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要在同一温度下进 行,故 B 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40℃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NH4Cl>NaCl>NaHCO3,C 正确; D、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11.7g NaCl 和 15.8gNH4HCO3 固体完全反应能生成 16.8gNaHCO3, 20℃时 NaHCO3 的溶解度为 9.66g,则析出固体的质量=16.8g-9.66g=7.14g,D 正确。 故选:CD。 解:A、根据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分析; C、根据图象分析; D、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图表信息,结合所学溶解度、方程式计算等相关知识和技 能,细心地探究、推理,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向 100g 的 Na2CO3,Na2SO4 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 10%的 BaCl2、10%的 HCl 溶液,反应过 - 14 - 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 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取 d 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 C.m=2.33 D.a 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5% 【 答 案 】 CD 【 解析 】 解: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得硫酸 钡沉淀,所以 A、o-a 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 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两个反应,故 A 错误; B、取 d 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的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不能说 明盐酸过量,故 B 错误; C、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沉淀质量为 x BaCO3---CO2, 197 44 x 0.88g 197 푥 = 44 0.88푔 x=3.94g - 15 - 所以 m=6.27g-3.94g=2.33g,故 C 正确; D、o-a 段发生的反应,可知 a 点的溶液时氯化钠,a 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5%,故 D 正确 ; 故选:CD。 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得硫酸 钡沉淀,依据图象这沉淀的质量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进行计算分析; 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综合性较强,既有试验探究,又有实验数据图象的分析。只有综合掌握了 基础知识才能较好的完成本类练习题。 20、硫酸钙转化为 K2SO4 和 CaCl2•6H2O 的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Ⅰ,Ⅱ,Ⅲ都包含的操作是过滤 B.蒸氨过程发生的只有复分解反应 C.吸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CO2+H2O+NH3=NH4HCO3 D.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CaO,CO2,H2O 。 【 答 案 】 BD 【 解析 】 解:A、操作Ⅰ、Ⅱ、Ⅲ均含有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均包含的操作是过滤,故选项说法正 确。 B、蒸氨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 化钙、水和氨气,属于复分解反应,因此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复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故选项 说法错误。 C、在吸收过程中,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铵,反应方程式是 CO2+H2O+NH3=NH4H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CaO、CO2、NH3,故 - 16 -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D。 A、操作Ⅰ、Ⅱ、Ⅲ均含有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氨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 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C、在吸收过程中,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硫酸钙转化为 K2SO4 和 CaCl2•6H2O 的工艺流程,掌握常见的基本反应类 型、循环使用的物质应具备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1 分) 21、 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______; (2)2 个亚铁离子______; (3)五氧化二磷______; (4)人体缺少______元素会骨质疏松. 【 答 案 】 Zn 2Fe2+ P2O5 Ca 【 解析 】 解:(1)锌元素可以表示为 Zn; (2)2 个亚铁离子可以表示为 2Fe2+; (3)五氧化二磷可以表示为 P2O5; (4)人体缺少 Ca 元素会骨质疏松. 故填:Zn;2Fe2+;P2O5; Ca.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 1 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 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 1 个分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每个亚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人体缺少钙元素会骨质疏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 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 17 - 22、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金刚石 C.硝酸钾 D.甲烷 E.硫酸 F.氢氧化钙 G.酒精 H.碳酸钠 (1)波尔多液所用的碱______。 (2)既能做消毒剂又能做燃料的是______。 (3)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______。 (4)用来糕点发酵的主要物质______。 (5)复合肥料______。 (6)“西气东输”中“气”的主要成分______。 【 答 案 】 F G B H C D 【 解析 】 解:(1)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碱是熟石灰; (2)既能做消毒剂又能做燃料的是酒精; (3)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4)用来糕点发酵的主要物质碳酸钠; (5)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硝酸钾; (6)“西气东输”中“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故答案为:(1)F; (2)G;(3)B; (4)H;(5)C; (6)D; 可以从物质的性质着手分析物质的用途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化学物质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解答本题要掌握 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23、 制硝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 NO、NO2,常用 NaOH 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加工工业的原料 NaNO2,NaNO2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答 案 】 +3 NO+NO2+2NaOH=2NaNO2+H2O 【 解析 】 解:亚硝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可知,氮元素化合价是+3。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O+NO2+2NaOH=2NaNO2+H2O。 - 18 - 故填:+3;NO+NO2+2NaOH=2NaNO2+H2O。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4、葡萄糖(C6H12O6)溶液与银氨溶液[主要成分是 Ag(NH3)2OH]反应,可以在玻璃表面均匀 地镀上一层银,工业上可用于制镜,已知两者在加热情况下,反应会生成 C6H15O7N(葡萄糖酸 铵),银,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 【 答 案 】 【 解析 】 解:两者在加热情况下,反应会生成 C6H15O7N、银和氨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 故填: 。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5、图中 A、B、C、D、E、F、G、H、I、J、M、N 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A、 H 为黑色固体物质,B、D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E 为红棕色粉末,I 是石英砂的主要成 分,J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常温下 C、F、G 均为无色气体.图中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 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根据以下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 A 物质起______作用. - 19 - (2)反应④中生成物 M 的化学式是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写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反应由 J→G 的化学方程式:a.______;b.______. 【 答 案 】 催化 CaSiO3 CaCO3+CO2+H2O═Ca(HCO3)2 CaCO3+2HCl═CaCl2+CO2↑+H2O 【 解析 】 解:(1)I 是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所以 I 是二氧化硅,J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 J 是碳酸钙 ,A、H 为黑色固体物质,B、D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常温下 C、F、G 均为无色气体 ,A 和 B 反应会生成 C 和 D,所以 A 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B 是二氧化锰,D 就是水,C 是氧 气,氧气转化成的 F 会与红棕色粉末 E 反应,所以 F 是一氧化碳,E 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 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G 是二氧化碳,H 是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碳酸钙可以 相互转化,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会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所以 M 是硅酸钙,水、二氧化碳 和碳酸钙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 所以 A 是二氧化锰,在反应①中起催化作用; (2)通过推导可知,反应④中生成物 M 的化学式是:CaSiO3; (3)反应③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⑤是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 (HCO3)2; (5)通过推导可知,反应 J→G 是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会生 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故答案为:(1)催化; (2)CaSiO3; (3) ; (4)CaCO3+CO2+H2O═Ca(HCO3)2; (5) ,CaCO3+2HCl═CaCl2+CO2↑+H2O. 根据 I 是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所以 I 是二氧化硅,J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 J 是碳酸钙,A、 - 20 - H 为黑色固体物质,B、D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常温下 C、F、G 均为无色气体,A 和 B 反应会生成 C 和 D,所以 A 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B 是二氧化锰,D 就是水,C 是氧气,氧气 转化成的 F 会与红棕色粉末 E 反应,所以 F 是一氧化碳,E 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 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G 是二氧化碳,H 是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 ,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会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所以 M 是硅酸钙,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钙 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 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 分) 26、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 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 (1)粗盐水中主要含有 Ca 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 NaOH 溶液 、Na2CO3 溶液、BaCl2 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则加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______、盐酸 。 (2)X 的化学式为______。 (3)Y 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 与 Ca(OH)2 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称 为______,Y 的化学式为______。 【 答 案 】 NaOH 溶液、BaCl2 溶液、Na2CO3 溶液 CO2 氨气 NH4Cl 【 解析 】 - 21 - 解:(1)将除去了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粗盐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 MgCl2、CaCl2、Na2SO4 ,先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此时得到的混合物为:Mg(OH)2 沉淀、Na2SO4、 CaCl2、NaOH、NaCl,再向刚得到的混合中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此时得到的混合物为:Mg( OH)2 沉淀、BaSO4 沉淀、CaCl2、NaOH、NaCl、BaCl2,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 Na2CO3 溶液 ,得到的混合物为:Mg(OH)2 沉淀、BaSO4 沉淀、CaCO3 沉淀、NaOH、BaCO3 沉淀、NaCl、 Na2CO3,此混合物经过滤后得到 NaOH、Na2CO3、NaCl 的混合溶液,此时加入适量的盐酸,即 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最后提取氯化钠即可。注意加入氯化钡溶液一定在加入碳酸钠溶液 的前面,因为碳酸钠既可以除去氯化钙又可以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二氧化碳,X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2。 (3)根据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由图示可知过滤后的产物是碳酸氢钠和滤液 ,所以结合前面的方程式可知滤液是氯化铵溶液,所以 Y 是氯化铵;Y 与 Ca(OH)2 反应的产 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又因为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且氨气在前面已 经用过,所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氨气。 故答案为:(1)NaOH 溶液、BaCl2 溶液、Na2CO3 溶液; (2)CO2; (3)氨气;NH4Cl。 (1)根据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硫酸根 离子用钡离子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产物分析; (3)氯化铵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 有一白色粉末,其中只可能含有硫酸镁、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 种.根据以下实验回答. (1)取样,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A,向 A 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无现象,得无色溶液 B.则该粉 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2)向溶液 B 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得到 23.3g 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C,则原白色粉末中含 有______. (3)为确定是否含有另外两种物质,将 C 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得到 14.35g 白色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得到 5.8g 白色沉淀.则原白色粉末中 还一定含有______,一定没有______. 【 答 案 】 硫酸铜 碳酸钠 硫酸镁 氯化钠 氯化镁 - 22 - 【 解析 】 解: 有一白色粉末,其中只可能含有硫酸镁、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根 据以下实验回答:(1)取样,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A,向 A 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无现象,得无 色溶液 B.因为如果含有硫酸铜,铜离子在溶液中,溶液应为蓝色;而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 气体,则该粉末中一定没有硫酸铜、碳酸钠. (2)根据(1)推测,溶液 B 中成分可能为稀硝酸、硫酸镁、氯化钠、氯化镁,其中加入足量 硝酸钡溶液,得到 23.3g 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C,根据 Ba(NO3)2+MgSO4=BaSO4↓+Mg(NO3 )2,则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硫酸镁. (3)根据(2)推测,无色溶液 C 可能为稀硝酸、Mg(NO3)2、氯化钠、氯化镁,为确定是否 含有另外两种物质“氯化钠、氯化镁”,将 C 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得 到 14.35g 白色沉淀,则可知一定有氯离子; 根据 Ba(NO3)2+MgSO4=BaSO4↓+Mg(NO3)2, 233 148,因为 23.3g 白色沉淀 BaSO4,则可知 Mg(NO3)2 的质量为 14.8g, 根据 2NaOH+Mg(NO3)2=2NaNO3+Mg(OH)2↓, 148 58,因为 14.8gMg(NO3)2,则可知生成沉淀 Mg(OH)2 的质量为 5.8g,故可 知:则原白色粉末中还一定含有氯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 故答案为: (1)硫酸铜、碳酸钠;(2)硫酸镁(3)氯化钠,氯化镁. (1)考虑如果含有硫酸铜,铜离子在溶液中,溶液应为蓝色;考虑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气 体; (2)考虑 Ba(NO3)2+MgSO4=BaSO4↓+Mg(NO3)2,进行分析; (3)根据生成的氯化银沉淀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氯化钠 的质量和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原混合物中硫酸镁、氯化钠的质量即可.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鉴别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 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9 分) 28、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仪器 b 是分液漏斗,可通过旋转活塞分次滴加液 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 23 - (1)仪器 a、c 的名称是:a______,c______. (2)实验室用 KMnO4 制取 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该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 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不与水反应 ④密度与空气接近 ⑤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 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3)实验室要制取 CO2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 (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 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 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 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______(填装置序号). 【 答 案 】 长颈漏斗 水槽 AF 或 AH 试管口没有棉花团 ②③ B 或 C 或 D 或 E CaC2+2H2O=C2H2↑+Ca(OH)2 CD 【 解析 】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水槽是常用的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a 长颈漏斗;c 水 槽;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 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 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答案为:AF 或 AH;试管口 没有棉花团; ;②③; (3)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 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B 或 C 或 D 或 E; (4)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配平即可;实验室 - 24 - 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 发生装置有 CD,因为分液漏斗和注射器都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故答案为: CaC2+2H2O=C2H2↑+Ca(OH)2;CD;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水槽是常用的盛水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 CO2,是 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 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配平即可;实验 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 的发生装置有 CD,因为分液漏斗和注射器都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 实验题中. 29、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 【甲组】写出反应蓝色沉淀变黑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变成红色,已知 Cu 和 Cu2O 均为红色固体。取 3.72g 红色固体溶于稀硫酸,固体减少,完全反应后其质量为剩余固体 1.92g ,已确定该固体由 Cu 和 Cu2O 红色固体组成,确定其两者对应质量为______。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 25 -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 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 pH 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 pH______(填“>”、“<”或“=”)7,硫酸 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______(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1)乙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 成立,理由是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例______(写 出反应物即可)。 【 答 案 】 Cu:0.48g、Cu2O:3.24g < 中 甲组实验中沉淀加热后 变黑,查阅资料说明碱式硫酸铜加热不易分解,所以沉淀是氢氧化铜,而氢氧化铜沉淀是溶于酸 的,所以硫酸钠溶液不可能呈酸性,猜想Ⅱ错误 碳与氧气 【 解析 】 解:【甲组】氢氧化铜加热分解为氧化铜和水;故填: ; 设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为 x,则: Cu2O+H2SO4=Cu+CuSO4+H2O 固体质量减少 144 64 144-64=80 x 3.72g-1.92g=1.8g 144:80=x:1.8g x=3.24g 固体中含铜的质量为:3.72g-3.24g=0.48g 故填:Cu:0.48g、Cu2O:3.24g; 【实验与结论】用 pH 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 pH<7,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 Ⅰ成立,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紫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Ⅱ不成立;故填:①<;②中; 【交流和反思】(1)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 - 26 - 蓝白色固体碱式硫酸铜,所以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 猜想Ⅱ不成立; (2)碳和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故填:(1)甲组实验中沉淀加热后变黑,查阅资料说明碱式硫酸铜加热不易分解,所以沉淀是 氢氧化铜,而氢氧化铜沉淀是溶于酸的,所以硫酸钠溶液不可能呈酸性,猜想Ⅱ错误;(2)碳 与氧气。 【甲组】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中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合实验数据来分析解答; 【乙组】利用 pH 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显中性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交流和反思】(1)根据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会生成不溶于 水的蓝白色固体碱式硫酸铜进行分析; (2)根据碳和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0、 将过量的 Na2CO3 溶液滴入到一定量 CuSO4 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 CuCO3,理由: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 Cu(OH)2,理由:Na2CO3 溶液呈______(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 Cu(OH)2 和 CuCO3 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 和 CuCO3 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 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______、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______.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 27 - (3)若用装置 A、B 组合进行实验,B 中无现象,则猜想______正确; (4)若用装置 A、C 组合进行实验,C 中无现象,则猜想______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______、______(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 正确的,实验中: B 中的现象为______, C 中的现象为______. 结论:固体为 Cu(OH)2 和 CuCO3 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 Cu(OH)2 的分解温度为 66℃~68℃,CuCO3 的分解温度为 200℃~220℃.设固体的组成 为 aCu(OH)2•bCuCO3.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 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 A B、C D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段:______; CD 段:______; (7)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_. (8)若将 24.0g 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 2.4g 后质量不再改变, 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答 案 】 - 28 - Na2CO3+CuSO4=CuCO3↓+Na2SO4 碱 过滤 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 生 二 一 C B 石灰水变浑浊 无水硫酸铜变蓝 2:1 【 解析 】 解:猜想一:Na2CO3+CuSO4=CuCO3↓+Na2SO4 猜想二:碱 Ⅰ.(1)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固体洗净,固体中将没有碳酸钠,最后洗涤液中也没有碳酸钠,只需要证明最后洗涤液中 没有碳酸根离子就行了.故答案为: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硝酸、硫酸),无 气泡产生;或滴加 BaCl2[或 Ba(OH)2、Ba(NO3)2]或 CaCl2[或 Ca(OH)2、Ca(NO3)2]溶液 ,无沉淀产生. Ⅱ.(3)Cu(OH)2、CuCO3 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则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 成氧化铜和水,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没有二氧化碳生 成,固体中就没有碳酸铜,只有氢氧化铜.故答案为:二 (4)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说明没有水生成,固体中就没有氢氧化铜,只有碳酸铜.故答案为:一 (5)要证明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应先证明水再证明二氧化碳,若先证明二氧化碳的话, 即使原气体中没有水蒸汽,气体通过石灰水后也会从石灰水中带出水蒸汽. 故选 CB;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白色固体变蓝 (6)Cu(OH)2 的分解温度为 66℃~68℃,CuCO3 的分解温度为 200℃~220℃. 故答案为: (7)AB 段减少的是水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可求出氢氧化铜的质量. 设氢氧化铜的质量为 x 98 18 x 32g-28.4g - 29 - 98 18 = 푥 32푔−28.4푔 x=19.6g CD 段减少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铜的质量. 设碳酸铜的质量为 y 124 44 y 28.4g-24g 124 44 = 푦 28.4푔−24푔 y=12.4g x:y=19.6g:12.4g=49:31 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碳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4. a:b=49 98: 31 124=2:1 故答案为:2:1 (8)氧化铜加热后质量又会减少,应该是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24g 氧化铜的氧元素 的质量=24g×16 80=4.8g,大于 2.4g,说明是氧化铜中的部分氧元素转化为氧气. 故答案为: (1)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 (2)判断固体洗净的标准是看还有没有碳酸钠. (3)(4)(5)Cu(OH)2、CuCO3 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则氢氧化铜受热 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铜,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铜,根据它们受热分解的生成物来判 断哪种猜想正确. (6)Cu(OH)2 的分解温度为 66℃~68℃,CuCO3 的分解温度为 200℃~220℃,可知 AB 段为 氢氧化铜在分解,CD 段为碳酸铜在分解. (7)氢氧化铜受热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水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可求出氢氧化铜的质量, 碳酸铜在受热过程中减少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铜的质量. (8)剩余固体加热到更高温度固体的质量又会减少,根据氧化铜中所含的两种元素可猜想可能 是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根据计算会发现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大于固体减少的质量, 那么就可能是氧化铜中的部分氧元素转化为氧气. 检验混合物中的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时,应先检验水蒸汽,再检验二氧化碳,因为若先检验二氧化 碳的话,即使原混合物中没有水蒸汽也会从石灰水中带出水蒸汽.除去混合物中的水蒸汽和二氧 化碳时,应先除二氧化碳,再除水蒸汽,因为若先除水蒸汽的话,通过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除 二氧化碳时又会让气体中混入水蒸汽. - 1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