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复课开学摸底考试卷1-3章 提升卷(人教版)(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复课开学摸底考试卷1-3章 提升卷(人教版)(解析版)

ID:423136

大小:198.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复课开学摸底考试卷(提升篇) 一、选择题(本题 25 小题,共 50 分) 1.科学家对人群某一基因位点进行调查,发现等位基因 A 对基因 a 为显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A 与 Aa 表现型相同 B.Aa 与 aa 表现型一定相同 C.基因 A 由基因 a 突变产生 D.纯合体 aa 一定会导致遗传病 【答案】A 【解析】由于 A 是显性,所以 AA 和 Aa 都表现出显性,aa 表现出隐性,A 正确;B 错误;、由于本题没有 告知 A 和 a 谁是致病基因,所以 CD 无法判断,不符合题意。 2.玉米子粒的甜与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非甜对甜为显性。下列对玉米不同处理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甜玉米与甜玉米人工杂交,子代均是非甜玉米 B.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间行种植并自然受粉,甜玉米植株上可能出现非甜玉米种子 C.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间行种植并自然受粉,非甜玉米植株上不可能出现甜玉米种子 D.无论什么处理方式,甜玉米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甜玉米 【答案】B 【解析】非甜玉米与甜玉米人工杂交,如果非甜玉米是纯合体,则子代都是非甜玉米;如果非甜玉米是杂 合体,则后代有甜玉米和非甜玉米,A 错误;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间行种植并自然受粉,甜玉米植株可以接 受非甜玉米的花粉而出现非甜玉米种子,B 正确;非甜玉米与甜玉米间行种植并自然受粉,如果非甜玉米是 杂合体,则非甜玉米植株上可能出现甜玉米种子,C 错误;甜玉米是隐性性状,甜玉米的亲本不一定是甜玉 米,可以都是杂合的非甜玉米,D 错误。 3.孟德尔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 F1 全表现为高茎,F1 自交后,F2 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 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 为杂合子 B.F1 产生 2 种基因型的配子 C.F2 的基因型共有 3 种 D.F2 的高茎植株中 1/2 可稳定遗传 【答案】D 【解析】F1 自交后,F2 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 3:1。则 F1 为杂合子 Aa,产生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为 A 和 a。 F2 为 1AA:2Aa:1aa,高茎(A_):矮茎(aa)=3:1,基因型共 3 种,F2 中 1/3 的高茎植株为纯合子,可稳定遗 传。 4.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翅形有长翅(B)、残翅(b)。现用该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 F2 的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5:3:3: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 AABB C.F2 黄身长翅果蝇中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占 3/5 D.基因型为 AaBb 的雄果蝇的测交后代有 2 种表现型 【答案】D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没 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型是 AB,所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 AABB,B 正确;F2 黄身长翅果蝇 (A_B_)的基因型有 1/5AABb、1/5AaBB、3/5AaBb,即双杂合子 AaBb 的比例为 3/5,C 正确;基因型为 AaBb 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为 Ab、aB、ab,其测交后代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因此后代有有 3 种表现型,D 错误。 5.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 F1,F1 自交得 F2,F2 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 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 9:3:3:1,与 F2 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B.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 种,比例为 1:1:1:1 C.F1 自交时,4 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 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A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 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A 错误;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 种,比例为 1:1:1:1,是 F2 中出现 9:3: 3:1 的基础,B 正确;F1 自交时,4 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 F2 中出现 9:3:3:1 的保证, C 正确;F1 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是 F2 中出现 9:3:3:1 的保证,D 正确。 6.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对矮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对实验与 结果预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2 中的基因型共有 27 种 C.F2 中的表现型共有 9 种 D.F1 可产生 8 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答案】C 【解析】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正 确;根据 A 项分析可知,F2 代中的基因型有 3×3×3=27 种,B 正确;Aa×Aa→后代有 3 种基因型(1AA: 2Aa:1aa),表现型 2 种,Bb×Bb→后代有 3 种基因型(1BB:2Bb、1bb),表现型 2 种,Cc×Cc→后代有 3 种基因型(1CC:2Cc:1cc),表现型 2 种,则 F2 代中的表现型=2×2×2=8,C 错误;三对等位基因用 A 和 a、B 和 b、C 和 c 表示,则亲本为 AABBcc×aabbCC,F1 为 AaBbCc,利用乘法法则可得,F1 产生的雌雄配 子种类=2×2×2=8,D 正确。 7.下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乙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其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 胞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③和⑤ 【答案】C 【解析】分析图,①和②、①和④、③和⑤的染色体组成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这三组细胞中的两个精 细胞都分别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B、D 均错误;②和④的染色体组成无明显的差异,但②的大的染 色体绝大部分为白色,极少部分为黑色,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对大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因此②和④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 正确。 8.果蝇的眼色有一种隐性突变体——猩红眼(r1r1)。研究者获得了两个新的朱砂眼隐性突变体——朱砂眼 a (r2 r2)和朱砂眼 b(r3 r3),做了如下杂交实验。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别 亲本组合 F1 Ⅰ 朱砂眼 a×猩红眼 野生型 Ⅱ 朱砂眼 a×朱砂眼 b 朱砂眼 Ⅲ 朱砂眼 b×猩红眼 野生型 A.r1 和 r2 不是等位基因 B.r2 和 r3 是等位基因C.r1 和 r3 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Ⅲ组 F1 的自交后代一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根据第Ⅰ组杂交朱砂眼 a 和猩红眼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朱砂眼 a 和猩红眼是由不同的基因 控制的,第Ⅰ组朱砂眼 a 基因型为 R1R1r2r2,第Ⅲ组猩红眼基因型为 r1r1R2R2,子代全为 R1r1R2r2,表现为野 生型,因此 r1 和 r2 不是等位基因,A 正确;根据第Ⅱ组杂交结果,朱砂眼 a 和朱砂眼 b 杂交,子代全为朱 砂眼,说明朱砂眼 ab 实际上是一种性状,因此 r2 和 r3 是等位基因,B 正确;根据第Ⅲ组杂交朱砂眼 b 和猩 红眼杂交,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了 r1 和 r3 是非等位基因,但由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所以 r1 和 r3 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 错误;根据 C 项的分析亲代Ⅲ组杂交朱砂眼 b 的基因型为 R1R1r3r3,猩红眼的 基因型为 r1r1R3R3,所以子代全为 R1r1R3r3,自交后代一定出现性状分离,D 正确。 9.某种雄性蝗虫(2n)的染色体数为 23,性染色体仅有 1 条。下列关于该种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 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 11 个四分体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含 22 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同源染色体 22 条,联会配对,形成 11 个四分体,A 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初级精母细胞 的细胞质均等分裂,B 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 正确;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 个次级精母细胞含 22 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24 条染色体,D 错误。 10.如图是某基因型为 TtRr 的动物睾丸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        A.处于 AF 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 FI 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 Ttr 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 FG 段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 HI 段基因型不同,分别是 TR 和 tr D.AF 段所对应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FG 段所对应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答案】B 【解析】纵坐标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 AF 段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并出现对数增加,说明是有丝分裂, GH 同源染色体对数为 0,说明减Ⅰ使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次级精母细胞,A 错误;经过减数分裂,该动物 应该产生 TR、Tr、tR 和 tr 四种正常配子,现在产生 Ttr 的异常配子,说明等位基因未分离,等位基因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说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异常发生在减Ⅰ,即 FG 段,B 正 确;HI 段是减Ⅱ,等位基因已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但是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应该含两个相 同的基因,所以基因型应为 TTRR、ttrr 或 TTrr、ttRR,C 错误;AF 段是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但是无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D 错误。 11.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因对钙、磷的吸收能力减弱而患病,下列有关该病 的推测,合理的是(  ) A.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均患病 C.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女儿均患病 D.一对患病夫妇由于基因重组可生下正常子女 【答案】C 【解析】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患者中一般男性低于女性,A 错误;如果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则与正常男性婚 配所生儿子有 50%患病的概率,B 错误;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传给女儿,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 所生女儿均患病,C 正确;一对患病夫妇,女性如果是杂合子的情况下可能生下正常儿子,女儿一定患病,D 错误。 12.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 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 号和 2 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B.乙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甲病不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D【解析】由于 2 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而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 1 号和 2 号所生 的孩子不会患甲病,A 错误;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错误;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 遗传病的男女患病率相同,C 错误;甲病不可能是 X 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 X 隐性遗传病,父亲肯定是患 者,D 正确。 13.理论上,人类性别比是 1∶1,下列哪项叙述与此不符(  ) A.精子和卵细胞的总量相等 B.人类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精子及一种卵细胞 C.不同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D.XY 型受精卵发育为男性,XX 型受精卵发育为女性 【答案】A 【解析】人类男性产生精子数量比卵细胞多,A 错误;男性(XY)产生精子为:1X∶1Y;女性产生 1 种 X 卵细胞,不同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结果形成受精卵为 1XX∶1XY, XY 型受精卵发 育为男性,XX 型受精卵发育为女性,故人类性别比是 1∶1,BCD 正确。 14.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 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 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 因型分别为 XGXg 和 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G 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 三项均错误,D 项正确。 15.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 2 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 2 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 8 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 2 对同源染色体、4 对姐妹染色单体,A 错误;图②处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B 错误;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 分裂的中期,含有 2 条染色体,则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 条,C 错误;根据四幅图所处细胞分裂的 时期,可排序为①③②④,且图中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因此可能出现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出 现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 正确。 16.现有来自同一生物体的两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甲细胞的着丝点已经分裂,乙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下 列有关甲、乙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分裂的下一时期细胞中央不会出现赤道板 B.甲、乙两细胞可能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中期 C.甲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与体细胞相同 D.若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D 【解析】赤道板是一道假想的板,不可能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A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两 细胞可能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中期,B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C 正确;若乙细胞 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则说明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若在形成该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 生过交叉互换,则该细胞中也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 错误。 1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精卵细胞融合的实质是两细胞质的合二为一 C.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D.由于受精卵中的 DNA 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从而保证了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稳定 【答案】C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A 错误;精卵细胞融合的实质是两细胞核的合二为一,B 错误;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的 基因型种类较多,必然呈现多样性,C 正确;由于受精卵中的核 DNA 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细 胞质中的 DNA 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D 错误。 1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正确的是(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丙中的 M、m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D 【解析】图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所以甲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 错误; 图丙细胞中的 M、m 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B 错误;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分,所以为次级卵母细胞,C 错误; 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 质不均分,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D 正确。 19.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的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 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Ⅱ2 的基因型为 XA1XA2 的概率是 1/2B.Ⅲ1 的基因型为 X A1Y 的概率是 1/2 C.Ⅲ2 的基因型为 XA1XA2 的概率是 1/8 D.Ⅳ1 的基因型为 XA1XA1 的概率是 1/8 【答案】C 【解析】父亲的 X 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女儿、Y 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 X 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 概率相等;据题图可知,Ⅱ2 和Ⅱ3 的基型及比例都为 1/2XA1XA2、1/2XA1XA3,它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 例都为 1/2XA1、1/4XA2、1/4XA3,因此Ⅲ1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2XA1Y、1/4XA2Y、1/4XA3Y,产生的含 X 染 色体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2XA1、1/4XA2、1/4XA3;Ⅲ2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2XA1XA2、1/4XA2XA2、 1/4XA2XA3,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 1/4XA1、5/8XA2、1/8XA3,故Ⅳ1 的基因型为 XA1XA1 的概率是 1/8,C 错误,ABD 正确。 20.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 亲本,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 染色体上。可以选择(  ) A.直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进行杂交 B.非直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进行杂交 C.非直毛雌果蝇与非直毛雄果蝇进行杂交 D.直毛与非直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反交 【答案】D 【解析】在未知显隐性状的情况下,选用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可取直毛雌、雄 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非直毛雄果蝇、非直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 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 位于 X 染色体上。 21.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雄牛,用 3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 A,a,B,观察分裂过程,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 3 种颜色 4 个荧光点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 3 种颜色 4 个荧光点 C.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3 种颜色 4 个荧光点 D.只有一部分精细胞中有 2 种颜色 2 个荧光点 【答案】B 【解析】如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由于 DNA 复制,所以会看到 3 种颜色 8 个荧光点,A 错误;由于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如果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 3 种颜色 4 个荧光点,B 正确;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3 种颜色 8 个荧光点,C 错误;减数分裂后精细胞中核 DNA 分 子减半,则所有精细胞中都有 2 种颜色 2 个荧光点,D 错误。 22.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 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 BBtt、bbTT B.F1 的基因型全部为 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 C.让 F1 花纹蛇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1/4 D.让 F1 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9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亲本黑蛇含基因 B,橘红蛇含基因 T,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 BBtt 和 bbTT,A 正确;F1 的基因型为 BbTt,表现型全为花纹蛇,B 正确;杂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为 bbTt,所以让 F1 花纹蛇 BbTt 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1/2×1/4=1/8,C 错误;让 F1 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 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9,D 正确。 2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考虑突变),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C.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D.XY 性别决定的生物,Y 染色体总是比 X 染色体小 【答案】C 【解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 错误;含 X 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B 错误;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C 正确;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 染色体不一定比 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的 Y 染色体就比 X 染色体长,D 错误。 24.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 下表: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杂交组 合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 243 阔叶 119 窄叶 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 83 窄叶 78 阔叶 79 窄叶 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 131 窄叶 127 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仅根据第 2 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 1 组或第 3 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C.用第 2 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 D.用第 1 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 1/8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因为第 2 组杂交组合的亲本有阔叶和窄叶,子代也有阔叶和窄叶,所以仅 根据第 2 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A 正确;根据第 1 组或第 3 组实验子代雌雄株的叶形 阔叶和窄叶数目不均等,说明叶形与性别有关。再由雄株有阔叶又有窄叶,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 X 染色 体上,B 正确;假设叶形基因为 A、a。用第 2 组的子代阔叶雌株 XAXa 与阔叶雄株 XaY 杂交,子代阔叶雌 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子代杂交后代有 XAXA∶XAXa∶XAY∶XaY=1∶1∶1∶1,性状分离 比为 3∶1,C 正确;假设叶形基因为 A、a.第 1 组实验中,由子代雄株有阔叶又有窄叶,可推知母本基因型 为 XAXa。又因父本阔叶基因型为 XAY,进一步推知子代雌株的基因型为 1/2XAXA、1/2XAXa。子代阔叶雌 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 1/2×1/2=1/4,D 错误。 25.鹅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雏鹅羽毛的生长速度受 Z 染色体上的基因 H/h 的控制。养殖场的鹅多为 快羽型,育种人员用引入的多只慢羽型雌鹅与多只纯合快羽型雄鹅进行多组杂交实验,每组杂交产生的 F1 中均有慢羽型和快羽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雌鹅、雄鹅的基因型分别为 ZhZh、ZHW B.F1 雌鹅均表现为慢羽型、雄鹅均表现为快羽型 C.用慢羽型雌鹅与 F1 的慢羽型雄鹅杂交,子代慢羽型个体所占比例为 3/4 D.用慢羽型雄鹅与快羽型雌鹅杂交,可用于快速鉴定子代雏鹅的性别 【答案】C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雌鹅、雄鹅的基因型分别为 ZHW(慢羽型)、ZhZh(快羽型),两者杂交,F1 基因型为 ZhW、ZHZh,即雌鹅均表现为快羽型、雄鹅均表现为慢羽型,A、B 错误;用慢羽型雌鹅(ZHW) 与 F1 的慢羽型雄鹅(ZHZh)杂交,子代慢羽型个体(ZH—)所占比例为 3/4,C 正确;用慢羽型雄鹅(ZHZH 或 ZHZh)与快羽型雌鹅(ZhW)杂交,两种杂交组合均在雌雄个体间有相同表现,无法鉴定子代雏鹅的性 别,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 5 小题,共 50 分) 26.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其花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 遗传的核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控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若花色由 A、a 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植物种群中自然条件下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则红色植株自 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若花色由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 DNA 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下图。       ①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定律。 ②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红色植株占_____。 (3)假设茎的性状由 C、c、D、d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 d 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 D 一种 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那么基因型为 CcDd 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子代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红色∶白色=2∶1 (2)分离  白色  1/2(3)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解析】(1)由题意可知,种群中的红色均为杂合体,因此该种群红色是显性,而只有出现显性纯合致死 才能有该现象出现,红色 Aa 自交后代分离比应该为:1AA(致死):2Aa∶1aa,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是红 色∶白色=2∶1。 (2)若花色由 A、a,B、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如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因此符合分离规律; 该植株能合成酶 A 酶 B 所以表现型是红色.根据分离规律该植株自交时各产生 Ab、aB 两种雌雄配子,因 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1AAbb∶2AaBb∶1aaBB,表现型之比:红色∶白色=1∶1,所以红色占 1/2,纯 合体不能同时合成两种酶都是白色。 (3)由题意可知: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因此 C、c,D、d 两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茎的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又因为该花是闭花授粉,基因型为 CcDd 的植株自然状态下 繁殖是自交,所以后代基因型的比为:9C_D_∶3C_dd∶3ccD_∶1ccdd,由于只有 d 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 细茎,只含有 D 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表型之比为:9 粗茎∶3 中粗茎∶4 细茎。 27.某雌雄异株植物的性染色体为 X、Y,控制花色的基因为 A、a。在该植物的某红花群体中出现了一株 白花雄株,将这株白花雄株与多株红花雌株杂交,F1 全部为红花植株。F1 的雌、雄植株杂交,F2 的表现型 及比例为红花雌株:红花雄株:白花雄株=2:1:1.对白花雄株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基因都能被标记 为红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某个细胞,出现了 4 个红色荧光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结果可知,红花对白花是____________性状。基因 A、a 位于____________,则 F1 雌、雄植株 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2)该植物中的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若从上述植株中选择亲本, 通过两次杂交,使获得的 F2 中,雄株全部开白花,雌株全部开红花。请写出实验步骤和结果: ①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做亲本杂交得 F1; ②选择____________杂交,得到的 F2 中雄株全部开白花,雌株全部开红花。 【答案】(1)显性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XAXa、XAYa (2)XAXA,XAYA;XaXa,XaYA  XAXA 和 XaYa  上述 F1 中的雄株(或基因型为 XAYa 的植株)和 基因型为 XaXa 的亲本植株 【解析】(1)根据题意,将这株白花雄株与多株红花雌株杂交,F1 全部为红花植株,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 性;对白花雄株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基因都能被标记为红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某个细胞,出现了 4 个红色荧光点,说明该白花雄株的 X 和 Y 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含有白花基因 (a),从而说明基因 A、a 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即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X aYa;因此白花雄株 (XaYa)与多株红花雌株(XAXA)杂交,F1 全部为红花植株,F1 的雌(XAXa)、雄(XAYa)植株杂交,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雌株(XAXA∶XAXa =1∶1):红花雄株(XAYa)∶白花雄株(XaYa)=2∶1∶1。 (2)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植物中的纯合红花植株中雌性的基因型是 XAXA,雄性的基因型是 XAYA;纯合白 花植株中雌性的基因型是 XaXa,雄性的基因型是 XaYa。若从上述植株中选择亲本,通过两次杂交,使获得 的 F2 中,雄株全部开白花,雌株全部开红花,可选择基因型为 XAXA 和 XaYa 的植株做亲本杂交得 F1;再 选择 F1 中的雄株(或基因型为 XAYa 的植株)和基因型为 XaXa 的亲本植株杂交,得到的 F2 中雄株(XaYa) 全部开白花,雌株(XAXa)全部开红花。 28.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5 细胞对应于图 2 中的___________段(填序号)。图 2 中 D 2E2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 1 中的 ______________段变化相同。 ( 2 ) 雄 性 激 素 能 促 进 图 3 ~ 图 5 中 的 哪 一 个 细 胞 的 形 成 ? ____________ 。 图 5 子 细 胞 的 名 称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 3 ~ 图 5 中 的 哪 一 个 细 胞 正 在 发 生 基 因 的 分 离 与 自 由 组 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3 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E2F2  C1D1 (2)图 4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图 4   (3)4 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 5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 2 的 E2F2 段,图 2 中 D2E2段此时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图 1 中 C1D1 段变化相同。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 4 和图 5 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其中图 4 是初级精母细胞,图 5 是次级卵 母细胞,因此雄性激素可以促进图 4 细胞的形成;图 5 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 (第二)极体;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图 4 细胞中。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 4 对同源染色体,细胞中的①和⑤是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即在前一个时期(中期)时①和⑤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29.某植物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茎色有紫茎和绿茎两种。花色由基因 R、r 控制,茎色由基因 Y、y 控 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子代表现型及所占比例 实验 亲本杂交组合 红花紫茎 红花绿茎 白花紫茎 白花绿茎 一 白花紫茎×红花紫茎 3/8 1/8 3/8 1/8 二 白花紫茎×白花绿茎 1/8 1/8 3/8 3/8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花色中隐性性状为______,茎色中显性性状为______。控制花色与茎色的这 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_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亲本为紫茎,后代出现了紫茎和绿茎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亲本 红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子代中白花紫茎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3)实验二中,亲本白花绿茎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有__________种;子代白花绿茎的植株中,纯含子所占 比例为__________。欲探究子代中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将其与隐性纯合植株测交,若测交后代的表现 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 RRYy。 (4)将实验二子代中茎色基因型为 yy 的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所得幼苗的茎均呈白色,这说明该性 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红花  紫茎  自由组合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 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性状分离  rrYy  2 3 (3)2 1/3 白花紫茎∶白花绿茎=1∶1 (4)基因型 环境 【解析】(1)根据实验二,白花和白花得到红花,红花为隐性。根据实验一,紫茎和紫茎得到绿茎,绿茎 为隐性,紫茎为显性。根据实验一或实验二子代 3:1:3:1=(3:1)×(1:1),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定律的实质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红花隐性,紫茎显性且为杂合子,故 亲本红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是 rrYy,亲本白花紫茎的基因型为 RrYy,子代中白花紫茎的基因型为 RrYY 或 RrYy,有 2 种。 (3)实验二中,亲本白花绿茎植株的基因型为 Rryy,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Ry 和 ry 两种;实验二的亲本类型 为白花绿茎植株的基因型为 Rryy 和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为 RrYy,子代白花绿茎(1RRyy 和 2Rryy)的植 株中,纯含子所占比例为 1/3。若子代中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为 RRYy,将其与隐性纯合植株(rryy)测 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茎∶白花绿茎=1∶1。 (4)将实验二子代中茎色基因型为 yy 的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所得幼苗的茎均呈白色,这说明该性 状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30.某种鸟(性别决定类型为 ZW 型)的喙有长和短两种,受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羽毛颜色有黑色、灰 色和白色三种,受等位基因 B 和 b 控制。不考虑 ZW 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长喙雄鸟甲与短喙雌鸟乙交配,F1 均表现为长喙,F1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所得 F2 中长喙∶短喙=3∶ 1。长喙与短喙这对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根据上述杂交实验,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 能”)得出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 (2)该种鸟羽色存在性别差异,雌鸟的羽色有黑色和白色,而雄鸟的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等位基因 B 和 b 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Z 染色体”)上。若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则这两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短喙 不能 若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 Z 染色体上,F2 也会出现长喙:短喙=3:1 (2)Z 染色体 15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1)根据“长喙雄鸟甲与短喙雌鸟乙交配,F1 均表现为长喙”可推知长喙对短喙为显性,这两个亲 本均为纯合子。长喙雄鸟甲的基因型为 AA 或 ZAZA,短喙雌鸟乙的基因型为 aa 或 ZaW,F1 的基因型为 Aa 或 ZAZa、ZAW,均表现为长喙,F1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 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_(长喙)∶aa (短喙)=3∶1 或 ZAZA(长喙)∶ZAZa(长喙)∶ZAW(长喙)∶ZaW(短喙)=1∶1∶1∶1,即长喙∶ 短喙=3∶1。可见,由该杂交实验,不能得出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结论。 (2)根据“该种鸟羽色存在性别差异,雌鸟的羽色有黑色和白色,而雄鸟的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可 推知等位基因 B 和 b 位于 Z 染色体上。若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可推知等位基因 A 和 a 位于常染色体上;AA、Aa、aa 三种基因型与 ZBW、ZbW、ZBZB、ZBZb、ZbZb 五种基因型之间的组合类型共有 3×5=15 种。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